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屈复《变竹枝词》中的民俗史料

    时间:2023-06-06 22:25: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杜学林

    屈复《变竹枝词》中的民俗史料

    杜学林

    竹枝词本是流传于古代巴蜀地区的一种民间歌曲,自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之后,不少文人涉足这一领域,元、明之后,它逐渐演变为一种专门吟咏山水风光、描写民俗风情的特殊诗体,并且跨出巴蜀,流衍全国。明清时期,竹枝词创作极其繁荣,这些作品专门描写各地的民风民俗和社会现象,成为我们研究古代地域民俗文化的重要文献 。①雷梦水等:《中华竹枝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5页。我们在整理康乾时期著名诗人屈复的《弱水集》时,发现其诗作中有《变竹枝词》63首②屈复:《弱水集》,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42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4—48页。下文所引屈复《变竹枝词》皆见此书,不再出注。,不少诗作还有作者自注,这些诗主要对北京地区的民俗风情和其他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描摹,展现了康乾时期帝都北京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图景。我们拟采取一斑窥豹的方法,选取部分内容略做介绍,以期引起学界同仁注意,这对于我们研究北京民俗及其相关问题或不无裨益。

    中国自古岁时节令多,在人群中的影响也最大,我们通常所说的风俗,大多是指岁时节俗。③陈勤建:《中国民俗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8页。北京在古代长期作为北方的军事重镇,不同民族先后经营。元代之后,更是一直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个民族杂居交融,不同岁时节日习俗相互影响,彼此融合,形成极为丰富的节俗事项。于敏中等编纂《钦定日下旧闻考》有《风俗》三卷,其中两卷皆为有关岁时节令的内容①于敏中等编:《钦定日下旧闻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9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64—294页。,可见当地岁时民俗之富。屈复《变竹枝词》中也以岁时民俗内容为多,从元旦拜贺到除夕熰岁,每一岁时都有不少内容。

    嚼鬼簪花胜,谁怜贺客心。虚贴三寸纸,一样跌千金。

    出门时,投门擐于地,曰“跌千金”。元旦以小榼盛驴肉食之,曰“嚼鬼”。贵官门外,红纸书“免贺节”三字,贺者仍络绎门下。

    这首主要描写元旦“嚼鬼”、“簪花”、“跌千金”及节日拜贺等民俗事项。“嚼鬼”、“簪花”、“跌千金”等习俗在《钦定日下旧闻考》等文献中皆有记载,可与此诗参考互证。②同上书,第278页。通过注释中“贵官门外,红纸书‘免贺节’三字,贺者仍络绎门下”等寥寥数语,说明所谓“免贺”实质上是“难免”。有趣的是,通过几个民俗事项的组合,将道贺者心中不愿而又不得不为的心理刻画得极为传神:“嚼鬼簪花胜”里的“嚼鬼”、“簪花”,恐怕已不仅仅单指原始的民俗事项,还隐含了贺客的诅咒和愤恨。“谁怜贺客心”,直接对自己拒贺不得的心情进行抒写,有谁能够理解作为贺客的为难和无奈呢?“虚贴三寸纸”,对贵官所谓“免贺节”的虚伪造作进行讽刺。“一样跌千金”,这里的“跌千金”已不是民俗事项意义上的“跌千金”,元旦拜贺贵官,大概不仅仅是礼节上的拜拜而已,千金之失可能有所夸张,但一毛不拔恐怕不行,这也正是贺客为难和无奈的原因所在。通过这首竹枝词,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节俗拜贺风气的繁盛状况,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种不良风气的嘲讽和反感。

    熰岁松柏火,践岁胡麻秸。何用屠苏酒,挂钱满六街。

    除夕,火松柏枝曰“熰岁”,撒芝麻秸遍地,履之曰“践岁”,意即“饯岁”也。“熰”字不可解,或曰即守岁意,未知是否。

    旗俗不饮守岁酒,剪纸为花草粘门,曰“挂钱”,债主见之则自去。

    这首词前两句描写除夕“熰岁”、“践岁”习俗,作者在注释中对这些习俗的意义进行解释并提出“熰”字不可解,但对这一习俗是否即是守岁并不确定,为后人研究这一问题留下空间。后两句描写的是“旗俗”,亦即当时入驻北京的满族人除夕的习俗,由于“旗俗不饮守岁酒”,自然就不用屠苏酒了。对于穷人来说,年底债最让人头疼,所以就有了“挂钱”的习俗,只要将剪纸做成花草的样子贴到门上,债主见了便离开,的确省事省心。

