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对法律词语的认知解读及翻译

    时间:2021-04-09 12:04: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以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和认知翻译理论为框架,着重探讨对法律词语的认知解读及其对翻译过程的影响。首先介绍了法律翻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对法律词语的构成和特点的认知解读,进而对法律英语翻译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法律词语;认知;翻译
       中图分类号:H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3-0000-01
      
       一、引言
       Law是汉语“法律”的一般英文对应词,然而与“法律”相关的词很多。根据法律管辖权可以分为国际法、国内法、地方法、组织法或章程等。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土地法、海洋法、经济法、刑法、民法、专利法等。在英文中有constitution,statute,decree,ordinance,treaty,circular,public order,rule,convention,certificate等。中国已经有包括宪法在内的重要法律法规、部门和地方性法规等3000多部,近几年更是以每周制定一部新法的速度递增(潘庆云,1997)。从事法律翻译的学者也越来越感觉到压力存在。修习翻译或英语专业的学生,若要从事法律翻译,入门时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不熟悉法律的基本词汇及其确切的法律概念。加之,英文法律词汇十分丰富,许多法律词汇在形态上虽与普通词汇无异,但却是典型的法律词汇,从而大大增加了法律翻译的难度(李克兴,2007)。为此,本文拟从对法律词语认知的角度来探讨法律翻译。
       翻译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指双语转换的结果,也称外在性翻译(externalized translation);二指双语转换的过程,也称内在性翻译(internalized translation)。将翻译作为一种过程进行研究,实际上是探讨双语转换的认知心理过程。其实,中外学者对翻译认知心理过程早就有所研究。林语堂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说:“其实翻译上的问题,仍不外乎译者的心理及所译的文字的两样关系,所以翻译的问题,就可以说是语言文字及心理认知的问题。”(罗新璋,1984)前苏联译论家巴尔胡达罗夫说:“翻译是一种心理过程,即大脑皮层活动的某种形式。”翻译的整个过程在本质上仍是认知的:一方面是因为它的两个主要阶段都要求译者拥有许多方面的知识,即译者需是个“杂家”;另一方面它和感知,知识表征、理解、记忆、思维、决策、解决问题等心理表征都有密切关系。
       二、 对法律词语的认知解读
       人的认知过程不是对客观现象原原本本的反映,而是基于经验的主观调适过程。也就是说,人们要认知法律词语就必须在其意识中存在某一参照对象,通过这个参照对象来认识新的法律词汇。对于法律词语而言,人们认知它的参照对象就是民族大众语言。
       (一) 对法律词语构成的认知
       法律语言是从民族大众语言变异而诞生发展起来的,其所适用的大部分词语仍然离不开民族大众语言。(宋雷,2010)法律语言有其独特性,有其不完全等同于民族大众语言的词语构成。主要表现在:首先,法律英语和法律汉语中保留了许多古英语和古汉语的痕迹,如witness(证人),moot court(模拟法庭)等;法律汉语中常见的古汉语,如契、法、刑等(宋雷,2010)。其次,频繁使用借用词语和法律专门术语,例如,affidavit(誓章、证词),lienor(有留置权者)等。法律汉语的借用词语主要来自英语、德语、日语,例如,“证据开示”(discovery)等。
       (二)对法律词语特征的认知
       (1)法律词语的构成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法律词语频繁使用长词和古旧词语;其次,法律词语经常包含一些法律行话和专门术语以及一些正式度较高的词语。当然,为了留以解释的空间从而力求公正,法律词语也会运用一些意义含糊的词语。
       (2)法律词语在使用上也有其特点
       法律语言有其独特的词语使用习惯,它大量使用赘词表达单一概念(null and void),使用普通词语但不使用其普通意义(save),还习惯于以最精确的形式表达法律概念(all等一些表示绝对的词语)。
       三、在认知中探讨翻译策略
       卡特福德说,翻译就是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廖七一,2001)但是如何实施法律翻译,进而如何判断法律翻译的得与失,这是谈论法律翻译之前必须明确的问题。近代中国著名翻译家和学者严复说过的“信、达、雅”长期来已经成为翻译界的一个普遍公认的准则,但笔者认为,对于法律翻译来说,其中的“信”最为重要。译者要克服对法律词语认知的障碍,力求对语言精通对法律熟知,积极沟通和弥补两者在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才能避免克服翻译中出现信息传递障碍,获得最佳翻译。同时,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笔者也深深地体会到由于法律翻译是一种特定思想文化,各个民族国家的这些思想文化元素又都有很大不同,在法律翻译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遭遇一些困难并带出一些问题。这无疑是我们不能逾越的文化差异和不可克服的法律翻译困境所造成的文化间隙。
       四、结论
       法律翻译作为一个新兴的翻译研究课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认知的角度立意,在认知翻译理论框架下讨论法律词语的翻译问题,探索法律翻译策略。除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外,还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法律翻译的首要任务不是翻译,而是要首先做好认知工作,从而不致引起错译误译的笑话。
      参考文献:
      [1] 李克兴,《法律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 罗新璋,《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4] 潘庆云,《跨世纪的中国法律语言》,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 宋雷、张绍全,《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推荐访问:词语 认知 解读 翻译 法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