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时间:2019-02-08 03:20: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积累,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材料的积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活阅历,二是大量阅读。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言上积累、从素材上积累,注意体悟、积累深刻的思想,从而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和养分。
      关键词: 中学生 写作 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只有注重积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缺乏文采、思想没有深度等问题。
      材料的积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活阅历,二是大量阅读。
      一
      生活阅历是写作的源泉。现实生活丰富多彩、五光十色,材料应有尽有,只有立足于生活,才能采撷最新最美的花,酿出最纯最美的酒。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闪光的东西,有所发现,才会有所创造。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生活中微小处领悟,才能积累生活哲理。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时时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就一定能写出闪烁着智慧,饱含着哲理的文章来。
      二
      学生阅读,就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积累生活。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充分说明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所以让每个学生都备有一个专门摘抄、点评的笔记本是必要的,可以摘抄名言、警句、佳句(指含排比、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内容健康的句子,也可以是摘抄鲜活、生动、典型的人和事,还可以摘抄精辟而独到的见解或者精彩的片断描绘)。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翼。从阅读中可以积累语言表达的技巧,积累生活中的素材,积累深刻的思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得知千载上,赖有古人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好处多多。
      1.从语言上积累。
      (1)学习使用修辞,为语言增添情致美。
      如《理性的美》:感情如水,理性如冰,八分之一的冰块浮动在水上显现着庄重和威严,一任冰下蓝色的水飘荡,不减半点高雅……
      再如:“海浪,像满山遍野刚苏醒的雄狮,崛起高傲的头颅,飞动火焰般的蓝色的鬃毛,仰天长啸!像千千万万古铜色赤膊大汉,奋臂擂动牛皮大鼓,隆隆战车腾起漫天烟尘,扬起猎猎大旗,震天动地而来!”
      (2)学习使用整句,为语言增添音韵美。
      如:真诚,是一束强烈的阳光,驱走了心灵的阴霾;真诚,是一股清新的甘泉,洗涤了心头的尘埃;真诚,是一束热烈的火把,熔化了心里的坚冰。
      再如:感动,是乍暖还寒时的一溪清水,清纯玉润;是群芳争艳时的一株水仙,淡然灵动;是秋风卷落叶时的一声雁鸣,高亢悠扬;是冰雪晶莹时的一抹微笑,温暖甜蜜。
      (3)学习巧用名人、名言、诗句,为语言增添典雅美。
      如说“责任感”,可借富有责任心的中外名人的事迹来加以阐述:责任感是诸葛孔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丰碑,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责任感是保尔・柯察金的顽强拼搏、热爱生命铸造的烈火金刚。
      2.积累鲜活的素材。
      学生阅读,第一是语文课本。鲜活的素材,也是首先从课本中积累的。第二是课外读物。第三是自由阅读。
      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接触到的鲜活的材料进行分类归纳,比如分成理想篇、友爱篇、爱心篇等,并要求在整理时尽量用自己的话,对事例进行概括总结。
      3.体悟、积累深刻的思想。
      中学生作文常犯的毛病就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根源在于他们的人生阅历少,没有独到的深刻的思想。因此,必须在平时的阅读中关注作者的思想,只有经过与别人思想的碰撞、激荡,自己的思想才能逐渐深刻。
      我们要求在阅读中摘抄那些有哲理的句子,常抄常背,不断提高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如:“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的时候,你也将错过月亮。”
      ……
      几年来,我们坚持让学生在积累上下工夫,学生在积累上尝到了甜头,很少听到学生喊“作文难,作文烦”了。正如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坚信,只要抓住“积累”这个源头,写作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参考文献:
      [1]刘国正.作文教学的实和活[J].中学语文教学,2003,(1).
      [2]王汉雷.作文创新――我们永远的追求[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6).
      [3]刘墉.刘墉散文选.接力出版社,2002.1.1.

    推荐访问:源头活水 如许 为有 问渠哪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