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关于时事教育地位和作用的思考

    时间:2021-06-15 08:01: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时事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有了很多讨论。关于时事教育,尽管有一些权威的说法,如时事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的必修课;时事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时事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活的国情教育,等等。但是,真正到实践中,大家的认识、理解、执行还有不少偏差。这说明,我们对时事教育的认识尽管在不断深化,但在理论和实践上,尚缺少一些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当前时事教育面临的几个迫切问题入手,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问题一:时事教育是不是一个
      独立的教育教学体系
      这个问题关系到时事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在实践中,时事教育是否要独立地进行,成为一门课程,从认识和实践上都有不同的看法。分歧主要认为时事教育本身是没有体系的,且内容庞杂,涉及面广,不易把握,而作为思想政治课的延伸和补充,相互融合,教育教学则比较容易。反之,如果要专门开展时事课教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必须具备,而且还要解决好教师的学科专业依托问题。显然,这三方面都是时事教育的难点。
      我的看法是,第一,时事教育既可以独立成为一门课程,也可以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及其他德育工作相结合、融合。其实,在教育部的文件中,早就有把时事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的安排,人们争论较多的主要是它的课程体系难以构建,教材难以稳定,知识点的变动性较大、难以确定,教师的学科背景不清晰,好像谁都可以上这门课,等等。我想,如果从课程规定性来说,时事教育可以归结为通识课。它可以从几个方面确立课程:一是以问题为导向设置课程,如分配差距问题,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等。二是以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内容确定课程,如中国能源结构是富煤缺油少气,如果认识煤的作用,怎样运用科技用好煤;再如以“中国碗要装中国粮”为主题设置课程等。三是重要节日、重要纪念日、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都可以时事为切入点设计课程。重要的是,我们要承认,时事教育作为一门课具有特殊性,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其他课程的开设要求,应该允许试验、允许探索。
      第二,时事教育有大纲、体系。说时事教育没有大纲,我是不赞成的。时事教育是有大纲的,这个大纲就是中央精神。时事教育是有理论(体系)、有依据、有任务的。这个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依据,就是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这个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可以说,把握好中央精神,就是把握好时事教育的导向。
      第三,如何解决师资“一桶水”问题。现代信息技术让世界紧紧连在一起,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在同一时间面对同一事件,从而引发教师的“一桶水”危机,在时事教育中,教师的优势弱化了。时事教育中,教师能不能有“一桶水”?如果有的话,这“一桶水”的内涵是什么?我认为,这新“一桶水”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选择正确信息的能力;二是教师在社会经验和理论学习素养方面积累的优势。这个问题,我们将在讨论教师主导作用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实事求是讲,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现代化过程中,让教师凭自身之力,深刻把握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是不现实的。把中央精神作为时事教育的大纲,说起来容易,真正操作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事实上,如果没有长期的研究和思考,教师要把中央精神弄清弄懂,进而宣讲好,面临极大困难。
      说了这么多理由,也说了这么多困难,问题在于如何解决。当前,着重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教学大纲问题。这件事须由中央部门来做。教育部门要会同宣传部门,每学期前制定时事教育纲要,及时发到学校,供教师依循使用,各地可结合自己实际,补充当地的形势变化材料。二是解决教材问题。从全国层面来讲,主要依托教育部委托中宣部编写的《时事》作为主体教材,配之以编写各地改革发展情况材料,形成中央和地方合作编写教材的基本工作思路和格局。鉴于时事教育的变动性、突发性,不断编写新教材应该是一种常态,这给教材编写带来难处,体现出时事教材的特殊性。编写时事教材,政治性、政策性、宣传口径等方面要求很高,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加强指导。三是要解决教师对形势的认知问题。时事教育的实质是舆论引导,而舆论引导是极其复杂的高难度动作。时事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对形势发展变化认识的深度。这就要求不但提供学生使用的教材,更要提供教师学习使用的教学参考,满足教师“一桶水”的问题。这三个问题,都是时事教育的根本性、基础性的大问题,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全盘规划,采取措施加以落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
      问题二:时事教育与思想政治课
      教学的关系
      时事政治既独立于思想政治教材之外,又与教材密切相联。它是思想政治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政治教材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可以丰富、弥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相对滞后性。两者的关系,实质还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可以从三方面去分析。
      第一,分工不同。现有高中思想政治课、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具有相对稳定性,重点反映的是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相比照,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我把它称之为“静态教材”。它所解决的是认识的系统性和思维方式的问题。时事教育可以称之为“动态教材”,所谓动态,一方面用鲜活的实践论证教材体系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解决“静态教材”相对滞后、理论落后于实践的问题。完美的形式应该是静态教材与动态教材有机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有突破,必须解决如何用好“动态教材”的问题。
      第二,相互促进。时事教育是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魂,政治课要教得生动,有说服力,就要和鲜活的改革开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回答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帮助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去正确认识形势、认识社会现象、认识世界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离开了时事的理论是苍白的、无力的,政治课中的理论观点,如果不和当前火热的实践结合起来,就显示不出它的生命力,也不会达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有时甚至会造成逆反心理,起相反的作用。

    推荐访问:时事 地位 作用 思考 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