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开掘文本资源,运用教学机智,打造美妙课堂_无比美妙的痛苦讲的什么

    时间:2019-02-03 03:33: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度挖掘、多角度解读、巧切入、变文体教学,开掘文本资源,提升课堂品味;机智处理偶发事件,故意激起争论,打造美妙课堂。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开掘文本资源 运用教学机智 美妙课堂
      
      在一定的情境调动和激发下,学生兴致勃发,全心投入,思维高度兴奋,参与欲、求知欲达到极其旺盛的状态,也就是学生进入“两眼放光”的状态。对于语文课堂来讲,这正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也就是美妙课堂。那么,如何搞好语文教学,打造美妙课堂,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开掘文本资源,提升课堂品味
      1.深度挖掘
      新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意韵深长。如果教师仅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分析,人云亦云,断然是上不出什么新意和情趣的,容易导致学生恹恹欲睡。因此教师首先要善于钻研文本,读书得法,透过作家的文字找到牵文本“全身”的“一发”,巧妙解读,深入探究文本内涵,犹如挖井,见水方显其功。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罪恶的小说。对于孔乙己形象的把握,如果只停留在好喝懒做、迂腐可笑、虚荣心强、爱面子的层面上确实过于肤浅。我们不妨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到酒店难道仅仅是为了喝酒?他是不是也在短衣帮面前寻找一点读书人的自尊与自信,在小伙计、孩子面前寻找长者的人性和施爱的温情?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科举制度”与现存的“高考制度”的异同进行比较,将文本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达到领悟文章内涵与关注现实的双重目的。
      学生是喜欢思考的,只要我们能够找到让学生思考的“平台”,他们就会激情涌动,兴趣盎然。
      2.多角度解读
      阅读文章恰如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学一篇文章,教师应该多角度分析,全方位理解,运用多种策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共鸣点和兴趣点。教师在课堂上就是要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在文本中看到自己的东西。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阅读《红楼梦》,道学家看淫,才子看缠绵,革命家看排场。
      透过《背影》的文字表象,学生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家境的窘迫,可以悟到世间最真挚的情感,可以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加深对家庭亲情的理解,可以在自己的内心充满对人间的关爱。从作者的角度学习孝道,学会感恩;从父亲的角度领悟爱的博大与无私,学会珍惜;从写作的角度学会说真话,抒真情……
      学生是喜欢求异的,换一个角度,教师就是给学生多打开一扇窗,学生就会多享受到一份窗外的美景,课堂就会异彩纷呈。
      3.巧切入
      教师应打破常规的教学思路与步骤,以新颖别致的角度切入文本,引导学生循文探究,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探文字之幽”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与阅读的快感。教学《孔乙己》,有的老师抓住孔乙己的“手”切入,在对主人公“手”的理解与分析中把握人物命运与性格。有的老师从“孔乙己的‘半’字人生”入手,从他“半懂不懂的话”“半途而废的做事”“用手走路的半边身体”“半百的人生之路”等方面解读课文。教学《变色龙》和《我的叔叔于勒》,可以抓住“变与不变”切入。这样的课堂,无须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始终积极思考,认真阅读,真正在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中完成人生经验的积累和生活滋味的体验。
      4.变文体教学
      每一种文体都有它的独特性、优越性,而许多文体之间又是可以转换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采用文体变换的形式进行语文阅读训练常常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学《苏州园林》可以安排学生采用游记的形式或者议论文形式进行改写,教学《变色龙》可以采用编写案例卷宗的形式进行创新教学。这样一方面能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能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同时增强文体意识,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大大刺激学生创作的欲望与参与的热情。
      二、运用教学机智,打造美妙课堂
      1.机智处理偶发事件
      教师的教学机智是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教学技巧的完美结合,它既体现了教师感知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又反映了教师娴熟的教学技能,以及对学生热爱的情感。一位老师在教学散文《济南的冬天》时,要求学生闭眼倾听指定同学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并微笑说:“看看谁的朗读能带大家进入美丽的雪山。”学生朗读后效果并不理想,老师诙谐地说:“他把我们带到了边上,是不是?”接着又请一个同学朗读,结果还不如第一个同学,课堂有点尴尬,全场静悄悄的。只见老师泰然一笑,风趣地开了一个玩笑:“哦,他又把我们领了出来。”霎时,严肃紧张气氛一扫而空,课堂活跃起来,学生争先恐后要求发言。老师的风趣幽默,因势利导,使得课堂教学在出现“危情”时,轻松化解,不着痕迹。
      2.故意激起争论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书生的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碰撞,就没有思维的火花,没有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计”的人,故意挑起学生之间的争论,使得课堂探究向纵深发展,亮点闪光。
      比如教学《愚公移山》后,我抛出“有人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明智的,他完全可以搬家”的争论点。“移山与搬家”的矛盾激起学生思维的兴奋,在辩论中,“愚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劳动人民不怕困难、敢于克服困难,执著坚韧的精神”得到张扬。
      再如教学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对夫妇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也不把孩子送给富家人”的做法是不是“理智”进行思维的碰撞,激起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事实说明,学生在争论中会更仔细地读课文,更主动地思考,调动自己的所有知识与语言积累,为赢得胜利而竭尽所能。
      要打造美妙语文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教法精心设计,需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实践的精神、不断反思的勇气,需要对课堂信息机敏地把握和娴熟地调控,需要与时俱进,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转换与整合能力。

    推荐访问:开掘 机智 美妙 课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