    婚姻关系着人类的繁衍和发展,自古以来便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婚姻礼俗数不胜数。①高丙中:《中国民俗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61—262页。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礼俗已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多地掺杂了一些经济因素,即便花轿等一切备齐,也不是那么简简单单就可以把新娘接回家的。

    郎来不开门,压轿不肯下。侬家自有钱,那得无钱嫁。

    轿迎新妇,内有小儿,名曰“压轿”。新妇侯轿侧,索钱,不足则不时下。新郎亲迎,至妇门,索钱,不足,门至晚不开。

    这首描写的就是迎亲时的情景,新郎亲迎到新娘门口,要钱。新娘接到新郎家门口,有小儿“压轿”,还是要钱。从注释中的“不足,门至晚不开”、“不足则不时下”可知这种礼俗绝不仅仅是一种仪式,而是实实在在地要钱。“侬家自有钱,那得无钱嫁”一句,也说明了这种礼俗的心理基础:我们自己家里有钱,怎么可以白白出嫁。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结婚时索钱等习俗可谓渊源有自,所谓移风易俗,绝非朝夕之功可以改变。②林国严:《试论我国的婚嫁奢办习俗及其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尽管如此,能够花钱顺利娶到自己心仪的女子仍然值得庆幸,婚后能够幸福更是让人羡慕。事实上,并不是每一桩婚姻都能顺利缔结,有些婚后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甚至包括阴谋和欺诈,更甚者演变为恶毒事件:

    生儿当长班,生女嫁南蛮。送郎上山去,无限活田园。

    妇女嫁外方人为妻妾,初以美丽出看,及娶,易丑者,名“掉包儿”。过门新宿,盗其所有而去,名“拏秧儿”。其夫或渐贫、或罢官,辄百法离异,名“烂根儿”。多病则率其姑姨姊妹,日夜更番叠媚,不月日即死,谓之“打发姊夫上山”,以官为“活田园”。

    这首就写到婚姻中的几种现象,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是“调包儿”,《钦定日下旧闻考》也有记载,《红楼梦》后八十回之“掉包儿计”①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版,第1257—1273页。,或许就受这种民俗启发,石玉昆《三侠五义》中包拯也审理过类似的案件②石玉昆:《三侠五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98页。。后面“拏秧儿”、“烂根儿”、“打发姊夫上山”等《钦定日下旧闻考》未见记载,但既各有专门名号,这种现象当较为常见,绝非偶然现象。在相关文献中,大多只关注婚礼习俗,有关婚后生活的记载并不常见,这些描写对于研究婚姻生活习俗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民间游戏在人们生活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民俗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关于这类民俗的系统资料并不多见,以竹枝词这种形式来描述较为繁复的游戏过程和具体玩法更是不易,往往使人难得要领。而屈复《变竹枝词》诗句与注释结合,将游戏的具体操作方法简洁而具体地描绘出来,使我们可以较为容易地理解并复原这些游戏,为我们深入研究民间游戏这种特殊的民俗形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随路空钟鸣,陀螺满地转。不愁雪打灯,只要天开眼。

    刻木中空,卓地如仰钟,而柄其上之半。一绳绕其柄,一竹如尺,有孔。度其绳而抵格,空钟绳勒右却行,勒左却空钟,矗而疾转。

    陀螺制如小空钟,中实而无柄,绳以鞭之,卓于地,急掣其鞭,一掣即转,视其缓而鞭之,则又转。久阴胡晴曰“天开眼”。

    这里描绘了“空钟”和“陀螺”两种游戏。一般认为,“空钟”即为空竹,又叫扯铃。如今在我国北方地区,仍可看到不少老年人“放空竹”,以此来进行锻炼。③王建华:《空竹文化与人文北京》,见《空竹文化与人文北京论坛会议材料》,2010年。今天的空钟主要是抖在空中,而这里所描写的空钟以地上旋转为主,这与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中的记载相似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第67页。,可见在乾隆时代仍然是在地上旋转为主。“陀螺”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游戏,只是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现在的陀螺形制更为精美,并且伴随霓虹和音乐等现代元素,也有一些已经不用绳子抽打,改用其他方式控制。屈复所记的仍然是较为原始的玩法,这不仅对于研究当时民间游戏有所帮助,对于研究当代民俗也有一定的价值。

