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文化补偿】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

    时间:2019-01-24 03:32: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文化缺省是指文学创作中作者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享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本文以《喜福会》中多对母女之间的交流中文化缺省为例,探讨文化缺省的文化补偿策略。
       关键词:文化缺省 文化补偿
      
      一、引言
      文化缺省是指文学创作中作者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享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译文读者无法领悟原作中省略掉的文化信息,原文作者与母语读者之间的默契在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失落,从而出现语义真空,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大打折扣。所以翻译应该特别注意文化缺省现象的存在,仔细考虑原作的文化背景,做出适当的文化补偿,才能让译文读者获得原作的文学享受。华裔作家谭恩美于1989年发表了《喜福会》。小说由十六个相互交织的小故事组成,四个移民家庭中的母亲和美国女儿(吴素云和女儿精美、龚琳达和女儿薇弗莉、英英・圣克莱尔和女儿丽娜、许安梅和女儿露丝)轮流回忆母亲们如何脱离封建家庭以及各自的母女关系,深刻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喜福会”是精美的母亲组织的以打麻将和聚餐聊天为主的每周聚会,成为小说的主要场景。作为中国移民的母亲们与美国长大的吃美国派、喝可乐长大的“香蕉人”女儿们之间存在交流障碍,翻译成为家庭内部交流的重要途径,然而交流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往往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交流中缺乏文化补偿成为导致矛盾升级、甚至母女之间交流困难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喜福会》中多对母女之间的交流中文化缺省为例,探讨文化缺省的文化补偿策略。
      二、《喜福会》中母女交流时的文化缺省
      从语言交际的角度看,缺省的目的是通过缺省交际双方都明白的成分来提高交际的效率,缺省的成分虽然不在话语中出现,但却被特定的语境激活于话语接受者的记忆之中,于是话语中的实际语义真空由接受者记忆中的文化知识填充,接受者获得连贯的语义。《喜福会》中文化缺省是母女在交际过程中省略了假定的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然而母女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造成一些文化缺省在交际过程中是无效的,形成了意义真空或语义疑团,语义失去了连贯性,进而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这类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将故事推向高潮。
      尽管母亲们脱掉了从中国带来的旗袍,穿上了美国式样的衬衫和长裤,说起了被女儿们嘲笑的蹩脚英语,但是在很多场合她们只愿意说中文。女儿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双语化,但是她们只愿意说“标准”的英语。语言的隔膜间断了文化交流。母女之间交流时的翻译过程留下了太多的文化空白,这些难以释译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积淀成为母女间交流的最大障碍,同样的语言对母女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当薇弗莱把“太原”理解为“台湾”时,琳达马上语重心长地纠正她说道:“我是中国太原人,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对于琳达“太原”不仅是她的家乡,而且是她在中国的全部生活。对于女儿,“太原”与“台湾”近似,她不明白母亲为何要为自己无意的“口误”而大发脾气。
      在“喜福会”的一次聚餐活动上,当其他客人把完整的螃蟹挑走之后,素云不让女儿精美去吃那个断腿的螃蟹,因为在素云的眼里,断腿的螃蟹象征着不幸。在只剩下两只螃蟹的情况下,她宁愿自己吃那只断腿的螃蟹,也不愿让女儿有什么不幸。但是在精美眼中,母亲的这个举动却是受了封建迷信蛊惑的结果。母亲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不为女儿知晓,造成中国母亲随时随地都准备牺牲自己来保护自己女儿们的伟大母爱在母女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中失落了。
