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实施方案 > 正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完整)

    时间:2022-08-18 11:10: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完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5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篇1

    2020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时政背景+习题训练)

    一、【背景材料】

    黄河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千百年养育着无数的中华儿女,为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既是母亲河,同时也是英雄河!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黄河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既可以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也可以加速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缩小东、中、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9年9月18日上午,主席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可以预见又一个国家级区域战略发展规划即将出台,我国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等9个省、区,必将迎来国家的政策红利,一些城市群和主要城市有望迎来发展良机。

    二、【必备知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黄河流域地位:

    生态地位。黄河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廊道”,创造了充满活力的河流生态系统。黄河河源区是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源补给区,被誉为“中华水塔”。黄河上中游横贯世界最大也是生态最脆弱的黄土高原和荒漠戈壁,黄河用其有限的水资源为改善流域生态,防止土地荒漠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河下游也为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回补地下水提供了重要的客水资源。其流域内有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12个。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布局中,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北方防沙带等均位于或穿越黄河流域。国家相关部门在黄河流域建立涉水类保护区近100个。黄河已成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安全保护屏障和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依托。

    文化地位。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流域内史前文化遗址星罗棋布,从距今180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侯度人到陕西蓝田人、大荔人,内蒙古河套人,山西丁村人等,先民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绚丽灿烂的史前文明,逐渐形成黄河上游的河湟文化区、中游的中原文化区和下游的海岱文化区。丝绸之路贯穿黄河流域,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及中华第一古国——夏均诞生于黄河流域。将炎黄子孙的思想感情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黄河文化,影响和制约着中华民族的价值、文明及道德取向。

    经济地位。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是我国农业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小麦、棉花、油料、烟叶、牲畜等主要农牧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上游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
    上游宁蒙河套平原、中游汾渭盆地、下游防洪保护区范围内的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流域内的河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有18个地市的53个县列入全国产粮大县的主产县。黄河流域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国家规划建设的五大重点能源基地中,有3个位于黄河流域,能源、原材料行业仍是流域各省(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行业,在全国能源和原材料供应方面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黄河水力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3494万千瓦,居全国七大江河第二位。但是,黄河流域大部分处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与东部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统一构建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环境建设空间布局体系、产业体系和制度体系;
    有利于全方位、全流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有利于促进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有利于各省区之间优势互补、增强合作,缩小东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
    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注:本处借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牛玉国先生观点,特在此致谢。)

    三、【跟踪训练】

    1.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召开。在会议上指出,“大保护工作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粮草就是思想认识”。下列对于“这个粮草”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它为黄河流域生态立法 B.它对大保护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它就是黄河流域生态的物质本身 D.它是先于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而存在的

    2.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这个“发展新路子”的哲学依据是: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③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④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有专家提出实施“天河工程”,即采用人工技术影响天气,把一部分天然落入长江流域的降水截留在或诱导到黄河流域,实现空中调水。但一些气象学家认为,水汽输送属自然现象,难以人工控制,对“天河工程”的可行性提出疑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影响人们的认识 ②实践受其对象和手段的影响

    ③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可产生多种正确认识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这表明:

    ①真理性的认识是人们一切行动的出发点

    ②尊重规律、利用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③认识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实践发展的程度

    ④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9年9月18日,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成功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成功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从哲学角度看,这告诉我们要: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黄河流域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重视量的积累,系统推进求实效为成功作铺垫、打基础

    ③坚持联系的观点,保持历史耐心看到目标的延续性和长远性

    ④以价值选择为基础,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2019年4月1日12时,我国第二大河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进入全域禁渔期。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填补了黄河流域性渔业资源保护制度的空白,这是各级渔业渔政部门养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促进黄河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水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表明:

    ①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世界任何事物的发展方向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人类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7.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尊重规律,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紧开展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为此,黄河流域各地区应该:

    ①破除区域利益壁垒,形成分工协作新机制

    ②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③创新发展思路,实现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

    ④淘汰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明方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抓好大保护,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下列做法中符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是:

    ①陕西省融入“一带一路”,发挥区位优越、科教发达的优势,培育新兴产业

    ②四川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甘肃省以甘南黄河上游为重点,不搞开发,以修复黄河生态环境为中心

    ④重庆市聚集航空等高端产业集群,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材料一:在郑州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国家发改委要会同有关方面深入研究、科学论证,组织编制规划纲要,按程序报党中央批准后实施。党中央要成立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协调推进相关重点工作。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材料二: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有“中华水塔”美誉的青海省,率先在全国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试点工程建设;
    园区吸引了大批藏区大学生来创业,借助互联网将玛咖、芫根等特色生态有机产品销往全国。河套灌区地处全球农作物种植黄金带,通过提高“天赋河套”品牌知名度,打造黄金生态带、黄金现代农业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带。西安立足科教优势,加强与部属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抓好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发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地处黄河下游的郑州充分发挥区位和枢纽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走出了一条“枢纽+开放”之路。

    (1)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黄河流域各地是如何发挥区域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黄河流域覆盖9个省区,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重要交汇区域。黄河流域也是我国陆上、空中、网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经济带,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有4个分布在此,有18个地市的53个县列入全国产粮大县,国家规划建设的5大重点能源基地中有3个位于该区域。同时,黄河中上游流域还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较为集中的区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和环境协同化治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19年9月,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游要以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对污染严重的支流,要下大气力推进治理。下游的黄河三角洲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经济社会价值。

    (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加以说明。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请你为黄河流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11.2019年8月19日至22日,在甘肃考察。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祁连山又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于甘肃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叮嘱大家,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他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请运用联系的特征知识,结合材料说明生态环境保护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1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9月17日下午,来到黄河博物馆,走进展厅参观展览,了解黄河流域文明发展、水患治理、生态保护等的历史变迁。从大禹治水、到明代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一个朝代接一个朝代,人们孜孜求索,同黄河水患作斗争。不时驻足端详陈列的文物标本、历史文献和图片图表,就有关问题同大家探讨交流,充分肯定中华民族在同黄河水患的斗争中展现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在新时代发展中为什么要弘扬黄河文化。

    13.黄河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千百年养育着无数的中华儿女,为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既是母亲河,同时也是英雄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予》、《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把它作为国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水沙调控体系的整体合力无法充分发挥。下游防洪短板突出,洪水预见期短、威胁大。二是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黄河上游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汾河等支流污染问题突出;
    下游生态流量偏低、一些地方河口湿地萎缩。三是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黄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四是发展质量有待提高。黄河上中游7省区是发展不充分的地区,同东部地区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内生动力不足。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黄河文明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如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3)某班级召开“我与新黄河”的主题班会。请你原创两条发言提纲,每条不超过15字。

    14.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
    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

    (3)针对“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事指导功能减弱的现状,请提出两条增强“二十四节气”指导功能的方法论建议。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牟9月18日,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讲话中强调,要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材料一:强调:“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丝毫不能放松警惕。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材料二:黄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黄河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艺术、哲学、科技、教育、语言文学、史学、宗教、道德规范和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河流域逐渐形成了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典型文化形态,后来不断融合周边其他地域文化和来自西方、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其内涵,并长期保持着生机和活力。但在历史上,黄河也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一部中华民族的治河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精诚团结、不屈不挠的奋斗史,熔铸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魂魄、血脉、风骨和精神,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1)结合材料一和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说明如何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2)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结合材料二和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加以说明。

    (3)黄河的壮美自古以来就为中华儿女赞美和歌颂,请你写出两句与黄河有关的诗词或歌谣。

    参考答案:

    1~5 BDACC 6~8 AAB

    9.(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坚持党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领导,发挥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提升黄河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黄河流域人民切身利益,改善人民生活;
    坚持科学执政,科学编制规划纲要,创新黄河保护和治理的体制机制。

