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时间:2019-02-11 03:21: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杜威所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观点曾在世界范围内赢来一片赞誉之声,对中国的教育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在阐述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历史脉络,说明杜威教育思想对各个时期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旨在“以史为鉴”,结合本国的国情,探索新形势下有中国特色的新教育思想。
      关键词: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 影响
      
      以杜威为核心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入中国后,即对当时及其后一段时期中国教育实践和理论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并不是简单的文化移植,而是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并被赋予了深层次的含义。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在结合本国国情与教育实践经验之后对杜威理论进行整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杜威,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教育理论。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兴起一种以实用主义哲学和机能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为杜威、克伯屈等,其中杜威由于其自成体系的哲学思想,关于教育的著名论断,以及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逐渐成为二十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罗蒂在早期的《哲学和自然之镜》中(1979)把杜威思想看成是哲学发展的未来图景之一。在新近的《建设我们的国家》(1997)中又把杜威和惠特曼看作美国民族的骄傲。罗蒂说,杜威哲学的最大成就就是把“真的”或“对的”这样的评价术语不看作标明与先前存在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是看作满意地表达了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哲学根据,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
      杜威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永久事业,它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之“经验”的不断重组,其目的在于提高人的能力素质,并使社会得到不断的改良和进化。与以“经验论”为基石的改良主义发展观相契合,杜威一反传统教育对儿童个性心理的忽视,特别注重儿童的活动本能和兴趣需要。他认为,儿童天然具有社会交往、制造、探究和表现等活动本能,这些活动本能即是学校教育的重心所在,教育的一切措施都要围绕儿童转动。[1]除“儿童中心论”外,杜威还提出了另外一些重要的教育命题――“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这些命题和观点尽管引起过这样或那样的争论,遭到各种质疑或批评,却长期蕴含着强大的“影响力”,从而对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重要影响。
      
      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教育的影响
      
      1919年,应胡适、蒋梦麟等人的邀请,杜威来华讲学,其思想经过长达两年多亲自讲学和各种媒体宣传而广为传播。仅《杜威五大讲演》一书,经北京晨报社出版后,在两年之内就再版14次之多。1919年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议定《废除教育宗旨宣布教育本义案》,明确表示要以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为理论基础,强调:“新教育之真义,非止改革教育宗旨,废除军国主义之谓。若改革现时部版宗旨为别一种宗旨,废除军国主义为别一种主义,仍是应如何教育人之问题,非人应如何教之问题。从前教育只知研究应如何教人,不知研究人应如何教;今后之教育应觉悟人应如何教,所以儿童本位教育是也。”[2]
      1923年,政府公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及围绕新课程所编写的各种教材、读物都强调以儿童为中心,采用选课制,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教学法方面,脱胎于杜威“做中学”的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相继传入中国,经当时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极力推广,在南京、苏州、南通等地广泛开展“中国化”的杜威学校实验,在全国教育界产生了强烈影响。除此之外,1923年的新小学课程和1929年修正课程,也都是着重于“儿童是学校中心”这个观点。从这些地方,我们很容易看到杜威教育哲学对中国的影响。
      除此之外,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早期教育学著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学者考证,二三十年代出版的教育学著作,如:王炽昌编的《教育学》,庄泽宣著的《教育概论》,吴俊生、王西征合编的《教育概论》,以及孟宪承编著的《教育概论》等都自觉不自觉地赞同、吸收并反映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精神旨趣。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孟宪承编著的《教育概论》在“教育”定义、教育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诸方面虽然注意到本国的教育材料,但在理论阐述上同样是基本认同并接受杜威的教育学说。[3]概言之,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感情直接渗透到当时的教育宗旨、学制、课程、教法诸领域,其实际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三、陶行知、陈鹤琴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借鉴与超越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典型命题,即所谓“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强调了教育过程,突出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经过多年的探索,陶行知认识到这里的生活归根到底是一种“假生活”,这样的教育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只是虚假的表面结合而已。对此,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诚然,是生活决定了教育,但教育又绝非生活的被动产物,它要积极地参与生活,能动地改造生活,热心地提倡向上向前的生活,以“达民之情,顺民之意”。
      与“教育即生活”相关联,杜威教育理论的另一个命题是“学校即社会”。强调“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种雏形的状态”。[4]诚然,杜威的立意是要冲破传统意义上的学校,使学校社会化;但社会化的学校毕竟还不是真实的社会生活本身。只有“社会即学校”,才能使学校与社会真正沟通,并融为一体。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即学校”的主张是建立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是与社会进步、民族解放事业密切相关的。此外,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把“行”作为“做”的首要特征,不仅突破了“做中学”的局限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人生教育哲学,而且与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联系起来,“教学做合一”即是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探寻出路。
      陈鹤琴虽不是杜威的及门弟子,但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他看来,对待先进的世界教育经验应该秉持开放接纳的态度,但始终要结合国情进行中国化实验与再创造。正如他所说:“我们为什么是提出儿童教育思潮的趋势和杜威的学说呢?因为我们现在提倡的活教育是接受着世界新教育的思潮,并和杜威一样在创造理论,也创造方法。”在长期的实践中,陈鹤琴提出了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等方面有机联系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在“活教育”中所体现的“以儿童为中心”、“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等原则在杜威教育理论中“似曾相识”。当然,陈鹤琴教育思想绝非杜威的简单翻版,它吸收了杜威教育思想的合理内核,但却深深扎根于中国土壤,从而超越了杜威。
      
      四、杜威教育思想的“返魅”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些学者和教育界人士在回顾和反思我国现代教育的历史时,深感以“课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仍在严重阻碍着我国的教育现代化改革,于是提出了对杜威教育理论的再认识、再评价的意见。建议正确领会杜威教育理论中的积极因素,这在当时的教育界曾激起了一阵“微澜”,开展了一些有关的学术讨论,杜威教育思想重新焕发出生命力。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正在逐步开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深化教育改革。这是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教育和教学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强调教学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和方法”;强调教学与生活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教学要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调师生互动,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而不是施教的强制者、灌输者等,这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中都有一定的根据。
      
      五、结语
      
      作为对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影响最大、最广、最久的杜威教育思想理论,尽管其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和经验论,其实质是力图通过教育维护和改良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但是,由于它的确蕴含着许多正确、合理、具有积极意义的教育观点或命题: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学校教育应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观点等,应该说这些都是具有“生命力”的观点。这些教育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本义,对批判和反对“传统教育”和“制度化”教育体系的弊病更有特殊的意义。只要“传统教育”和“制度化”教育体系的弊病仍然存在或以新的形式存在,杜威的教育思想理论就对改革旧的教育,发展新的教育理论的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所评论:为激励人们批判和改变传统学校教育的状况,“杜威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杜威教育思想理论之所以富有“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在发展的。一方面,随着杜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教育”的进展,他也一再在某些方面肯定所谓“传统教育”的主要代表赫尔巴特对教育理论发展的贡献,明确指出:“假如以为抛弃旧教育的观念和实践就足够了,并且走到对立的极端上去”[5],那也是错误的。这就使他的教育理论更加清晰和具有活力。另一方面,当代的教育理论及教学改革并不是杜威思想的简单翻版,而是“传承”、“整合”与“激活”化了的教育思想。这既是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是教育实践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书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J].高等教育研究,2002,(5).
      [2]载璩鑫圭等编.第五次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议决案.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844.
      [3]周谷平.近代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184-192.
      [4]王承绪,赵祥麟等编译.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
      [5]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51.

    推荐访问:中国教育 思想 实用 影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