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从《倾城之恋》看语言风格与表达主体\接受主体和表达对象的关系:倾城之恋读后感简短

    时间:2020-07-08 07:31: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语言风格的生成与表达主体、接受主体和表达对象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主要通过张爱玲和她的小说《倾城之恋》来解读语言风格与表达主体、接受主体、表达对象的关系。张爱玲的作品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与其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是分不开的。在她的作品中,我们总能见到囚她那不拘一格的文学想象力所形成的具有独特韵味的语言。
      [关键词]《倾城之恋》;语言风格;表达主体;接受主体:表达对象
      [中图分类号]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08-0022-2
      
      张爱玲的作品从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很多读者的追捧。她的小说创作于20世纪那段战乱纷繁的年代,以繁华的上海和香港为背景,这样的混乱与纸醉金迷的时代和环境造就了其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
      
      一、表达主体自身影响语言风格的形成
      
      张爱玲的小说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浓厚的悲情色彩。《倾城之恋》写了一段看似美好结局的恋情,因为在这段感情的发展过程中时刻都包含了当时社会中的人所无法控制的命运悲剧。张爱玲用一种非常悲凉的情感叙述着发生在混乱时代里的一个个传奇故事,都市人的内省与孤傲加上她自身的孤独使得她对那个荒凉的时代具有独特的心理感受。
      《倾城之恋》的女主人公白流苏生活在上海一个旧式的没落大家庭中。她离婚归家,无依无靠,在大家族中忍受着孤独。她不甘心就这样在这个家族中孤独老去,看看自己刚刚三十岁,姿色犹存,所以想要走出去,再寻求一份幸福,一个依靠。于是她把握住了与富商范柳原邂逅的机会,�得了他的好感。白流苏想要依靠范柳原摆脱这个没落的家庭。在香港的旅行中,她用尽心思想要抓住范柳原的心,成为他的妻子,可是范柳原并不想要一个妻子;最后是战争成全了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的婚姻。“也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城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张爱玲所谓的“倾城”是一个真实城市的毁灭,却也成就了一段传奇的姻缘,这个看似美好的结局,其实背后却透着一定的悲剧色彩,白流苏嫁给范柳原是生活困境中的“别无选择”,即使结婚了,也并未改变她孤独的生活状态。“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白流苏很明白,她虽然得到了婚姻,但却失去了范柳原的真心。
      张爱玲这种苍凉悲情的语言风格,与她的身世是密不可分的。她的童年很不幸,失落于她的家庭。父母离异,在继母与父亲的折磨下生活,她受尽委屈,虽然她的家庭失落于时代,但她没有失落自己。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她会自己控制自己的命运。生不逢时,遭遇乱世,她不得已选择写作。她对及早成名的自私功利从不讳言。“成名要趁早,迟了,快乐也不怎么痛快了。”在仓促的时代中,她放弃了理想,抓住了写作及早成名,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张爱玲家庭的不幸,以及社会的动荡,让她的思考更加深邃,创作更有张力。她在《天才梦》中这样说道:“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噬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张爱玲在这种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了敏感而内敛的气质,随着生活阅历的不断积累,这种气质也越发独特、突出。她很少与人接触,甚至认为“人总是脏的,沾着人就沾着脏”。所以,她的作品在语言风格上总是流露出感伤和孤独。
      
