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从汉语中的外来词看西方文化_汉语外来词

    时间:2019-01-01 03:28: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是中国和西方世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可以反映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汇和融合。本文通过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产生和发展背景,及其对汉语的影响进行梳理,以达到认识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与处理方式的目的。并指出现今中国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中隐藏的矛盾,从而更好地吸收其他文化,更好地利用其他文化的精髓来充实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
      关键字: 外来词中国文化西方文化
      
      从18世纪中期开始,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文化涌入,国人被迫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到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步步为营,中国一直都没有停止吸收借鉴西方文化的步伐。语言是交流的第一工具,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有效的交流,同时,语言也是这种吸收借鉴过程的最明显、最重要的反映之一。
      外来词也称为借词或外来语,是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本文把注意力放在汉语中的外来词上,尤其是英语外来词,以探讨西方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更好地知己知彼。
      
      一、英语外来词的种类及特点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的种类主要有音译词、意译词、音译兼意译词、音译加注词和借形词五种。
      音译词是指完全按原词发音进行音译的外来词。这类词的音与义都借自外语。如:“脱口秀”(talk show)、“克隆”(clone)、“沙发”(sofa)、“卡通”(cartoon)、“伊妹儿”(E-mail)、“蹦极”(bun-gee)、“香波”(shampoo)、“保龄球”(bowling)、“呼拉圈”(Hula-hoop)、“拉力赛”(rally)、“吉普车”(jeep)、“比萨饼”(pizza)、“芭蕾舞”(ballet)、“啤酒”(beer)、“摩托车”(motor)等。音译词最具有外来色彩,是外来词中的典型成员,占有很大比重。
      意译词是指用汉语里意义相近、发音类似的词或文字去重新加工创造出来的外来词。如:“可口可乐”(coca-cola)、“模特”(model)、“俱乐部”(club)、“迪斯尼”(Disney)、“奥林匹克”(Olympic)、“迪斯科”(disco)、“的士”(taxi)、“吉他”(guitar)、“咖啡”(coffee)、“巧克力”(chocolate)、“色拉”(salad)等。
      音译兼意译词是指一半音译一半意译的外来词。如:“迷你裙”(miniskirt)=mini+裙(skirt)、“因特网”(internet)=inter+网(net)、“剑桥”(Cambridge)=Cam+桥(bridge)。
      音译加注词是指在音译过来的外来词后面添加一个表示事物类别的成分,用于指明该词语所代表的事物属何类的外来词。如:“啤酒”=beer+酒、“芭蕾舞”=ballet+舞、“霓虹灯”=neon+灯、“霹雳舞”=break+舞。
      借形词是指是汉语中借用原词书写形式的外来词。如字母词,即直接用外文字母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外来词,如: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CD(Compact Disk),SOS(Save Our Ship),IQ(Intelligence Quotient),SARS(Severe Acute Refractory Syndrome),DV(Digital Video),X光等。
      随着汉语不断地吸收英语外来词,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不但在数量上有很大的发展,而且每个时期都有其发展的特色。新时期外来词的发展有以下三个特点。
      (1)涉及面广。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局限使得汉语所吸收的外来词大都出现在宗教、政治等特定领域、而D在新时期,外来词的大量出现则涉及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多方位渗透、多层次引进的态势。如:商业中的“汉堡包”(Hamburger)、“热狗”(Hot dog);科技中的“电子邮件”(E -mail)、“因特网”(internet);文教育中的“音乐电视”(MTV)、“托福”(TOEFL)。
      (2)速度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各国间的交往变得十分便捷,从而加速了语言的交流,一些新词很快就被汉语吸收,如:非典时期,SARS一词出现后马上就被我们广泛使用。
      (3)形式多样。汉语是表意文字,因此音译词、意译词是外来词家族的主要成员。但近年来在外来词汇的吸收引进中出现了新的形式:借形词中的字母词大量涌现,比重逐步扩大。首先,一些英语词汇没有经过翻译就直接借用到汉语中,如AIDS(艾滋病);其次,外文字母夹用汉字表达,如DOS操作系统;另外,一些代表新事物新观念的词汇直接以缩写的形式出现在汉语中,如NBA(美国篮球联赛)。
      
