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大学生对包养现象的认知和归因初探

    时间:2021-06-16 16:02: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目的:包养是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包养现象的认知,探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便为包养现象研究工作提供依据,为在大学中开展相关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本课题通过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了不同性别、专业、地区(城市和农村)的440名大学生对包养现象的认知,并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待包养现象的态度是自己不放纵,并对他人给予一定的理解和宽容。对于包养现象,有30.7%的大学生持谴责和排斥的态度,但大部分学生对此持比较宽容态度;明确表示自己不会被包养的超过76%,女生明显多于男生。对于包养现象的归因结构分析表明,大学生认为包养现象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等三个方面的综合因素造成的,其中个人为主要因素。结论:鉴于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故应通过适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对包养问题的态度及看法,并通过加强性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包养现象; 大学生; 认知; 归因; 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前大学生性道德观念日趋自由和开放,但性责任感和义务感相对淡薄,性道德对性行为的规范作用逐渐减弱。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被包养的新闻屡屡曝光,这个敏感且能折射出许多社会阴暗面的问题引起我们的重视。于惠淑从经济角度分析了包养现象,认为包养实质上是一种交易,尤其是包养网的出现,使这个交易堂而皇之的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中[1]。不久前,某位院士候选人,被发妻揭出用科研经费包情妇、养私生女的丑闻[2]。这些现象对个人和社会均造成了不良影响,不仅不利于家庭幸福和婚姻和谐,而且严重冲击着社会基本的道德底线。
      大学生处于性生理发育的青春后期和性心理发展的恋爱期,他们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趋于成熟,但社会性成熟仍在发展之中。因而,大学生面临着恋爱、婚姻和家庭带来的挑战[3]。与此同时,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具有较高知识文化素养,对包养现象的认知及归因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当今以及以后一段时间对待包养现象的态度。虽然我国对包养现象的关注不断升温,但研究大学生包养问题的却较少。本课题通过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在校大学生,对包养现象进行了深入探究,针对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减少这种丑恶现象的出现,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才尽一分力。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全校范围内随机问卷调查了453名大学生,有效问卷440份,有效率为97.1%。其中男生149人,女生291;文科202人,理工科213人,其他25人;大一247人,大二91人,大三87人,大四13人,研究生2人;城市185人,农村253人,港澳台以及海外2人。
      1.2方法
      进行无记名调查,当场填写,当场交卷,并保证对调查者信息绝对保密,力求问卷真实可靠。调查结束,有效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 12.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采用z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对包养现象的了解情况
      有一半的大学生关注过关于包养话题。54.4%的大学生听说过学校有出现大学生被包养现象,但是83.5%的大学生认为这种现象不多,其中女生持这种观点的比例明显多于男生。
      表1大学生对包养现象的预期n(%)项目合计男生女生P1农村城市P2文科理工科P3将会逐渐消失49(11.1)20(13.4)29(10.0)28(11.1)21(11.4)22(10.9)27(12.7)将会越演越烈285(64.8)98(65.8)187(64.3)173(68.4)109(58.9)*127(62.9)141(66.2)将维持现状不变18(4.1)11(7.4)7(2.4)**4(1.6)14(7.6)***4(2.0)14(6.6)***包养变得无所谓72(16.4)18(12.1)54(18.6)***40(15.8)32(17.3)39(19.3)24(11.3)**注: *:P<0. 05; **:P<0.01; ***:P<0.001。P1:男生与女生的比较; P2:城市与农村的比较; P3:文科与理工科的比较。下同。
      2.2大学生对包养现象的态度
      大学生认为包养现象对个人、学校和社会的负面影响见表3。从表3可见,大学生认为包养现象对个人、学校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在性别、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包养现象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中,女生持“不利于个人声誉和发展前途”、“不利于以后的家庭生活婚姻幸福”、“不利于现在的生活和家庭关系”和“对自己的心理和思想成长产生不利影响”观点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P<0.001),文科生持“不利于个人声誉和发展前途”观点的比例明显高于理科生(P<0.001),持“不利于以后的家庭婚姻幸福”观点的比例高于理科生(P<0.01)。在包养现象对学校、社会的负面影响中,女生持“有损学校良好风气和学校形象”和“人际关系凌乱及社会道德水平降低”的观点高于男生(P<0.01),文科生认为影响夫妻和谐增加离婚率的比例明显高于理科生(P<0.001),文科生持“有损学校良好风气和学校形象”、“严重影响社会风气”观点的比例高于理科生(P<0.01)。以上说明了女生和文科生受传统道德影响较深,看重个人声誉及以后的婚姻及家庭生活,这可能与他们的性别特征、所接受的学科教育和平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2.3大学生被包养现象形成原因分析
      大学生被包养现象的归因分析见表4。大学生被包养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个人原因是大学生被包养的最主要原因,占47.7%;其后是社会原因和家庭原因,二者比重相差不大。认为社会原因造成的女生比例低于男生(P<0.01),认为家庭原因造成的女生比例则明显高于男生(P<0.001),说明男生较容易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而女生更容易受家庭因素制约;另外持家庭原因的文科生比例高于理科生(P<0.01)。个人原因中,大学生认为主要有为求摆脱贫困追求物质生活、个人贪慕虚荣攀比从众心理;社会原因中,大学生认为主要有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抵制不了诱惑、社会被包养现象普遍严重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家庭原因中,大学生认为主要有家庭难以支付大学费用被迫被包养、父母缺乏对孩子的关爱沟通和教育。从这些归因中可以看出,现代大学生缺乏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其“思想道德与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偏重物质利益,价值目标趋向短期化。此外,高昂的学费与不完善的助学体系也是该问题的症结所在。尽管学校原因不是大学生认为的主要原因,但学校原因中的“缺乏思想道德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容小觑[4]。

    推荐访问:归因 初探 认知 包养 现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