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度共同富裕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1000字

    时间:2022-09-24 14:00: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共同富裕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10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共同富裕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1000字

    共同富裕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1000字6篇

    第一篇: 共同富裕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1000字

    一个理性而强大的人,能够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然后在既定情况下做出最好的决策,尽到本分。

    昨晚朋友圈除了庆祝新春外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例如“- 个中国,两个世界”, 例如“我觉得自己很无力,一-点忙都帮不上”。

    作为一个同样情感丰富的人,我其实能理解这种感受。真的,我特别理解那种愤懑和痛苦。

    但当仔细思索后,我仍然觉得这一切有其合理性。毕竟作为- 个学生, -个没有收入和足够能力独

    当一面的人,本职工作始终是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不断完善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断去丰富自己的体验,不断提高能力丰满羽翼。而学会体验和学习快乐地生活本就是这个阶段的任务之一。学会明白有些事情应该先交给前辈做,学会理解自己此时的自私为的是有朝- -日能够兼爱天下。

    孔子言名正言顺,不仅是说我们要拿起,也意味着我们要放下。而放下常常比拿起都难。

    但能力不足不代表不作为,我们有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关切。我们转发信息,发表见解;我们批判黑暗,挥斥方道。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少出门,不出门,以。

    是的,面对疫情最好的抵抗不是非要社会半身不摄,不是主动营造恐慌氛围,是众志成城,重视而不泛滥,是人定胜天,积极而不大意。是青年人义愤填膺而积极向上,是青年人有心报国而各司其职。

    疫情,当重视不当怖惧;青年,当热血亦当理性。

    生而为人,每个人的背景各不相同。

    家里供得衣暖饭饱,不敢说有太大触动。

    只能分享一句话

    ”每当你想去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条件。”

    或许,当我们一味去批评别人情绪化、不讲理的时候,也正在无视别人的痛苦吧。

    但是正是如此,隐忍和理智更加难能可贵。

    让我们一起努力,去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第二篇: 共同富裕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1000字

    SAP Basis 应该做什么

    问题:为什么要出一张怪怪的东东?

    回答:

    我接触 SAP Basis 的时间不长,也没有参加培训。同时我要对公司 SAP Basis 相关工作负责。这样我刚开始就有一个疑惑:
    “SAP Basis 应该做什么? ” 。我就不信,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为了找到答案,我在网上收集资料,咨询很多顾问。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有灵感,就把它展现在一张图里。

    问题:有人说:
    “ 这个不符合公司实际情况 ” 。

    回答:

    做整理工作的时候,做到 SAP Basis 职业的规划,有点统筹规划的概念。至于是否符合某一公司或部门的情况,需要实事求是,看自己情况来定夺。

    1 交流平台

    1.1 文档管理

    1.1.1 数据库运维文档

    1.1.2 操作运维文档

    1.1.3 机房运维文档

    1.1.4 存储运维文档

    1.1.5 规章制度文档

    1.1.6 用户管理文档

    1.2 BBS 内部交流平台

    问题:为什么用 BBS 内部交流平台?

    回答:

    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它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而即使的 Internet 电子信息服务系统。用户在 BBS 站点上可以获得各种信息服务,发布信息,进行讨论,聊天等等。

    1.3 知识管理平台

    问题:为什么有知识管理平台?

    回答:

    1 、让大量的知识被记录在一个平台上,供大家参考学习。

    2 、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 )可以定义为资料收集、组织内知识的分享与共用、与管理资讯系统( MIS )、流程管理及学习经验等的整合。知识管理主要应用在解决突然发生的状况及渐渐加快的趋势。

    【知识管理作用】

      把知识积累起来!

      构建企业知识库,对纷杂的知识内容 ( 方案、策划、制度等 ) 和格式(图片、 word 、 excel 、 ppt 、 pdf 等)分门别类管理。

      充分发动每个部门、员工,贡献自己所掌握的企业知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重视企业原有知识数据,进行批量导入,纳入管理范畴。

      帮助企业评估知识资产量、使用率、增长率。

      把知识管理起来!

