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大学生“网络同居”的心理归因与教育引导

    时间:2021-06-16 04:00: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网络同居”的现状,探求其心理归因和负面影响,以辩证、宽容的态度认识“网络同居”这种新型快餐型性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从国际合作、政府协调、家校配合、科技强警等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和科学管理,将性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促进高校性教育工作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同居; 心理; 引导
      
      “Internet cohabi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auses and education measures
      JIANG Chunlei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su 212004, China
      【Abstract】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cohabitation” was analyzed to explore its psychological caus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A dialectic and tolerant attitude should be taken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and snack-type internet cohabitation culture on the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 should be reinforced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government coordination, family-college cooperation and improved technology in police supervision. Sex culture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to promote the effect of sex education in colleg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cohabitation; Psychology; Education
      
       “网络同居”是起源于台湾“同居理想国”网站的一种角色扮演游戏,参与者为追求表层直接的感官体验,以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络虚拟环境为载体,借助文字、图形和视频等手段,采取赤裸裸的表达形式模拟与现实生活相似的谈情说爱、结婚生子等生活场景,是一种超越动物生殖本能、满足多种心理需要的新型快餐型性文化。目前,我国70%的网民是30岁以下的青少年 [1],“网络同居”现象虽然已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但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全面认识网络技术的普及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已成为当前高校性教育中值得关注的新课题。
      
      1 大学生“网络同居”的现状调查
      
      为对大学生“网络同居”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课题组自行设计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情况、同居历史、身心反应、成瘾倾向等方面。于2010年3月至5月,在江苏省三所高校选择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测试,既有年龄跨度,又兼顾了研究总体的主要部分,最后使用excel输入原始数据自行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1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35份,有效回收率86.2%。其中,男生526人、女生509;城市学生614人、农村学生421人。
      
      调查显示:在对“网络同居”兴趣方面,男女生没有显著差异,但城乡之间有显著差异,城市学生的比例高于农村学生的比例;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中,分别有51.12%、65.3%、81.24%的同学认为周围其他同学有“网络同居”情况;在体验过“网络同居”的学生中,分别有71.1%、84.3%、87.3%的人希望有真实的性体验;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是书报杂志(61.35%)、网络媒体(31.56%)、学校教育(16.91%)和家庭教育(6.38%),可见,学校教育并没有成为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
      由于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群体隐私和个人隐私,笔者根据个别访谈和对测谎题、投射测试题的综合分析,认为统计结果比较保守。
      
      2 “网络同居”现象的心理归因
      
      2.1 向往异性的好奇心理
      诞生于上世纪初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观倡导标新立异、反对永恒、打破传统,这一观念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文思潮成为“网络同居”的文化心理基础。正处在性心理发展重要阶段的大学生对性的欲望和需求日趋强烈,但在现实生活中又难以得到满足。而“网络同居”的神秘性和新鲜感能够迎合部分学生渴望体验未来成年人婚姻生活的好奇心理,其随意性、隐蔽性和直接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对性文化的渴求。
      2.2 释放情感的逃避心理
      互联网心理学理论认为,逃避现实、释放压力是网民通过网络进行交往的主要心理动机[2]。“网络同居”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剔除了现实生活中沉重的责任和义务,不需要考虑复杂的交往技巧,可用多种身份尽情发泄,即使发生意外,个人所受的打击和损失也比现实生活中情感失败导致的创伤要小。大学生为了舒解对爱情的渴望情绪,尽情享受虚幻带来的轻松,他们将“网络同居”作为性的代偿行为,通过文字或语音进行性沟通和性幻想,甚至在视频工具下裸露彼此的身体进行“虚拟性爱”,达到释放情感和发泄欲望的自我满足。
      2.3 人际交往的补偿心理
      大学生内心对人际交往的渴望与现实交往能力缺乏之间的矛盾,促使他们更愿意在情感交流比较单纯的虚拟空间中倾诉烦恼和排解孤寂。“网络同居”的匿名性、交互性、开放性和链接性营造了较大的隐形空间,能使人在多种感官刺激下产生激情和好奇,可以克服身材相貌、家庭条件、学习成绩等方面的不足,有助于通过深层次的心理交流获得心理慰藉和精神愉悦,充分满足个性发展。
      2.4 价廉物美的消费心理
      消费学理论认为,在影响消费者行为与心理的诸多因素中,价格是最具刺激性和敏感性的因素之一[3]。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两性交往需要支付比较昂贵的费用,而“网络同居”作为一种低廉时尚的情爱试验场所,只需花费很少的代价就可以天天做新郎、夜夜进洞房,而且不涉及性暴力、意外怀孕、性病传播等社会问题,还可以预演未来婚姻中可能出现的矛盾,成为一种安全而经济的性欲发泄渠道,这种超值的精神享受是大学生迷恋“网络同居”重要的诱惑因素。
      2.5 聚群叛逆的从众心理调查发现,学校和家庭在对学生进行性教育方面引导欠缺、服务不足、监管有余,导致部分大学生带着逆反心理走进了“网络同居”。他们刚开始也会感受到一定的精神压力,但在从众心理作用下,这种压力比较容易得到缓解。如果在网上能够获得别人的羡慕和崇拜,自尊心和自信心还能得到极大满足,成就感也会油然而生。
      
      3 “网络同居”现象的负面影响
      
      3.1 道德意识弱化,价值观念扭曲

    推荐访问:归因 同居 引导 心理 大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