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心得体会 > 正文

    综合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之二写作

    时间:2021-01-24 13:24: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之二 二

      ――“ 写作 ”板块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

      既然我们把渗透了综合性、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中学语文教学称为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我们不妨也将渗透了综合性、研究性学习的中学作文教学称为作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也许有人会问:中学作文教学中该不该、能不能渗透综合性、研究性学习方式呢?这是不是只是一种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一味迎合潮流的形式主义呢?我们认为:综合性、研究性学习方式完全可以,也应当被渗透到中学作文教学领域中来。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完全走入了一种模式化的训练路子:教师讲授写作方法——教师提供参考例文——学生机械模仿。这样的作文训练仅仅为了写作而写作,背离了作文的本真。其实,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以交流为目的的一项语文学习活动。综合性、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渗入,将引领作文教学理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作为主体,而不是以写作方法作为主体。所以,我们以为作文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写作需要为主体,融合了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容,渗透了多种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的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繁重,语文教学仅仅是整个高中教学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极不受重视的科目,而且写作只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是高考750 分的 12.5%。在这种情况下,要中学生放下其他课业为作文而去体验生活,积贮情感,大量的阅读,似乎是不现实的。那么提高作文质量的比较可行的方法应是在语文教学的同时,给学生营造一个创造的环境,拓宽认识的渠道,打开思维的窗口,激发鲜活的灵感,调动他们库存的知识和蕴积的情感,采用恰当的方式将题目和社会生活及已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材料或题目给定的范围内相对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把自己对题目的认识、感受、见解、联想从已有的知识库存中提取出来,然后在本真的情感的驱动下,熟练地驾驭语

      言,表达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见解。这应是目前语文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应该着力探讨的课题。

     在此,鉴于当前学生的现状,我们以课本为基点,以广泛的课外阅读和社会生活为范畴,以优秀习作为榜样,作了如下尝试:

     一 、 语文 教学 过程中 写作训练 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

      1 1 、 课本教材中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思维展不开,无话可说,是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我在写作教学中,从高一开始,系统地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就象登山一样,一步台阶一个不同的风采,使学生感受到运用创造思维的快乐和成功。

     点线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训练的目的主要是达到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首先是由点连线,如根据教材让学生分析“面朝大海”与“春暖花开”两者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死水”与“翡翠”“桃花”“罗绮”“云霞”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其次是线的延伸。如学习《墙上的斑点》时,让学生分析找出关于作者的思维轨迹,斑点――是钉子留下的痕迹――设想那一定是为了拉一幅肖像画――猜想那幅画一定是什么赝品――由此判断这所房子曾住过人家的品位……点线思维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联想,联想是创造的前提。

     吉尔福特说:“正是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明显的标志。”什么标志呢?就是发散思维的三个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即思考的快、活、新。三个特性反映了低、中、高三个层次,写作训练要特别注重这种思维的训练。做法是在读写结合中训练学生的放射思维能力。如读了《死水》、《致大海》、《篱笆那边》等作品后,我要学生在十分钟内写出尽可能多的各种石头的象征意义,并选了两份评讲。一个写了五种:礁石—象征坚定,卵石—象征圆滑,水晶石—象征纯洁,钟乳石--象征秀雅,石灰石--象征牺牲精神。另一个也写了五种:玉石--象征华贵、铺路石—象征默默无闻献身精神,钻古—象征顽强功关精神,打火石--象征生命在搏击中闪光,矿石--象征含蓄与丰富。第一个学生写的,流畅性方面可得五分,因为答了

      五种;变通性可得两分,因为有两种类型(外形和用途)。第二个学生写的,流畅性方面可得五分,变通性得四分,因为有四种类型(外形、用途、特点、属性),独创性可得一分,因为用矿古象征含蓄与丰富是新颖的。从总分来看,第二个学生的放射性思维水平比第一个要高。这样的训练,既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训练的兴趣,又使其掌握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与方法。

