•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析儿童时期对艺术家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时间:2019-05-01 03:28: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潜意识蕴藏的能量超过显意识,它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家显意识的思想和行为,但至今不被人们所重视和利用。正确理解和运用潜意识,对艺术家来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显意识;潜意识;心理定势;偏见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44-02
      一、早期经验对艺术家潜意识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伟大的心理学,它是用一种独特的精神分析方法来分析人的无意识的状态。精神分析学影响广泛,和美学交叉后产生精神分析美学,该学派的创始人是由弗洛伊德以及后来的荣格、阿德勒等等。弗洛伊德通过梦的分析、口误和精神病症状的形成解释潜意识的存在。潜意识包罗万象内容丰富,本文从儿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来阐述艺术家的儿童经验对他潜意识的影响重要性。海德格尔曾指出:“我们对世界的把握首先是一种简捷性感知,也就是首先存在着一种对物的简捷的把握,并且这种把握渗透到了最为日常的感知和所有经验之中。”也就是说,观念作为一种嵌入成分贯穿于一切具体的感知,这种把握行为是一种观念性行为,也就是先给出理念、观念或神。所以人的头脑在接受外来刺激时总是在“毫无节制”地产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含意,也就是说,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的头脑总是不断赋予外界事物以某种含意。这意味着,在逻辑上思想先于现实,在刺激发生之前我们已经做出了结论。这也就是为什么现象学直观理论认为,我们对世界的把握首先是一种简洁性感知,也就是首先存在着一种对于物的简捷的把握,同时心理学证据表明,头脑受外来刺激,其实早已与固有的形式相符,得到满意的分类,这意味着外来刺激,我们只愿看那些能符合固有成见的东西,而对那些不相协调的东西则置之不理,如此看来,视觉认知活动是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依照过去的经验选择性排除甄别和归类,随之进入认知的最后环节,即命名。
      这种过去的经验形成潜意识已经把人的行为认知暗暗的框住很难改变。虽说童年在一个人漫长的人生中是短暂的,但它在人的内心深处留下的情感痕迹极深。它往往不自觉的在艺术家的创作中发挥作用。例如达利的作品是受童年时期的影响,如作品中的蚂蚁、拐杖、表等等,跟他的童年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都是他童年虚假或真实记忆的反映。
      二、艺术家心理惯性的特征
      心理世界里普遍存在着心理惯性现象,心理惯性指人类本身具有无意识重复行为或者心理的一种倾向,它是人们形成习惯和个性化心理世界的基础。这一现象具有自然性、重复性、普遍性和个性差异性的特点。由于存在心理惯性,人们在无意识中倾向于重复曾经发生的思想和行为,对于画家来说,绘画作品最容易在自己无意识中表现自己的无意识。结合达利美术作品分析儿童时期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他在自传中这样说:“我凝视着一个裸体的小孩,有人正在给他洗澡。我对这孩子的性别并不关心,可我在他一片屁股蛋上看到了一堆蚂蚁,它们在一处桔子般大小的坑里爬来爬去。这个孩子被翻过来调过去,因而有一阵子他是仰卧着的,我想那些蚂蚁会被压碎了。但是这个孩子重又站起来时,我再看不到蚂蚁。那个坑也消失了……。”而实际上,儿童时的达利从堂哥手中接管受伤的蝙蝠开始。对这只蝙蝠,达利倾注了所有的爱。但是有一天,噩梦降临在他的身上,他最爱的蝙蝠被一群蚂蚁包围着,已是奄奄一息。他跳起来拿起爬满蚂蚁的蝙蝠,并发疯似地咯吱咯吱咬蝙蝠的脑袋,最后扔进了水里。从此,蚂蚁就伴随着达利。在达利的作品中,忙碌的蚂蚁通常表现紧张、焦虑和衰老等,暗示着达利潜意识里的恐惧、无力、不安和焦虑。蚂蚁频繁地出现在达利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中他通过这些独特的潜意识符号无意识的诠释自己的潜意识。这些效应可以说是心理惯性现象的证据。其实,每一种物体的存在都不是它的本体,而被人为赋予其特殊含意。
      三、思维定势的形成
      人在绘画过程中主要受“暗示效应”的束缚或思想定势的影响。而艺术家幼儿阶段是以后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的经验可以影响其一生。儿童时期整个心理活动尚处于无意识阶段。一个刺激或一次地剧烈的变故,很容易在潜意识中留下深深的印迹,会不自觉地变成习惯性动作和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主体认知的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不自觉地参与到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而显示出潜意识在认识中的作用。潜意识认识,是人脑未被意识的定势的功能状态。“定势”一词,起源于德国,后来由前苏联心理学家乌兹纳捷加以改造,形成系统的理论。所谓定势,是指主体状态的心理模式对以往认知活动趋向的制约性。乌兹纳捷认为,定势不是主体的什么具体“心理体验”,而是主体状态的心理模式,这种心理模式大多是原有的童年心理状态决定的。就是说,心理定势使得我们的心理活动长期处于一种准备状态,决定心理认识活动的趋势。影响着整个人类认识活动的过程。由于思想定势的形成,使人类的思维认识活动长期无意识的遵循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程序,因此逐渐地成为一种固有的思维认识模式,从而使以往的思维认识活动,会不由自主地遵循着这一种思维模式进行。经过分析,思维认识的定势对认识活动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潜意识在认识活动中的表现。因此一旦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势,会在认识活动中,会不自觉地由显意识的层面转入到了潜意识的层面里。就会不由自主或不自觉地支配着每个人的思维认识活动。
      三、艺术家眼中的世界
      因此,我们意识的世界包含着种种潜意识,而种种潜意识就是种种思维定势。如此看来,罗斯金所谓的纯真之眼根本就不存在,而观看更多地是一种习惯、一种程式、一种对可见事物的部分选择或偏颇的概括。但人们往往把这些偏颇的成分当做世界的真实本质,而根本没有意识到它们只是潜意识而已。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在运用自己的思维定势观看世界,都会无意识地将这些定势强加给这个世界。由此可见,我们眼睛看到的永远不是物体自身的样子,而是从我们的生物学立场和文化背景出发看到的样子。同样,一个社会的实在或真实,恰恰是人所认为的实在或真实。因此我赞同布列逊所作的如下论断:“真实不应该被理解为一种超越一切的一成不变的既成物,相反作为一种生产,它是由在一种特定社会制约下起作用的人类活动所带来的。”据此看来,每个人的现实认知都不一样,虽然每个时代的人只提供了一种对可见事物的部分选择和偏颇的概括,但作者往往会把这种偏颇的概括无意识地视为世界的理所当然,当成是世界的真实存在也就是把主观意义变成类似于“物”的客观实在,作为艺术家在作品中不自觉的流露自己的潜意识,这种特征在美术史中屡见不鲜。
      参考文献:
      [1]陈望衡.艺术创作美学.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李智甜.焦虑对绘画的影响.乌鲁木齐: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 9月.
      [3]王丽,刘磊.潜意识视角中的创作思维培养.哈尔滨:继续教育研究,2008 2月.
      [4]张浩.试论潜意识认识的具体形式.北京:吉首大学学报,2008 7月.
      [5]肖伟胜.论近代旁观者眼光与透视法.重庆:西南大学学报,2010 11月.

    推荐访问:浅析 艺术家 时期 儿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