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20世纪天主教思想的现代转向探析] 天主教快把我害死了

    时间:2019-04-23 03:15: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分析二十世纪天主教思想的现代演变,同样需要审视二十世纪西方整个哲学思潮的发展,从今天的视野来看,对其影响较大的有天主教现代主义、实证主义与自然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等等,经历二十世纪神学思想的发展,天主教走上了现代化、世俗化和理性化的道路。
      关键词:现代主义;实证主义;新托马斯主义
      文艺复兴以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科学的发展,天主教面临节节败退的危机,在面临教皇国覆灭等生死存亡的重大挑战面前,天主教只有全线退缩,坚守其最后领地,使得中世纪城堡思维占据统治地位。“面对这政治权力的不断失去,最终被迫很不愉快的从许多原有领地退出的庇护九世开始集中精力树立他在教会内的精神权威。1869年第一次梵蒂冈大公会议的召开被普遍认为是这次改革最重要的方面”。①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梵蒂冈第一次大公会议制定和通过了“教皇之上”和“教皇永无谬误”的信条,“将原规定分属于教皇和教会的两个属性归于教皇一身。自这一信条订立之日起,百年来教会内外对它的抨击就从未间断过”。②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社会文明与科技进步的潮流,天主教哲学思想却变得格外繁荣与活跃。探寻二十世纪天主教思想的发展脉络,离不开对上述思想潮流的分析。
      一、天主教现代主义对梵蒂冈的影响
      天主教现代主义思潮在二十世纪最初的十年内,曾在天主教会中掀起一场相当大的风波。现代主义有着多方面的表现,因此教宗庇护十世曾形容它为“一切异端的纲领”。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罗阿西、拉伯童尼尔、勒莱、提勒尔等人。
      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罗阿西认为基督教在教会的生活中得到确立之时,基督教的真理便继续发展,在其《福音与教会》一书中这样说:“福音传到世上,不是要成为完全的教义,被视作独一无二、固定不变的真理,而是一种活跃的,既具体又复杂的信仰。”这种言论必会招致尚固守于中世纪城堡思维的教会高层的反对。罗阿西在《关于一本小说》著作中这样说:“真理进入到我们脑海中时,并不是已经完成的东西,它漫漫的形成,我们永远也不能说它已经完全了。真理与人一起发展,在人心中发展和被人发展。”③罗阿西的这些观点,充分表明现存宗教所提供的决不是一种完美的、超越的、永恒的秩序,天主教必须在发展中才能为人们所信奉。
      现代主义另一位代表人物是拉伯童尼尔,与罗阿西相似,拉伯童尼尔同样重视基督的现实性,他并不把基督当作属于过去历史中的一个事实或问题,而是把他看作是当前的事实,使信徒可以经验到的、视为真理与生命的真实。这样就把方向引向了纯粹内在论。拉伯童尼尔认为超自然的事物,并不时附加在自然的事物之上,也不是纯然的高于自然或超越自然,它是自然事物最内心的存在。
      爱多瓦·勒莱是现代主义中一位激进的实用主义者。也是一位最具成果与贡献的神学家。首先,勒莱对教义进行了充满现代性的分析:应对教义有两种看法,一是教义有消极否定性的意义。它能保卫我们避免去犯可能的错误,但他没有界定事情正面的真理。二是积极肯定性意义,教义是规定性的,是一项实际行为的规则。这样一来教义强制性的特征就得到了解释。勒莱认为,上帝的存在不能借着理智的方法去证明,但是关于上帝的真实,我们却可以在行动中,尤其是从一切道德行为中,凭直觉领悟得到。
      二、实证主义与自然主义现代宗教思想奠基
      实证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的一种哲学派别,认为除了科学以外,没有别的知识,强调应放弃认识真实的企图,以获得唯一可能的知识而满足,即科学能提供给我们的,关于现象的知识。自然主义本身是一种形而上学,它把真实识别为自然现象。实证主义及自然主义都没有排除一些宗教的解释,甚至没有拒绝欣赏宗教存在的价值。
      恩斯特·马赫可被称为科学实证主义的开拓者。按照他的观点,经验的单位是感官知觉,我们的认识能力,只能限于感官知觉的领域,科学的兴起,是为了实践的目的。我们借着科学的概念与假设,可以预测经验与处理经验。同时,科学要把宗教和伦理学等领域的知识,从神学家和哲学家手里抢夺过来,并用理性的方法重新研究。英国的卡尔·威尔逊认为,对宗教的定义是有限者和无限者的关系,传统宗教是以神话来填补我们对这种关系的无知,它必会被一种科学的宗教来代替。
      同时期的恩斯特·海高主张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他称自己的主张为面面俱到的哲学系统,相信十九世纪的科学发现能够解答困惑人类数百年的谜。他把真实确认为自然界或宇宙,在空间及时间上,真实也是无限的。这个宇宙自始至终被伟大、永恒、像铁一般的法则所决定。在所有这些法则之中,有两条是基本的,一条是实体之法,另一条是进化之法,它确定了例如生命与意识等一切的现象,都是宇宙间那一个实体的不同阶段的进化过程。海高的哲学思想可被认为是生物进化论在哲学上反映与发展过程,体现了科学与哲学领域对基督教的进一步排斥,这不由得引起了天主教神学家的忧虑。
      自然主义对宗教的解释,获得了当时人类学的支持。傅丽莎认为,人类在精神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巫术、宗教与科学。宗教的态度,是假定自然界所发生的事情时有灵活性,甚至是突变性的,但是经验又让人知道这一想法是错误的。自然界原来有严格的一致性,于是用来解释自然的宗教,便被科学取而代之。
      三、新托马斯主义与天主教神学传统回归
      1879年,天主教教宗利奥十三世发表《永恒的父》通谕,提出教会应研究哲学,特别是研究托马斯·阿奎纳的著作。然而因种种原因,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托马斯主义才成为一个主要的哲学流派。新托马斯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麦西艾、德·伍尔夫、柯菲、马里袒、基尔松等人。