      创建企业知识地图,清晰了解企业知识分布状况,提供管理决策依据。

      构建知识权限体系,对不同角色的员工开放不同级别的知识库,保证企业知识安全。

      注重版本管理,文件资料从初稿到最后一版,均有版本记录保存并可查。

      把知识应用起来!

      让知识查询调用更加简单,充分利用知识成果,提供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依据知识库构建各部门各岗位的学习培训计划,随时自我充电 ,成为 “ 学习型团队 ” 。

      提供知识问答模式,将一些知识库中缺少的经验性知识,从员工头脑中挖掘出来。

      ,支持异地协同,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库内容,为异地办公提供知识支持。

      【最好从今天开始】

       • 做知识管理像做运动一样 , 今天明天没有差别,但是几个月下来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 今天不做,明天没有关系,但是设想 1 年之后会有多大变化。

      【知识的特性】

      知识具有以下四个特性,也正是由于这些特性使知识难于被管理:

       1. 惊人的可有多次利用率和不断上升的回报。

       2. 散乱、遗漏和更新需要。

       3. 不确定的价值。

       4. 不确定的利益分成。

      【知识的分类】

      隐性知识 (Tacit Knowledge)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而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主观的理解、直觉和预感都属于这一类。

      显性知识 (Explicit Knowledge) 显性知识是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容易以硬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比如编辑整理的程序或者普遍原则

    1.3.1 SAP 使用指南

    1.3.2 ERP 使用指南

    1.3.3 知识库

    2 风险

    2.1 操作失误

    2.2 恶意破坏

    2.3 应用故障

    2.4 硬件故障

    2.5 故障解决时间过长

    3 应急流程

    3.1 应急方案

    3.2 用户联系

    3.3 运维负责人

    3.4 厂商联系

    3.5 外援顾问

    4 发展方向

    4.1 SAP Basis Support - Help Desk Support

    4.2 SAP Basis Administrator - System Administrator

    4.3 SAP Basis Consultant - Technology Expert

    4.4 SAP Basis Operation Manager - Application/Process Expert

    4.5 SAP Basis Infrastructure Manager – SAP Basis Architect

    5 工作 / 维护

    5.1 周期性维护工作

    5.1.1 Schedule Daily Tasks

    5.1.2 Schedule Tasks Weekly

    5.1.3 Schedule Monthly Tasks

    5.1.4 Schedule Quarterly Tasks

    5.1.5 Schedule Yearly Tasks

    5.2 文档化规范

    5.3 统一公司化模板

    6 管理制度

    6.1 岗位划分

    6.2 岗位职责

    6.3 福利待遇

    6.4 员工成长制度

    7 岗位

    问题:实际中,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岗位的,只能说职责。

    答案:在这里不考虑实际某一个环境,只能做到理论化的岗位划分。至于实际情况,就看现有人员分配情况和能力。

    例如,在实际办公环境中,一个完全不懂管理操作系统和管理数据库的员工,可以同时完成 Help Desk,Privileges,User ,Document ,Vss 管理。

    7.1 Help Desk Provider

    热线服务成员将向日常使用 R/3 系统的熟练用户和最终用户提供应用软件的支持。这个角色通常由负责运行后的支持小组成员担任。

    7.2 SAP System Administrator

    SAP 系统管理员的责任包括:不间断地对 SAP 技术环境进行设置,监视,调整和纠错。他还负责对 SAP 技术环境的日常维护。日常维护包括管理和执行 SAP 传输系统和 CCMS 。责任包括管理和执行安装和升级。在较小的 SAP 实施中,他还负责操作系统管理,用户管理和 SAP 安全管理。

    7.3 SAP Database Administrator

    SAP 数据库管理员的主要责任有备份和复原管理,数据库协调和设置,管理 SAP 数据字典和数据库安全性。

    7.4 SAP Security Administrator

    SAP 安全管理员负责管理 SAP 的安全环境。他的责任包括:机制的设计,用户管理的流程,用户概况的创建和维护, SAP 周围环境的安全性管理。

    7.5 Network Administrator

    网络管理员负责系统和网络的安装,升级和修补,网络备份的管理,系统性能和协调,网络操作系统和安全性,对 OSS 不间断的管理和网络复原。网络管理员还负责管理 SAP 客户端的软件和 SAP 系统的打印环境。