     2 2 、 写作技能 和方法 的学习和掌握

     不管怎样的作文教学,最基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并能运用各种常见的写作技能和方法。作文研究性学习将一改以往一味灌输的方式,把各种写作技能和方法或者渗透在课本的阅读教学中,或者与情景结合,或者借助多媒体表达,比较巧妙地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学习各种写作技能和方法,最后养成为自主解决写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对于那些立意与构思值得借鉴的课文,可充分利用它们来为写作奠基铺路,从而收到“一石三鸟”的功效。在教学庄子的《逍遥游》时,我把这种体会应用到教学中,布置预习时,让学生也以《逍遥游》为题,写一个作文提纲,通过列表,从立意、构思两方面与课文比较,上课时通过抽查了解学生写作情况,再通过课文的教学加以引导、借鉴。很多学生由于受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眼光短浅,立意低俗。一比较,课文的立意便显得深远、不同凡响,庄子这种跳出名利、荣辱、生死限制的古代大哲人才能此刻才表现得如此深刻。此时,教师就是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凝聚一股忘记世俗名利荣辱的勇气,与古代智者的心灵产生碰撞,神思产生交融,去领悟课文立意的高远,去体会“逍遥游”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如此,就能引导学生追求心灵的广博、树立远大的理想,寻求做人的真谛。反映到作文中,自然会有高远的立意、宏大的境界。从构思的角度讲,《逍遥游》也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多数学生写的提纲反映出了一种模式:解释标题,阐述观点。课文构思则大开大合,对比论证,天马行空一般从反面论述开始,直到篇末才正摆出观点,使一篇短短的文章

      显得内容丰富、气度不凡。这个特点也只有在比较中才如此鲜明。学生们通过这种极主动的比较,更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寻求到努力的方向。教学时用学生的习作(可以是提纲、片断、作文)与课文对照,在互相对比中课文的特点得到充分衬托而更加突出,学生的不足也更显眼,就能使学生学,然后知自己写之不足,从而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 3 、 设置专题研究 课题,写作课题小论文。

      课题研究是高于课本、高于课堂的研究 ,是"课堂研究"的延伸。学生可以从课本内的一篇或几篇文章的分析概括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综合数册课本相关内容,提出新的见解;既可以对某一作品内容作新的阐释,也可以对某一文章或是一类文章的观点,材料,推断方法提出怀疑。如:学完《卫风·氓》,《邶风·静女》,《孔雀东南飞》后,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课题:古代男子对爱情,婚姻态度初探;学完《祝福》,《荷花淀》后,可引导学生提出"对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的反思"课题;学完鲁迅先生的《药》,《故乡》,《祝福》后,可扣住景物描写这一内容,提出"鲁迅作品中景物描写的感情基调分析"这样一个课题。

     当然,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并非仅仅囿于几篇文章内容的提炼,所选课题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其笔触还可伸向文学,政治、历史、哲学、影视领域等更宽更广的空间。语文自读课本,一切与语文有关的读本,这些课外读本皆可成为筛选话题的依据。例如:学完《失街亭》后,学生对诸葛亮有了初步的了解,可将视角拓展到电视,电影以及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上,然后确定"我眼中的诸葛亮"的课题;由《边城》进而对沈从文小说的风格产生兴趣而进行深入研究;由《鸿门宴》而对司马迁的《史记》产生兴趣而拓展阅读来择题。这一类的课题,与教材的关系较密切,实际上可视为教材的补充和拓展学习,它既可促进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文学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兴趣爱好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天赋,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并且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推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生因志趣,修养,爱好,经历不同,对不同的文学体裁也各有所好,有的爱读诗歌,有的爱看小说,有的爱品散文,有的则倍加青睐于某一文学现象,文学流派的来龙去脉,迷恋于某一作家的作品风格,执著于某种语文学习方法的探讨。所以,不同的兴趣,理应成为学生筛选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参照因素。比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学生们便可能对陶渊明的归隐产生诸如"陶渊明为什么会归隐""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出自其本性还是被迫的""陶渊明的归隐与他的田园诗的关系如何"等问题;进而对陶渊明诗的"田园性"产生兴趣,如陶渊明诗中"心远地自偏"的哲理性诗句是偶见的还是较多见的,甚至如陶渊明诗中"悠然见南山"的南山究竟在哪里之类的问题。据此,我们即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选择其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课题,进行探索,研究,这样,由课内到课外,既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弥补课内教材学习的不足;既可以扩展转自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促进对所学的书本知识的巩固。

     ,

     学生在选择好自己的课题,形成研究小论文后,积极开展研究成果评选活动。将学生的文章推荐到相关的报刊杂志上发表 ,将学生的研究成果编印成册 ,所有这些都是成果交流的好方式。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反馈学生研究质量 ,让学生在"成功"中获得快感。

     4 、指导学生写文学评论。

     指导学生写文学评论 ,是基础研究的最佳方案。因为它给读和写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同样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再认识、再创造的机会。比较赏析是进行文学评论的重要手段。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它可以帮助学生打通思路 ,开阔视野。同是爱情诗 ,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与舒婷的《致橡树》就不一样。同时写母亲的小说 ,鲁迅的《药》、高尔基《母亲》、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叶圣陶《夜》这四篇小说中的母亲形象 ,也因社会背景和作者思想倾向的不同而各不相同。教师可以布置预习题 ,让学生查寻资料 ,充分酝酿 ,写出