      麦西艾看到天主教信仰与日益兴盛的现代科学隔离非常忧虑,期望天主教多了解科学的发展,同时,他也期望借着教会传统哲学的中介作用,使科学与宗教的信仰得以调和。他在自然神学之中表明了他密切的遵循托马斯的思想,他拒绝了圣安瑟伦证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接受了托马斯的后天论证,这样,理性哲学便成为宗教与启示之上层结构的一个牢固的基础。假如有时理智与启示的真理出现冲突,我们便须翻查我们的理论,找出毛病来。但是他们两者之间最终的冲突,却是不可能发生的。德·伍尔夫深信经院哲学的价值与重要性,但他却避免全部接受经院哲学。他接受两个原则的指导:“要尊重传统的基本教义,与要适应现代思想的需求和条件。”他认为许多陈旧的经院哲学思想,必须抛弃掉。新经院哲学的力量,来自于它从中世纪的前人那里继承的根本原则或基本范畴。今日的经院哲学思想在形而上学与神义论等范围里,也会获得如中世纪一样的成果。   柯菲认为最能与基督教的宗教符合一致的形而上学系统,是由经院哲学体现的系统,他说:“中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托马斯对这种哲学的表达方式,被现代经院哲学家理所当然的事为他的思想宪章和研究他的哲学最有价值的起步点。”柯菲自己的哲学著作,大部分都谨慎的阐述了经院哲学的思想,柯菲公开宣称的目标,就是要把这些观念,转化为当代哲学的前景。
      与其他新托马斯主义哲学家相比,雅克·马里袒被认为是真正的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1906年马里袒皈依天主教,后来成了近代教会最杰出的思想领袖之一。马里袒认为,若要解决我们时代思想与文化上的难题,我们便必须从新托马斯哲学的实在论上寻找答案。马里袒认为,存在着三个主要的知识等级:科学知识、形而上学的知识与属于神秘经验的超理性知识。科学知识作为第一个知识领域是他所关注的事物,只能在觉察得到的或经验得到的存在中被认识。形而上学较以上研究过的知识有更高的等级,它的研究对象是存在本身。这一套理论,使马里袒有效证明了属于永恒哲学的复苏能力,并使它适应于当代问题的阔度。
      四、二十世纪新物理学、哲学与神学的关系演变
      二十世纪,科学家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使得教会人士也倾向于大量引用科学家有关科学与宗教关系的正面论述。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了物理学革命,为物理学革命做出家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主要有普朗克、爱因斯坦、海森伯格、爱丁顿、波兰尼等人。这一时期,科学家对宗教的态度也随着宗教的宽容而宽容,同时,新物理学似乎比旧物理学更能解释宗教世界,而科学家们对宗教也更为友善。这也使得对新物理学感兴趣的神学家开始寻找新物理学为宗教辩护的可能性。
      普朗克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关于宗教,普朗克认为宗教是对实际的解释,与科学解释并列,两者在人类精神平衡的发展中,都有同样的权利。他曾这样说过:“在科学与宗教之间永远不会有真正的矛盾,因为他们是另一方的补充。”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对于宗教,爱因斯坦曾说:“我所信仰的是斯宾诺莎的上帝,这位上帝从一切存在物秩序井然的和谐中启示了自己,却不是一位关注人类命运与行为的上帝”。可见,爱因斯坦所说的世界宗教,是指相信世界是有理性秩序的,他认为这种信仰,对科学家的才能是一种强大的激励。海森伯格在新物理学发展中则以其测不准原理著名。对于宗教的态度,海森伯格认为,人类对于心灵、灵魂、上帝等观念的态度,已经有别于十九世纪,“现代物理学也许对于人的心灵与真实的关系上,已打开了一扇事业更为广阔的门”。④
      与此同时,新物理学革命的发展,也让天主教的神学家们认识到了新物理学的成就存在着为基督教辩护的可能。其中的代表神学家是斯特里特和班斯。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基督教的思想能与现代世界有所接触。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新物理学中科学家们展示出对宗教的宽容与亲近,还是使用新物理学成就为基督教辩护的理论发现,但并没有能够论证上帝决定论,也没有支持神迹的概念或自然界中上帝介入的观念。
      一方面,二十世纪天主教神学思想的现代性转变,天主教教义的更新,现代自身存在形式、存在价值的复苏;另一方面,科技发展所带来全球问题,负面效应的增多,科学已知气球的扩大所面临未知世界的倍数膨胀;科学地位由革命性到建设性的转变,后现代主义、非理性思潮的兴起,天主教除整合体系内科学与宗教的相容与共进外,与科学的体制外关系出现缓和甚至互相促进共生的态势。天主教已初步展现出面对现实世界的自信,融为现代文明的一部分,成为与现代人科学智识与文明理性相复合的现代天主教。
      基金项目:本篇论文为2012年山东高校科技计划(人文社科)项目(编号J12WA04);20世纪天主教与科学关系的嬗变及其当代文化价值研究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阿利斯特·麦格拉思著,马树林,孙毅译.基督教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②陶代思格,教会史[J].米兰,第五卷,314—318.
      ③④⑤约翰·麦奎利著,何菠莎,周天和译.二十世纪宗教思潮[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孙波(1970-),男,山东临沂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思想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与宗教。)

    推荐访问:天主教 探析 转向 思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