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论课外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的互动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时间:2018-12-29 03:36: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对体育课与课外体育进行了比较与研究,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应从体育课程转移到课外体育上来,努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立和完善新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 高校体育 课外体育 校园体育文化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没有健康之体魄,难有所作为。”所以高校体育课的影响不言而喻。但体育课有明显的法定性和强制性,所以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1.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比较
      
      学校体育教学主要进行知识传授与科学健身技能教育,课外体育活动则将体育课中学得的知识与技能具体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强化学生的体育认识,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体育注重身体的直接参与,学生的直接身体参与在其课外体育活动中得以完全实现,因此可以认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是关系到能否真正实施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
      学校体育是按照《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编写的《教学大纲》授课的。《教学大纲》规定了较为严格的学时与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教与学,并围绕着体育达标和体育考试进行练习,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锻炼兴趣,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体育教学呈现被动局面。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已基本形成,并日趋成熟和稳定,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被动的体育课的学习,而热衷于开放、活跃、主动参与的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时间多、内容丰富、形式灵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锻炼的机会,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个性。同时,大学生有各自不同的需求。例如,一些学生是为了健身健美,一些是为了娱乐休闲,一些是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等等。他们可以在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内容。
      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至少掌握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然而,每周两学时体育课仅90分钟,如果有效练习密度按35%计算,学生每周的身体练习不足35分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也难以实现“增强体质”的目标。而课外体育无论在锻炼时间、活动内容还是在锻炼的实效性上,都远远超过了体育课,因而它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最佳形式。尽管课外体育缺乏体育教师的直接指导,但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育的实践水平和自我锻炼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与习惯,这是全面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也是“终身体育”的核心。另外,课外体育一般都是学生自行筹划组织,学生自愿参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干部、体育积极分子、广大参与者的组织工作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在完成高校体育任务,实现高校体育目标过程中,课外体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应成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2.发达国家的课外体育
      
      发达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课外体育。有资料显示,美国对1000所大学的调查表明,大学里开设的公共体育课之中仅有40%的课程为必修课,因而美国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上来。组织形式多数采用俱乐部等形式,这是按照学生兴趣组织起来的。活动形式可以是竞赛,也可以是娱乐或健身。由于课外活动的形式灵活多样,时间又可以按照个人计划安排,不论水平高低均可参加,因此参加者十分广泛。据统计,美国有80%的学生参加各种课外体育锻炼。
      近年来,加拿大提出了“QDPE计划”(高质量的日常体育活动)。它是指“最多的参加人数、广泛的活动方式、益于整体健康的活动”等。因此,各级学校日常体育课最低时间不断增加,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加拿大绝大多数地区从10―11年级便将体育必修课改为选修课,也把体育活动的重点放在课外体育与周末体育上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之所以十分重视课外体育,是与他们提出“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密切相关的。
      
      3.课外体育与终身体育
      
      叶圣陶先生曾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体育教育的过程应该说是使学生如何养成习惯并使其终身受益的过程。但是,体育虽不像一个人吃饭、穿衣形影不离,但必须持之以恒才能养成习惯,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门“苦差”。那么这一习惯的养成依赖什么?何为推动力?可以肯定地说,绝非是每周一次“强制性”的体育课就能达到的。习惯的养成和自觉意识的培养如同一个人学习外语,必须有一个语言环境,即称之为“体育文化氛围”。所谓体育文化氛围。大致可理解为: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它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氛围与环境,是校园文化及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文化氛围的特征大致为:以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的运动吸引学生的自觉参与,在体育实践中逐渐认识与领悟,在意识的驱动下表现出自愿与主动的行为方式,从而形成普遍性、经常性、群众性特征。
      如果说体育课还是“强制性体育”的话,那么课外体育就是一种实现学生个性特征的体育。两者结合,相辅相成。其模式为:扩大运动教材领域(包括娱乐、健身、舞蹈等),对教材时间弹性化,或在校内外建立俱乐部和社团组织等,课内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形成体育文化氛围。可以断言,这种模式必将产生巨大的教育效益。学生由于自愿参与,逐渐养成习惯,体育不再是种“苦差”,而是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享受,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通过运动的形式,培养兴趣、爱好与习惯,在参与与体验中实现了个性特征的升华,即人们常说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审美等因素的把握和培养。因此,体育进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其价值不仅仅是代偿功能(体育增强),它对一个人“完美人格”的培养有着卓有成效的手段。所以,对体育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认识和拓展,对人们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教育意义。
      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对学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研究认为,人的态度在群体中存在着类化现象。共同的行为方式,将通过暗示、模仿、认同等心理机制,是少数行为方式不同的个体“内化”为共体,从而与周围环境协调起来,也就是说多数人对体育的态度必然成为影响所有成员的巨大力量。而这种力量必然延伸出一种导向功能,即不在于运动效果,而在于参与的动机与意义,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建立起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自觉参与过程中,体育价值观将的认同升华。更有意义的是,学生进入社会转换角色后,这种养成习惯和体育意识会随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传播于社会,体现出向社会辐射的功能,它对促进体育的社会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4.具体实施
      
      在继续巩固课程成果的同时,我们可尝试以下工作:
      (1)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在体育方面有绝对的权威,在学生中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体育教师不能只立足于上好体育课,应该转变观念,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乐于奉献,责任心要强,通过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2)培训学生骨干,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骨干的作用不容忽视,每个班都有体育委员和特别爱好体育的学生,每个系都有体育部长,这些人是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力军,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内对他们进行特别的指导,在课外集中培训,成立各种体育俱乐部,由学生自行组织管理等。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带动更多学生自觉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
      (3)条件允许的高校可增大课外体育的投入。一是改善运动场地设施,开发新兴运动项目,特别是娱乐的、健身的、时尚的休闲项目,充分体现健身、育人、享受体育的特征,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二是增加对学生体育协会及各单项协会的经费投入,为开展课外体育提供保障。也可建立体育奖学金、课外体育奖励等。三是保证体育节、学校综合性运动会、全民健身周等大型活动的经费。
      (4)体育宣传的作用。要大力宣扬体育文化,使大学校园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全国CUBA联赛的火爆,长沙、上海、北京等地首届“三人制”篮球赛的轰动效应,都是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刊物等宣传的效应,结果令许多大学生走出课堂,自觉地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外体育活动,使校园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体育的目标,培养适应新世纪的人才,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应该从体育课程转向课外体育上来,从原来有主要指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小课程观,代之以贯通课内外乃至家庭、社区的大课程观。由于历史等原因,课外体育体系尚不完善,计划管理还比较薄弱,加之工作范围大、时间长、涉及面广,因而高校工作的难点集中体现在课外体育上。为此,我们要像抓课程建设一样,建设课外体育教育体系,努力营造适宜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施飞.选项教学的注意事项[J].中国学校体育,2000.
      [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郭树华.“选项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

    推荐访问:体育 互动 课外 作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