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_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时间:2018-12-29 03:21: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培养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阅读、自学和主动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识字 阅读 自学 自主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培养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获得识字的主动权。我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端正书写)、默(自己默出所学生字)。
      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异读词,国家有关部门规范了读音,可引导学生对比予以关注。比如,把“确凿”的“凿”字原读音zuò规范为záo,“呆板”的“呆”音dái规范为dāi。再说错别字问题,有的学生打开《新编小学生字典》,是“精采”;有的打开《现代汉语词典》,是“精彩”。究竟该用哪一个呢?学生们通过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学生掌握了识字能力,学习兴趣高了,看书、作文的能力也就能相应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这里仅就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阅读能力浅谈一些做法。
      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这是一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学生在阅读中经常遇见,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有教育意义的事,也常常记录下来。因此,我在备课时不仅确定了在字、词、句、章方面要传授哪些知识,而且把培养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那么怎样培养呢?我反复阅读、研究、思考,找出了这类记叙文的特点和规律,简略归纳为两点:
      一是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明白;二是在记叙时,要把重要的场面、中心话语写具体生动。
      教学时,揭示以上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按以上两点自学,边阅读、边思考、边讨论。只用了一堂课,学生便既清楚、明白、深刻地懂得了这篇文章,受到了教育,学到了知识,又初步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接着,我又用了一课时,叫学生根据我归纳的两条规律,试分析“习作选”上的同类文章。由于学生手中有了“工具”,很快就把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搞清楚了。
      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是多种多样的。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充分发挥课文应有的作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黄继光》、《小珊迪》就重点训练学生有详有略,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记叙事情经过的能力;学习《颐和园》就重点训练学生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能力;学习《三味书屋》就重点训练学生按不同空间方位描述事情的能力;学习诗歌、古诗就训练学生的朗读及欣赏诗句的能力……这样抓住不放,积少成多、学生的能力就一堂课一堂课地逐渐形成技能。教学的实践使我尝到了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的甜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一堂课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慢慢“入了门”、“上了路”,自己也有了独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看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和其他任何事件一样,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小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这个“实践”就是“自学”。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不要总是“抱”着学生走,生怕学生摔倒了,也不要把课文“嚼”得太烂,尽让学生吃米糊,否则,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逐步退化。我给自己订了一个教学原则:给学生自学让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具体的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的路子是:
      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认字、写字。
      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
      第三步:读文、划重点字、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出文章中心。
      第四步:读文、背好词好句好段至全文,抄写好的句、节、段,创造性讲述课文内容。
      最后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生活中可写的事情。自学的四个步骤,二十字的自学方法,我在开学初就教给学生,以使学生按法自学。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改强调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其在自主学习中领会、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教师作为引导者,应使学生树立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值得提倡。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如在教学《三只白鹤》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讲给小组伙伴听。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地给自己的小组提出学习要求,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强了其学习兴趣。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就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学生问:“课题为什么以狐狸和乌鸦为题?”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课文写的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与爱听好话有什么联系?”他们正用问“?”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小学语文 综合能力 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