    (2)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开发更多的生态产品。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持自主创新,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城市集约发展。发挥区位和枢纽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10.(1)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生态安全,助力脱贫攻坚,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黄河流域治理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流域沿线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差异找准工作重点,上游要做好水源涵养,中游要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做好黄河三角洲保护工作,做到分类施策。

    (3)示例: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优化税收政策,引导绿色发展理念;
    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1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祁连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国家生态安全、对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②联系具有客观的,要求我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造福草原群众。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1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黄河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推动新时代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黄河文化作为优秀文化对新时代政治、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③黄河文化展现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④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⑤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13.(1)①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来源,在它身上诞生的“四大发明”、经典著作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要见证;
    ②从炎黄二帝的传说到中华民族的哺育,再到中华文明的孕育,黄河文明集中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征,是中华文化的力之源;
    ③黄河文明中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折射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于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发展,既要看到党和国家带领人民取得的成就,也要直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②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集中力量抓住重点,也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当前,既要重点解决洪水风险这一最大威胁,也要兼顾生态环境、水资源保障以及发展质量问题;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各自存在的具体问题分别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

    (3)答案示例:建设黄河经济带,共圆美丽中国梦;
    传承黄河文明,推动民族振兴;
    响应时代召唤,助力黄河发展。

    14.(1)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申遗不仅对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申遗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影响人,优秀文化塑造人,“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
    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相匹配,挖掘“二十四节气”丰富文化资源,对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2)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十四节气”是基于中国农业社会的客观实际探索而形成的。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二十四节气”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民生活的体现。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十四节气”是基于实践又经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⑤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四节气”对推动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3)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二十四节气”进行批判继承。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坚持在实践中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创新。

    15.(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丝毫不能放松警惕。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黄河水少沙多,要具体分析水沙关系,找到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重点抓好主要矛盾。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

    (2)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黄河文化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为熔铸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②黄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黄河文化可以上溯到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彰显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③黄河文化不断融合周边其他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这种包容性是其自身乃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一部中华民族的治河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史,其熔铸的团结精神和奋斗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冲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篇2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情况介绍

    近年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促进区域发展和产业集聚提供了强大动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出,必将极大地推动沿黄九省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促进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区域均衡发展,实现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黄河流域战略的互动发展。

    一、高质量发展是沿黄九省区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需要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期以来,沿黄九省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粮食、制造业基地,但目前沿黄九省区的高质量发展普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生态脆弱,尤其是水资源短缺严重。黄河流域资源性缺水,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问题相互交错。二是黄河流域九省区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主导产业对资源开发的依赖性较强,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在经济总量与规模增长到一定阶段后,顺应经济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等需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

    目前沿黄九省区的经济发展虽各具优势,但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中西部省份经济普遍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而从全国区域的发展视角看,南北经济分化日益凸显,沿黄九省区大多处于北方,因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于破解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打造一条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持续改善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带、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发挥中心城市、城市群引领作用,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沿海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不仅发展迅速,而且资金、产业、科技和人才的聚集效应明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黄河流域跨越省区多、面积大,资源禀赋与发展基础差别较大。必须以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带动作用为突破口,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发挥城市群的引领带动作用,可以促进沿黄九省区要素资源的顺畅流动与高效利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城市间的合理分工、联动发展,有效破解黄河流域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带动整个区域的集约高效发展。而黄河流域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也将成为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区域和核心力量。

    (一)缺乏龙头带动是制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黄河流域九省区虽在局部地区发展城市群已初具规模,如济南都市圈、西安都市圈和中原城市群等,但在辐射带动、协同发展等方面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城市群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黄河流域缺乏强劲的龙头带动和核心发展轴。中心城市对黄河流域区域发展的辐射能力有限,难以成为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的增长极,短期内也承担不了带领黄河流域参与全国甚至全球分工与竞争的重任。二是没有形成关联密切的区域经贸协同体系。由于黄河通航条件有限,流域交通连接主要靠公路和铁路连接,没有形成流域内密切的区域经贸协同体系。三是流域九省区缺乏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黄河流域城市之间经济联系较弱,尤其是省域之间联系更弱,九省区各城市之间既缺乏产业、要素、政策的协同,也缺乏与其他区域战略在产业专业、人才交流以及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合作。

    (二)发挥城市群引领带动作用,打造区域发展增长极

    改革开放以来,黄河流域逐步发展了一批区域中心城市,近年来,流域各省积极发展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已趋成熟,2018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了黄河流域的城市群建设。这些城市群基本集中于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科技与技术较强、人口聚集的区域,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好这些核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

    表1 黄河流域重点城市主要经济指标(2019年)

    城市

    GDP(亿元)

    人口(万人)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郑州

    11589.70

    1035.20

    1222.50

    西安

    9321.19

    1020.35

    702.56

    青岛

    11741.31

    949.98

    1241.70

    济南

    9443.37

    890.87

    874.20

    太原

    4028.51

    446.19

    386.62

    兰州

    2837.36

    379.09

    233.23

    呼和浩特

    2791.50

    313.70

    203.10

    银川

    2025.00

    229.31

    154.70

    西宁

    1300.00

    238.71

    101.79

    资料来源:相关省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黄河流域区域高质量发展中,要注重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并以城市群为平台,辐射带动整个区域发展。在黄河流域中,从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财政收入看,有9个区域中心城市(成都市未计入)。这9个城市的带动引领作用十分关键(见表1)。其中,郑州、西安、青岛、济南处于第一层次,其他5个城市有明显差距,属于第二层次。推进黄河流域区域协同发展,强化郑州、西安、青岛、济南等区域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兰州-西宁城市群等辐射带动作用,必将有力地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提出要加快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城市群发展规划,推动中原城市群建设,支持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实施联席会议制度落地生效,推动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等城市群健全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黄河流域要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应充分发挥创新的动力作用,构建黄河流域城市协同创新联盟。在城市协同创新联盟里,城市群内部发展要将竞争机制转变为竞合机制,使创新要素资源由单向流动转变为非线性的多向流动,从而推动城市发展从区域极化转向均衡增长。

    在黄河下游地区,济南和青岛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以同城化为方向,培育发展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实施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的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打造辐射北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

    在上中游地区,围绕中原城市群、兰西经济区、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培育发展,以黄河沿岸的郑州、西安、太原、兰州、西宁、银川、包头、呼和浩特为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集聚产业、科技和人口,引导产业协同发展,挖掘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加大支持开发力度,发展能源和重化工业。

    在推进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兰州-西宁城市群的建设中,必须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和现行的行政区划体制,建立健全省域、城市之间的协调机制和沟通机制,完善省内城市间的协调与联动机制,密切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经济社会联系与合作配合,为城市群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和政策保障。

    三、推进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看,黄河流域九省区的差异较大,因此九省区的高质量发展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模式。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和发展思路,既要确保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还要协调保障民生,实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和开放发展的有机统一。

    (一)黄河流域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

    新时代背景下黄河流域的发展,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具有黄河流域特色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格局。

    首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以保护为先。黄河流域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性在于必须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从实现整个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双赢战略目标出发,统筹上中下游各方利益,按照资源开发程度与资源禀赋差异确定不同区域的开发模式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改革创新是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是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建立健全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激发黄河流域的创新潜力。

    再次,协同发展是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省与省的协同、城市群之间的协同发展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必须突破行政区划体制,建立健全区域、省域和城市之间的协调机制和沟通机制,沿黄九省区、329个县之间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在分工基础上通过协作共同推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开放平台。当前我国正在着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尤其是沿黄九省区依托“一带一路”不断加大开放力度,未来黄河流域通过依托郑东新区、兰州新区、西咸新区等国家级新区建设,培育建设一批内陆自贸区、保税区,促进黄河流域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空间,推动全流域建成统一开放大市场,打造沿黄开放高地。

    (二)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对策

    黄河流域九省区在产业和文化发展等方面互补性强,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加强协同合作,能够有力助推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发展

