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战斗者精神,泥腿子气质

    时间:2022-10-07 11:50: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王成一 程燕

    日照籍老一代作家中王安友从一个贫苦农民在革命熔炉里奋斗成长,并在文学创作领域崭露头角,逐渐成熟,一生创作出数百万字的文学作品。

    因着来自海滨农村,王安友的创作散发着芬芳的泥土气息;同时,特殊而复杂的人生遭际、战斗体验、社会阅历,又使他的作品展露出强烈的革命意志。使他成为中国近百年来典型的泥腿子革命作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创作“域”——以泥腿子气质展示战斗者精神:作品字里行间直露保家卫国、自由解放的锋锐尖芒,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革命意志和理想,体现出战斗者的品质;滨海农村的经历体验、朴实粗犷的乡村语言,无不张扬着乡土情怀。

    一,从泥腿子到革命作家

    王安友(1923~1991),日照市高兴镇向阳村人。出生于贫苦之家,11岁起给地主放牛,到20多岁仍不识字。1942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高兴区委组织干事、组织委员、副书记。1945年7月,已经二十二岁的他学习识字,不久当上了《滨海农村》、《大众日报》的通讯员,1946年3月首次在党报上发表文章,并开始尝试文学创作。1950年《李二嫂改嫁》出版,正式走向文学创作之路。王安友从贫苦农民逐渐发展,成长为革命作家,一生靠革命意志奋斗,用文字进行战斗。他从贫苦农民成长为革命作家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65),适应时代,崭露锋芒。

    这段时间,是他的创作旺盛期。1950年出版发行了他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中篇小说《李二嫂改嫁》,小说一发表,即广受好评。此后被改编成吕剧并搬上银幕。1951年,调到省文联,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正式成为专业作家。接着他深入生活一线,写出短篇小说《陈大娘》、《追肥》、《两个青年人》等。1956年出任山东省文联文学部部长,结集出版了小说集《十棵苹果树》,同年发表了中篇小说《渔船上的伙伴》,出版了反映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战斗在沂蒙山区》。1957年,他回家乡日照挂职体验生活,次年4月完成了长篇力作《海上渔家》的创作,先在大型刊物《收获》全文发表,后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59年他出任山东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文联党组成员。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他的小说选集《渔船上的伙伴》。

    第二阶段(1966——1976),文革冲击,艰难磨砺。

    文革中,王安友受到极大冲击,1969年下乡劳动,被迫搁笔多年,但他不管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中都一直注意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深入思考。1972年返回济南重新安排工作,任山东人民出版社编辑副组长,分管文艺编辑室。同年10月,历经多年积累,凝聚多年思考的新作——儿童文学作品《一个暴风雨的晚上》出版问世。

    第三阶段(1977——1991),改革开放,再创佳作。

    文革后,得到解放并恢复职务,激发出高昂的创作热情,又有大批佳作问世。1978年6月,长篇儿童文学《擒鲨记》问世。1981年发表了中篇小说《不饶人的姑娘》及长篇小说《凌云河》。1982年3月创作《认门》发表于《人民文学》,标志着他的短篇小说创作进入了成熟阶段。

    1984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他的小说选集《渔船上的伙伴》,收入5篇中、短篇小说代表作品。

    王安友离职休养后,一直辛勤工作,笔耕不辍。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为读者、为人民留下尚未出版的长、中篇小说10多部。

    1991年去世前出版《奇女复仇记》等作品。

    二,战斗主题与乡土情怀

    作为老一代作家,王安友的创作有着时代烙印,也凸显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其一,题材选择与主题指向的战斗精神。王安友的作品以一个战士的姿态表达了战斗者的精神、品质、智慧,选材集中于与黑暗、侵略、压迫、落后的斗争故事,主题集中于表达消灭侵略者和压迫者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自主的强烈愿望、意志、理想。

    其中,代表作《李二嫂改嫁》是对新政策、新法规和新精神解读的典型文本。小说通过青年寡妇李二嫂改嫁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坚持自主的女性李二嫂,揭露、挞伐禁锢女性、包办婚姻等封建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反封建色彩。适应新婚姻法的宣传,表达实现妇女解放当家做主的时代诉求,表达新社会婚姻自主、平等的主题。

    其他小说也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表达了作家的战斗主题。《擒鲨记》《战斗在沂蒙山区》《渔船上的伙伴》直接表现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整社基点的一天》等作品则反映农民在新时期进步与落后思想的斗争。

    王安友独出心裁的建构了奇妙特殊的多维战斗空间。用“战场——农村——渔港”这三个“环” 串成链条, 匠心独运地构建山东滨海大战场、大熔炉;同时,赋予这个空间以时间性、变化性、发展性,,让战场、人物、战争具有了多维性,沟通了中国人民自由、独立、进步、发展的崎岖道路,也融汇着山东特别是滨海儿女从奴隶到主人精神升华的心路历程。王安友笔下的奋然觉醒、勇敢抗争的山东儿女,毫不含糊地担当起中华民族、中国民众不甘屈辱的精神本质。不论《擒鲨记》,还是《战斗在沂蒙山区》,都把农民和渔民出身的主人公推到武装斗争的前沿战场,历尽苦难, 备受锤炼。

    从王安友作品可以看到,与全国各地相比, 山东的战争特别频繁又特别残酷。作者通过建构这样一个宏大的战斗空间,不仅将人民的战斗精神深入挖掘、高度升华,还在表明一种思考:战争作为斗争的最激烈的形式,当然不是人们主观需求,人们不希望战争频发,但有血性的民族也不惧怕战争,一旦面对侵略或压迫,人们也会以血与火的精神勇敢面对,而此种状态下,这种保卫家园、捍卫尊严的战斗对于促进民族、阶级意识的觉醒,爱国精神的弘扬,自有其不可取代的巨大催化力、凝聚力!

