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

    时间:2019-04-22 03:14: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觉得要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更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依据,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我着重抓住两个方面因素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1. 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调节课堂气氛。比如在讲到香港回归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记者和香港市民,让他们以不同的身份去见证那辉煌的一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意识。在讲到新中国初期的建设成就时,我请同学朗诵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从领袖的诗词中去感受武汉长江大桥落成后“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在这种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生有了安全感和自由感,感受到了平等与尊重,学习兴趣也随之高涨,自主探究知识的愿望也更强烈了。
      2. 提倡“有的放矢,自学探究回答问题”,促使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我在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之前,首先让学生清楚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长征的原因、胜利的原因及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然后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能会与教师的期望不一致,当学生自主阅读完后,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完成后能结合长征示意图概括地说出长征的经过,结合课本第一段引导学生概括出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帮助学生弄清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长征中的转折点,最后明白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 教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探究式学习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精神,以探究的方式去发现知识,在探究、发现知识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1. 引导探究学习
      要从小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探究性学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其实主要责任还是在于教师发挥教学的主导性。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三变”:一变课堂教学中教师活动的单向性为师生共同活动的多边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的参与率;二变只重教法改进为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并重,促进教与学优化结合;三变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为注重思维训练的启发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例如: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列强侵华罪行》一课中,讲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先让学生介绍了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并结合课文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有没有必要在圆明园的遗址上重建圆明园?”这一问题引起学生们的纷纷议论。有的学生说必要,因为可以重新向世界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学生认为重建圆明园会造成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浪费,还不如保留遗址来教育、警醒后代的人们。学生就这个问题讨论十分激烈。学生敢于提出与我不同的见解,而且大胆讲出自己的疑问和认识,而不局限于一种看法。这种问题意识是产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如果仍按过去传统教学方法,课堂必定死气沉沉,学生的创造思维必定受到压制。
      教学实践说明:“探究”并非要学生去研究深奥的科学知识,而是要求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激发学生得到一个小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多产生一些探究学习的欲望,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这对于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2. 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基础的学习能力,探索是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再发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一课中,有4个内容:1、张骞的生平经历与通西域的目的。2、张骞通西域的坎坷经历。3、丝绸之路的开通。4、西域风貌。课前每组自己选择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查阅书刊、翻找资料、上网浏览等方式查找资料。学生在自己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在课堂上用表演地形式表达自己所查找的问题,运用表演的形式让全班学生懂得一定的知识。既完成了书本上的学习要求,又使学生在搜寻学习资料的同时早已预先充分浏览,深入地进行了思考,充分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结合,并学会对信息进行筛选、重组、 归类。并用表演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做法。例如第一小组自选的第四点“西域风貌”。学生用表演形式来讲述,几个学生分别代表西域的各处景观,并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一一介绍。这样,在表演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并对课本内容有了详细的了解,甚至课本以外的知识也得到补充。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主动进行自学、查阅有关资料,收集整理资料,并在课堂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在班上展示,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教学内容处于一种不断被创造性理解活动之中,这样课堂成了“探究学习”的乐园。
      三、 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历史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它能使学生在各种探究学习活动中,有效地进行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历史课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以此作为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
      例如,在教学实践中关于西安事变的解决问题,我作了如下设问:假设同学们就是当时参加谈判的社会各界代表,请发挥你们的口才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注意发言中必须使用各种各样的成语,例如:“以和为贵”,“同舟共济”,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是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发展,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已经是学习和运用知识进行设计组织的主体,我只提供必要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探索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组织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进入一种自学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探究性的学习情境,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必要的知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历史课的探究学习中,一个好的历史教师通过设计一种让学生感到无忧无虑的空间,一种可以探究、表达、分享思想,计划和产生自我完善的空间。只有当课堂能提供一定的空间并给予一定的权力,从而使每个参与者有能力对自己的成长负责时,这样的历史课堂才会变成一种真正的学习文化的空间。
      (责任编辑:殷大才)

    推荐访问:源头活水 如许 为有 那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