    黄河流域自然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等省区工业结构单一且重型化特征突出,使得经济结构抗风险能力弱,且产成品的精细加工、高端研发及产业化欠缺,导致黄河流域大部分省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的问题。因此,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是加快对黄河流域的传统产业升级。促进和提升包括煤炭、钢铁、有色、石化等在内的传统优势产业的结构优化和绿色生产水平。引导鼓励包头、焦作、太原、铜川、金昌等资源型城市清洁生产,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循环农业等绿色生态产业。

    二是协同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与化工、能源、钢铁、有色金属、食品等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支持企业整合产业资源,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和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三是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进一步加快5G网络部署和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布局,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支持和引导济南、西安、青岛、郑州等市结合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科学等提升产业创新链、价值链,发展高端制造业。

    四是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黄河流域的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新型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文化创意深度融合,创建黄河流域的国际物流与交易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五是发展黄河流域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划定黄河流域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推进我国北方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黄河流域农业发展的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打造黄河流域高效农业生态示范区。

    2.推进黄河流域区域创新协同,培育建设黄河创新走廊

    黄河流域创新能力较弱。黄河流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额、亿元工业增加值R&D经费支出额、国内三种专利申请数、授权数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1.83%、83.27%、54.23%、50.81%。为此,黄河流域九省区要进一步加强协同与合作,强化区域创新协同,培育建设黄河创新走廊。

    一是建设国家级黄河创新走廊。依托西安、郑州、济南、青岛、兰州等市,支持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打造国家级黄河创新走廊。

    二是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力争在核心技术、前沿技术领域以及颠覆性技术等方面有突破性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三是加强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引领。充分利用好黄河流域内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资源,提升西安、山东半岛、郑洛新以及兰白等流域内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能力,发挥国家级创新示范区对黄河流域区域创新的龙头带动作用。打造能够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竞争的创新资源集聚区,统筹黄河流域各城市的创新能力,整合创新资源,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国家级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提升黄河流域的技术创新水平。

    四是进一步提升高端人才、创新平台集聚能力。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依托国际联合实验室,汇集全球各类创新资源。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产业转移、技术引进与合作和人才互动。

    五是推进黄河流域的区域创新协同。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组建科技创新联合体,力争在农业科技、新材料、新型装备业、新能源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支持在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健康医疗等领域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统筹协调企业与科研院校等各类技术创新主体,构建利益共享、优势互补的黄河流域协同创新机制。打造黄河流域创新高地,形成引领黄河流域创新发展的核心区。

    六是推进“数字黄河”“智慧黄河”。以提升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系统化、数据化、智能化为目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技术开发“数字黄河”,实现黄河全流域的资源共享和智能管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在“智慧黄河”的基础上实现治黄现代化,使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的综合决策工作更加科学化、智能化。

    3.加强沿黄省区互联互通,打造黄河活力经济轴带

    黄河流域的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路网、信息流的互联互通。在内蒙古、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山东等沿黄省区部分地区,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省际路网“断线”阻碍了物流客流,严重影响着黄河流域省域间协作、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加强沿黄省区互联互通,推动黄河流域的协同发展,才能依托城市群和主要交通干线打造黄河活力经济轴带,促进黄河流域区域高质量发展。

    打造黄河活力经济轴带。黄河流域九省区应统筹规划“岸、港、网”立体交通网络,对接“一带一路”大商圈,在全流域建成统一开放大市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协同发展。

    一是统筹规划黄河流域交通网建设,实现沿黄省区交通的“无缝对接”。制定经济带交通专项建设规划,统一规划和建设贯穿全流域的沿黄公路,以沿黄省区现有公路为基础,通过补线和升级改造,加快升级完善现有城市群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推动沿黄省区陆航交通的“无缝对接”,构建立体联网、内外联通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是推进黄河流域信息基础设施的加速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以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和网络化协同为目标,推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网络服务质量和带宽服务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创新发展,进而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

    三是依托城市群和交通干线建设黄河活力经济轴带。根据黄河流域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以及城市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依托城市群和主要交通干线,积极培育黄河流域的经济增长核心区,有效联结连霍高速、陆桥高速铁路、济南-滨州-东营高速铁路、银兰高速铁路、包西高速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以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呼包鄂榆、晋中、中原、山东半岛等城市群和都市圈为核心,打造西宁-兰州-西安-洛阳-郑州-济南-青岛经济增长轴带,加快人口、产业向核心区聚集,辐射带动整个黄河流域发展。[4]

    4.推进黄河文化的创新发展,打造黄河特色文化品牌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5]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代黄河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性。黄河地域面积广,文化遗产类别多、文化价值高,当前黄河文化还存在保护压力大和利用质量不高等问题,尤其是系统的深度开发和创新发展不够。应推进黄河文化的创新发展,打造黄河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具有黄河特色的文旅商融合发展新格局,形成黄河文化新地标。

    一是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统筹推进黄河文化历史遗迹、文博馆院等资源保护。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和传统村落保护,提升根亲文化、儒释道文化、功夫文化、曲艺文化、陶瓷文化等的品牌影响力、辐射力、感召力,统筹推进黄河文化的发掘、研究、保护和传承。

    二是创新黄河文化传承方式。发挥黄河沿岸地域文脉相联的优势,统筹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构建特色突出、互为补充的黄河文化综合展示体系。推进科技对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充分利用大数据、AI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进行历史文化和旅游景点视频保管及展示应用,打造国内一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展示载体。整体规划,在黄河沿岸建设一批以黄河为主题的遗址公园、特色文化风情园等,创新发展反映黄河文化的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网络视听等新型文化业态。

    三是培育黄河文旅品牌,为黄河流域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培育沿黄旅游品牌,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名城、名镇、名村、名景,谋划一批黄河主题公园、电影小镇、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实景演出、精品剧目等,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黄河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开发和培育体现黄河历史文化、黄河特有风貌、古镇古村等特色精品旅游线路。

    四是推进黄河文化的融合发展,支持黄河文化走出去。促进黄河文化与旅游、教育、产业和国际商贸结合,强化文化产业化、特色化。加强区域统筹,探索黄河文化跨区域融合,谋划推进黄河文化与现代经济深度融合,推动黄河文化的国际化及与世界文化的融合化,以文化推动经济开放和全球价值观认同。支持黄河文化走出去,扶持黄河文化全方位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培育发展黄河文化对外传播平台建设和重点文化项目,支持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黄帝拜祖大典、公祭伏羲大典等活动,拓展黄河文化对外传播渠道。

