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邻里视角下的南宁市三叠石社区公园概念设计

    时间:2022-12-05 13:00: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蓝春芳,曾晓泉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现如今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人际关系日益淡薄、疏于交往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城市地价不断上涨,人口居住密度日益增大,“对门相见不相识”似乎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日常,“邻里”关系日渐失落。如何设计、重建旧城区废弃空间,营造一个居民热衷于参与交往互动的社区公园氛围,促进邻里互动,活化城市空间是值得各方探究的问题。

    “邻里单位”理论于1929 年被美国社会学家克拉伦斯·佩里首次提出,旨在创造舒适、安全、可靠、设备齐全的生活环境,作为社区的基本组织形式[1]。以美国为例,当第一个社区公园在20 世纪70 年代出现时,人们开始寻求更高的生活环境标准,并认识到家庭居住的社区必须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位置感。马库斯和弗朗西斯在《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一书中讲述“社区公园从19 世纪的游憩园演变而来,以满足整个地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未来并将演变成一个小型的公共户外公园,其中包括主题公园,体育公园和教育空间等”[2]。在美国,陆续出现了许多社区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中难以替代的一部分,这些公园已经成为与游乐场、购物中心、街道集市及区域公园等场所并行的一种新型城市客厅。

    新中国成立以后,“公园”建设随着城市发展而遍地开花;
    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城市公园以大中型综合性公园发展为主,旨在为大众服务,为许多市民提供观赏休憩之所。传统公园体量大、环境美、分布稀,很难照顾到快速发展的城市中每个居住小区人群需要,为此,发展规模偏小,主要为周边居民服务,支持居民就近开展日常休闲活动服务的新型“社区公园”[3],在最近10 余年间日益得到重视,成为城市绿地建设的后起之秀。若能在社区公园设计中,增强搭建邻里交流平台,促进激发社区活力,进一步组成多层次共享空间,将极大有助于实现“失落空间”的实际转化,促进社会沟通关系和邻里情谊关系的和谐共生。

    “失落空间”是指未充分利用导致衰败的空间。这些空间是令人不快的,需要重新设计的非常规城市空间[3],具有空间使用率低下、与城市整体发展不协调、未充分考虑人们使用等几个本质特征。根据南宁市《南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规划要求,拟于南宁市大沙田经济开发区多个居民住宅小区附近新建南宁市三叠石公园,计划占地9.1hm2<10hm2,可按照社区公园定位进行规划设计[4]。通过现场实地调研,发现在拟建公园场地周边多以老旧小区、自建房为主,人口约2.6 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1.2 万人,流动人口约1.3 万人。在三叠石公园周边的居住小区中,新加坡城(西区)、未来小区等多个居民小区主要建于20 世纪初,容积率较高,小区内外活动空间不足,邻里交流空间匮乏,居民社交体系不健全,也很少开展社区人际交流活动。同时由于该地区自建房较多,租金相对较低廉,在场地周边生活的人群既有本地居民,也包括数量较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人口流动性较大。互联网的出现取代了面对面社交的地位,满足了虚拟网络中人与人之间连通性的需求,从而产生了特征社会状态(聚而离)(见图1)。为此,在对场地设计中,场地的功能将更加复合与集中。

    图1 场地现状问题

    拟建南宁市三叠石社区公园位于良庆区三叠石路南面、荣光北路西面,地处南宁城市建成区内。在规划场地中,有一处堆高层叠的三重巨石,每块石头之间相交的支点不多,却悬而不倒,屹立于坡岭之巅,其表皮粗糙、砾石散布,充盈着神秘的历史色彩与历经岁月淘沙的印迹。作为远古时代地壳运动形成的标志性地质景观,三叠石已历经了万年的风霜,倍显传奇和神秘,甚至成为许多本地人逢年过节膜拜祈福的对象。虽然在场地周边早已正式出现了以三叠石命名的街巷和住宅小区,但在拟建三叠石公园场地中,整体仍属于粗放状态:当地村民随意种植的菜地、丢弃的杂物、丛生的杂草等均散落其中,通行不便,环境杂乱,亟待整治(见图2)。如何将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进行突出表现,讲好三叠石社区公园的主题故事,是公园文化性的重要体现。

