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传统武术技击弱化的归因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9-29 16:15: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石佳敏 勾庆华 林婷婷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6-017-02

    摘  要  传统武术是在长期生存与军事战争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科学技击形式,而技击性也是它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本质特点,技击性是中华传统武术立足的根基。对于传统武术技击属性弱化的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所以分析武术技击性淡化的原因,探讨强化武术的技击属性的发展策略,对于当代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技击  原因  发展

    太极雷雷、太极大师马保国等传统武术对战现代搏击的“比武事件”随着网络热炒,持续发酵,愈演愈烈,引起了人们对于传统武术的质疑和误解,也使人们了解到传统武术技击属性弱化的情况。技击性作为武术的本质属性,一旦离开了技击,传统武术就失去了根基,保留技击性是发展传统武术的重要方面,因此传统武术的技击性需要再塑造。

    一、传统武术发展弱化的归因

    (一)技击性向竞技化方向转变

    在体育强国之路上,发展竞技体育是国家体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国家政策也倾向于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是为了迎合現代体育而产生的,自诞生以来,其本质就不是为了技击,而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竞技武术比赛采用的是表演打分制形式,因此武术运动员把训练的重点放在了武术动作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掌握武术动作的技击功能。传统武术技击要素在传承中丢失严重,造成了武术本身的技击持续弱化,这已经偏离了武术发展的本质。现在的竞技武术由于其失去了武术的灵魂,武术变成了套路之上的一个“虚”名。传统武术从原来的“练为战”变成了现在武术套路的“练为看”,武术逐渐成为不会“打”的“舞术”,从而失去武术的本质。然而传统武术以套路为主的发展的模式将武术动作难度提升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严重阻碍的武术在大众之间的普及与传播。

    (二)技击大环境的消逝

    武术的技击性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如今,我们的社会稳定有序,法律十分完善,生活中人们很少会产生肢体冲突,人们不再为了保护自身安全而学习武术技击,武术的技击功能也变得可有可无,传统武术技击性失去了它依附的环境。现在的人们沉浸在安逸的生活中,练习武术也只是学习武术套路动作,真正学习武术技击性并且具有实战能力的人少之又少,使得现在传统武术的技击能力一落千丈。社会众多因素的改变导致传统武术技击性存在的环境不复存在,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传统武术不得不向着健身性、观赏性等附属功能的方向发展,现在传统武术的技击性被严重削弱,而传统武术也成为了大众眼中的“花拳绣脚”。虽然自明清以来武术技击性不断弱化是一种历史现实,但是武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所以我们应在保持自身技击属性的前提下,将武术技击特点与现代社会环境相结合,探寻出武术技击性在当代社会新环境中的发展路径,使得武术在新时代重现技击辉煌。

    (三)习武者技击意识淡化

    技击意识对于提升习武者的技击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击意识是习武者在做动作时,大脑中想象正在与人交手,模拟实战的场景,这样可以体会到真实的技击感和节奏感,提升自身的技击能力。在技击意识的引领下,在实战时所学招式就会很自然的使用出来。师傅在传授徒弟技艺时,往往先教动作然后再讲解动作的技击性,之后的学习中不管是单练还是对打都要有技击意识的去练习,所以古代传统武术习练者的技击意识是非常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传统武术技击性的需求逐渐降低,传统武术习练者的技击意识也渐渐消失。尤其是竞技武术对于传统武术的冲击,传统武术逐渐向着武术套路表演的方向发展,师傅在教授动作时也把关注点放在动作上,关注动作是否漂亮,具有观赏性,很少讲解动作其中的技击性,即使有少数讲解了动作的技击功能,由于没有实际对战也仅仅是知道了理论上的技击用法,所以现在很多习武者只是把传统武术的动作套路学会了,而真正的技击意识和对战经验却丧失了。

    (四)习武者技击能力的普遍降低

    武术作为一种技艺,最终要以人为载体形式呈现出来。武术技击属性的淡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习武者技击能力的降低。当今的习武者缺乏科学的训练体系和合适的交流平台,习武者在刻苦的练习的同时也需要一定量的对抗交流,只有进行对抗交流才可以巩固武术动作的技击性。武术为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教学和传播过程中更是剔除了一些致命的和没有观赏性的招式。这也上造成了习武者技击能力的普遍降低,同时也导致武术的技击属性的淡化。武术的技击属性淡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的文明化进程必然会造成带有暴力因素的武术技击属性的淡化,这是武术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但是当前的武术技击属性的加速淡化却超出了可控的范围,严重影响了武术在当代的发展,如何使武术在保有技击属性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传统武术技击弱化的应对策略

    (一)增强文化自信,重构技击文化

    传统武术的技击能力之强是毋庸置疑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中,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环境,其技击能力出现暂时性弱化的现象。我们要正确看待传统武术,在接纳包容其他文化的同时不可以迷失自我,要充分肯定武术的技击性,对于其他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来发展自身,使自身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更好的发扬光大。唯有如此,才能展现自身技击魅力,并走向世界。武术的技击文化是传统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要在保留自身技击性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可行的传承路径。我们需要转变思维和实践,在思维上,改变传统武术习练者功夫水平的评判标准,不能同竞技武术唯套路动作评价。在实践中,要以技击为主,以表演和健身等为辅,还要学习借鉴以竞技为核心的西方体育精神,在武术的学习中要增加比赛、对练等,不但可以将平时所学的技击技能学以致用,而且可以提高习武者的兴趣和成就感。

