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试析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关键、突破口和抓手】 突破口 抓手

    时间:2019-05-19 03:22: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关键在于明确政府职责,突破口是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抓手是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  关键词:学前教育普及;政府职责;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
      中图分类号:G619.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148-03
      一、“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关键:明确政府职责
      1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呼唤政府责任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预示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适龄幼儿享有接受适宜的学前教育的机会,而教育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一目标的达成,意味着教育公平在学前阶段将“惠及全民”。它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着力点,是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工作方针和“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的战略目标的回应。普及应是公平指导下的普及,公平应是普及基础上的公平。就中国的学前教育而言,没有普及就没有公平,没有公平也难以实现普及,公平与普及互为因果,互为条件,坚持普及与公平的一体化发展,既是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战略,也是中国的基本教育政策…。幼儿享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是我国的基本人权,国家有责任保证每个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明确政府职责,强化政府的教育职能,以保证学前教育普及重任的落实。
      一方面,教育的普及,往往只是社会弱势群体发出的无奈呼声,它的实现不可能依靠社会强势群体自觉地来完成,只能依靠一种超越公平和普及主体的权威性力量来主导和争取,这种力量的主体就是政府。另一方面,基于权力的优势和资源的优势,政府必然在教育的诸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一个好的和负责任的政府,会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定位来促进教育的发展,而学前教育所具有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也决定了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最大的公共性角色,掌握着最大的公共权力,控制着最基本的公共资源。政府是推进学前教育普及与公平事业的主导力量,因而应进一步明确并强化政府的学前教育职责,加大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力度,切实落实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中,在办学主体、机构设置、管理制度、财政投入和教师发展等方面有所行动。
      2 政府职责的重点在于扶弱
      从国际社会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在追求学前教育普及与公平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他们的许多具体做法对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中,通过政府的主导与具体职责的行使,确保处于弱势的幼儿能够平等享受学前教育服务,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措施。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实现学前教育普及的过程中,占据人口少数却占有更多社会财富、社会资源的幼儿群体更能在实现学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中占得优势;而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儿童、城市贫困家庭幼儿、流动儿童、残疾儿童等弱势幼儿群体则往往从人生起步开始就被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难以享受到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政府作为学前教育普及事业的主导者,应该为社会提供最基础的学前教育服务,保障大多数幼儿能够在学龄前接受适宜的教育。由此,为了保障公平和促进普及,应从我国的现状出发,对于学前教育的普及工作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而应分区规划,分步推进,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克曼教授在其一项针对中国人力资本投入情况的研究中所指出的,“中国……必须向贫困地区配置更多的教育资源。学前教育与其他学段的教育不同,具有很强的教育补偿功能,即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家庭环境对幼儿的不利影响,从而确保幼儿在早期能够健康地发展,确保后继教育的延续与成功,从而为弱势幼儿群体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打好基础。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也向中国建议,要“特别关注贫困家庭儿童的早期发展并将其纳入政府扶贫计划中,以均衡发展机遇,提高国家的未来竞争力”。基于此,我国应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将优先扶助弱势群体、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政府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职责,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并切实落实各级政府责任,以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向城市贫困、弱势群体提供多种形式的资助为重点,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
      二、“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突破口: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对于我国来说,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率极低,广大农村地区家庭对学前教育有非常强烈的需求。可以说,农村幼儿是最需要政府扶持的弱势幼儿群体,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加快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的突破口与潜力所在。
      1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亟待突破“农村”瓶颈
      在我国,政府在普及学前教育过程中的扶弱对象多种多样:从地域来看,广大农村和贫困山区等是学前教育普及的一个薄弱点;从家庭背景来看,城市贫困家庭儿童、留守儿童、流浪儿童、流动儿童等是学前教育普及的一个薄弱点;从身心发展来看,残障幼儿也是学前教育普及的一个薄弱点……其中,广大农村地区儿童的学前教育是实现我国学前教育普及的重点和难点。
      自1903年湖北武昌幼稚园的建立,我国学前教育已经走过了108年的发展历程,在这108年中,中国的城市学前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的幼儿已基本解决了入园问题,城市幼儿家长普遍关心的是让孩子上一所好幼儿园,而农村的孩子不仅在接受教育的质量上无法与城市幼儿相提并论,他们在受教育的机会和年限上也远远不如城市。据统计,2008年,全国城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55.6%,农村仅为35.6%,两者相差近20个百分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普及率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城镇地区。这就意味着有大约65%的农村幼儿没能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现存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普遍堪忧,有的甚至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农村幼儿不仅在受教育的机会和年限上远不如城市,他们所接受学前教育的质量更是无法与城市幼儿相比。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中国有61%的0~6岁儿童生活在农村,其中已获得早期教育机会的幼儿所占比例仅为40%。而在西部一些农村贫困地区,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几乎为零。长期以来,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缓慢,资源匮乏,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率极低。有研究表明,农村家庭对学前教育有着迫切的需求,但因受家庭经济条件、居住地和学前教育资源稀缺等因素的影响,儿童难以获得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当前农村及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滞后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由此,在我们这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广大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幼儿提供学前教育服务,是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目标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解决瓶颈问题的突破口。为此,应在政府的主导下加快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为广大农村儿童提供普惠的学前教育服务。
