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

    时间:2021-07-12 08:02: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建国初期,为构筑执政的合法性思想基础和寻求中国社会变革的精神动力,新政权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新政权从理论的传播阵地到理论的内容,从理论的传播方式到理论的受众等多维度采取多种手段,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就是整肃精神市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权威、促成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营造民众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氛围。总结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对新时期具有启迪作用。
      关键词: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验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1)12-0019-05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结合中国国情,成功地实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综合考察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也需要借鉴和传承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建国初期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功的典范。因此,总结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可以增进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丰富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形式的认知。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正深入开展,但研究者主要聚焦于现实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机制等的探讨,相对缺乏对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研究。基于此,本文选择建国初期这个特殊时段,深化考察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背景、路径,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并寻求现实的启迪。
      一、建国初期社会变革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拉开了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序幕。社会巨变的有序推进。需要执政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大众的积极参与。更有赖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因此,整合思想资源,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新政权思想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就此提出。
      1 构筑执政合法性思想基础是执政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宣布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因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成为新国家的执政党。虽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但因刚刚建国,新政权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依然非常严峻。首先,从国际环境看,除了以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承认新政权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却极端敌视新政权。他们采取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等手段,企图将新生的人民政权扼杀于摇篮之中。此外,美国还继续扶植国民党集团,对人民政权进行袭扰。其次,从国内情况看,久经破坏的国民经济亟待恢复,动荡不安的社会秩序有待建构,执政党深度改造社会的施政方略正待深入开展,民众混乱的思想急需整合。严酷的形势,急迫的任务对执政党的执政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事实上,刚刚建国时期,新政权的执政基础并不牢固。例如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不少地主散布“老蒋回南京,土地改革搞不成。”有些工人存在“共产党来了做工吃饭,不来也是做工吃饭,解放翻身还不是一个样”的糊涂思想。这种情况表明,新政权的合法性基础还不牢固。因此,夯实执政根基,构筑执政合法性基础。成为新政权不二的选择。以什么来构筑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这就需要以执政党的指导思想来团结和教育全体人民,即用马克思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教育人民。
      2 引领社会变革是新政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要求
      早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了深度改造中国社会的构想,即“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建设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指明了新政权的方向——“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此,执政党开展了系列的社会改革活动,社会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方面的工作都在开创,都在发展。”但社会变革都存在新与旧、先进与落后的斗争。建国初期,新政权发动的社会改造运动遭到了地主阶级、反革命分子、资产阶级等的抵制,甚至激烈地对抗。比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必然要受到资产阶级在各种程度和各种方式上的反抗的。”以上情况表明,要顺利推进社会的变革,必须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社会大众。在中国,指导民众社会实践的只能是马列主义。基于建国初期中国社会的客观现实,毛泽东特别强调指出:“应该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们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就是寻求社会变革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指南。
      总之,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出,既有执政党构筑执政合法性的现实考虑,也是新政权引领中国社会变革的客观需要。
      二、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
      建国初期,为普及马克思主义,新政权在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同时,不断结合现实国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形式。新政权从理论的传播阵地到理论的内容,从理论的传播方式到理论的受众等多维度,采取多种手段,将马克思主义化为大众的行动指南。
      1 主导传播媒介。掌控意识形态传播阵地
      “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建国初期,新政权加强了对意识形态的领导。为深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政权运用自己掌控的舆论工具,向大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首先,明确执政党对宣传舆论的领导。新中国建立伊始,中共中央明确规定:“对于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由各级党的委员会给以有系统的领导和管理”。为此,新政权加强了对报纸刊物、新闻出版、广播、甚至文化艺术等与思想宣传有关的传媒及机构,均置于中共中央领导下,实行严格管理。其次,明确新中国宣传指导思想。中央要求各级宣传机构:“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宣传党的领导。”再次。对思想宣传教育行业提出明确要求:第一,所有通讯社、出版、发行机构的刊物都要到人民政府部门统一登记,缴送样本,接受审查。第二,内容应着重为:“各级学校教科用书”、“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各种译著”、“为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所需要的著作”、“工农通俗读物”。如果内容涉嫌宣传黄、毒、赌,以及封建迷信、反人民、反社会主义、恶意丑化新生人民政权,进行查封,严厉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总之,新政权通过主导传播媒介,占领了意识形态阵地,清除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的干扰,保证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的范围和宣传力度,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力度。
      2 出版发行理论著作,并进行通俗化解读
      建国初期,为了满足民众对马列主义的学习,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政权采取如下措施:首先,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发行出版。“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科学问题,

    推荐访问: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 考察 建国初期 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