    图2 三叠石周边景观匮乏

    结合场地现状与居民诉求,本设计方案主要以邻里视角为切入点,以促进邻里交往为目标,通过研究社区周围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结合公园独特的区域文化和场所精神,打造具有公共服务性质及充满活力的社区公园,加强场地历史文化宣传及科普促进邻里相依,拓展邻里交流空间,加强公园周边邻里关系的“和谐”和“活化”。

    “邻里”视角下的社区公园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功能性地满足居民的需要,还要注重居民的精神需求。结合周边环境、文化背景和场所特点以及特色进行设计,试图吸引居民参与体验公园环境,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体验,使用者能更进一步了解场地的历史传承、地方特色以及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创新,最终能有效地产生精神归属感和认同感[5]。

    3.1 多元化功能分区,完善邻里交往互动体系

    为了适应不同人群需求,在空间布局上设计以开拓多元化空间,追求百变功能来设计营造空间的方式,承载适应不同人群、不同需求、不同类型的活动内容(见图3)。在社区公园中,老年人和儿童是较常见的使用人群,对场地的健身功能设施、游憩设施、监督功能的数量和大小适量扩大,设计更多的功能设施尽量平衡满足这两类人群,让儿童和老人能够公平地分享到这些资源。

    图3 人群活动需求

    以多功能百变空间设计为营造邻里活动策略之一,根据不同的人群对交往空间的需求不一样,对人群活动划分为两类活动类型:常规性活动和选择性活动[6]。根据不同年龄的人群的特点和功能需求将空间划分成“探索之丘、自然之谷、聚会之丘、瞭望之丘”4 个主要分区(见图4),通过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私密空间,设置有针对性较强的各类儿童游憩设施,考虑老年人日常需求,激发儿童探索力及科普、教育和推广社区文化及文化娱乐交流,合理地布局场地设施与景观。

    图4 功能分区图

    在对场地规划设计中也对特殊人群的使用有所关注,通过对无障碍流线和感官功能设施的设计体现健康人与残疾人的公平共享,增强幸福感,满足他们的身心需求,构建良好的邻里关系,最终创造摩擦化小、矛盾化无、体验增强、互动增多、交往增频的和睦美好的邻里社区公园。

    3.2 打造三叠石主题文化,提升居民归属感

    为了增强居民对社区公园的认同与归属感,营造场所精神,提取三叠石社区公园的历史文脉、风土人情、人文背景和场所特性,作为一种自然精神和文化支撑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在场地中提取三叠石神话故事的神秘感,通过构筑物、颜色、材料等形式表达三叠石的历史文化特色,设计中结合场地原有三叠石,以寻石为主线打造场地文化宣传之路,突出体现传统石文化为主,打造“寻石记”主题故事,包括启石、寻石、观石和庆石这一系列探索社区文化三叠石的过程(见图5),在散步中探索社区被遗忘的历史故事,营造“三叠石”文化氛围,让公园在地区内形成较高的知名度和辨识度,从而提升周边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图5 “寻石记”效果图

    在“寻石记”主题故事线中,公园将围绕启石、寻石、观石和庆石进行建设。第一个是启石,在公园入口处设置“三叠石”介绍专题区,通过文字介绍、摄影资料、历史档案等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向游客讲述关于“三叠石”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石文化宣传”为寻石作铺垫。第二个是寻石,引导游客将进入寻石通道,寻找观看三叠石景观的最佳点,去体验各类自然空间。通过构筑物、彩绘、灯光等沿途装饰,设置3 条路程、路况不同的岔路,分别以露天石板路、观景长廊、夜光隧道的形式将公园的进深向前推进。沿路设施多种类型石头,通过神秘传说以及石文化激发游客探索求知欲。第三个是观石,在“寻石记”中,通过在“三叠石”特色景观处周围设置适当的休憩、游玩设施,从而将游客吸引在该景观附近,让游客体验到远观和近看的区别,增加公园人气与影响力。最后一个是庆石,这一部分是公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之处,通过每季度举办书画、歌舞、摄影、征文等比赛,均匀地在各个时间段提高公园的文化知名度,提升区域的文化影响力。策划公园活动的目的旨在吸引和激发民众参与进来,增加参与体验、互动交往等。

