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隐喻视角下民办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研究

    时间:2023-01-15 15:45: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胡 钰

    (安徽新华学院 外国语学院,合肥 23008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职业认同逐渐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所从事职业各方面特征的积极感知和认可程度。有研究发现,教师对于职业认同的感知有助于教师应对教育改革、为教育体制改革奠定基础、促进与同事之间的合作[1]。然而,实证调查表明,我国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一般,我国高校教师在职业认同方面存在诸多危机[2]。另一方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新生事物,民办高校无论在教育理论还是办学实践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而其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又往往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那么,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究竟如何?本文基于隐喻视角调查民办高校的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并提出促进教师职业认同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职业认同研究

    近20年来,国内关于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发展较快,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针对高校教师认同现状的研究,二是针对不同地区的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三是针对不同办学性质的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四是针对不同专业的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五是针对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等关系的研究。分析这几类研究后发现,国内研究已经从理论研究转向实证研究,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具体。然而国内学者多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开展相关研究,跨学科视角下针对特殊教师群体如少数民族教师、民办高校教师的研究相对缺乏。

    (二)教师教育领域的隐喻研究

    在教师教育领域,教师隐喻一方面有助于研究者理解复杂的教学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观,另一方面,为研究者探讨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提供了生动而深刻的视角。刘熠[3]基于31名公共英语教师关于教师隐喻的反馈,探讨了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职业认同。何宏勇[4]对我国不同阶段的教师隐喻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不同阶段的教师隐喻反映了不同社会背景和教育政策下教师地位的变化。曹骏驰[5]基于隐喻从集体和个人的角度揭示了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的现状与特点,并探究隐喻对于了解和调整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的价值。总体说来,国内有关教师隐喻研究是从抽象的理论探讨发展到基于实践的应用研究,实证研究有待深入。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我国民办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旨在调查他们职业认同的现状,并提出促进教师职业认同的有效策略。基于该研究目的,本文拟探讨如下问题:

    (1)最适合描述民办高校教师身份的隐喻是什么?

    (2)教师隐喻体现了怎样的师生关系和教学信念?

    (3)民办高校教师理想的身份隐喻是什么?

    (二)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开放式问卷的形式调查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问卷基于De Guerrero & Villamil[6]所设计的问卷,并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做了一定的修改。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借助于网络面向全国民办高校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包括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北京、新疆等地10多所民办高校),回收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41份。

    (一)民办高校教师身份隐喻

    关于最恰当表达作为民办高校教师身份的隐喻,141份问卷中共收集到19种教师隐喻,笔者经过对这些隐喻及所蕴含的教师职责、教学信念分析统计后将其划分为八大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民办高校教师隐喻分析

    类别一:培育者

    在调查中,超过四分之一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园丁,是耕种者,而学生则是教师精心培育和修剪的小树、幼苗。教师作为培育者,首先需要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类隐喻说明教师在拥有一定的权威性的同时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类别二:服务者

    服务者隐喻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教师将自己视作提供服务的“受雇者”“打工者”,“没有自由,地位低,对学生负有很大责任”,而学生则是享受服务的“顾客”,是民办高校生存的根本。另一方面,面对“缺少独立能力”的学生,教师就像“保姆”,需要“手把手地教”,同时还得“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无微不至。

    类别三:引导者

    持引导者隐喻的教师认为自己具有一定的地位和重要性,因为他们需要为学生提供权威的引导,但同时,他们也认为自己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是“组织者”“指导者”,“通过组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技能、激发兴趣”。这类教师通常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并完成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类别四:提供者

    持提供者隐喻的教师将自己视作传播知识的“演员”“售货员”“录音机”,具有一定的消极性。教师只是被动地将权威机构所规定的“剧情、商品或声音”(知识)传递给学生,自身没有选择权和创造性可言。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提升“演技、策略和质量”(教学水平),以便最大可能吸引学生、传授知识。

    类别五:奉献者

    蜡烛、春蚕和粉笔都是经典的教师隐喻,持有该类隐喻的教师认为自己是牺牲者——牺牲了自己,是奉献者——“奉献给学生,奉献给学校”。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隐喻揭示了教师对自身地位的怀疑:学生的发展是建立在牺牲老师的基础上,无论是蜡烛、春蚕还是粉笔,都是被动地等待生命的销蚀、知识的耗尽,忽视了教师不断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

    类别六:连接者

    在这类隐喻的框架下,高校教师是连接学生与知识的“桥梁”、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与中小学教师不同的是,高校教师不仅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关注学生的衣食住行、人际交往、实习就业等各方面,旨在成功引导学生走进社会。

    类别七:朋友

    持有朋友这类隐喻的教师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他们秉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和“教学相长”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往往采用互动式或翻转式教学模式,在解答学生困惑的同时也提升自己。同时,这种平等民主的关系不仅局限于课堂,更是扩大到日常生活的交流中。

