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基于“挑战杯”竞赛的湖北文科大学生科研创新竞争力研究

    时间:2023-01-18 13:50: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逄 宸,何姿霖,陈意萍,严祥星

    (1.武汉理工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2.武汉理工大学 人事处,湖北 武汉 430070;
    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挑战杯”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1]。竞赛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题词勉励。张成等[2]提出利用“挑战杯”竞赛助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措施:包括加强管理保障体系、指导教师队伍发展、加强项目培养体系、建立创新创业平台等各方面的建设,以竞赛促教改。LI[3]对陕西省“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概况和奖项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并强调了人文社会科学作品在“挑战杯”中的重要性。多年来,“挑战杯”竞赛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解决了企业、产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并实现了转化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关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挑战杯”竞赛将其开展的过程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内涵紧密衔接,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平台[4]。“挑战杯”俨然成为高校科研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成为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考量格外重要的指标之一。

    学术竞赛能有效提高高校育人能力,“挑战杯”作为目前高校主要学术竞赛之一,在教育大省湖北省的教育发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挑战杯”竞赛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湖北省文科大学生科研创新竞争力发展现状和水平,对未来学术竞赛平台建设和高校创新教育具有深远意义。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各界别的“挑战杯”官方网站,且本次研究分析的作品均为获得三等奖以上的奖项,入围奖未纳入本次研究范围。本文以湖北省大学生在第十届至第十六届“挑战杯”中的哲学社会科学类获奖作品数为分析数据,以近七届“挑战杯”的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研究与数据分析如图1所示。通过数据比较,可较好深入分析湖北省文科大学生科研竞争力现状、发展特征和趋势、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可为进一步提升科研竞争力水平提出针对性建议。

    图1 全国和湖北省第10~16届“挑战杯”总获奖数与哲学社会科学类获奖数

    1.1 湖北省与全国的“挑战杯”获奖作品总数、哲学社科类作品获奖数的对比分析

    不计算“累进创新奖”“交叉创新奖”“世博专项竞赛”获奖作品等,除港澳和台湾地区外,加上新疆建设兵团在内的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获奖数据都将纳入本次统计。数据显示,第十届至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获奖作品分别有273项、322项、354项、368项、387项、407项、417项,合计2 528项。哲学社科获奖作品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学生参赛热情和参赛能力不断提升,全国大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在近年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数据显示,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类,湖北省在近七届“挑战杯”作品中分别有18、21、22、17、14、24、24项获奖,整体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表明湖北省参与“挑战杯”竞赛的文科学生在学术竞赛上的参与性不断增加,学术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就哲学社会科学来说,湖北省在近七届“挑战杯”作品占全国在该学科获奖数量的比例分别为6.59%、6.52%、6.21%、4.62%、3.62%、5.9%、5.76%,获奖所占比例略有起伏,但近年来获奖情况较为可观。获奖等级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湖北省与全国第10~16届“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类各级奖项数

    数据显示,就哲学社会科学来说,湖北省在“挑战杯”获奖数量上占据优势,近七届,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奖总数在全国的占比分别为2.67%、7.62%、6.13%、5.22%,一等奖与二等奖占比较大,特等奖占比最低,且湖北省在近七届“挑战杯”比赛中仅有第13届与第15届获得特等奖,表明哲学社科类拔尖作品较少,科研竞争力较低,这一现象与湖北教育大省的地位不匹配。

    1.2 湖北省与其他地区近七届“挑战杯”哲学社科类获奖总数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近七届全国各地“挑战杯”获奖作品数量进行排名,数据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①湖北省获奖总数居第五位,展现了湖北省文科大学生整体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②按特等奖获奖情况进行排名,湖北省排第八位,与获奖总数的排名存在些许差距,表明湖北省在“挑战杯”中的获奖质量有待提升,缺少突出的、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③排在前四位的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的高等院校较多,都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和关注度较高,对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也相对较高。相较而言,湖北省双一流高校较多,表明高等院校数量不低,但排名不及前四,说明湖北省在哲学社会科学类方面的科研创新力、学科重视程度、学科投入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表2 各省市第10~16届哲学社科类获奖数

    就哲学社科类来说,“挑战杯”获奖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与本地的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呈现出较高的吻合度,如图2所示。蒋颖等[5]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地域分布上,国家课题立项水平是与各地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而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也往往是学科研究最普及、最深入、立项课题最多的地区。同样,“挑战杯”哲学社科作品获奖数呈现出类似的分布格局,获奖数量排在前十位的有北京、广东、江苏等都属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有湖北、湖南、河南,东北地区只有辽宁位于前十位,说明近七届“挑战杯”哲学社科获奖情况在地域上呈现出极不平衡的发展态势。

    图2 各省市第10~16届“挑战杯”哲学社科类获奖情况折线图

    在参加“挑战杯”获奖的共计25所湖北省高校中,以人文学科见长的高校在哲学社科类获奖数目上与其他高校呈现出极大不平衡分布,如图3所示。人文学科见长的高校如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获奖数目较多且获奖质量高,获奖数排在前3位的占总数的47.14%,表明在“挑战杯”竞赛中以人文学科见长的高校是获奖主体,与高校原本的科研定位及发展方向相匹配。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在竞赛中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获奖数目却与人文学科见长的高校相差较大。除去双一流高校的获奖数,其他院校的获奖数目为67项,占获奖总数的47.86%,说明其他高校也构成了“挑战杯”获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他院校获奖数目较少,有6所院校在近七届“挑战杯”中只获得过1项哲学社科类作品的奖项,说明湖北省的其他院校仍需进一步提升哲学社科方面的科研水平与研究力度。武汉轻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院校在“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类比赛中都实现了“零”突破,显示出湖北省有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改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环境,参与到这场学术奥林匹克盛宴中,进一步提升了教学科研水平及办学层次。

