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语文教学的意义

    时间:2018-12-23 19:33: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笔者认为对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应当得到积极的利用和开发,并就此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三个方面作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育教学资源 对联
      
      现行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要“开掘课程资源”,“语文教师更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对联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对联知识虽然在教科书中没有系统讲解甚至没有要求,但是对联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艺术。更重要的是,对联题直接指向的是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考查,从对联中可以显见出考生语文素养的高下。因此,对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应当得到积极的利用和开发。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的求知欲是强烈的,特别是对于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但是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往往与题目设计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有密切的关系,问题的挑战性越强,引起探求和解决的要求也就越强。对联是词的组合,一般都短小精悍,并且是日常所用或者是课文中常见词语,这样的特点就使其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创造的空间。对联中包含有大量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内容,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个性、美德、心态、风俗等等,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乃至心灵的触动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恰如其分地运用对联,往往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妙用,使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如在教《出师表》时,我运用了这样一副对联的导入课文:“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我先将这副对联投影到大屏幕上,然后问学生这副对联说的是谁。当学生回答出说的是诸葛亮时,我又结合课文解释这副对联丰富的内涵,学生发出一阵感叹,深感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趁热打铁简介《出师表》文章背景。这样导入,既自然生动,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创造力
      
      对联是在一定的限制中求得表达的语言形式,就像戴着枷锁跳舞,要想表达得贴切深入有感染力,必须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创造力,怎样才能从成千上万个词语中选择出最恰当的词,还要把它们迅速有机地串联起来,成为一句或是一段有意义,有感情,有顺序,有趣味的话。通过对联训练,学生从语言最细微的基础开始起步,学会炼字,筛选词语,写出优美句子,再到篇章,都是一个有序的渐进的过程,由此可见,对联是学生思维写作训练的利器。钱钟书说:“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对联创作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思维和语言的训练,是一个充满尝试和知识内化迁移的过程,也是知情统一的知识获得过程。而动态的探究过程才更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在对知识积累加工的同时,能让学生自主体验情感,在方寸间发现感受词汇内在的丰富内涵与背景,使学生的创造力真正体现和发挥。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运用对联训练学生的这些方面的能力。我以前有一次在教《杨修之死》一文后,让学生用对联的形式评价杨修,一学生概括为:“一张巧嘴,道破天机;两片薄唇,召来横祸”这副对联,就高度地概括了杨修之死的原因,而且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一个升华的作用。又如学生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内容概括为:“百草乐园,自然熏陶;三味书屋,文明教化。”可谓一目了然。这种做法,比只串讲课文字词,不分析其内容主旨,多了一层能力训练,使教学内容更充实、到位。再如在复习古诗文时,我设计了“东临碣石观沧海”,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西望星汉射天狼”、“西望夜朗寄愁心”等下联,而且都出自学过的古诗文(分别出自曹操《观沧海》、苏轼《江城子》、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等),此类对联集句用典,十分自然,浑然一体。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对联除去作为语言思维练习之外,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方面,也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新课标》中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是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不可缺少的因素。
      对联不但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文字的艺术,是与绘画书法等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紧密结合的。对联外形整齐,节奏和谐,具有绘画美、节奏美、建筑美等特点。尤其是很多对联构思精巧,意境深远,能够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我国人民自古就有写对联的习惯,例如我们最熟悉的春联“春回大地,福满人间”,“人勤物阜,国泰民安”等等;另外更多的是历史上的很多仁人志士把对联当成自己明志的载体,将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乃至全副身心,满腔热忱全部展示出来,使其成为不朽的杰作,流芳百世。例如明朝东林党人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对联已经成为爱国主义的象征。而蒲松龄的“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通过歌颂项羽、勾践以自勉,表明自己奋发的态度和不羁的个性。
      在教学中我经常选择那些内涵深刻,内容丰富,构思巧妙的对联,介绍给学生,并进行评价和鉴赏;另外还让学生自选对联,写鉴赏文章,然后互相交流,进而能够自主进行创作,学生们徜徉在高雅的文艺创作和欣赏的海洋中,所获良多,对于我个人教学研究来讲,也受益匪浅。

    推荐访问:对联 语文 意义 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