    在场地规划内,空间设计通过营造和艺术化的场所特征,使场地从“失落空间”向“乐活空间”的转变,让游客拥有认同感。提高居民了解、认同、保护、继承社区景观历史文脉的积极性。有效吸引居民走出户外,以轻松信任的态度接纳邻里之间的交流交往,共同参与一些体验互动性的社区公园活动。增加邻里交往,提高居民对公园环境的熟悉度与参与度,进而对公园活动和场地特性产生亲切感与依赖感,改变了场地原先“无人问津”的状态。

    3.3 智慧景观设计,增加公园个性

    通过现代人用互联网进行交流的“社会病”这一点作为启发点,将智慧技术引入场地中。智慧技术不仅可以在景观设施运行管理智能化、信息处理自动化以及公众在景观设施的体验性、交互性、感知性等方面提供媒介作用,更可通过智慧景观设计链接、宣传场地精神。在三叠石公园场地规划设计中注入时代元素和时代活力,融入新型理念和前沿技术,通过新的途径诠释该社区公园背后的精神内涵,使公园的区域特色和场所精神更加鲜明和充沛(见图6)。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线上沉浸式游走互动型社区公园,创建24 小时开放在线互动有趣的观赏及交友平台。

    图6 信息技术手段应用

    打造公园专属APP,让数字云端、智慧随行、智慧景观、智趣生态、安全共享贯穿全园。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浏览三叠石全貌,了解三叠石的传说故事,参与“云端祈福”,浏览、发布、评论、转发他人愿望,与陌生人发生情感碰撞。另一方面,将园区的功能服务信息、服务状态、环境条件、设备能耗、实时人流量、群众满意度等通过移动终端反馈给园区管理方、游客,实时共享园区各项指标,形成数据可视化、透明化,从而方便园区管理,也方便游客进行及时反馈。此外,游客可随时随地拿出手机关注公园的官微,实现AR 公园游览,参与各项石文化科普、竞赛、娱乐、慈善活动。适时举办“寻石锦囊”线上活动,在网页上发布几十或几百个“锦囊”,每个锦囊内置石文化科普问题一道提高场地知名度。可在园区内每个节点设置打卡桩,周边居民可自发组队成立全民运动小分队在小程序打卡运动,通过运动打卡居民可获取能量石。能量石达到一定数值可在线兑换奖品。通过智慧景观应用,推动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推动邻里关系活化。

    邻里交往作为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重视睦邻友好关系,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本研究以南宁市三叠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为研究内容,以优化邻里关系、促进邻里和谐为基本目标,为居民提供高度自由、包容的活动空间。以此打造景观新面貌。通过合理的设计,使空间功能和基础设施具有参与性体验、交互性互动和开放自由的性质。线上与线下交流有机地组合起来,满足居民的身体和精神需求,创造一个公平分享、体验参与、互动交流、开放自由、归属认同、人性化的活动场所,赋予场地新的内涵和活力,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将原本寒冷、荒凉的空间有机地转化为景观空间和活动空间,搭建社区间交流的平台,成为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情感沟通的重要载体。

    猜你喜欢 邻里景观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邻里关系,讲情分也要讲边界新传奇(2022年25期)2022-07-21景观别墅现代装饰(2021年6期)2021-12-31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2期)2021-07-22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邻里+”铸就崇川社会治理“小康梦”群众(2020年20期)2020-11-30在公园里玩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景观平面图》鸭绿江·下半月(2019年12期)2019-10-21邻里之间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17年6期)2017-07-12“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共产党员·下(2016年10期)2016-11-07

    推荐访问:南宁市 叠石 邻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