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绿色发展背景下的大西安绿道体系规划探索

    时间:2023-06-04 21:15: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张卜元, 李 冰, 李 梁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到《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以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为代表的绿色交通上升为国家战略。绿道对于优化交通出行结构、提升出行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绿道,作为西安历史文脉的传承、山水胜境的载体,其规划意义是让人们在山、水、田、塬间,近距离感知自然美景,品味山水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方便绿色出行,体验绿色生活,共享绿道新经济。

    国内绿道发展经历了“公园道-开敞空间-绿道网络”发展过程。2010年,珠三角率先开展《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1],随后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上海市、武汉市、成都市先后开展了绿道网络规划,绿道功能也从单一的休闲功能,转向集文化、体育、休闲、旅游等一体的复合功能。

    高岳等[2]将上海市绿道分为区域、市级、社区3级和生态型、滨水型、保护型和交通型4类。侯波[3]以京津冀城市群绿道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尔菲专家评分法对各要素重要性进行权重赋值,得到城市群绿道选线模型。岳邦瑞等[4]以秦岭北麓西安段为例,提出“景观资源提取-现状道路提取-图面路径比较-现场调研调整-最佳路径布设”的山麓地区绿道选线方法。陈希希等[5]以北京海淀区为例,提出基于共享单车大数据和绿地空间利用潜力,构建城市型自行车绿道选线规划途径。

    2010年以前,西安市绿道主要沿公园布设,以环城公园绿道和唐城墙遗址公园绿道为代表。2013年,西安市长安区启动36 km南横线绿道工程。此后,灞桥生态湿地公园绿道、渭河(西安城市段)绿道相继建设。截至2017年底,西安市(含西咸新区)绿道网络总规模仍仅有191.5 km。

    由于缺乏体系规划,西安市绿道存在城市与山水疏远、可达性不足,历史盛景湮灭、可游性不足,建设品质不高、可欣赏性不足等问题。2018年西安市编制完成《大西安绿道体系规划》。此后,大规模开展绿道建设,2020年底,“三河一山”绿道主线全面贯通,西安市(含西咸新区)绿道网络总规模超过1000km。西安市绿道也从单一的步行道、自行车道转变为促进绿色发展的绿道复合产业带。

    针对西安绿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突出西安古今辉映的文化特色,构建一套完整好用的绿道规划体系,推动绿道价值转化,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基于新技术提高绿道规划科学性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构建大西安绿道规划体系。

    2.1 突出西安古今辉映的文化特色

    大西安绿道体系规划与“八川分流绕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十三朝古都、红色革命史迹等文化特色充分融合,体现西安的山水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同时,面向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等城市发展目标,体现既古老又年经、既厚重又时尚,富有东方历史人文特色的城市魅力,充分体现了西安古今辉映的特点。

    2.2 构建一套完整好用的绿道规划体系

    以构建一套完整好用的绿道规划体系为目标,以实施为导向,切实推动西安的绿道发展。其中完整性体现在:构建一套从宏观至微观的规划体系,包括顶层设计、体系规划、设计导则、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等一系列环节。通过提前架构编制模式,牵头单位与特色团队、实施部门紧密协作,专家学者与公众市民共同参与,确保绿道体系规划的实用性和落地性。

    2.3 推动绿道价值转化,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绿道除串联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外,还具有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的功能。通过绿道体系规划,优化绿道沿线产业布局,汇聚生态、文化、旅游、农业、体育、健康等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充满活力的绿道+产业链,促进绿道新经济的发展。

    2.4 新技术引领绿道规划,确保成果的科学性

    绿道体系规划在考虑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融合各类资源要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新技术的引领作用,依靠手机信令、出行刷卡、车辆GPS、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订单、居民出行调查等多源数据,借助 ArcGIS和综合交通模型等平台,做好特征和需求分析,保障绿道选线及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

    大西安绿道体系规划范围总面积1.76万km2,包含西安市、西咸新区、杨凌示范区、咸阳市部分地区、渭南市部分地区[1]。

    3.1 规划愿景:
    1个目标,3大功能

    3.1.11个目标

    建设传承华夏文化、体现国际水准的绿道体系,展现山水相映、文化相融、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的古城新画卷。