    类别八:帮助者

    持帮助者身份隐喻的教师认为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只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提供诊断和治疗的“医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助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医生”和“辅助者”的身份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民办高校教师理想的身份隐喻

    关于表达民办高校教师理想的身份隐喻,共收集10种隐喻。隐喻分类和频次统计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民办高校教师身份的理想隐喻

    相比表1,表2中培育者、服务者、提供者和奉献者身份隐喻的频次都有明显下降,说明这四种身份都是民办高校教师希望能够改变的。尤其是表1中服务者和提供者隐喻在表2中完全消失,说明高校教师希望可以摆脱服务者和被动的知识提供者的身份。同时,对比表1,表2中引导者和连接者身份隐喻的比重大幅提高,占总调查人数的半数之多,表明民办高校教师希望自己发挥引导和连接的作用。

    (一)民办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高的职业期望

    民办高校教师是辛苦培育幼苗、传播知识种子的“园丁”,是如“保姆似的手把手教”的授业者,是“奉献给学生,奉献给学校”的奉献者,是费尽心思提高“演技”从而吸引学生的“演员”。换句话说,民办高校的教师不仅需要“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在课内课外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因为在民办高校,生源是根本。

    尽管社会、高校、家庭和学生对教师抱有如此高的期望,却常常忽视了教师本身,表现为一种期望过高、人文关怀过少的矛盾现状,导致教师不堪重负,职业认同感不高。

    2.严峻的地位挑战

    “打工者”“保姆”“演员”“售货员”等隐喻说明民办高校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学生和家长,作为购买商品、享受服务的“消费者”,对教师提供的知识和资源往往抱着吹毛求疵的态度,而民办高校,作为教育产品的提供方,往往将“顾客”的需求放在首位。例如,当前很多民办高校采用学生考核教师的办法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尽管这种考核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方面,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未必有客观、公正的判断,同时,这种考核方式也会导致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束手束脚,通过降低难度和要求等方式迎合学生,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地位的下降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和自信,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疏离。

    3.矛盾的理想与现实

    正如研究结果所反映的,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与理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他们希望自己是知识的“引路人”,是梦想的“连接者”,然而,现实中,他们往往扮演着“服务者”“表演者”“奉献者”的角色。他们希望可以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现实中,他们没有公办高校教师享有的“事业编制”身份,不仅无法享受到同等的待遇和权益,高校教师的身份甚至也得不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往往让他们产生一种挫败感,找不到职业发展的方向,也失去了职业发展的动力。

    (二)提升民办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策略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民办高校发挥职能的关键。因此,加强教师职业认同建设是一项现实而迫切的任务。

    1.国家——展现人文关怀,关注教师自身诉求

    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得从国家层面抓起。借鉴欧美国家的办学经验,我国首先可以在教育经费方面对民办高校进行有计划的扶持和资助。只有缓解了经费不足的困难,民办高校教师的成长才不会受到制约。其次,国家需要制定政策、采取措施,保证民办高校教师在工资福利、职称评审、考核评价等方面与公办院校的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教师感受到国家的人文关怀,自身诉求等到保障,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必然得到提升。

    2.学校——改革管理模式,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有研究表明,教师对学校管理模式和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成正比[7]。因此,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创造一个有益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工作环境,是民办高校加强教师职业认同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民办高校应正确看待教师的职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在思想上关心他们的进步,在专业技能上督促他们提高,在生活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那么,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自然得到强化,职业认同感也能得到提升。

    3.教师——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增强职业发展的内动力

    尽管国家的保障、学校的维护对教师职业认同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教师内在动机产生的激励作用更持久[8]。因此,民办高校的教师增强职业认同感的前提是建立正确的职业期望,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从而激发职业发展的内动力。教师需要在了解自身的基础上做好合理的职业发展定位与规划。同时,不断学习探究、实践反思,实现自我更新与完善,从根本上提高职业认同感。

    通过对全国不同省份民办高校的教师进行有关教师隐喻的问卷调查和研究,笔者发现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高,主要体现在过高的职业期望、严峻的地位挑战和矛盾的理想与现实。针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笔者从国家、学校和教师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民办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策略。尽管本研究样本数不大,不能完全体现民办高校教师职业认同和教师隐喻的复杂性与动态性,但在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的契机下,希望此研究为加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一定的启示作用。

    猜你喜欢 认同感教师职业高校教师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教育界·A(2022年7期)2022-05-31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大学(2021年9期)2021-10-18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7年7期)2017-08-07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商场现代化(2016年26期)2016-11-2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6年7期)2016-07-09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年5期)2016-05-14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环球时报(2014-08-20)2014-08-20

    推荐访问:隐喻 视角 民办高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