      二、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填补了汉语表达的空白,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世界各族之间由于地理自然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差异,造成语言质量关词汇的空缺(潘小玉,2007:181)。英语外来词的输入,丰富了汉语对西方文化的表达,加深了国人对西方各个方面文化的认识。19世纪初,一批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进入中国。在他们的传教过程中创办了近百种报刊。他们的行为使能够表达西方宗教思想的英语外来词大量传入中国,也使国人更进一步地了解西方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能够表达西方文化的英语外来词的大量流入,使中国更全面地了解西方民族的文化,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世界国家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加强了汉语的附加式构词方式。汉语的构词方式以复合法为主,附加式构词方式处于十分次要的地位,它表现为词缀,如,“老”、“子”、“阿”等。外来词的大量引进,使汉语中增加了一些新的构词语素,它们产生性强,意义越来越虚化,被称为“准词缀”,如,吧――“网吧”、“氧吧”、“书吧”、“话吧”;秀――“时装秀”、“真人秀”、“表演秀”。它们的出现使汉语的附加式构词方式显得十分活跃,使附加式构词方式在构词法中地位有所加强。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改变了汉语对一些食物和概念冗长的表达方式。英语外来词的大量出现,尤其是汉语拼音缩写词的出现,如RMB(人民币),WTO(世贸组织),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等,使得汉语的表达简明便捷,为人们的交际带来了轻松便利。
      当然,凡事都有利弊,英语外来词也有对汉语的消极影响。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音译词书写的不统一,给人们的理解和运用造成了困难和不便,影响了汉语交际功能的发挥。其次,由于音译词在使用时,音义之间没有联系,也为造词提供了可能性。还有,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缺乏节制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面向大众的媒体对英语外来词的大量应用,使得相当多的观众不能准确理解媒体所要表达的意思,同样影响汉语作用的发挥。
      
      三、中国文化对待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
      
      在吸收西方文化之始,中国文化先要对西方文化的历史背景、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再综合分析西方文化中的优势及弊端,有选择性地吸收和使用。
      在吸收西方文化之时,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这一系列的标准的制定都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使得吸收进来的西方文化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中国文化的需要,对中国文化能够起到引导作用,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在西方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导。我们鼓励学习西方优秀的文化,但中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必须保证她主导的地位。我们要以弘扬中国文化为主,借鉴西方文化为辅,切忌本末倒置,主次不分。
      
      参考文献:
      [1]冯海霞.外来词的汉化[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3,(01):76-79.
      [2]李艳,刘洪泉.英语外来词的文化分析及翻译[J].考试周刊,2007,(43):30.
      [3]潘小玉.英语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181-182.
      [4]戴璐.浅析汉语中的外来词[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01):190.
      [5]龙茜霏.汉语吸收同化外来词现象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2):144-146.
      [6]祁晓霞.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7]袁素荣.论汉语对外来词的接纳与融汇[D].江西师范大学,2006.
      [8]李小飞.从英汉互借词看中外文化渗透[J].山东外语教学,2004,(01):47-49.
      [9]赵艳芳.西方语言文化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国外语言学,1999:42-47.
      [10]温志.英汉语外来词的引进方式及其文化内涵[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S1):47-49.
      [11]柳星.外来词汉化的文化心理原因[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S1):33-34.
      [12]史有为.外来词:两种语言文化的融合[J].汉语学习,1991,(06)23-27.
      [13]王剑瑶.汉语英源外来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14]唐贤清,汪哲.试论现代汉语外来词吸收方式的变化及原因[J].中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33-137.
      [15]王宇冀.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

    推荐访问:外来词 汉语 西方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