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高职应用韩语专业学用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人才培养计划怎么写

    时间:2019-05-20 03:20: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高职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在突出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本文从应用韩语专业定位、依托地域经济文化背景、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设置采用“语言+专业”结构形式,以“四室一村”教学平台为载体,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育人模式上的机制创新,创新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专业定位 培养目标 语言能力 学用结合 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91—02
      [作者简介]申延子,魏新民,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吉林长春 130033)
      随着中韩两国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以及在华韩资企业数量、投资规模的扩大,引发了社会对韩语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不同层次的韩国语专业应运而生。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韩语专业从2007年的国家示范校建设伊始,专业以对接企业需求为宗旨,以提高就业质量为根本出发点,重新进行了专业定位,并在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训条件、教师队伍和保障机制上进行了系统的改革与建设,创新了“四室一村”下学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一、在“市场空间”寻找位置坐标。使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于2005年开设了应用韩语专业,当时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是韩语翻译。一方面由于企业对翻译岗位的需求数量有限,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韩语专业生源均为“零起点”,三年学制难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这种“单纯靠语言吃饭”的专业定位,使很多学生毕业后无法对口就业。
      2007年,韩语专业按照“三定位”要求,即:定地位——专业层次、定方位——专业面向、定品位——专业特色,深入国内韩资企业和对外贸易企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应用韩语专业从三个维度重新进行了定位。
      调研结果表明,企业对生产品质管理、现场管理、韩语职员和韩语接待服务等一线岗位有较大需求,这些岗位普遍特点是专业性不强,但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并需要具备中级以上的韩语水平。对此,我们依据各类就业岗位用人需求的共同性,重新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112”规格。“112”规格的具体含义是指,具备一个核心能力,即韩语语言能力;了解一个专业领域,如涉外旅游、韩资企业、贸易行业、教育培训;掌握两项技能,其中一项为商务沟通技能,一项为计算机办公技能。
      “112”培养规格的确定,摆脱了专业名称的束缚,在这里,语言仍然是核心能力,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能力。专业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岗位工作和职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二、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构建了“语言+专业”的课程体系
      1.语言类课程。围绕韩语基础能力、韩语交际能力、韩语写作能力和韩语翻译能力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它由四个部分组成:以韩语初级语言水平为目标的专业基础课程——韩语精读、韩语听力、韩语会话等;以韩语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核心课程——韩语视听说;以韩语写作能力为目标的核心课程——韩国语写作;以韩语翻译能力为目标的核心课程——韩汉互译、韩语报刊选读。
      2.专业类课程。为满足学生就业选择需要,我们开设若干组专业课程,供学生选修。其中第一组课程为旅游方向,开设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酒店管理、前厅运行与管理和旅游韩语课程。第二组课程为商务方向,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单证实务和商务韩语课程。第三组课程为韩资企业方向,开设课程韩资企业文化、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和科技韩语课程。
      三、搭建“四室一村”教学平台。实现学用结合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我们在原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新建了韩国文化体验室和翻译工作室。同时与长春市双阳区的示范村“曙光朝鲜族民俗村”合作,将其作为应用韩语专业的社会实践基地。专业拥有了“四室”和“一村”的教学平台,将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紧密结合,通过基础学习、语言提升和语言应用三个阶段的学习与训练,逐步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水平得到提高。多媒体教室这一教学平台主要在基础阶段和提升阶段使用,用于基本的语言课程教学。语音实验室主要在基础阶段、提升阶段和应用阶段三个阶段使用,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听说能力。文化体验室的主要作用在于让学生通过对韩国文化的亲身体验,了解、领略韩国文化,加深对韩国语言的理解与掌握。翻译工作室主要在应用阶段使用。它以企业的实际翻译任务为载体,通过完成实际的翻译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韩语翻译能力。同时,让学生进驻朝鲜族民俗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与村民的零距离接触和交流,使学生亲身感受朝鲜民族的风俗与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以“四室一村”为教学平台,将语言学习和运用紧密结合,对于语言类专业来说,就是“学做一体化”。在这里,课堂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应用韩语专业于2011年被确定为学院扶持专业,共有5类16个项目获得立项。这种通过资金支持、采用立项的方式开展专业建设的政策和机制。将成为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坚实保障。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通过培养、聘任构建由校内教师、外聘专家、韩籍教师构成的“三元组合”教学团队,优势互补,为应用韩语专业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
      2009年,学院实行“三导制”育人模式,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配备专职辅导员、专业辅导员和学生辅导员。专职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专业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学习和职业定位问题。学生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协助专职辅导员和专业辅导员做好学生的生活指导和课外文化指导工作。“三导制”的作用是:专职辅导员为学生思想引路,使学生的发展有方向;专业辅导员为学生职业发展定位,使学生的学业有指导;学生辅导员为学生生活服务,使学生的生活有保障。由德育工作者、专业教师和学生三方构成的育人团队,对学生从思想、学习、生活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这种全方位的育人模式,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
      全面系统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丰富了专业的内涵,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与水平。自2009年以来,学院应用韩语专业的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91%,毕业生就业大多集中在三星电子、三星重工、锦湖轮胎等世界知名企业,实现了高比例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2006,(1):6—9.
      [2]吕一枚,高职示范校建设重在教育范式更替[J].职业技术教育,2007,(36):5—7.
      [3]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30—32.
      [4]魏新民,对德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教学观点的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49—51.
      (责任编辑:袁海军)

    推荐访问:高职 韩语 探索 实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