    3.1.23大功能

    1) 魅力之道:大西安绿道承接西安“一山九塬、两环三楔、八水十廊”的生态格局;
    串联80处大遗址、360处省保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13处红色文化资源;
    可探访佛教、道教等祖庭寺院;
    可体验特色饮食、皮影、秦腔、社火等民风民俗;
    勾勒出西安独有的神韵风姿。

    2) 生活之道:以网络化绿道空间体系引导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实现300 m见绿、500 m见园,打造绿道生活圈,促进邻里街坊间的沟通交流,营造和谐友善的生活氛围。

    3) 发展之道:以绿道建设为抓手,打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促进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向生态文化产业优势转化,在绿道沿线汇聚生态、文化、旅游、农业、体育、健康等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充满活力的绿道+产业链,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3.2 绿道体系:
    4级网络,6大主题

    3.2.14级网络

    基于资源要素、需求特征和设施布局,规划形成“一城、两山、八水、五环、十廊”大西安绿道总体结构(见图1)。

    图1 大西安绿道总体结构

    自上而下确定“区域级-市级-区级-社区级”4级绿道网络,总规模达到15300km。

    第1级:对接上位规划,结合生态廊道,打造区域级绿道,总规模1420km,形成“三带护关中,山水蕴古城”意境。

    第2级:串联重大遗址、公园,构建市级绿道,总规模1880km,形成“五环绕长安,十廊连十苑”意境。

    第3级:串联片区内公园、绿地,构建区级绿道,总规模4500km,建设“多组团,多中心”的绿道网络,形成集慢行交通、休闲游憩、景观展示于一体的休闲服务绿道。

    第4级:衔接上级绿道,服务社区居民,构筑15 min慢行生活圈,总规模7500km,建设“均衡布局,广泛覆盖”的社区级绿道,形成集运动健身、慢行交通于一体的生活服务型绿道。

    3.2.26大主题

    绿道内融入自然、历史、人文、运动、科技、旅游等元素,充分展示和发挥西安山水胜境、古今辉映的特色,“山-水-城”联动,构建生态保护、文化体验、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科普教育、旅游度假6大主题绿色廊道,展现西安文化的“故事卷轴”。包括:
    ① 生态保护主题3条,秦岭绿道、北山绿道、八水绿道。②文化体验主题6条,其中历史文化体验绿道5条,分别为城墙绿道、古都绿道、沣镐绿道、汉城绿道、骊山绿道;
    民俗文化体验绿道1条,为西咸环线绿道。③ 体育运动主题1条,绕城绿道。④ 休闲娱乐主题2条,为陇关绿道、西宝绿道。⑤ 科普教育主题3条,为航空绿道、蓝关绿道、终南绿道。⑥ 旅游度假主题2条,为太白绿道、杜陵绿道。

    3.3 详细规划:
    一部导则,示范引领

    3.3.1一部导则

    绿道设计导则从设计选线、游径系统、交通衔接、绿化景观、绿道设施、智能管理等方面,提出各级绿道详细的设计指引和管控要求,有效指导西安绿道的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

    3.3.2示范引领

    示范绿道详细规划分别从区位分析、功能结构、总体布局、详细设计、实施效果等方面提出设计指引,带动引领绿道建设。示范绿道详细规划包括:秦岭绿道、八水绿道、城墙绿道、古都绿道、绕城绿道、沣惠绿道和皂河绿道等,共1067km。

    以秦岭绿道为例,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秦岭绿道展现西安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和多样化环境,是以自然、野趣景观为主的休闲运动体验绿道。秦岭绿道结合秦岭违建别墅整治的后续生态修复工作,在关中环线两侧50 m范围内设置景观带,因地制宜建设绿道主线、联络线及驿站等绿道设施(见表1)。

