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问题辨析

    时间:2021-07-12 04:00: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客体;历史起点
      摘 要: 从历史视域看,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各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等团体和个人都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是马克思主义和大众,其中马克思主义包括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含马克思主义者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和大众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自五四运动后就开启了历史进程,并非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诞生为前提。
       中图分类号: A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35(2010)060643 05
      Some Issues of Marxist Popularization from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HE Jun, GAO Zhengli(Marxism Research Center,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Key words: Marxist popularization; subject; object;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Abstract: 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CPC, Chinese Marxists, Communist Youth League, various democratic parties, nonparty intellectuals and individuals are the subjects of Marxist popularization. The object of Marxist popularization is the Marxism and the mass, which includes the narrow Marxism, Leninism, Stalinism and Marxism in China and so on. Marxist popularization includes popularity of Marxists,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and the mass" Marxism. The starting point of Marxist popularization was after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not premised on the birth of the Chinese Marxist Theory.
      
      自中共十七大提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以来,学者们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历史必然、前提条件、实现途径和重要意义等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取得了广泛的共识。但是,在有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和客体、大众化的历史起点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分歧,本文试就此展开辨析。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有学者明确提出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1],也有学者认为是中国共产党[2]
      “主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二是指相对于客体的、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项实践活动,需要有一种社会力量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俗化,并向大众灌输、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这一社会力量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它既包括党派、团体,也包括个人。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直至今天,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党外知识分子等都一直从事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通俗化,并向大众灌输、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因此,这些党派、团体和个人都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例如:1919年五四运动后,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就深入到长辛店、沪西工人中传播、灌输马克思主义;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国统区开展了文学大众化运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干部和党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无党派知识分子等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件、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学习宣传运动中,都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贡献。
      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领导力量、主要实施者和推动者。所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中的主体,其中后一个“主体”属于上述第一层含义的主体,即“事物的主要部分”。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把马克思主义由深奥的学理转变为大众能够听懂、看懂的通俗道理的过程,也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众、提高大众觉悟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所以,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和大众都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运动领导人创立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3]7,集中体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也包括马、恩之后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结合时代特点和各国实际进行创新、发展而形成的学说和观点所构成的理论体系。因此,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包括前苏联、东欧、中国、越南等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的思想和观点,如: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志明思想等,甚至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些理论观点。
      从历史实践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当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主要内容也有所不同。譬如,五四运动后,在“问题与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论争的过程中,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运用较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尤其是第一次国共合作酝酿和实现过程中,列宁建党学说和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所占比重较大。另外,客观而言,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斯大林主义曾占相当的比重。国民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对待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工农运动和武装力量的态度和政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形势和性质的判断、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步骤和目标等决策,1956年后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速度、步骤和发展战略的选择等都受到斯大林主义的影响,其中既有正确的运用和发展,也有机械的照搬和套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包括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如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者在工农中宣传阶级斗争理论、建国初期引导知识分子学习社会发展简史和辩证唯物主义、建国以来高校普遍开设的《马列主义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等理论课等。但就其基本内容而言,主要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还包括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等向工农大众宣传的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和政策,而不是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剩余价值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新中国成立后,工农、学生等大众主要是学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件、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并以此指导实践。

    推荐访问:辨析 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 若干问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