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简论人民政协的三大理论基石

    时间:2021-06-02 08:01: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是人民政协的三大理论基石。统一战线理论奠定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基本性质,政党理论奠定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重要机构的体制地位,民主政治理论奠定人民政协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重要形式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人民政协;理论基石;三大理论
      中图分类号:D627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1)04-0023-03
      
      人民政协的理论基石是人民政协存在和发展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事关人民政协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人民政协的理论基石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下文简称“三大理论”)。深入研究人民政协三大理论基石,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人民政协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内涵,把人民政协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对人民政协理论基石的认识历程
      长期以来,中央文件和领导人仅仅把统一战线理论作为人民政协的理论基石。诚然,统一战线理论是人民政协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根基。但是,统一战线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人民政协的全部。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深圳召开的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上,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陈进玉首次把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同统一战线理论并列为人民政协的两个理论基点。但是,人民政协的理论基础是否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理论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2006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对人民政协的理论基础作的全新概括。根据这一科学论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构成了人民政协的三大理论基石。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三大理论”的基本原理
      (一)统一战线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统一战线最早见于恩格斯1840年9月所著《不来梅通讯》一文中,“在同宗教的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结成统一战线”[1]。19世纪4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并注意在工人运动中建立无产阶级统一战线。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全面论述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思想。《宣言》指出,无产阶级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团结与统一,这是无产阶级进行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的需要。《宣言》指出,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等“中间等级”,与无产阶级的立场最接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无产阶级就是这样从居民的所有阶级中得到补充的”[2]。《宣言》还指出,工业的进步把知识分子阶层抛到了无产阶级队伍中来。《宣言》还特别强调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重大意义,并响亮地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此后,在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哥达纲领批判》、《法兰西内战》等一系列重要著作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统一战线思想。
      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进行革命、建设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在《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著作中,列宁与各种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流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深刻地阐明了统一战线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重大意义。他明确指出,要战胜更强大的敌人,就必须尽最大的努力,一方面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裂痕”,哪怕是最小的“裂痕”;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他说,“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丝毫不懂得现代的科学社会主义”;并指出以上所说的一切,“对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和以后的时期,都是同样适用的”[3]。
      (二)政党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透过近现代社会的政党政治现象,对政党、政党制度和政党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揭示了政党的阶级实质和功能,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完成夺取政权的直接目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阶级的政党结成联盟,以尽快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2]307。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在联盟中必须保持自己的阶级性和独立地位,不能充当资产阶级政党及其他民主党派的附庸和尾巴。1889年12月,恩格斯在致特里尔的信中,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在共同行动时,“必须以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致因此发生问题为前提”[4]。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两党制的虚伪性、欺骗性进行了深刻地批判,但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他们并未明确回答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后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问题。
      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理论,主张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应当建立多党制。1917年11月,针对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说布尔什维克不肯让步、不愿和解、不愿同别的政党分掌政权的指责,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宣言》中义正词严地指出:“同志们,这都是谎话!我们曾经建议,而且还在建议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同我们分掌政权。他们拒绝了我们的建议,可见并不是我们的过错。”列宁重申:“我们坚持苏维埃的原则,即由最近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多数派掌握政权的原则;我们过去同意并且现在仍旧同意同苏维埃中的少数派分掌政权。”[5]遗憾的是,由于多种原因,列宁的主张最终没有成为现实,但他的政党思想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三)民主政治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专制和民主的历史考察,特别是通过对资产阶级国家和巴黎公社民主原则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民主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阐明了无产阶级新型民主的实现形式和路径,从而完成了对传统民主观的伟大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民主制“作为类概念的国家制度”,其核心和本质是人民主权。“民主制独有的特点,就是国家制度无论如何只是人民存在的环节”,“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就是一个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6]。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普选权是“人民主权意志的内容”[2]466,共和国是“以普选权为基础的”[2]383。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为了保障人民主权,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他们批判资产阶级分权制衡机制,并不是要反对分权制衡本身,而是认为分权制衡没有达到它应有的目的,没有限制住行政权的超常发展。正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议行合一”理论。这一理论也不是否定分权与制衡,而是旨在保证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议会对国家行政权的监督与制约,防止行政权凌驾于立法权之上。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明确回答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实行一院制还是两院制的问题。
      列宁在領导布尔什维克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理论。列宁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7]。代议制是民主国家政权的基本组织形式,“没有代表机构,我们不可能想象什么民主,即使是无产阶级民主”[5]152。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搞两院制,并且根据俄国当时的民族特点和现实情况,建立了两院制的苏维埃。

    推荐访问:人民政协 三大 基石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