    7.6 Operating System Administrator

    操作系统管理员负责操作系统环境的安装,升级,修补,备份,性能协调和安全性。操作系统管理员还负责与 SAP 系统有关的硬件和周边设备的管理。

    7.7 Storage Administration

    1 、全面负责公司存储设备(SAN 、NAS 、CIFS )的维护工作

    2 、制定合理的维护方案

    3 、制定合理的存储设备容灾方案

    4 、制定存储设备应急方案和故障处理流程

    7.8 Document Administration

    1 、全面运维部门各类文档的管理工作

    2 、制定合理的文档管理制度

    3 、制定合理的归档和备份机制

    7.9 Equipment Room Administration

    1 、制定公司机房的管理规范,包括门禁制度、出入机房制度、机房工作制度

    2 、制定机房的维护方案,包括放火、防盗、防尘、防水、温度、湿度、电力

    3 、制定机房交接班制度

    7.10 VSS/CVS/SVN Administrator

    7.11 SAP Privileges Administrator

    第三篇: 共同富裕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1000字

    营销总监应该做些什么?

    瞬息万变的营销环境,使得让学习贯穿营销人职业生涯的始终是必要的。而如何将别人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这才是学习的关键。无论你是否已成为市场总监,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要想成为称职的营销总监,就应当以营销总监的角度去思考、工作。

    一、战略性工作,而非战术性的工作

    张峰在华东地区做了三年的大区经理,由于在任期间使本区域业务获得了高达年均57%的业务增长,3倍于公司业务的平均增长速度,最近荣升为公司的营销总监。上任后,张峰去逐个区域了解市场,每到一个市场,张峰就利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大区经理制定具体的营销方案,然后对方案的执行情况给予持续关注。张峰发现,其重点关注的市场业务都会有明显增长,但由于精力的限制,尽管张峰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高达14小时以上,但依然不可能同时关注所有的市场。最终,公司的业绩并没有获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一年后,张峰在疲惫不堪中黯然离职。

    毫无疑问,张峰是一名优秀的大区经理,这从他三年大区经理的非凡业绩和作为营销总监时对重点关注(参与制定具体的方案)的市场即可获得较好的业绩可得到明证。然而,作为营销总监,张峰还远不够成熟。一般来说,由于管辖范围的扩大,不同区域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营销总监如果过度关注各个大区内部的运作,那么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有:1.总监累死还管理不过来,部分关注多的、总监熟悉情况的区域可能会获得较好的增长,而其他的区域不佳,致使总体欠佳;
    2.每个地方都只能走马观花,更可能遭一些存心不良的大区经理、业务经理的利用,最终公司业务一团糟;
    3.大区经理的才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大区经理的满意度、工作积极性下降,伴之而来是部分大区经理的跳槽、抵制,从而直接影响到总监在企业的生存状况。

    张峰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他没有弄明白营销总监不是大区经理,两者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责任是不完全一样的。作为营销总监,更应该关注战略性的营销决策,而非战术性的动作。具体说来,在战略和策略方面营销总监更应当关注:1.目标市场的选择;
    2.营销组合策略,如产品线的整体组合策略及具体的产品策略;
    3.不同区域的资源分配;
    4.年度策略及营销计划的制订与监督执行等。