      文章 ,做好发言准备。

     二 、作文评讲过程中 综合性研究性学习 实施

     传统的作文评选方式是教师“一言堂”,一评了事,这样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老师可试着采用研究式作文讲评方式,让全班同学都动脑参与评论。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都是写作的典范,它源自于学生本身,又合乎考场作文的特点,让学生感到亲切,易于被学生接受。在写作教学中,我经常拿一些高考满分作文让学生自己讲评,分析这些作文运用的语言、所选取的素材、是怎样立意构思的、有什么写作技巧等等,在与学生自己作文比较的过程中,提高自我的写作水平。

     再次是佳作欣赏与集体讲评相结合。选择一定数量的优秀作文或段(包括教师的下水作文)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欣赏,启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每朗读一篇文章或段落都要听学生进行讲评。

     作文讲评过程中不能由教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学生集体评改。其具体做法是:把全班学生在日常习作中能力的强弱分为评改小组,并选举写作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教师选择本班有代表性的三至五篇所谓“典型文”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进行修改,(尽量回避本组学生的习作)教师加强指导。待学生批完之后,每个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小组长代表进行总结陈述,最后由教师根据小组发言的情况适当点评,及时对每组写出不同的评改意见。

     2、学生互批互改。在此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容易发现问题这一缺点,教师随时把一些修改的技巧传授给他们,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看法,给每个人一个辩论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主体地位意识。

     3、学生自批自改。通过互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都想急于“露一手”,想亲自“摘个果子吃”,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极好时机,让学生进行自批自改。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改,改好,并

      评出作文修改“小明星”给与奖励。同时教育学生要细心、认真、说真话,公正合理地自我评价,并养成自改自查的良好习惯。

     有一次作文训练,我曾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选材写一篇小小说,那时我们刚学过《祝福》,有一位同学写出一篇题目叫《当代祥林嫂》的小小说,内容是关于一个农村妇女的,她丈夫出外打工,自己在家领着独生儿子度日,但在一次外出时被人贩子绑架,卖到了山里,她曾多次逃跑没成功,最后因人贩子再次作案被捉,警方根据犯罪分子的交代寻到山里,把她营救出来,最终一家团圆。我批改后觉得这个材料较典型,但对材料的处理不够妥当,于是在评讲作文时,我把这篇习作当例文在课堂上宣读,让学生讨论并写出评价,最后总结出以下几点:

     1.内容与题目不够吻合;

     2.选材较好,但对材料的处理不够妥当;

     3.像纪实散文,缺少恰当的艺术虚构。

     接着我让该生把她对这篇小小说的构思讲一下。她说她写的是一件现实生活中的真事,她选用这个材料的目的是想提示目前社会中仍然有残害妇女的这种事情发生,特别是在思想文化比较落后的农村。听完这个同学的发言,我让学生围绕她的写作目的和题目,对这个生活素材进行再次加工处理,写出修改意见。最后经过讨论总结出主要意见如下:

     1.可删去被贩卖经过,直接从被贩卖后写起,事情的起因可以侧面交代;

     2.对被贩卖后的心理活动、逃跑行动进行细致描写;

     3.对警方的营救略作交代;

     4.虚构补充主人被救后又因失贞而被丈夫抛弃的情节,以提示目前农村中还残留着封建糟粕,新时代中农村妇女仍然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这种重在过程、重在试探式的作文评讲,使学生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去掌握写作技巧,使学生对如何选材、如何裁剪有了深切的体会。

      这种探讨性学习也适用于作文语言、结构等其他方面的讲评。

      总之,作文的评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导向性。评改作文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习作内容三者之间的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参与活动认识中的主体,只有学生的这种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淋漓的发挥,才会真正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要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好文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修改是一篇成功作文的必要环节,修改是作文逐渐完美的重要手段,修改是我们学生必须养成的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对作文修改重要性的认识。在学生主动修改、乐于修改的基础上,还必须让学生善于修改。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才会出现新的生机与勃勃活力,学生的习作水平才会得以提高。

     总之,写作教学是一项浩大而繁复的工程,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领悟、提高,这里只能谈一些粗浅的研究和探讨,只望学生在写作文时不再感到: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推荐访问:之二 研究性学习 综合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