      2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应与反贫困战略配合进行
      一方面,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从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来看,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因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也是反贫困战略的重要内容。所谓教育反贫困,即通过教育对人的素质和发展技能进行全面提升,斩断贫困的累积循环因果链条,从而实现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起始阶段的学前教育,成为教育反贫困战略的重要起点和关键阶段。反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焦点话题,缓解乃至消灭贫困现象,是各国政府的共同目标和基本职责。就目前情况来看,儿童贫困(child poverty)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所谓儿童贫困,意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机会而使得他们无法健康成长。儿童贫困不仅包括因家庭贫困而不能享有适当的物质生活,还包括人力资本发展机会的匮乏、家庭社会网络资源的缺乏、表达自己要求权利的缺乏以及参与权利的缺失等。儿童贫困既是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是贫困代际传递的结果。
      研究证明,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方案能够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为儿童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提供一个公平的起点,从而有效地在儿童身上隔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使儿童在未来能够成为一个有生产能力的人,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儿童的困境,抑制“起步落后,终身落后”的马太效应的出现,摆脱贫困代际传递的噩梦。同时,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方案有益于增加社会的税收,减少社会服务的开支,降低贫困人口的犯罪率,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模式已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与讨论的焦点。他们不仅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关注中国通过改善儿童早期发展来消除贫困的做法。对于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这一问题也恰恰更为突出地表现在因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而产生的贫困代际延续上,尤其是农村家庭子女的贫困代际延续。我国消除儿童贫困的关键在于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此,应实施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为重点的教育反贫困战略,通过学前教育对儿童的素质进行全面提升,斩断贫困的累积循环因果链条,从而实现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对我国“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和实践价值,将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与实施反贫困战略结合起来的思路值得我们思考。
      三、“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抓手:“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
      1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应吸纳学前教育反贫困项目的国际经验
      随着国际社会对儿童贫困现象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6岁以前的贫困儿童实施早期干预,以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善贫困人口的质量,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共识。对发达国家而言,这是人力资本建设的重要步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各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促进弱势幼儿群体发展为切入点和核心的学前教育体系,将国家主导的大型学前教育项目作为国家消除贫困的重要战略选择,且随着项目几十年的推进而使得反贫困效果持续性递增。美国的提前开端项目(Project Head Start)专门为贫困家庭中的3-4岁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和保健服务,改变了以往只有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才能接受学前教育的状况,使越来越多的儿童能够享受到由教育机会均等带来的好处,甚至有人评价道,“提前开端项目的诞生就是国家为实现社会公平所做出的尝试的一部分,通过该计划也让那些深陷于贫困的美国公民开始了新的生活,回到了主流之中”。英国的确保开端项目(Sure StartPro-gram)通过采取扩大社区合作、保教一体化、咨询等手段,来实现贫困家庭的“教育自救”以及贫穷的自我预防,被作为“政府在20年内根除儿童贫困和lO年内减少一半贫困儿童目标的基石”。印度的儿童综合发展服务项目(Integrated Child Development Services Scheme)旨在以综合的方式为学前儿童提供服务,确保生活在农村、部落民族和贫民窟地区的儿童能够正常的成长。以上三个由政府主导的弱势群体学前教育项目的持续推进,表明国家为贫困儿童提供免费的早期保育和教育,不仅有助于社会的安定繁荣,同时客观上在如何通过政府的主导促进弱势群体的学前教育公平与普及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我国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极具借鉴意义。
      2 “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将引领我国学前教育普及目标的实现
      提前开端项目、确保开端项目和儿童综合发展服务项目等学前教育大型项目的相继实施,给我们提供了以一种不同以往的创造性的新视角、新政策和新行动来透析我国学前教育问题,探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大计,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通过政府力量举办和推进大型学前教育项目是近年来美国、英国和印度等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举措,也是其学前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取得巨大进步的关键所在,这种类似的长期大型国家项目在中国是否可行?我国是否能提出解决学前教育公平问题的新的政策方案?能否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项目?上述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的提出不仅配合了我国发展学前教育的战略走向和总体目标,同时也是国际社会优先扶助弱势群体、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等价值诉求的体现,为摆脱我国学前教育普及事业缺乏有益有效模式的现实困境和合理借鉴来自其他国家的大型学-前教育项目的优秀经验提供了很好的行动设想与政策机遇。突出“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对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有关学前教育的论述的支撑作用,做好项目的研究、论证和建设工作,通过前期研究准备和行动实验,建立项目借鉴资源库,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英、印等国已经在学前教育项目的举办与推进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在“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建设过程中加以借鉴。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的提出,符合世界学前教育界倡导的切实推动学前教育的普及、持续强化政府的主导职责和以国家举办学前教育项目的形式引领学前教育的发展的思想,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既是一个重大挑战,也是促进社会内涵发展和民生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更是一次历史觉醒,它对促进教育发展和个体的终身发展等具有积极的意义。这表明国家已经将“重视学前教育”从精神指导的层面落到行动规划的实践层面,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有必要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基础上,参照和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对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有所思考、规划与行动。

    推荐访问:抓手 学前教育 突破口 普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