    五是打造黄河历史文化地标城市。西安、郑州、济南、兰州等城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应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坚持国际化、特色化发展方向,通过整理挖掘当地黄河文化历史记载和历史故事,打造具有鲜明黄河文化特色的地标城市,展示中华文化新气象、黄河流域发展的新风貌。通过黄河地域文化的品牌塑造,推进西安、郑州、兰州等市构建文旅商融合发展等新格局,形成黄河文化新地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篇3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范文十篇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范文一
    “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1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并发表重要讲话。
    “水”的安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盘大棋,下稳、下好这盘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大棋,可以造福祖国的千秋万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们内心深处的深厚历史情感,更是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须不遗余力重视起来、治理起来。黄河母亲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流经我国9个省区,实现整个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于保护。不遗余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全国整体生态环境布局的深刻变革。从黄河流域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生态保护工作中尚存一些短板和弱项,尤其是在贯彻落实大保护、大治理的具体措施方面与实现
    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面对新形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辐射区域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而且思想观念已然脱离以前的老套路老办法,充分结合新科技、新技术,在“保护”上下大功夫。古人云,善治国者,必重水利。进入2020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将会形成带动效应,在践行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前提下,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重点围绕着“水”做足*。水,是河流、湖泊的本体,水的质量决定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同时也蕴含着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当下,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与相关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由于一些不尊重自然规律的肆意妄为开发动作,使得母亲河生态受到了破坏,要实现人水和谐相处的目标,必须狠抓主要矛盾,从“水”着手,联合各个相关部门,在中国特色现代化治水道路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检测防治制度,合力持续进行水生态的维护。
    在科学落实中保障黄河生态保护工作的行稳致远。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以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有效推进,我国在围绕黄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从被动治理,改为实行主动调控,实事求是搞治理,通过自流引水、提水灌溉等科学论证后,完善技术方法,坚持以
    人为本,不断提高黄河灌溉面积,同时在进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中有序开发黄河电力资源,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速度,不断提升黄河涵养能力,政策的切实有效贯彻落实给予了黄河流域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范文二
    2019年9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宁,天下平”,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工作的重视。
    《汉书》中说:“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自古以来,黄河被中华儿女誉为“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她代表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和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她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亿万中华儿女,是无数文人骚客赞誉的对象。同时,黄河穿越崇山峻岭,千折万转。“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水流之湍急可见一斑。因此,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水患频繁,严重影响了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从大禹治水至今,治河工作一刻未曾停止,虽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黄河已连续20年不断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黄河离
    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依然有不小差距,黄河治理仍需继续,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应是以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挥文化的力量和作用。
    对一个国家而言,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事关立国之本、治国之道、兴国之路。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它能引导人们倾向积极的行动,而黄河文化在黄河治理工作中的作用也至关重要。首先,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它吸纳、融合了各地区的文明精华,历史上形成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等代表性文化。其次,要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黄河文化是广大治河工作者在黄河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观念,黄河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实践中创造的财富,反过来也必将促进黄河的治理开发保护。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高人们保护生态、涵养水源的意识。
    “黄河宁,天下平”,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发挥文化的导向作用,转变发展理念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范文三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从青海源头,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丙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 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味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萊,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历史上,黄河决口1590次,改道26次,泥沙淤积,洪灾不断,伤痕累累的母亲河需要子孙的关注,由于黄土高原的面积太大,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最为实际也最为关键就是种草植树来改善环境。
    1952年1月,毛主席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黄河,他不无忧虑地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他敬畏黄河,审慎思考着黄河的开发和治理,他没有留下“根治”之类的豪言壮语,在视察期间只是殷殷嘱咐有关同志:“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前,习近平在17日下午在郑州黄河
    国家地质公园,沿黄河岸边步行察看周边环境,了解到沿黄地区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堤防建设和防洪形势等情况。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以水为定,量水而行。
    习近平指出“黄河清,天下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和同黄河灾害作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黄河问题高度重视,沿岸军民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水沙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习近平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各项工作,加强协调管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习主席指出推动黄河流域发展要有耐心和定力,要图谋长远,才能治理好黄河,才能让黄河造福人民。黄河清,天下宁。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范文四
    9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8日上午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
    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千百年来,黄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黄河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现在,她仍在供养着1.4亿人口、160万公顷耕地、50多座大中城市。近年来,黄河断流问题正日益引起我国政策的高度重视。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应在全社会提倡倡导、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社会各界的人士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一方面我们要植树种草,绿化大地,改善局部气候,扩大植被覆盖率,发展生态经济,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气候,减少洪水危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另一方面提高人口素质,促使公民自觉地保护环境与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滔滔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九曲回荡,奔腾不息,滋润着良田万物,保卫黄河,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范文五 习近平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再到今年来在上海等城市如火如荼开展的垃圾分类,国人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

    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皆是水成就的鲜活精灵,没有水生命将不复存在,含水量愈高生命愈显水灵,幼儿粉嫩老人干瘪,皆是因为水的缘故。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较快的发展,也给我国带来了一些水资源危机。水资源危机是人类意识到制定科学的用水战略,合理分配合理用水资源,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为此,人们采取多种措施,力图从开源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保护水资源不外乎“开源”和“节流”。例如水以其巨大的势能,发展起无污染的水力水电能源,为现代社会带来光明无限,灌溉滋养了万顷良田,换来人间岁岁收获的欢颜、丰衣足食的甘甜,以及工农业与城乡丰美的淡水资源。再有合理开发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把大气降水以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积起来;开渠引水,把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的水调入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等等。节流的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等。总体而言,保护水资源全体国民都不可缺席。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范文六

    9月18日上午,习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坚持:
    一是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二是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尊重规律,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紧开展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
    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三是要坚持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四是要坚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齐心协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范文七 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
    同推进大治理,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治理和保护好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是每个中华儿女使命。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而河流中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因此,治理黄河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民治黄治沙,使得黄河70年岁岁安澜。近几年来,治理黄河的重点在生态环境恢复上,对于身处黄河岸畔、壶口瀑布旁的我们,有深刻体会。

    一是贯彻落实河长巡河制度。推动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巡河制度常态化。并通过技术创新,利用人工监测与无人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摸清黄河流域内的各种污染问题,强化河流污染排查整治。
    二是修建完善城镇排污管网。在各级地区建设先进污水处理厂,更新或新建地下排污网络。使各地尽快实现污水应收尽收,重复利用。并加快研究关于雨污分流的方式方法,全力提升污水处理效率,使得水资源可以无限循环利用。

    三是增强提升群众环保意识。一方面通过加强宣传力度,在电视、广播、网络及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持续加大对保护环境和保护水源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普遍认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在学校课程中增加保护环境与保护水源的课程,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各级政府及各大企业可以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尽快形成全社会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范文八 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自古以来,黄河就有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而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黄河的治理保护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期间,多次调研黄河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并对黄河治理保护工作提出重要指示要求。“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
    福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打好黄河治理保护工作的“组合拳”,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系统加强生态空间保护。推进黄河流域的治理保护工作,要从整体上进行系统考虑,特别是针对黄河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要充分尊重和科学论证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差异。黄河上游主要是水源涵养区,要通过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有效提升水源涵养能力;黄河中游多经高山峡谷,水流迅急,坡降大,流经黄土高原地区,需要在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黄河下游多“地上悬河”,滨海地带泥沙淤积,形成黄河三角洲,要求我们必须在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上做*、下功夫。
    重点推进水沙关系治理。治黄百难,唯沙为首。黄河区别于其他江河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水少沙多。漫长的治黄历史中,人们在探索黄河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总结了“害在下游、病在中游、根在泥沙”的问题,处理水沙关系,长期以来都是治黄工作的“老大难”,这也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早在2002年,依靠现代化的视角和手段,我国建立了“三条黄河”的调水调沙体系。当前,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实施有效治理,确保沿岸安全。
    刚性约束水资源利用。众所周知,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西北、黄土高原、华北等地,主要位于季风气候区,气候以温
    带季风气候为主,从整体来讲,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相对是比较匮乏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绵延5400多公里的黄河,不仅是沿线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两岸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黄河的水资源供给。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无限潜力,前提是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必须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基本原则,在进行人口、城市、产业规划的过程中,要坚决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与此同时,还应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

    因地制宜谋划区域发展。黄河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自治区,途经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沿线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粮食主产区、区域中心城市以及条件落后的贫苦地区。针对黄河流域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实际情况、发挥区域优势、凸显地方特色、契合时代趋势、满足百姓需求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推动黄河流域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精心打造文化特色品牌。黄河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一方面,我们既要积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留存历史文脉,增
    强文化记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深入挖掘所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筑牢文化自信。黄河文化的构成要素是多种多样的,从地形特征到气候特点,从古代文化沉淀到当代文化发展,这些都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系统整合、精心谋划,让黄河文化的品牌价值在新时代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从古老的历史走来,黄河为全人类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诗篇,走向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我们需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立足当下,谋划长远,久久为功,让黄河造福人民。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范文九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国丰富水资源的最主要发源地。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从古至今,描写黄河的诗词佳句多如繁星。有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有张养浩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有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更有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数文人墨客都对黄河这条母亲河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是不吝笔墨赞颂黄河。可以说,黄河在中华儿女的心目中地位是相当高的。

