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关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19-05-18 03:27: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88-02
      
      教育部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 以就业为导向,学校与企业、产业部门共同构建富有效率、互利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及特征
      “工学结合”是课堂理论学习与参加社会上的定岗工作相结合。在办学上强化校企合作,在教学培训上加强工学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时间,工学交替的方式,让学生用一部分时间学习基础知识和进行技能的训练,另一部分时间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生产实习,形成学习——实习——再学习——再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而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特征:
      1.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相结合
      学校和企业签订培养协议,企业参与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共同进行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并提供部分技师指导学生实训,学校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就业基地,优秀毕业生可直接被企业聘用等。
      2.培养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
      学生在校学习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直接进入企业的具体岗位顶岗实习,在工作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专业技能。
      3.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高职院校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获得与其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二、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企业对工学结合教育发展的认识层次较浅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职业院校仅仅认为工学结合是学校寻求企业在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的资助或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的一个途径。多数企业更是认为教育和培养人才是职业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是企业本身和企业有责任对职业教育投资,使得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形式大多停留于形式上的专业建设研讨会、签协议等。
      2.企业主动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从企业自身看,我国大多数企业对职业技术教育关注不够,认为培养人才仅是学校的任务,同时存在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企业对实习生进行培训,这一时期企业的负担重而收益少。从总的社会经济环境来看,中小型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企业规模偏小,机械化程度不高,对人力资本质量的要求相对较低。由于许多企业处于资本积累时期,企业的大部分盈余用于规模的扩张和技术设备的改进,加上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导致劳动报酬较低,即便企业不培训也可以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因此,出现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合作而企业被动应付的现象。
      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不系统
      系统的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至关重要。如何开展工学结合,许多职业院校在思路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中缺乏实际的操作指导,导致开展工学结合教育的理论视野狭隘,部分学校仅仅认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只是原有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实习的一个途径,而忽视培养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提高。
      4.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的政策法规相对缺乏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关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法律法规,既不利于企业接收实习生培训,也不利于保护学生在企业的合法权益。例如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缺少详细的实习计划,劳动项目单一,企业视学生为临时的廉价的劳动力,对学生参与实习岗位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质量评价和考核结果缺乏法律依据,这既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1.学校和企业树立“校企双赢”意识是前提
      “互惠互利、校企双赢”是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基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在考虑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应认识到职业教育发展的直接收益者是企业自身,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从某种程度说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作为职业院校应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将学校智力资源与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及时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研究等服务,真正成为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乃至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基地,实现“校企双赢”。
      2.政府支持鼓励是保障
      各级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来鼓励和协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例如,政府可以在税收、信贷、考核等方面给予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企业合理的政策倾斜和优惠,可以通过立法来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和学校、学生的相关权益。
      3.加快教学改革是重点
      一是专业设置应充分考虑市场变化和行业需求,聘请来自企业和行业的专家对专业设置进行论证。二是从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职业的岗位分析入手,尝试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三是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结合起来。四是教学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设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融“教、学、做”于一体,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推荐访问:工学 思考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