    (二)举办传统武术擂台赛,加强习武者技艺交流

    竞赛可以有力的推动传统武术的传播与发展,还可以提高习练者的技击水平。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武术的功能、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竞赛方法和竞赛要求以及技击对抗允许使用的方法和禁用方法等,积极组织各种武术搏击赛事。传统武术技击具有致死性、致伤性,因此应与西方竞技体育一样规定哪里能打、哪里不能打,传统武术擂台赛的举办首先要保证安全。传统武术技击安全保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完善体育法,保护参赛人员的基本权利;其次,要完善保险制度,以免因伤病给参赛者造成经济负担;最后,要对比赛场地和服装等进行统一规定,保证场地、器械安全,消除安全隐患。在保护习武者安全的基础上,比赛采取传统武术演练和对抗两种模式,武术套路演练是传统武术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打练结合才是武术的根本。竞赛在体现武术特点和技击方法的同时也要简便易行,从而吸引更多武术爱好者参与其中。

    (三)打练结合的训练模式,强化武术技击属性

    在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间,传统武术信任危机爆发,传统武术备受质疑,传统武术的技击性发生了向现代化的转变,竞技散打项目应运而生。虽然竞技散打已经发生现代化改变,但是竞技散打并未很好地体现传统武术技击性。散打和套路都无法真正代表武术,需要将散打和套路相结合。所以,习武者在日常训练中,除了练习套路动作和难度,还要进行有效的散打训练。通过进行散打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动作的难度和标准性,也充分体现了武术的技击性,强化攻防意识。采用套路的训练形式,让习武者不断重复动作,形成大脑记忆和肌肉记忆以后,通过散打等形式进行实战对抗,并进行指导纠错,让习武者熟练掌握所学套路动作,在实战中运用地更流畅自如,实现套路和散打对抗的最大互补。明代名将戚继光就曾说过,想要体会武艺的精髓,就需要进行不断的实际对抗。

    (四)发挥学校在技击性传承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学校在传承发扬武术技击性的作用。虽然我们很早之前就实行了武术进校园的方案,但是一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当前我国学校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各高校的武术课教学内容,千篇一律的都是武术套路。学校武术是传承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部分,而竞技武术的套路内容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华武术,如果传统武术在学校的传播路径受阻,那么传统武术就只能被少数民间武术者传承,这极有可能出现传统武术后继无人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校这个传播途径,选择合适的武术教学内容是武术回归技击性的重要途径。武术套路动作复杂且难度大,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武术技击性的传承。因此,我们在武术教学内容中要加入攻防元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解每一个动作的技击含义,把技击作为主要的练习手段,促进学生技击意识的形成,在保证练习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单练、对练和拆招等方式的练习。多开展游戏性的对抗,培养学生不怕输,不服输的精神。同时要穿插规矩、礼节的教育,教会学生做人要谦逊礼让。武术突出技击不仅有利于传承传统武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三、结语

    武术的技击性如果不能回归,将面临全盘西化的危险。我们强调武术技击并不是要求大家局限于传统武术的技击属性,而是希望人们用整体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武术,摆脱传统武术技击属性过度淡化的困境。技击性是武术的根本,脱离了技击性,武术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将成为无源之水。因此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不能遗忘武术的本质和核心,否则传统武术将在以后的发展中迷失自我。传统武术技击性的强化,可以加深当代人们对于传统武术技术动作、文化和蕴含的思想的理解,促进武术的当代发展。唯有强化了武术的技击性,中华武术才可以实现繁荣发展。

    ★通讯作者:勾庆华(1975-),女,辽宁沈阳人,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参考文献:

    [1]杜俊儒,王明建.“污名化”与“去污名化”:传统武术发展的困境及应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7):143-156.

    [2]孙磊磊.当代武术发展面临的困境[J].运动,2017(18):145-146.

    [3]蔡峰,张建华,张健,等.技击乌托邦:传统武术的原始诉求与现代超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05):72-78.

    [4]侯胜川,赵子建.解读与超越——对中国武术技击的再讨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02):147-156.

    [5]王维成,王海鸥.历史发展视阈下当代中国武术技击属性淡化研究[J].武术研究,2022,7(03):55-57.

    [6]刘文武,王裕桂.论竞技武术发展和传承武术技击性的途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75-77.

    [7]倪依克.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4(11):54-61.

    [8]杨建营.深陷困境的中华武术的发展之路——邱丕相教授学术对话录[J].体育与科学,2018,39(04):18-25.

    猜你喜欢 技击传统武术发展 数字经济视域下我国传统武术发展路径研究当代体育(2022年18期)2022-06-07探究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当代体育(2021年15期)2021-09-10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系统解析神州·下旬刊(2020年7期)2020-10-21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现状探析武术研究(2019年6期)2019-09-06区域发展篇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年1期)2017-02-05图说共享发展群众(2016年8期)2016-08-15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少林与太极(2016年7期)2016-08-03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少林与太极(2016年7期)2016-08-03图说创新发展群众(2016年3期)2016-03-09教师发展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年12期)2015-12-26

    推荐访问:技击 归因 弱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