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分析旅游供求矛盾的成因及基本对策 高等教育供求矛盾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9-01-16 03:25: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协调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实现高等教育供求均衡,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高等教育供求分为高等教育机会供求和高等教育产品供求两类。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机会供求矛盾一般表现为居民家庭对高等教育机会的总需求远大于高等教育的总供给。高等教育产品供求的矛盾表现为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与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不足的矛盾。本文分别对两类供求矛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机会;高等教育产品;供给;需求;均衡
      
      一、高等教育机会供求关系分析�
      
      (一)高等教育机会供求关系的矛盾�
      我国自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每年以较大的幅度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然而,即便如此,其发展速度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见表1):2008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为23%,仍有大量学生不能接受高等教育。面对如此巨大的需求,高等教育机会供给是不足的,即总量短缺。�
      高等教育的这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而高等教育供求非均衡是常态的,正是这种非均衡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这种矛盾与非均衡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经济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因此,需要对高等教育机会供求矛盾进行调节。�
      
      (二)解决高等教育机会供求矛盾的对策�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政府投入不足导致供给不足,从而产生高等教育机会供给予人们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要提高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按照《教育法》的规定,实现并超过4%的目标。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可反映一国为教育所做出的努力程度,是衡量财政支出水平和规模的重要指标,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并作为投资的依据。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1996年的数据显示: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5.2%,高收入国家为�5.5%,�中等收入国家为5.2%,低收入国家也达到�3.6%。�而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还不足3%。�
      其次,要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发展民办大学。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高校都是公私并举的:美国的民办学校的比例高达65%;以人力资源优势立国的日本、韩国,高等教育中的私人学校机构和在校生比例都比较高,政府主要负责举办体现社会公平的义务教育和少量的精英高等教育,普及型的高等教育主要由社会和私人机构提供。只有鼓励和支持民办大学的发展,给它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才能多渠道筹措资金,以贴补国家财力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发展高等教育,增加高等教育机会的供给。�
      
      二、高等教育产品供求关系分析�
      
      (一)高等教育产品供求的矛盾�
      与高等教育机会供求矛盾相反,高等教育产品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供过于求。我们可以通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产品供给被满足的程度。在我国,现在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毕业生280万人,就业率达到73%,待业人数76万人; 2005年毕业生338万人,就业率为73%,待业人数93万人; 2006年毕业生达到413万人,就业率为70%,待业人数达到124万人,教育产品供给略显过剩。�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的需求相脱离,使得一些领域的高等教育产品的供给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目前,教育、卫生、经济、会计四类专业高校毕业生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高新技术和复合型创新人才整体性短缺。�
      (二)解决高等教育产品供求矛盾的对策�
      1.调整高校人才培养结构�
      现阶段高等教育产品需求不能被满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不符合社会需求结构。这是由于长期以来,相对封闭的学校系统依然沿用计划经济的一套教学模式,扩招后原有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专业和课程设置没有及时调整所造成的。如一些工科和理科专业由于缺乏基本实验条件而无法扩招更多的学生,而相反一些文科类专业却大幅度扩招,如此势必造成学科结构严重失调。因此,解决高等教育产品供求矛盾首先需要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作出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这种结构调整既包括高等教育内部各类教育比例的调整,也包括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结构的调整。�
      2.提高高等教育产品的质量�
      在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同时,还应注重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校生产合格的教育产品是高等教育供求产品均衡的关键。如果不能生产合格的教育产品,不能向国家和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只能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造成教育供求关系的恶化。而低质量的高等教育产品也必然缺乏就业竞争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意识,不仅要熟悉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还应懂得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过重中应适当以就业为培养导向,提高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不断挖掘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潜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转变就业观念�
      高校毕业生对工资收入的期望往往过高,而且一味向往大中城市、大型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只愿从事某种工作等,这些观念都制约着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范围,影响高等教育产品的供给。�
      潘懋元教授指出:“农村现代化需要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农村广阔天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因而,把两者结合起来,使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蔡克勇同志指出:“第三产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是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到外资企业就业的比例大幅增多;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天地;西部大开发将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将会增加。”因此,作为学校,应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党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作为政府,首先应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提高在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就业大学生的工资待遇,以减免教育贷款偿还、考公务员加分等措施引导人才合理流动,缓和一些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市场人才供过于求的严峻形势,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其次,政府人事部门要对大学生的人事档案和户籍实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在户口、人事管理、社会保障、身份积累等方面制定一些鼓励大学生到私营企业、个体、三资企业、农村艰苦行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保护他们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单位就业时的身份积累的继承性、连贯性,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要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来调控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大学生就业的工资水平及社会保障,以维护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4.增强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
      政府应鼓励并扶助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使大学毕业生创造出对自身的需求,“自己雇佣自己”。客观上看,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种有效的扩大高等教育产品需求的途径,但和国外相比,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还非常有限,他们迫切需要资金扶持,政府和企业应该按照国际惯例给予他们风险投资帮助,为毕业生自己创业提供有利的条件。�
      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下,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建立多元化和灵活的学生评价机制,逐步由偏重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转向注重能力,鼓励毕业生从被动就业转向积极创业。高校大学生应努力培养创业意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对改善目前就业难的局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毕业生创业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减轻就业压力,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进入高峰期,大学生创业不但可以改善毕业生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可以为社会上其他的待就业人员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达到创业带动就业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吴克明.教育供求新探[J].教育与经济,2001,(3):52-53.�
      [2]刘岚.试论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J].常熟高专学报,2003,(1):98-101.�
      [3]秦闻笛.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供求的非均衡动因探析[J].统计与决策,2008,(17):142-144.

    推荐访问:高等教育 对策 矛盾 分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