    这些现在还有遗留甚至较为完整保存下来的游戏习俗,在我们看来仍感甚为亲切,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其他原因,有些游戏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至少在某些地区已经再难见到,我们只能通过文献记载来了解其形制和玩法。

    方城遍天下,何事非泥钱。可怜马上儿,命在锦鞍鞯。

    小儿以钱夹泥,穿而干之,剔泥片如钱状。画地为方城,置一泥钱城中,曰“卯儿”,拈一钱远掷之,曰撇出城则负,中则胜,不中而犹不出,则撇者为卯。其胜负即以泥钱。小儿戏马上,险绝妙绝。

    这首所描绘的游戏,现在已难看到,从注释来看,这是一种骑在马上的游戏,或许与满族或蒙古族等善于骑射的少数民族有关。从这种游戏方式需要骑马来看,绝非一般民众能够轻易承受,必须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才能进行。这种游戏的逐渐消亡,或与高额的装备水平不无关系。幸运的是,屈复对这种游戏的描述至为详尽,从准备泥钱到具体玩法以及胜负规则,都有完整的记载。借助这些描述,我们可以将这种游戏基本复原出来,感受当时的游戏场景,这就是这些文献的价值所在。

    在广义民俗学中,流行时尚也是民俗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相对于其他民俗事象,流行时尚的传统意味最为淡薄,变化最为迅速,也最没道理可讲,最难以常理推测。因此,对于这种民俗现象的研究来说,当时人的记载就显得更为重要。离开当时人的记载,采用任何方式都难以可靠地了解当时的流行时尚。屈复《变竹枝词》中对于当时的流行时尚亦有记载。

    玉壶细雕镂,雕镂重于钱。天厌相思草,新情爱鼻烟。

    烟一名相思草。近又有鼻烟,一壶有值数十金百金者,金玉洋磁玻璃宝石,刻镂精妙。

    这里描绘的是烟和鼻烟的流行情况。由于鼻烟的流行,人们对烟的兴趣暂时减弱,开始迷恋鼻烟,甚至不惜重金雕镂装饰鼻烟壶,将其做得极为精妙。

    百万巧宦囊,千金新古董。不因尚鉴精,何物能消肿。

    诸古物赝者名“新古董”。富贵人三五为群,把玩辨拨,自负识者,动市数千金。俗谓发财曰“肿”,失财曰“消肿”。

    这首描绘富贵人购买假古董的风尚,这些人拿着巧宦所得的大量钱财,花费千金购买古董,自认赏鉴精绝,买到的却大都是些赝品,全是“新古董”,钱财却照花不误。这一方面说明这些自负赏鉴精绝的人对古董实是一无所知,不懂装懂,花钱受骗,咎由自取;
    另一方面却也说明收购赏玩古董在当时确是风尚所在,正是因为这种风尚甚为流行,这些人才会附庸风雅,盲目跟风,以致上当失财。

    当时的人们不管是不惜数十金百金雕镂鼻烟壶,还是千金购买假古董,我们都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和其他方式对这种现象的流行原因进行推测。但有些流行时尚实在已超出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没有任何道理可言,这正是流行时尚的特色所在。

    蓝衫布裹头,不打花腔鼓。不受卿卿骂,风情在何处。

    江南秧歌妇皆蓝布裹头,内衣锦绣,外必罩蓝布衫。少年唤之佐酒,大贵人以得恶骂为快。

    刘郎复周郎,能增文武价,昆弟皆贵人,感赐风流骂。

    刘郎,富华班旦色,例监考州同知。周郎,苏州小优儿,来试武举。一时达官以受二优毒骂为荣,又与翰林结为昆弟。

    这两首都写到当时一种甚为奇怪的风尚:小小的秧歌妇居然敢恶骂大贵人,戏班优伶居然敢毒骂达官,这本身就令人感到惊奇。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挨骂的大贵人、达官居然“以得恶骂为快”,“以受二优毒骂为荣”,实在令人难以理解。这些人或许真的只是为了追求“风情”,体会“风流”,也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屈复能将这些现象如实记录下来,这本身就为我们研究这种极为反常的流行风尚提供了甚为直观的史料,这些资料在正史中绝难看到,一般文人也会认为这些内容过于无聊而不去记载。这样,这些记载就更显得弥足珍贵,对于我们研究相关问题意义重大。

    除以上所介绍的几种民俗事象之外,屈复竹枝词中还有一些较有特色的民俗现象,这些资料在其他文献中同样不太常见,对于我们研究明清时期的北京民俗和其他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二月又二月,北京过一闰。淘沟复淘沟,南人舌三寸。