      对母亲们,“喜福会”意味着永不放弃希望的坚强决心,在生活的折磨中找寻“喜乐”和“福运”的勇气。在中国桂林,“喜福会”为母亲驱赶战争的恐惧和死亡的阴影;在美国旧金山,它创造了一块中国文化传统的生息之地。当母亲们穿着中国服饰相聚一起,共享中国菜肴,打麻将,讲中国故事,用中文闲聊时,那强烈的中国文化气氛让她们感受到与遥远祖国的联系和感情上的慰藉。对女儿们,“喜福”不是一个词,它根本不存在。甚至在其创始人之女精美心中,“喜福会”甚至是一种丢人的中国民俗,就像美国“三K党”的秘密集会,而母亲关于“喜福会”起源的桂林故事完全是中国童话。
      “喜福会”“桂林”“太原”这些有如此重大意义的象征符号不为女儿们领会,母女之间的文化交流停滞了,文化上的阻隔加大了母女之间心理和感情的距离。对母亲,女儿就像溜滑的鱼“一生下来就游走了”。母女隔海相望,“不被看见,也看不见,不被听见,也听不见。”
      在丈夫的生日晚宴上,龚琳达谦虚地说:“这菜太淡了、没味,真是让人难以下咽。”其实她是暗示他人应该尝尝,然后再赞赏她做得很好。而女儿薇弗莉的男友瑞奇并没有体会到母亲的意思却说:“你知道,只要放点酱油就可以了”,一边把酱油浇在了菜上。
      吴素云为女儿精美学习钢琴,不惜免费为钢琴老师当清洁工,然而女儿一点也不理解母亲的苦心,反叛地宣布“我再也不听她的摆布了。我不是她的奴隶,这里不是中国。”母女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母亲高声说,“世上从来只有两种女儿,听话的和不听话的。在我家里,只允许听话的女儿进来!”女儿反击道,“那么,我希望不做你的女儿,你也不是我的母亲!”“我希望我没有出世,希望我已经死了,就跟桂林的那对双胞胎一样!”这里母亲们以传统的中国忠孝观念要求女儿,而女儿们崇尚的是“天赋人权”。
      中国传统价值观和美国文化在书中四对母女身上冲撞,母女之间交流中的文化缺省造成冲突不断升级。以此书中的文化冲突为例,翻译时译者要充分考虑原文文化缺省中所蕴含的艺术动机和美学价值,才能恰当地传达原作的语义、文化信息和艺术效果,消除读者理解时的意义真空。
      三、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
      语篇是由许多彼此相连的结点组成,任何一个结点断裂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与该结点有关的语义连贯性中断,进而造成上下文中其他语义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断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将这类表达方式的语义缺省交代给译文读者,帮助译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重建这种连贯性,以便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译作。
      然而,翻译原文中的文化缺省难度很大,困难在于:忠于原作者的艺术创造,译文读者可能看不懂;译得详尽,又可能会损害原文的审美价值。德国著名语言哲学家Walter Benjamin在“译者的任务”(1923)一文中指出,艺术作品之所以称其为艺术,并不是在于它传达了什么信息,表达了什么内容,而是在于它是如何表达的。这就需要译者对文化缺省内容做出恰当的补偿。
      1.文内增译
      文内增译即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不借助注释。此种译法的优点在于读者能够依靠上下文融会贯通,解码语义。同时读者的阅读兴趣不会受到影响,缺点是原文的艺术表现方式在译文中有所变形:隐性的含蓄就成了显性的直白,甚至拖沓冗长。此外,译文这种透明式的处理方式也会削弱原文含蓄的审美效果。
      2.文外加注
      3.意译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交际双方对对方世界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和理解。翻译是肩负着双重任务的交际活动:一方面,译者要以读者的身份理解原文;另一方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对译文读者的先有知识和经验做出准确预设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原文中的文化缺省这一原文作者和原文读者之间共有的文化信息,是否会成为原文作者和译者之间,以及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交际障碍,就要看译者是否具有上述这两方面的能力。因此,译者要加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才能使译文读者越来越多地认同和接受原文中的文化缺省。
      参考文献
      1.Benjamin Walter.The Task of Translator. Chicago &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23.
      2.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205~207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谭恩美.喜福会[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5.梅仁毅.美国研究读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重庆教育学院外语系

    推荐访问:文化 缺省 补偿 翻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