    然而,随着近几十年的无度开垦和不加保护的粗放型工业发展,乱排乱放乌烟瘴气已经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损害了黄河这条中华最古老的龙的血脉。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对阻止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有着力挽狂澜的作用,在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加强黄河治理保护,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党员干部,就要着重从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污染防治几个方面着手。

    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对不经处理将污染物直排入河的企业进行严抓重惩,发动群众对这类行为进行广泛监督,形成长效机制,对屡教不改的企业进行重罚。对附近企业设备进行更新换代,采用环保设备,降低污染物的产生,并增加污染物处理变废为宝循环使用的设备的生产和投放。
    加大对黄河清淤工作的力度,对水土流失地段增加涵养水源防沙固土的林木的种植和培育,顺应黄河本该有的发展模式。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广泛推进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范文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8日上午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
    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一曲震撼人心的《黄河大合唱》把我们带到了黄河边上,看那奔腾的河水。似乎,此刻我们能够透过黄河的水去见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黄河塑造起的是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在气势磅礴的歌声里,我们的内心备受振奋,我们感受到的是民族的最强音。保护黄河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唱响黄河,保护黄河就是保护我们的国家精神,而保护黄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宣传者、践行者和监督者。
    当好保护黄河的宣传者。曾几何时,黄河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水害严重,“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新时代,黄河是我们重要的生态屏障、经济发展地带,保护黄河我们一刻也不能松懈,这就需要在黄河的保护上当好“防护员”,积极宣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黄河的保护中来。
    当好保护黄河的践行者。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说。显然,“腰”是黄河治理的难点,要解决好这个难题,就需要深入到黄河的“腰”去具体了解情况,摸清问题,针对问题精准施策,这一场与大自然斗争的黄河保卫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参与其
    中,以实际的行动去打造更好的生态环境,营造好生态,自然能够让黄河的环境也得到改善。
    当好保护黄河的监督者。在黄河的保护过程中,要对那些人为破坏者坚决地说不,更应该看到黄河流域的水土环境并非与我们无关,相反,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这就需要在保护黄河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监督,让那些破坏黄河生态环境的人受到该有的惩罚,才能够震慑更多的人,起到警示作用,让大家都能够自觉地保护黄河。
    保护黄河,守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都是参与者,保护黄河就是保护我们的“母亲”,保护我们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当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担当起我们的历史使命,为“黄河大合唱”聚力。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范文十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篇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何做?
    黄河复杂难治,其根本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主流的解决方案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强调生态优先、以水定产,利用调水调沙实现水沙调控、利用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广建水利工程实现洪水灾害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等。这些方案没能突破水资源约束,导致生态保护、生产发展成本高昂,难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主的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体系,不具有可持续性。只有沪疆大运河工程,才能大幅增加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提高流域环境容量,降低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成本,实现黄河通航,从而使得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运输成本等方面处于同等水平,才能降低南北差距,从而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流域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2%,承担着全国15%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据统计,2010—2018 年黄河流域年均供水量527.0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供水量392.73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79.8%,一些支流断流严重,生态用水保障程度偏低。
    黄河复杂难治,其根本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1919—1960年黄河多年平均来沙量16亿吨,2000—2018年黄河潼关站实


    测年均来沙量仅2.44亿吨。当前黄河下游发生大洪水的风险依然存在,上游洪水历时长、洪量大,中游三门峡以上的“上大洪水”峰高量大、含沙量高,对下游防洪威胁很大。
    黄河流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流域,分布有青藏高原复合侵蚀、西北荒漠绿洲交接、北方农牧交错、沿海水陆交错带等生态脆弱区。
    通过系统分析当前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泥沙淤积控制、防洪减灾、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要求,按照“点线面结合”“五水同治”总体思路,提出重点补齐防洪与水沙调控薄弱环节、加强干支流水环境与水生态系统保护、实施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全面综合治理等举措,形成保护水资源、恢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治理水灾害、强化水监管的水战略总体布局和战略格局,并制定流域协同管理的体制机制框架,以维持黄河生态健康,支撑流域高质量发展。


    1 黄河流域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1.1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节水潜力有限
    (1)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黄河流域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2%,却承担着全国15%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人均水资源量仅有408 m3,为全国的 1/5。据统计[19],2010—2018 年黄河流域年均供水量527.04亿m3,其中地表供水量392.73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79.8%,一些支流断流严重,生态用水保障程度偏低。平原区浅层


    地下水开采量94.7亿m3,占可开采量的81.2%,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
    (2)径流量显著减少。1919—1975年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m3,根据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20],1956—2000年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535 亿 m3,减幅 7.8%。据统计[19],2001—2016 年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减小为442亿m3,与1919—1975年相比减小23.2%。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未来黄河径流量还将进一步减小。
    (3)节水潜力有限。黄河流域大部分区域气候干旱,蒸发强烈,主要为灌溉农业区。农业灌溉定额低于全国平均值,仅比北京、天津和河北略高,灌溉水利用系数0.54,用水效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3 m3,仅为全国的一半左右,节水水平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据测算[21],考虑农业可节转潜力,黄河流域实际毛节水潜力20.37亿m3(上中游17.43亿 m3),净节水潜力 14.23亿 m3(上中游11.80亿m3)。预计到2035年,黄河流域生活、工业总缺水量为77亿~92亿m3,2050年生活、工业总缺水量为83亿~114亿 m3。
    1.2 水沙关系不协调将长期存在
    黄河复杂难治,其根本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1919—1960年黄河多年平均来沙量16亿t,2000—2018年黄河潼关站实测年均来沙量仅2.44亿t。为进一步研究水沙关系不协调问题,提出了协调度的概念,计算公式为



    式中:C un(i)为研究河段来水来沙的水沙关系协调度,该值小于或等于0表示水沙关系不协调,大于0表示水沙关系相对协调,值越大协调度越高;
    i为黄河干支流某一河段;
    φi为河道实际来沙系数;
    φT为河道临界来沙系数。
    临界来沙系数一般指相对于河道是否淤积而言,如果进入河道的水沙过程刚好使河道处于冲淤平衡的临界状态,则该水沙过程的来沙系数就是临界来沙系数。以黄河下游河道达到冲淤基本平衡的小浪底、黑石关、武陟水文站来沙系数0.01 kg·s/m6作为临界来沙系数,计算水沙关系协调度。
    随着水利水保等治黄措施的作用不断显现,水沙关系向逐渐协调的方向发展,但仍未达到协调的水沙关系,水沙关系不协调特性将长期存在。

    水沙调控体系不完善。黄河上游自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投入运用以来,宁蒙河段汛期水量和大流量过程减少,造成该河段水沙关系恶化、河道淤积加重、主槽严重萎缩,正加快形成新悬河。黄河中游北干流缺乏控制性工程,潼关高程居高不下,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不能充分发挥水流的输沙功能。

    1.3 洪水风险依然是最大威胁
    历史上黄河洪水频发,决口改道频繁,灾难深重。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 540 a中,大的改道26次、大的迁徙5次,1950年以来的70 a间黄河发生超过10 000 m3/s的大洪水12次。当前黄河下游发生大洪水的风险依然存在,上游洪水历时长、洪量大,中游三门峡以上的“上大洪水”峰高量大、含沙量高,对下游防洪威胁很大;
    三门


    峡—花园口区间的“下大洪水”洪峰高、涨势猛、预见期短,对下游防洪威胁最为严重。
    洪水防御调度难、威胁大。小浪底—花园口区间是“下大洪水”的主要来源区,目前尚有1.8万km2属无工程控制区,洪水预见期短,威胁下游及滩区安全。下游“二级悬河”发育严重,299 km游荡型河段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洪水发生时极易引发横河、斜河和顺堤行洪,危及大堤安全。滩区“人水争地”问题严重,影响河道行洪。