    每岁二月,工部差郎官监理淘沟。泥渐干,为尘,实秽恶也,街市行人无不壅齿塞喉。谚云:“北京过一闰,人食三升粪。”

    这首诗写北京每年二月掏沟,泥土干后,变成尘土,给人们日常生活造成的恶劣影响。“北京过一闰,人食三升粪”的俗谚,说明这种类似市政建设的行为并没有给人们真正带来实惠,相反,它让人们感到痛苦不堪。在官方文献中只可能记载城市改造建设的巨大成就和丰功伟绩,绝对不会将这一事件的恶劣影响记录下来,这也是类记载的可贵之处。

    两朝诸翰林,沙堆在署门。古来阴子春,沙堆在脚跟。

    翰林署门前,有积沙如邱。或动移,则大不利。相传自明迄今,皆屡验。

    这首诗写翰林院署门前的沙堆,沙堆早在明朝就已经存在,主要原因就在于“或动移,则大不利”,趋利避害的心理在一些民间禁忌行为中极其重要,是民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此诗来看,即使集聚全国文化精英的翰林院,也同样遵守这些民间禁忌,这从侧面反映了这些民俗禁忌的影响范围,也是民俗研究极为重要的资料。

    一钱买一看,匣里侏□叟。闻昔在儿时,剪裁如杞柳。

    木匣坐白发叟,头足无少异,但矮甚,云“小人国”。一钱一看,实皆恶少赚小儿断筋使然。又有无手足耳鼻等类不胜数,复剪其舌,使言语侏□不可解。其人既废,赖以求食,遂无废其事者。好生之德,深有望于当事诸公。

    这首描写社会上一些人利用残疾人士赚取钱财的恶劣习尚。既然这种“一钱买一看”的活动可以进展下去,说明不少人抱着一种欣赏玩乐的心态参与到这种活动中来,他们对这些残疾人的艰难处境没有任何同情意识,缺乏最基本的人道关怀。更加恶劣的是,这些残疾人原本可能并非如此,或者处境不必如此凄惨,他们有的是小时候被“恶少”切断筋脉成为残疾,有的被割掉手、足、耳、鼻,还有的连舌头也被割去。“闻昔在儿时,剪裁如杞柳”,说明这些残疾人根本不被当人看待,他们像树木一样被随便修修剪剪,语言虽然简单,揭示的现象却触目惊心。这可算是我们传统习尚中最为恶劣的一个方面,即使在现代社会,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现象,而这种活动的心理基础,或许只是满足观看者的某些变态的心理平衡,这种现象应坚决禁止。屈复在注释中也发出了“好生之德,深有望于当事诸公”的祈盼。这种明显带有倾向判断的记录方式,使我们可以直观了解记录者对这种社会风尚的看法,进而探究当时人们对这种社会风尚的普遍态度。这也是民俗研究关注的重要方面,研究这一问题不能忽视屈复的这些记载。

    以上,我们从岁时民俗、婚姻习俗、民间游戏、流行时尚、其他习俗五个方面对清代诗人屈复《变竹枝词》63首中的一些民俗史料做了简单的介绍,事实上,这63首《变竹枝词》中的民俗资料极其丰富,涉及明清时期北京民俗的各个方面,有些资料在其他文献中也有涉及,但仍然存在详略多少的差异,可以与之参照互证,至于其他文献没有涉及的资料,其史料价值更是不言而喻。路工编选的《清代北京竹枝词》(13种)①路工:《清代北京竹枝词》,北京出版社1962年版。、雷梦水等编纂的《中华竹枝词》皆未收录这63首《变竹枝词》,直到丘良壬、潘超、孙忠铨编《中华竹枝词全编》②丘良壬、潘超、孙忠铨编:《中华竹枝词全编》,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方将之入编,但仍然未见民俗学者涉猎这些文献。我们将其介绍给学界,希望相关学者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开掘和利用,使其在民俗研究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竹枝词千金习俗 虎家“四千金”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1期)2022-04-26“千金”原来指男儿身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0年10期)2020-10-12书法《竹枝词》党员生活(2020年12期)2020-01-07《竹枝词两首》其一创作(2017年2期)2017-05-03千金醉琴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4年12期)2014-11-26“第一千金”切尔西 等中外文摘(2010年17期)2010-09-21

    推荐访问:竹枝词 史料 民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