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和合”理念:江泽民外交思想的重要源泉

    时间:2021-07-02 12:01: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989年至2002年,国际形势经历了重大、深刻的变化。其间,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各种力量分化组合,世界进入新旧格局交替时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矛盾和斗争此起彼伏。在纷繁复杂的外交实践中,江泽民作为中国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外交思想,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放眼世界和未来,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方针和政策,开拓了中国外交理论的新境界。在江泽民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外交取得显著成就。13年间,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为世人瞩目和赞赏。以大国外交为关键、以周边外交为依托、以发展中国家外交为基础、以多边外交为舞台的跨世纪全方位外交新格局基本形成。江泽民外交思想的理论渊源来自多个方面,其中,崇尚和平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是重要源泉之一。
      古老的中华民族历来是二个崇尚和平的民族,在其文化性格中,追求和平是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自古及今,中国人民都把寻求和平作为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孔子的仁爱儒学,墨子的‘非攻’政治思想,孟子的王道思想(非霸权主义思想),孙子的‘不战’战略学,仁爱、忠孝、信义、和平的中华道德和中庸哲学构成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主流体系,这个意识形态体系就是古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灵魂,规定了中国传统外交政策的方向和性质。”(陈洁华:《21世纪中国外交战略》,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第64页)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江泽民,其外交思想里就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的“和合”理念。
      “和合”文化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内核,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孔子将“和”视为天下大道,主张“礼之用,和为贵”,(《论语.礼记》)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墨子则指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兼爱上》)孟子积极倡导“王道”,反对霸道,并提出“以大事小”和“以小事大”的邦交原则,即国与国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大国应该平等对待小国,与小国和睦相处;《孙子兵法》则指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可见,“协和万邦”、“止戈为武”、“亲仁善邻”、“以德服人”、“兼爱非攻”、“以和为贵”等价值理念,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它纵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全过程,积淀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文化之中,成为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文化准则。
      美国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认为,“外交是国家权力的头脑”,因为“决定国家权力的所有其他因素都好像是制造国家权力的原料。一个国家外交的素质将这些不同因素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予它们方向和力量,并通过给予它们一些实际权力而使它们沉睡的潜力苏醒。”(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徐昕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90页)因此,国家必须依赖于其外交的素质,使之为构成国家实力的各种不同因素发挥催化剂的作用。
      对外政策及方式有许多种,既有军事威胁、经济制裁、强加政治文化价值给他国等以强制性和胁迫性为特征的“硬实力外交”,也有以合作和吸引为特征的“软实力外交”。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Nye,Jr.)认为,外交对国家软实力建设非常重要,不可或缺。这些软实力外交包括但不限于:互利基础上的经济合作、吸引为导向的文化和教育交流、国际机制多边活动的积极参与以及敏感全球问题的协商合作等。国际关系史表明,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如果注重发展和运用硬实力,通常会招致现状大国或邻国的制衡。
      对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而言,尽可能地采取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特征、旨在提升其吸引力和影响力(即软实力)的外交政策,是相对明智的选择。事实证明,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中国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软实力外交,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是牢牢抓住了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积极应对挑战,展开软实力外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以历史的眼光看,每一代人都生活在前人创造的文化环境中,都要通过认知和理解传统文化遗产包含的信息,将其内化于自身的思想或理念,从而保持民族精神的历史延续。因此,每一代人,尤其是国家领导人的政治素养、处事风格、价值理念等,不可避免地会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另一方面,每个时代的外交总有其时代特色。不同外交家和政治家也具备各自不同的外交风格。相对于战争与革命时代毛泽东的“革命性”外交思想与和平发展时代邓小平的“不出头”外交思维,后冷战时代的江泽民外交思想呈现出鲜明的“求同求和”、“全面参与”色彩。他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丰富养分,并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付诸当代中国的外交实践。纵观江泽民关于外交政策的报告、讲话、谈话、文章等等,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
      1.“和为贵”
      早在1994年11月,江泽民访问马来西亚时,就引用中国先哲孔子的“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详细阐述中国的和平外交思想以及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永不称霸的外交政策。
      2000年4月,江泽民访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时(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巴以),又以“和为贵”来概括新形势下中国对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和态度。他指出,当2000多年前《圣经·旧约》在这片沃土上形成时,中国的先贤们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并出现过许多“化干戈为玉帛”的历史佳话。“和为贵”作为经历了漫长岁月考验的东方哲学思想,可以为中东问题的解决提供历史借鉴。4月17日,在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举行会谈时,江泽民指出,“我阐述了‘和为贵’这一中国的传统思想,强调解决中东问题应提倡和谈而不是武力,合作而不是对抗,理解与宽容而不是敌视和排斥。”(《光明日报》2000年4月18日)江泽民的这一立场受到巴以双方和穆巴拉克总统的高度赞赏。两年后,在阿拉木图举行的“亚信”首次峰会上,江泽民再次以中国古代“和为贵”的思想对巴以双方进行劝和促谈。这充分表明了江泽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友好相处的坚定决心。
      2002年2月21日,江泽民和到访的美国总统布什在结束会谈后接受记者采访,在谈到伊拉克问题时,江泽民说,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我们始终坚持以平等相待的态度,共同讨论,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在伊拉克问题上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中国主张“和为贵”。(人民网2002年2月21日)
      2.“和而不同”
      2002年10月,江泽民访美,24日在乔治·布什图书馆发表演讲。他指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的优良传统。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始终遵循这一价值观。中国对外

    推荐访问:和合 源泉 外交 理念 思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