      二、接受主体成就语言风格
      
      在文学理论中,文学活动不只是创作者的活动,还应该包括文学读者进行阅读鉴赏的活动,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读者阅读作品,既是从作品中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作品中的人情态的活动,又是读者在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和联想使作品的内涵在头脑中具体化的活动。接受主体对于语言风格的形成也是十分关键的,一,表达主体只有通过接受主体才能够确立自己的语言风格,一种语言风格的优劣也是由接受主体来判别的。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此时的张爱玲正在香港大学读书,已,临近毕业。她在香港度过了很多个恐怖的曰日夜夜,这段生活经历也让她更深刻地感受了到战争的悲惨,对于战火纷飞中人们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在战火中见到范柳原时,她明白“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人们已经被这个战乱的时代折磨得疲惫不堪了。张爱玲也目睹和经历了这场战争的疾苦,再加上自己家族的没落,使她习惯用冷漠的笔触去描写市民的庸俗以及世态炎凉的真实景象。张爱玲的笔下没有完美的情感,因为那时已经没有入会用太多的精力去顾及爱情了。所以她的作品是对那个混乱年代的真实感受,接受者也很喜欢她这种苍凉的语言风格,并且能够从中体会到自己的生活情境。
      随着不同时期接受主体观念以及所生活的社会时代的改变,表达主体的语言风格也会随之改变。2009年1月,新改编的电视剧版《倾城之恋》在电视上播出,改编者将自流苏与范柳原的命运分别延伸开来,呈现给观众另一种风格的《倾城之恋》。现代社会,人们关注的主题不再是战争,而是人性与爱情。电视剧中的自流苏虽然依旧命运坎坷,可是她最后并不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范柳原,而是由于爱情,甘心做范柳原的情妇。香港的沦陷成就的是她和范柳原的婚姻与爱情,而不是像小说当中,只成就了两人的婚姻。在原著小说当中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的对话是互相带有目的性的调情,白流苏只是想找到一个生活上可以依靠的人,而范柳原却只想找一个陪伴自己的女人。在电视剧中,编剧给男主人公的定位更像是一位痴情又有些轻浮的公子,他有爱隋,并且刻骨铭心;女主人公则更多的是在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做人的权力。相比之下,电视剧中的女主人公则显得更加独立自主。当与范柳原相遇时,她已经不需要处心积虑地想怎样把自己嫁掉,而与范柳原之间那些尖刻的谈话则变成了两人试探对方情深几许的方式。
      因此,接受主体的审美标准往往影响了语言风格的形成;表达主体在创作作品时,首先要考虑接受主体是否能够欣赏与理解其语言意味。
      
      三、表达对象影响语言风格创造
      
      张爱玲想通过《倾城之恋》这段传奇展现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一段看似圆满结局的爱情其实是带着苍凉意味的。所以,小说的语言也透露着孤独与悲凉。
      白流苏家人的语言尖酸刻薄,在他们的眼里,钱是衡量亲情的唯一标准。当白流苏婆家需要她为前夫送殡时,她的家人把这也看成一种赚钱途径。对于白流苏的离婚,她的家人又强加指责,她的三哥指责她离婚时说:“想当初你哭哭啼啼回家来,闹着要离婚,怪只�我是个血性汉子,眼见你给他打成那个样子,心有不忍,一拍胸脯子站出来说:好!我白老三虽穷,我家里短不了我妹子这一碗饭!我只道你们少年夫妻,谁没有个脾气?大不了回娘家来住个三年五载的,两下里也就回心转意了。我若知道你们认真是一刀两断,我会帮着你办离婚么?拆散人家夫妻,这是绝子绝孙的事。我白老三是有儿子的人,我还指望他们养老呢!”
      在这个败落的家族中,“她所祈求的母亲与她真正的母亲根本是两个人”。母亲只是对她诉苦一般地说:“先两年,东拼西凑的,卖一次田,还够两年吃的,现在可不行了。我年纪大了,说声走,一撒手就走了,可顾不得你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跟着我,总不是长久之计。倒是回去是正经。领个孩子过活,熬个十几年,总有你出头之日。”
      白流苏的哥哥和母亲一硬一软的语言,凸显出了在当时社会中离婚女�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张爱玲更想要表现出的是在当时社会中像白流苏一样的女�在生活上的孤独无助。
      自流苏为了更好地活着,历经艰辛最后嫁给了花花公子范柳原。尽管小说中的范柳原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可是他也有着对人世悲凉的看法:“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堵墙根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范柳原不是没有真情,只是在这样的时代中已经容不下真情。所以,他的言语看似轻浮,却流露出了诸多的孤独与无奈。
      白流苏与范柳原是两个自私的人,可是就是这样两个各怀心思的自私人在战争中找到了短暂的共鸣。张爱玲安排看似没有结果的两个人在结局里团圆,给读者们呈现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也展示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年代。
      综上所述,表达主体、接受主体和表达对象与语言风格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是言语交际中的关键部分,没有它们,人与人之间就无法完成交际的循环过程,文学也无法实现其价值,语言风格更是无从谈起。

    推荐访问:主体 表达 之恋 接受主体和表达对象的关系 倾城绝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