    1.4 生态环境脆弱
    黄河流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流域,分布有青藏高原复合侵蚀、西北荒漠绿洲交接、北方农牧交错、沿海水陆交错带等生态脆弱区。
    荒漠化、沙化土地集中分布。黄河上中游集中分布了巴丹吉林、腾格里、毛乌素、乌兰布和、库布齐五大沙漠(沙地),区域气候极为干旱,水资源极度匮乏,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 mm,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恶劣。黄河是阻隔五大沙漠(沙地)汇合的天然屏障,当前五大沙漠扩张、汇合的风险依然存在。
    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面积46万km2,土质疏松,地形破碎,降雨集中,水土流失面积广,侵蚀模数大。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和人民群众长期生活贫困,而且是下游河道淤积、河床高悬等防洪风险的根源。当前黄土高原仍有23万km2水土流失面积未得到有效治理,尤其是7.86万km2多沙粗沙区和1.88万km2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难度更大。



    2 全面保护的重大布局
    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分类施策,提升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湿地生态功能,构建黄河流域“三区一廊道”生态功能和水功能空间保护体系,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治理水环境,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质量。

    2.1 河源区水源涵养
    (1)加强黄河源区保护。黄河源区是黄河最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为黄河提供约37%的径流量,水质好、产流过程平稳。在黄河源区加强退牧还草、封山育林、沙化草地治理、湿地保护等综合治理措施,持续提升河源区林草植被覆盖率,维护河源区河湖生态空间和水源调节功能,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加大扎陵湖、鄂陵湖生态保护力度。
    (2)提升上游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加强玛曲、若尔盖等区域草原草甸湿地封禁保护,以玛曲、若尔盖为主建立世界级黄河湿地公园,维护沼泽湿地草原自然植被稳定性。对黄河青海段、甘肃段和四川段水源涵养区自然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3)实施支流源头保护。以祁连山、秦岭、六盘山、白于山等为重点,在大通河、湟水、洮河、渭河、汾河、无定河、伊洛河、沁河等支流源头区,实施林草植被建设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探索草田轮作、低产田退耕还草和已垦草原退耕还草模式,提升支流源头的水源涵养能力。

    2.2 荒漠防治与沙化治理
    (1)实施防风固沙工程。以五大沙漠(沙地)为重点治理区域,持续推进沙漠防护林体系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林草生态保护修复等生态治


    理工程,促进荒漠植被修复,保护宁蒙干旱风沙区天然林草植被,遏制五大沙漠(沙地)合拢趋势。
    (2)加强上游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在贺兰山东麓、阴山—大青山南麓等重点地区,实施增绿、固沙、扩湿工程,阻止荒漠化和生态退化进程。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通过生态移民、退牧还草、围栏封育等措施,推进内蒙古高原西部与南缘、宁夏中部、青海塔拉滩等地水蚀风蚀交错区和农牧交错地带生态退化、沙化综合治理。
    (3)稳定人工绿洲。上游宁夏青铜峡灌区、银川平原以及河套灌区对于阻止沙漠东进、汇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宁蒙灌区为重点,结合灌区现代化改造实施人工绿洲建设,以沿黄灌区为主、灌区外围生态修复区为辅,构建沿黄生态带。

    2.3 河口区湿地生态保护
    (1)加大河口空间管控。合理确定河口生态保护空间格局,严格保护天然湿地,禁止不合理开发开垦,制定负面管控清单。实施河口区退化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开展刁口河故道等备用流路生态修复,推进退塘还湿、退田还滩,保护和提升河口生态功能。
    (2)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遵循河口自然演变规律,坚持河流-海洋-陆域系统保护与治理,以自然恢复为主,适度人工修复,减少人类活动干扰,维护河口生态系统完整性。建立河口区生态环境跟踪监测评估体系,强化监督和管理,促进河口生态系统保护。
    (3)持续实施湿地生态补水。充分利用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实施河口淡水湿地生态补水,适时开展备用入海流路生态补水,逐步实现水量


    及过程与生态保护目标需水要求相适应,维护河口三角洲良好生态。继续开展淡水湿地生态补水,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促进受损生态系统逐步修复。

    2.4 河湖生态廊道构建
    (1)维护河流廊道功能。落实河流生态流量(水量)指标与过程管理,开展黄河干流生态水量调度,提高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推进湟水、渭河、汾河、沁河、大汶河等支流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水量调度,保障河道生态基流。加强上游干流以及湟水、大通河、洮河等支流水生生物栖息地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
    (2)实施河流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治理。强化水环境承载能力约束,建立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机制,到2035年主要污染物控减40%,严控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入河量。对干流及重要支流城镇集中分布河段,持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中水回用设施;
    对湟水、汾河、延河、泾河、涑水河等污染严重支流,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改善水环境,2035年实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在98%以上。
    (3)下游生态廊道建设。实施黄河下游滩区再造,结合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湿地,打造黄河沿岸生态经济、生态休闲旅游、湿地保育区、滨河景观风貌等,形成黄河下游800多km生态长廊,保障黄淮海平原的生态安全。
    (4)湖泊生态治理。实施乌梁素海水环境治理,在加强源头治理、控污截污基础上,科学论证水系连通工程,相机实施生态补水等措施。建设东平湖等湖泊的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维护河湖生态廊道功能。



    3 系统治理的整体格局
    结合黄河水沙情势变化,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谋划水沙调控、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洪水灾害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等,构建上下游联动、左右岸一体、干支流统筹的治理格局。
    3.1 构建完善的水沙调控体系
    优化现有工程运用方式,加快干流骨干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完善水沙调控体系,协调水沙关系,夯实黄河长治久安工程基础。
    (1)完善水沙调控体系是协调水沙关系的关键。对洪水、径流、泥沙进行科学管理和联合调控,协调黄河水沙关系,塑造适合下游河道输沙的水沙过程,充分发挥水流的输沙作用,尽量多排沙入海,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维持中水河槽的行洪输沙功能。
    (2)加强梯级水库群调度,增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协调水沙关系。当前全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构架尚未形成,现状工程条件下要从水流动力条件与时空对接等方面,研究利用上游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三门峡等梯级水库,增加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的方案,优化并创新现状水库调度运用方式。
    (3)加快工程体系建设,提高水沙调节能力。尽早开工建设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增加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充分发挥水沙调控体系整体合力,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同时冲刷降低潼关高程,减轻渭河下游防洪压力。加快建设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协调上游水沙关系,遏制宁蒙河段新悬河发展态势。适时建设碛


    口水利枢纽工程,完善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增强径流调节和洪水泥沙管控能力。
    3.2 完善防洪减灾体系
    上中游补齐防洪工程短板,下游坚持“上拦下排、两岸分滞”,实施河道与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提升防御洪水的能力。

    (1)上中游补齐防洪工程短板。结合黄河上游洪水的新特征,完成青海、甘肃、宁蒙河段及一些大中城市的堤防、控导、护岸等河防工程达标建设。在黄河中游开展干流禹门口—潼关河段、潼关—三门峡大坝河段河道治理,完成控导与护岸工程,减少塌滩塌岸。推进渭河、汾河等主要支流重点防洪河段治理。
    (2)实施下游河道及滩区综合提升治理。以高村以上河段为重点,实施控导工程续建,控制游荡型河段河势;
    高村以下河段实施综合整治,解决局部河段河势上提下挫、塌滩形成新湾、工程脱溜等问题。开展东坝头至陶城铺河段“二级悬河”治理,消除堤河串沟顺堤行洪危害。以宽河固堤、标准化堤防建设为基础,因滩施策、分区治理,实施下游河道及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妥善解决下游滩区防洪保安全和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矛盾,解决滩区群众防洪安全问题。实施东平湖滞洪区综合治理工程和安全建设,解决滞洪区防洪与群众脱贫发展的矛盾。