    图3 湖北省各高校第10~16届“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类获奖情况

    3.1 湖北省高校在“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类竞赛中的优势

    (1)从整体上看,湖北省在获奖数量上有优势。从以上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湖北省不仅在每届比赛中参赛作品多,而且最终获奖数占据较大优势,占全国总数的5.54%,表明了湖北省有较大的潜力冲击更高奖项。

    (2)湖北省整体教育和科研实力较强。湖北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且高校数量较多,科研创新能力强。吕国光等[6]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湖北省1993—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湖北省社会科学界国家课题立项较多,15年来立项总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国第3位”。曹晓勇[7]对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2016年各地区立项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全国占比6.15%,位居全国第四位。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奖情况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表明湖北省科研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

    3.2 湖北省高校在“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类竞赛中的不足

    (1)高质量获奖作品不多,学科优势不明显。湖北省偏重文科高校中有较多专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文学、教育学等学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经济、法学等一些具有特色优势的专业学科。但在近七届“挑战杯”比赛中仅有华中师范大学获得过2项特等奖。法律、管理、教育等学科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学科优势,获得的高质量奖项也较少。

    (2)奖项分布高度集中,地方高校参与不足。获奖主要集中在双一流高校,且基本集中于省会城市武汉。武汉的部属高等院校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积极鼓励大学生开展学术竞赛。但拥有地方特色文化的社会科学研究未能获得突出的成绩,如湖北民族学院对恩施土家族民族与社会问题研究、湖北工程学院的孝文化研究等都具有地方特色,却未能获得奖项说明省会与地级市科研实力相差悬殊,科研资源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反映出地方院校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的动力不足。

    “挑战杯”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高校综合实力,让学生在大学这个舞台上发展自我、培养创新思维[8]。创新求异复合式人才的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对学校和老师提出要求,老师要了解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条件,积极组织和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技竞赛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学习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9]。“挑战杯”已经成为“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参与科技创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平台”,如何进一步提升湖北省“挑战杯”竞赛的科研创新水平,推进科技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10],这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4.1 充分发展优势学科项目,争取在获奖等级上有所提升

    哲学和经济学是湖北省获奖的优势学科,这两个学科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获奖等级也较突出。因此,在哲学和经济学科上拥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高校要继续保持优势,将经济学和哲学相结合,提高对优势学科的理论关怀和现实关怀。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优势学科需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加强学科建设,完善教学科研体系,激励学生不断进行创新研究。

    4.2 凸显地方院校研究特色,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挑战杯”获奖的学校多集中在省会武汉的高等院校,而地方院校不仅参与少,且获奖数更是寥寥无几,表现出地域间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严重不平衡。因此,武汉高校在发挥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地方高校要将自身的地域特色文化研究和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发挥本地特色文化研究的优势。其次,地方高校还要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这样的省级和国家级竞赛,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一定程度上消除竞赛获奖地域分布和高校分布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缓解地域间发展不平衡程度。

    4.3 增强校际之间、地区之间的协同合作,提升整体科研水平

    高校应进一步重视校际合作, 高度认识校际合作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和资源共享[11]。目前受“挑战杯”赛制的影响,绝大多数“挑战杯”比赛项目都是学校内部学生完成,有些是院系间交叉合作完成。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学生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视角丰富参赛作品内容,有利于提升项目质量。将“挑战杯”打造为更为开放包容的科研竞赛平台,整合校际之间的学科优势,鼓励不同学校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强强联合的竞争态势,逐步形成地区之间的互助协作机制,整体提高湖北省高校文科大学生在“挑战杯”竞赛中的科研竞争力。

    4.4 增强校内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协作

    学术竞赛水平的提高需要营造较为良好的学术科研环境,为竞赛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和学习氛围,增强校内知识管理体系建设,为学生提供完备的知识管理服务,为学生间竞赛经验、竞赛心理建设等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实现科研知识、科研经验的传递和提升,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同时提升校内科研竞争力,在合作的同时实现竞争,通过学术竞赛实现学生学术水平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整体上看,湖北省在近七年“挑战杯”获奖数量上存在一定优势,但高质量获奖作品数量不多,且存在两极分化状态,实力强劲的高校参赛热情较高,获奖数量也相对较多,湖北省内的其他院校或职业院校缺乏参赛热情及参赛氛围,参与度低,甚至有些是近些年才实现零的突破。此外,近七届“挑战杯”哲学社科获奖情况在地域上呈现出极不平衡的发展态势,获奖数量排名靠前的为经济实力较雄厚的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或浙江、山东等东部地区省份,中部地区有湖北、湖南、河南三个省份位于前十,西部地区仅有四川和陕西分别位于第九和第十位,东北地区则只有辽宁位于前十。为提高湖北省文科大学生科研创新竞争力,今后需不断致力于充分发展优势学科项目,提高获奖质量与等级,增强校际合作与交流,缩小高校与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提升整体科研竞赛水平,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挑战杯社会科学湖北省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理论纵横(2022年1期)2022-02-16《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6期)2021-12-29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6-11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农家顾问(2016年11期)2017-01-06大学生创新人才“三级”培育体系探讨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2期)2017-01-03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农家顾问(2016年6期)2016-05-14暨南大学第八届新浩“挑战杯·创青春”开赛新浩爱心基金会捐资20万为该赛事助力大社会(2016年3期)2016-05-04社会科学总论全国新书目(2009年24期)2009-07-17

    推荐访问:湖北 竞赛 竞争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