    他的人物形象也充分体现着他的战斗意志。他塑造的人物都有着他个人的独特战斗体验和斗争精神,而且为了表现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既注重群体形象塑造,也注重个体形象塑造,把他笔下的人物和群体推到现代的战争环境中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现代的思想意识与思维方式自然体现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人物特征和群体特征也就不仅体现战斗精神还体现时代、历史、环境的多重印记。他以自己眼界的扩大来体味与表现战火中人民群众精神的觉醒与升华。他的作品超越了写英雄故事的一般军事文学,而把描写重点放在:
    战争使人民觉醒,  也使人民在民族独立的前提下勇敢的推翻、放弃旧有的社会制度、社会关系及与之相关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而追求新的生活方式, 这种弃旧图新,  自然的激发了阵痛的强度,  但也自然孕含着幸福与欢乐;  激发出那些从未有过、或从未如此自觉培养的精神力量和感情波澜。他的这种将人物作为精神思想情感代言的写作方式,使他笔下的人物不仅在具体言行上具有独特风格,而且在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及感情的巨大变化方面大都具有本色,内心世界与心态复杂性也可触可摸、生动感人,且能典型的传递作者的思想意图。这种审美感受与审美表现的力度,超越了一般战争题材、革命作品对军民、干群关系的一般化情节、人物言行的平庸描写,而是带有本色的得天独厚的纯朴色彩,同时又带着属于新阶级性质的神韵和灵性,这些在战争年代经受锤炼而具备了思想新质的农民和渔民,  在战争阶段能够扛起大旗,在进入新社会走合作化道路,  接受集体主义思想时,  也能够顺利过渡。当然,  王安友战争题材作品中写人的特质,也必然更多地是表现在干部和英雄人物身上,写他们在战斗中成长,写他们在复杂战争局面中的智慧、情怀,写他们勇于献身的精神。比如说《擒“鲨”记》中的高胜虎,  他不仅学会了打仗,  而且逐渐学会了指挥战斗,成长为以现代的革命战争反对现代的侵略战争的优秀指揮员。

    其二,环境描写与语言表现上的乡土风格。如果说,王安友的文学创作在选材和主题上充分体现了战斗精神,那么环境与语言风格上则明显具有乡土气味。

    王安友作品的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基本集中于鲁东南沿海地区,山、海、丘陵、洼地、河流关联着山东东南地方特有的山村农民、海滨渔民的生活,自有乡土自然环境的开阔与壮美,也绽放人们生活习性的朴质与多元,还渗透着与历史文化及传统的传承关系。将乡土与文化有机结合,将地域与人性有机结合。

    王安友的语言偏向于与乡土俚俗一致的口语,其功能在粗犷、朴实中表现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心理并推进故事发展揭示思想内涵的同时,让读者进入特殊的乡土人文境遇。例如在短篇《整社基点的一天》中,当入社并不坚定的较富裕的农民张传贵表示同意退社时,  他在战争年代曾同生死、共患难的老哥们儿庄哑提醒他回想一件辛酸的往事:
     张传贵二闺女被鬼子打死,  牛被牵去, 他“当时一阵气疯了”,庄顺提醒张传贵:
     那时你一切个人得失都不顾,  完全和穷哥儿们叫在一起。“ 咱弟兄们舍上了一切,  就是枪指着肚子,  也没说过熊话。可是现在来到建设咱的新社会的时候了,我不知道你的胆子怎么又变得这样小了。”这里王安友用本地粗俗俚语甚至骂人粗话表现人物,把人物的内心之门打开,  接着借助他的动态:“心里激动起来了。他没马上说话。两只手忽然一阵打开哆嗦了,脸色又变的焦黄”进一步将人物心理的变化展示出来。这段人物语言描写质朴、俚俗却道出了人物风格的粗朴真诚,为情节发展做出了呼应与铺垫,同时将鲁东南的人文环境与乡土气味充分融入。

    战斗精神与乡土情怀是王安友对二十世纪文学事业所作出的不容忽视的奉献。了解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创作的人们能够看到,从赵树理到王安友, 虽然他们在创作的具体表现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他们所代表的工农作家都以战斗者、泥腿子双重身份,捧出过不可取代、迥异于他人的文学珍品。在今天来看,人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时光荏苒、时代变迁,王安友的创作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在社会现代化、农民“文化化”过程中, “泥腿子”出身却以“战斗者”精神贡献数百万字著作的作家王安友, 是在中华古国振兴、民族精神崛起的大潮中涌現的一朵强大、有力的浪花,而且将带动更多浪花的前进。

    作者简介:王成一(1965.3.3),男,汉族,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大学本科,副教授,曲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之现当代文学与新时期“沂蒙”文学.

    程燕(1983年11月),女,汉,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本科,二级教师,曲阜师范大学,当代文学阅读研究与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

    猜你喜欢 乡土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5期)2022-02-18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Songs from the Past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21年3期)2021-07-28都精神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9年3期)2019-07-01适时适度:闽西乡土历史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拿出精神学苑创造·A版(2018年7期)2018-08-07乡土分外妖娆做人与处世(2016年23期)2017-01-21精神了作文·初中版(2015年11期)2015-12-02最后的炊烟清明(1999年1期)1999-03-18

    推荐访问:战斗者 泥腿子 气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