    表1 秦岭绿道主要指标指标规划内容线位布局沿环山路路侧林带布局线位长度164 km绿道类别山塬风光类串联资源楼观台森林公园、朱雀森林公园、太平森林公园、终南山森林公园、汤峪森林公园、王顺山森林公园、峪口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等绿道游径以设置步行骑行综合道为主,主线单侧布设,综合道宽度不小于4 m控制要求关中环线两侧50 m范围

    4.1 基于多源融合的绿道选线技术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资源+需求+设施”融合的三维大数据绿道选线模型。技术方案见表2。

    1) 资源融合。绿道选线尽可能串联各类资源要素,增强绿道的连续性与整体性。绿道选线利用GIS技术,将大西安山塬、水系、田野景观、文物古迹、山水格局、旅游景点等多源吸引点提取,进行空间强度聚类,计算吸引点欧式距离,找出资源廊道(见图2)。具体是采用地理学分析方法,通过不同散落的高程点内插,并进行邻域分析提取山脊线的方法,构建绿道资源廊道模型。

    表2 技术方案表分析步骤提取山脊线提取绿道资源廊道数据准备采集高程点山塬、水系、田野景观、文物古迹、山水格局、旅游景点、市井街巷道路中心线、古树名木点位等点线面数据,利用Create finshnet与Cut polyline工具将其转置为点阵数据处理高程值录入结合调查问卷结果与绿道主题功能对不同吸引点的权重赋值数据分析利用Spatial analysis系列工具提取山脊线利用Spatial analysis系列工具提取绿道资源廊道

    图2 基于相关吸引点提取绿道

    2) 需求融合。面向本地居民与国内外游客,利用多源大数据,分析不同人群的通勤、旅游、休闲、健身等活动特征,进行需求分析,指引和修正绿道线网。例如分析游客的需求特征,是应用手机信令数据,借助TransCAD构建大西安游客出行模型,生成游客蛛网图,识别出“一横一竖一环”的游客出行廊道,服务绿道选线(见图3)。

    图3 大西安游客出行廊道图

    3) 设施融合。绿道体系与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对外交通、道路交通、公共交通、静态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设施系统充分衔接融合,全面增强绿道网络的可扩展性。

    4.2 富有活力的“绿道+”新产业营造

    突出优势资源,汇聚旅游、文化、生态、农业、体育、健康6大特色产业集群。例如,西安航天基地以绿道为引擎,融合航天动力、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兴产业,形成充满活力的绿道+产业链,构建具有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的“长安十二时辰”特色消费场景,推动“绿道+产业”价值转化。

    区域级“渭水贯都”绿道,总长302km,规划15个湿地修复区、13个湿地景观区、7个水文化景观点、7个农业经济带、9处休闲长廊,形成水生态科普观光、体育运动休闲、农业观光休闲等于一体的滨水产业带。

    4.3 创新实施导向型规划建设模式

    绿道体系规划还积极探索“从蓝图式规划向实施型规划”转变,构建“1+M+N”(1组顶层设计+M特色团队+N部门参与)规划编制模式。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专业支撑、公众参与、商业运营”的建设运营模式。建立实时可控的监管平台,将“1套体系规划+1部设计导则+多条示范”规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一张图系统。

    本文针对西安绿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ArcGIS和综合交通模型等平台,建立“资源+需求+设施”融合的绿道选线模型,构建了一套完整好用的绿道规划体系,突出了西安古今辉映的文化特色,推动了“绿道+产业”价值转化,对大西安绿道体系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其他城市绿道规划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选线绿道西安 西安2021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2年1期)2022-04-26Oh 西安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2年1期)2022-04-26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设计思路探究铁道建筑技术(2021年4期)2021-07-21骑行绿道“潮”玩成都少儿美术(2021年2期)2021-04-26某铁路采空区工程地质选线研究建材发展导向(2020年2期)2020-11-25《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先锋(2019年3期)2019-04-12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四川党的建设(2018年8期)2018-04-25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现代青年·精英版(2016年10期)2017-04-04分析PT、CT极性反接对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的影响电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推荐访问:西安 探索 体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