    (3)提升洪水灾害管控能力。建设水雨情预报及调度系统,实现由规则调度向预报调度转变。加快凌情监测和预报,引进先进防汛装备,进一步提升防汛应急保障能力。完善防汛减灾系统,建设黄河流域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平台,开展干支流重要控制性水库防洪统一调度。



    3.3 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节水优先、空间均衡,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社会经济与水资源承载力协调发展。
    (1)生态优先,科学确定水资源可利用量。维持黄河健康水生态的水量包括两部分:一是合理的输沙水量,减少河道的泥沙淤积;
    二是非汛期生态需水量,维持河流生态功能。研究表明[22],利津断面低限生态水量为180亿m3/a,黄河水资源可利用量为310亿m3/a。

    (2)强化节水,量化流域用水效率标准。把农业节水作为主攻方向,2035年完成宁蒙灌区、汾渭平原、下游引黄灌区等233.33万hm2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建设节水型、生态型灌区,打造国家高效节水示范区,工程节水灌溉率达到100%,高效节水灌溉率从29%提高到50%,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1,灌溉定额从 5 520 m3/hm2降低到 4 800 m3/hm2。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用水工艺提升改造,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15 m3。城镇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

    (3)以水而定,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农业方面控制灌溉面积增长,优化种植结构,减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旱作农业;
    工业方面严格高耗水产业准入,倒逼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流域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到2035年GDP年均增长4.5%,人均达到11.26万元,城镇化率70.9%,新增需水55.33亿m3。



    (4)兼顾公平与效率,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在黄河径流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增加生态水量,入海水量从近20 a的年均161亿m3增加到180亿m3。考虑南水北调中东线建成通水的实际情况,将河北、天津分水量从 20亿 m3压减至6.2亿m3,适度减少河南、山东黄河分水量,腾出水量保障中上游生活用水、能源基地用水以及发展质量提升的用水需求。
    (5)严格管理,建立全过程用水监管体系。持续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取用水监管措施和手段,对黄河干支流规模以上引退水全面实施在线监测。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划定超载、临界超载和不超载区域,实施差别化管控:对超指标用水的省(区),制定并严格实施用水总量削减方案;
    对临界超指标用水的省(区),暂停审批高耗水项目取水许可。
    (6)建设水源工程,保障流域水资源安全。建设古贤、黑山峡等骨干水利枢纽和引黄济宁等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提高重点城市和经济区供水保障程度;
    推进陕甘宁革命老区供水等一批水源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脱贫。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跨流域调水工程,从根本上扭转流域水资源严重超载局面。

    3.4 实施水土流失系统治理
    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形成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改善水土流失状况。
    (1)确定合理的治理目标。2035年,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率将由目前的63%提高到70%,年均减少入黄泥沙6亿t,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得到


    全面有效治理,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
    (2)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旱作梯田、淤地坝建设。在坡耕地面积占比大、人地矛盾突出、群众需求迫切的地方,按照近村、近路的原则,建设旱作梯田;
    对田面较窄、蓄水保土差的老旧梯田实施改造。在沟壑发育活跃、重力侵蚀严重、拦泥效果显著的沟道建设淤地坝;
    对已经淤满、拦沙效果差的淤地坝进行改造提升,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和拦沙能力。

    (3)突出重点实施综合治理。在陕北、晋西北、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多沙粗沙区,以小流域为单元,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有机结合,形成梁峁坡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
    在水土流失最剧烈、对黄河河床淤积抬高影响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实施拦沙工程,快速拦减泥沙;
    在董志塬等高塬沟壑区,建设塬面、沟头、沟坡、沟道“四道防线”,遏制塬面萎缩。
    (4)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生态保护和监督监测。在植被覆盖度较高、水土流失轻微的黄河源头、祁连山、甘南草原、六盘山、子午岭等区域,采取封育保护措施,减少和避免人为干扰破坏。依法实行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实现黄河流域全覆盖、常态化动态监管,严控人为水土流失。

    4 协同管理的体制机制框架
    把创新流域管理体制机制作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流域监管,开创黄河流域保护治理新局面。
    (1)制定黄河法律体系。加快出台《黄河法》,将黄河治理、保护与管


    理上升为法律制度,有针对性地解决黄河特殊矛盾与问题,为规范黄河流域开发、治理、保护和管理明确底线约束,为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建立协同联动管理体制。按照流域管理、区域管理、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河、湖长制”为支撑,建立跨区域、多部门的协同治理机制,完善流域、区域、行业管理的议事协调协商制度。
    (3)完善水沙调控管理体制。建立以流域管理为主、区域协同配合的水沙调控运行管理机制,实施黄河水库群防洪、防凌、减淤、供水、发电、生态等统一调度,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
    (4)建立水生态补偿制度。建立黄河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省级行政区水量纵向补偿、省界断面水质横向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模式,开展黄河源、甘南、祁连山和六盘山等重要水源涵养区及省界水环境等水生态补偿试点,实行分类分级补偿政策。
    (5)加强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加强流域各级水行政管理机构执法能力建设,增强科学执法理念和超前监督管理意识,实现同步管理和超前管理并重,推进流域上下游水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强化流域统一监管。

    5 结 语
    针对黄河流域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从流域统筹推进、全面保护、系统治理、协同联动等方面提出水战略格局。
    (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针对不同地区的生态类型和特征性问题,实施分区分类的保护和修复措施,上游和河源区保护水源涵养、荒漠化


    和沙化防治、中游支流水环境保护、下游湿地和河口三角洲生态修复和生态补水。
    (2)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关键症结,破解途径在于紧抓水沙关系调节,完善水沙调控体系,补齐防洪短板,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尤其要将从外流域调水作为长期战略措施。
    (3)黄河流域保护和治理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流域与区域之间的管理关系,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协同联动管理体制、确立生态补偿机制、增强流域监管执法能力。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篇5

    2020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时政背景+习题训练)

    一、【背景材料】
    黄河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千百年养育着无数的中华儿女,为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既是母亲河,同时也是英雄河!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黄河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既可以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也可以加速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缩小东、中、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9年9月18日上午,主席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可以预见又一个国家级区域战略发展规划即将出台,我国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等9个省、区,必将迎来国家的政策红利,一些城市群和主要城市有望迎来发展良机。
    二、【必备知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黄河流域地位:
    生态地位。黄河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廊道”,创造了充满活力的河流生态系统。黄河河源区是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源补给区,被誉为“中华水塔”。黄河上中游横贯世界最大也是生态最脆弱的黄土高原和荒漠戈壁,黄河用其有限的水资源为改善流域生态,防止土地荒漠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河下游也为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回补地下水提供了重要的客水资源。其流域内有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12个。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布局中,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北方防沙带等均位于或穿越黄河流域。国家相关部门在黄河流域建立涉水类保护区近100个。黄河已成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安全保护屏障和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依托。
    文化地位。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流域内史前文化遗址星罗棋布,从距今180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侯度人到陕西蓝田人、大荔人,内蒙古河套人,山西丁村人等,先民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绚丽灿烂的史前文明,逐渐形成黄河上游的河湟文化区、中游的中原文化区和下游的海岱文化区。丝绸之路贯穿黄河流域,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及中华第一古国——夏
    均诞生于黄河流域。将炎黄子孙的思想感情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黄河文化,影响和制约着中华民族的价值、文明及道德取向。
    经济地位。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是我国农业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小麦、棉花、油料、烟叶、牲畜等主要农牧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上游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
    上游宁蒙河套平原、中游汾渭盆地、下游防洪保护区范围内的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流域内的河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有18个地市的53个县列入全国产粮大县的主产县。黄河流域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国家规划建设的五大重点能源基地中,有3个位于黄河流域,能源、原材料行业仍是流域各省(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行业,在全国能源和原材料供应方面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黄河水力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3494万千瓦,居全国七大江河第二位。但是,黄河流域大部分处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与东部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统一构建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环境建设空间布局体系、产业体系和制度体系;
    有利于全方位、全流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有利于促进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有利于各省区之间优势互补、增强合作,缩小东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
    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注:本处借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牛玉国先生观点,特在此致谢。)

