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红歌”随想

    时间:2021-06-17 12:00: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自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0部委发出《关于广泛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的通知》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爱国歌曲演唱活动的热潮,《歌唱祖国》、《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南泥湾》、《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到敌人后方去》、《保卫黄河》、《解放区的天》等一大批优秀歌曲在祖国各地迅速传唱。
      
      “红歌”的由来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人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红色的历史,承载了国人太多红色的记忆。红,是七月嘉兴南湖上的红色航船,是八一南昌的炮火连天,是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是雪山草地的赤胆忠心,是新世纪中国人民红红火火的日子,是新世纪中国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
      “红歌”并非专门的音乐术语,迄今也无严格的定义。笔者认为“红歌”即红色歌曲,就是赞扬、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它们普遍具有浓郁的感情基调,有较强的歌唱性、节奏感。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它们真实、生动、感人地反映了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搞建设的辉煌历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如:表达战斗激情的歌曲《游击队之歌》、《保卫黄河》,赞美革命烈士的歌曲《红梅赞》、《英雄赞歌》,歌唱领袖的歌曲《东方红》、《绣金匾》,颂扬美丽山河的歌曲《黄河颂》、《我爱你,中国》,表达改革开放激情的歌曲《走进新时代》、《在灿烂阳光下》等,即是不同时期“红歌”的代表。
      “红歌”不是抽象的政治口号。它是有着具体内容的综合艺术,能使人们得到艺术上的享受。“红歌”的歌词、曲调是每个时期的真实写照,通俗易懂,承载着丰富的真、善、美内涵,具有历久弥新、百听不厌的魅力,其感染力胜过千言万语。“红歌”不但产生在革命战争年代,而且也产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在灿烂阳光下》等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产生的。“红歌”脍炙人口、经久不衰,最易打动人的心灵。唱起“红歌”领悟出红色的精神,感悟到不同时代的气息,感受到红色思想的熏陶。
      
      唱“红歌”的积极意义
      
      利于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红歌”是我国近代救亡图存和民族自强的产物。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过很多次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在历代奋不顾身地保家卫国的中华儿女中,诞生出了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也产生了许许多多如《满江红》一样激励人们斗志的爱国歌曲。红色歌曲大都是当时历史实践的产物,它是当时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红歌”能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有许多“红歌”首先就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的,后经词、曲作者收集、加工和整理被推广的,它脍炙人口,便于记忆。唱响红色歌曲是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办法。
      利于推动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红歌”能使人们得到艺术的享受。“红歌”不是千篇一律的音乐旋律,它是有着具体内容的综合艺术。许多“红歌”都与影视艺术结合在一起,成为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一部影视作品锦上添花,流传至今。如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和舞剧《红色娘子军》就是“红歌”与影视作品的完美结合。观众不但受到了影视作品故事情节的教育,而且还学会了唱“红歌”。在这两部电影里有那么多的“红歌”,非但没有冲淡故事情节,而且还深化了主题,延伸了观众的艺术享受。如果把这两部电影的歌曲拿掉,《冰山上的来客》就会黯然失色,《红色娘子军》就成了哑剧,这些歌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其演唱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红歌”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红歌”在内容上反映出中西文化的融合,在音乐形式上也是中西音乐融合的典型。“红歌”除少量直接改编自民歌的曲调外,多是七声音阶,并以大调式为主;或直接借鉴民歌和西方歌曲的旋律,并出现了诸多优秀的多声部合唱作品,如《黄河大合唱》,这正是我国主流传统音乐所缺乏的。
      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红歌”所追求的民主与科学、自由与人权,具有普遍价值:如《国民革命歌》、《路是我们开》提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创造新世界”的目标;《五一劳动节》、《毕业歌》唱出了“劳动最神圣”、“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的担当;《我们是民主青年》、《团结就是力量》表达了“我们是民主青年,我们是人民的先锋”、“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自由,向着太阳”的民主与自由的理想。
      利于推动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凝聚民族精神。“红歌”自诞生之初就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成为群众歌咏的经典。我国从周代开始出现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雅乐、郑卫之音的两分对立,到后来的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四分各别,都反映出了音乐的阶级局限性。
      特殊的历史背景,使“红歌”超越了这一局限。“红歌”的歌词健康向上,音乐旋律优美动听、铿锵有力。当人们听到“红歌”时就觉得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地会跟着唱上几句,随着旋律的起伏和歌词的传唱,人们的心灵受到了振奋,久而久之人们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红歌”不但净化了人们的灵魂,还能教育人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启发人们健康向上、乐观大度,勤奋工作、热爱生活。因此,“红歌”的广泛传唱,有利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民族精神,充分发挥文艺的引领作用。
      一曲曲“红歌”犹如一段段历史、一个个讲解员,能敞开人的心扉,使人受益无穷,在带给人们审美享受的同时,唱响“红歌”,唱出的是一种豪情,催生的是一股精神,激发的是一种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歌”精神体现出民族的气节与风骨,呼唤红色精神的回归。用红色经典带动流行,唱响红色文化,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让红色歌曲唱遍全中国,让我们在“红歌”中传承革命传统,在“红歌”中凝聚奋斗力量,唱着“红歌”走向新的辉煌!
      (作者为郑州幼儿师范学校高级讲师)
      编校:施 宇

    推荐访问:随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