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我国政治学理论研究的继承与发展研讨会综述

    时间:2021-07-05 20:03: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新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经历了阶级政治、利益政治和公共政治三个阶段。其现状表现出“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但独立性有待提高;基础理论日益完善,但深度内涵有待挖掘;研究方法不断创新,但科学性有待提升;研究内容逐渐丰富,但实践性有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但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国际交流日渐频繁,但·西主中附“格局未变”的特征。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必须注重用中国话语解说中国故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理论体系;加强学科理论建设与人才建设并重,夯实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坚持规范方法与经验方法的综合,创新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推进理论研究与实践特色深层契合,提升政治学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关键词: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轨迹;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0)01-0103-04
      
      为了回顾总结政治学理论研究的轨迹,分析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探索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和长安大学去年联合举办了“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研讨会,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30余名政治学理论研究专家汇集长安大学,围绕“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前沿问题”进行了交流,在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形成了诸多共识。
      
      一、我国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历史轨迹
      
      我国政治学理论研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和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展开的,其历史轨迹也是在中国政治学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形成的。建国初期,受苏联高等教育体制影响,马列主义理论代替了政治学理论,政治学被认为是“伪科学”,其作为一门独立社会科学的地位也逐渐势微。直到1979年3月30El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政治学及其研究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因此,严格意义上讲,我国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历史轨迹肇始于1979年,而建国初期到1978年中国的政治学理论研究基本处于停滞阶段,因此,专家一致认为,这一时期属于“有政治而无政治学”的历史阶段。会上,西北政法大学张师伟教授,依据政治学核心内容的发展轨迹和不同时代的政治主题,将中国政治学研究恢复发展的30年依次划分为阶级政治、利益政治及公益政治三个研究阶段,这一观点得到普遍认同。
      (一)阶级政治研究阶段。阶级政治是政治学恢复发展第一个10年间中国政治理论研究的主要范式。这一时期,政治学理论研究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既有概念和结论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阶级、国家、政党、民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进而推演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学科推理体系。此时,政治含义的界定、学科体系的构建及理论研究的方法等方面,明显带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及国家与法等学科的印记。主要的学科支撑概念为阶级与国家,突出的主题则是围绕国家政权的斗争展开的。
      (二)利益政治研究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西方行为主义及利益集团研究方法的引入,以及利益分析和利益团体理论在政府研究领域的应用,开启了中国政治学正视社会中非阶级性不同利益的历史时期,政治学理论研究进入了利益政治研究阶段。这一阶段,初步兴起并迅速发育的公民社会。以及由此衍生的以公民利益为核心要旨的公民政治。成为中国政治学面对的政治命题,从而促使政治学界对政治的理解也超越阶级利益本身,而逐渐认同政治是不同社会利益主体进行利益博弈的平台,政治被看作是社会利益分配的一种机制。为此,政治学在创新分析方法、转移学科关注点以及重构学科的逻辑推理体系等方面,给予利益及利益团体以应有的学科地位和理论阐释。利益方法成为这一阶段政治分析的主导方法。
      (三)公共政治研究阶段。进人21世纪以来,政治学继续以利益为学科支撑点受到了时代及学科定位等方面的新挑战,尤其是在面临中国社会比较悬殊的贫富差距等社会公正问题时,利益机制的调节作用逐渐势微,公共管理职能及其有效性成为社会生活的理性诉求。在政治生活中,这就要求超越具体阶级、阶层等局部的公共性,使国家权力成为平衡社会利益及增进社会福利的工具和手段。于是,政治成为追求公平正义、平衡社会利益和力量的制度安排。相应的政治学理论研究也必然要实现以利益为学科支撑概念到以公共性为支撑概念的主题转变,并进入到公共政治研究阶段。这一阶段。政治学的学科推理逻辑已经逐渐将学科关注点转移到政治现象的公共属性上,肯定了政治权力的公共性,突出了政治诉求及产品等的公共性内涵。同时,政治哲学的基础地位也逐渐被认可和接受,并随着对研究规范性的价值问题的深入挖掘,逐渐成为政治学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
      上海大学程竹汝教授则从行政法治的角度,系统梳理了政治学理论研究30年来发展的历史脉络,并将其依次划分为政府法治概念提出时期、依法行政时期和法治政府概念提出时期三个阶段,从宏观角度展现了政府行政行为的法制化历史进程。在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西北政法大学丁韶彬副教授围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国际背景,回顾了中国身份以及在国际地位的转型,将其历史轨迹依次划分为政治承认诉求阶段、经济诉求阶段和软实力诉求阶段。
      
      二、我国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基本现状
      
      由于政治学学科发展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政治观和方法论的差异、国际政治变迁以及政治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迅速发展着的政治学科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内伤。同济大学朱德米教授在系统梳理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其他学者的观点,如下:
      (一)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但独立性有待提高。政治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学科门类、研究机构和学术平台日益丰富。政治学的学科门类巳基本齐备。其中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下就包括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七个二级学科。随着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和政治学研究的深入,政治学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也日益涌现,丰富了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新的学科增长点也在逐步形成;研究机构逐渐增多,高等学校、社科院系统、党校系统、群众团体以及解放军系统等众多研究机构不断出现;学术平台实现跨越式发展,学术期刊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承担的课题不断增加以及学术讲习和咨询能力不断提升。
      政治学学科体系的独立性、学术性和专业性还有待提高。政治学学科是在对政治内涵理解的基础上发展并延伸出来的,传统政治观必然会对政治学的学科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出现诸如政治学研究的“政治化”倾向、政治学者忽视“学术人格”等“政治学学术缺位”现象。西南政法大学肖唐镖教授认为,政治学学科门类中的“大领域”和“小学科”的矛盾,导致政治学被列为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以及二级学科设置中缺乏“中国政治”和“比较政治”地位等有悖逻辑的现象。此外,政治学专业被

    推荐访问:政治学 理论研究 研讨会 综述 继承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