    三、【跟踪训练】
    1.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召开。在会议上指出,“大保护工作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粮草就是思想认识”。下列对于“这个粮草”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它为黄河流域生态立法 B.它对大保护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它就是黄河流域生态的物质本身 D.它是先于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而存在的
    2.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这个“发展新路子”的哲学依据是: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③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④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有专家提出实施“天河工程”,即采用人工技术影响天气,把一部分天然落入长江流域的降水截留在或诱导到黄河流域,实现空中调水。但一些气象学家认为,水汽输送属自然现象,难以人工控制,对“天河工程”的可行性提出疑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影响人们的认识 ②实践受其对象和手段的影响 ③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可产生多种正确认识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这表明:
    ①真理性的认识是人们一切行动的出发点 ②尊重规律、利用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③认识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实践发展的程度 ④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9年9月18日,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成功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成功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从哲学角度看,这告诉我们要: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黄河流域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重视量的积累,系统推进求实效为成功作铺垫、打基础 ③坚持联系的观点,保持历史耐心看到目标的延续性和长远性 ④以价值选择为基础,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2019年4月1日12时,我国第二大河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进入全域禁渔期。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填补了黄河流域性渔业资源保护制度的空白,这是各级渔业渔政部门养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促进黄河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水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表明:
    ①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世界任何事物的发展方向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人类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7.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尊重规律,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紧开展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为此,黄河流域各地区应该:
    ①破除区域利益壁垒,形成分工协作新机制 ②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③创新发展思路,实现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 ④淘汰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明方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抓好大保护,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下列做法中符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是:
    ①陕西省融入“一带一路”,发挥区位优越、科教发达的优势,培育新兴产业 ②四川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甘肃省以甘南黄河上游为重点,不搞开发,以修复黄河生态环境为中心 ④重庆市聚集航空等高端产业集群,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19年9月,黄河流
    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材料一:在郑州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国家发改委要会同有关方面深入研究、科学论证,组织编制规划纲要,按程序报党中央批准后实施。党中央要成立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协调推进相关重点工作。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材料二: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有“中华水塔”美誉的青海省,率先在全国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试点工程建设;
    园区吸引了大批藏区大学生来创业,借助互联网将玛咖、芫根等特色生态有机产品销往全国。河套灌区地处全球农作物种植黄金带,通过提高“天赋河套”品牌知名度,打造黄金生态带、黄金现代农业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带。西安立足科教优势,加强与部属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抓好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发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地处黄河下游的郑州充分发挥区位和枢纽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走出了一条“枢纽+开放”之路。
    (1)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黄河流域各地是如何发挥区域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黄河流域覆盖9个省区,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重要交汇区域。黄河流域也是我国陆上、空中、网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经济带,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有4个分布在此,有18个地市的53个县列入全国产粮大县,国家规划建设的5大重点能源基地中有3个位于该区域。同时,黄河中上游流域还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较为集中的区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和环境协同化治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19年9月,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游要以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
    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对污染严重的支流,要下大气力推进治理。下游的黄河三角洲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经济社会价值。



    (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加以说明。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请你为黄河流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11.2019年8月19日至22日,在甘肃考察。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祁连山又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于甘肃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叮嘱大家,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他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请运用联系的特征知识,结合材料说明生态环境保护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1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9月17日下午,来到黄河博物馆,走进展厅参观展览,了解黄河流域文明发展、水患治理、生态保护等的历史变迁。从大禹治水、到明代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一个朝代接一个朝代,人们孜孜求索,同黄河水患作斗争。不时驻足端详陈列的文物标本、历史文献和图片图表,就有关问题同大家探讨交流,充分肯定中华民族在同黄河水患的斗争中展现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
    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在新时代发展中为什么要弘扬黄河文化。



    13.黄河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千百年养育着无数的中华儿女,为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既是母亲河,同时也是英雄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予》、《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把它作为国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水沙调控体系的整体合力无法充分发挥。下游防洪短板突出,洪水预见期短、威胁大。二是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黄河上游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汾河等支流污染问题突出;
    下游生态流量偏低、一些地方河口湿地萎缩。三是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黄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四是发展质量有待提高。黄河上中游7省区是发展不充分的地区,同东部地区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内生动力不足。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黄河文明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如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3某班级召开“我与新黄河”的主题班会。请你原创两条发言提纲,每条不超过15字。



    14.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
    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
    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


    (3)针对“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事指导功能减弱的现状,请提出两条增强“二十四节气”指导功能的方法论建议。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牟9月18日,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讲话中强调,要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材料一:强调:“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丝毫不能放松警惕。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材料二:黄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黄河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艺术、哲学、
    科技、教育、语言文学、史学、宗教、道德规范和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河流域逐渐形成了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典型文化形态,后来不断融合周边其他地域文化和来自西方、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其内涵,并长期保持着生机和活力。但在历史上,黄河也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一部中华民族的治河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精诚团结、不屈不挠的奋斗史,熔铸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魂魄、血脉、风骨和精神,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1)结合材料一和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说明如何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2)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结合材料二和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加以说明。


    (3)黄河的壮美自古以来就为中华儿女赞美和歌颂,请你写出两句与黄河有关的诗词或歌谣。



    参考答案:
    1~5 BDACC 6~8 AAB
    9.(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坚持党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领导,发挥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提升黄河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黄河流域人民切身利益,改善人民生活;
    坚持科学执政,科学编制规划纲要,创新黄河保护和治理的体制机制。
    (2)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开发更多的生态产品。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持自主创新,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城市集约发展。发挥区位和枢纽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10.(1)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生态安全,助力脱贫攻坚,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黄河流域治理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流域沿线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差异找准工作重点,上游要做好水源涵养,中
    游要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做好黄河三角洲保护工作,做到分类施策。
    (3)示例: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优化税收政策,引导绿色发展理念;
    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1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祁连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国家生态安全、对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②联系具有客观的,要求我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造福草原群众。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1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黄河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推动新时代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黄河文化作为优秀文化对新时代政治、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③黄河文化展现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④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⑤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13.(1)①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来源,在它身上诞生的“四大发明”、经典著作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要见证;
    ②从炎黄二帝的传说到中华民族的哺育,再到中华文明的孕育,黄河文明集中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征,是中华文化的力之源;
    ③黄河文明中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折射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于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发展,既要看到党和国家带领人民取得的成就,也要直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②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集中力量抓住重点,也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当前,既要重点解决洪水风险这一最大威胁,也要兼顾生态环境、水资源保障以及发展质量问题;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各自存在的具体问题分别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
    (3)答案示例:建设黄河经济带,共圆美丽中国梦;
    传承黄河文明,推动民族振兴;
    响应时代召
    唤,助力黄河发展。
    14.(1)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申遗不仅对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申遗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影响人,优秀文化塑造人,“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
    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相匹配,挖掘“二十四节气”丰富文化资源,对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2)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十四节气”是基于中国农业社会的客观实际探索而形成的。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二十四节气”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民生活的体现。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十四节气”是基于实践又经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⑤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四节气”对推动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3)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二十四节气”进行批判继承。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坚持在实践中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创新。
    15.(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丝毫不能放松警惕。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黄河水少沙多,要具体分析水沙关系,找到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重点抓好主要矛盾。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
    (2)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黄河文化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为熔铸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②黄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黄河文化可以上溯到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彰显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③黄河文化不断融合周边其他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这种包容性是其自身乃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一部中华民族的治河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史,其熔铸的团结精神和奋斗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冲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推荐访问:黄河流域 高质量 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