    二、关注未来业绩,而非今天的业绩

    “李总,这个月能完成销售任务吗?”4月刚过一半,某快消品企业总经理张军看到销售记录显示本月销售任务才完成1/3,于是向营销总监李仁问道。

    在接到张总的电话之前,李仁就一直在为本月的销量发愁:上个月为了冲刺销量,在下旬将两款畅销产品举行了一个前所未有力度的买送活动(买3送1),透支了很多市场,而这个月该怎么办呢?“还能怎么办?为了完成任务,还是只有搞促销活动这招了,但送点什么呢?实在不行,就还是买3送1吧。”李仁想,于是在召集了销售经理与市场部经理之后迅速决定再搞一次买3送1的活动。月底总结,促销活动的效果尽管比上一次差了不少,但总体说来还算不错。“总算将这个月的销售任务对付过去了,又可以轻松半个月了。”李仁想道……一年后,李仁因业绩明显下滑而离职。

    目前,在企业中仍然有很多营销总监的主要任务是在为策划一个个的促销活动而忙碌,为了完成一个月又一个月、一个季度又一个季度的销售任务而周而复始地工作着,销量指标成为其压在胸口的大石。

    然而,尽管企业的销售业绩最终应当由营销总监负责,但是,这是否意味着营销总监必须花这么多的精力紧盯月度销量甚至是一切工作都以月度销量为中心呢?答案显然不是,因为这些是业务员、区域经理、大区经理甚至销售总监应当关注的重点,而作为营销总监关注更多的应该是企业的持续发展,即未来。关注未来意味着营销总监的重点工作是营销战略及营销系统,通过营销战略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不偏离轨道,通过营销系统的建设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有效沟通,整合公司内部资源,寻求其他部门的支持

    某品牌电脑公司营销总监于涛向总经理陈晓抱怨道:“生产部又延迟交货,导致我们很难向客户解释,这样不利于我们的市场的拓展……”

    随后总经理陈晓向生产部经理叶华证实情况,叶华抱怨说:“这个事情我都和营销部说过很多次了,他们下单不能随意下,得按我们的生产能力下才行。就您说的这个单子延迟的事情,他从下单到要货才给了24小时。按照我们公司现在的设备和生产能力,这个时间生产完毕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怎么能不延迟呢?……我也认同以销售为中心的观点,但这也不意味着营销部可以不考虑我们的实际能力就随意下单,这样做只能毁坏我们公司的声誉……”

    显然,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在于营销部与生产部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在这里,我们不打算探讨谁是谁非,但对作为营销总监的于涛来说,从此案例反映的情况来看,他是不称职的,因为他犯有以下错误:1.没有了解生产作业的时间周期;
    2.没有了解生产部为什么延迟交货的真正原因(或者知道,但他没有想到应当作为公司团队成员来一起商讨解决这个问题,典型的本位主义表现);
    3.没有与相关部门来探讨如何缩短交货期的方法和手段,于涛应该在事前与叶华探讨,现在的市场要求我们的交货期必须控制在多少时间之内,您看生产部能否做到?如果做不到我们该怎么办?即使就算这一次做不到,但我们是否准备以后要做到?那么我们必须做出哪些改变?4.错误的沟通方式,于涛采取了事后直接与总经理沟通的方式,最终不但因为事情的责任不在生产部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更重要的是这种跳过当事人的问题处理方式容易诱发、激化双方的矛盾。

    作为营销总监,碰到此类涉及跨部门的情况,正确的处理程序如下图1所示,要最终通过相关体系的建设,有效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工作,达到解决或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四、要为下属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两名区域经理在聊天,甲对乙说:“我发现我们最好少干事,这一干事情就得花钱,花钱现在可真难啊,公司要审核这个,审核那个,烦死了。”乙说:“是啊,我也有同感!我们觉得公司对我们营销人员不信任,特别是财务将各种费用管得太死了,报一点费用太难,本来想为公司做点事情,但各种手续和申请费用的过程简直就是买罪受,算了,能不花就不花得了……”

    甲说:“是啊,也只能这样啊!不过还是很痛心啊,毕竟这样做不利于公司的发展,我们和周总(注:该公司营销总监)一起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开创了今天这种局面,这样下去就被毁了,眼睁睁的看着被毁却无可奈何,心痛啊……”

    出现这种情况对公司而言是非常可悲的,其后果甚至会是灾难性的。尽管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导致这种状态的出现,对营销总监而言,他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为企业的员工修一条不限速的高速公路——只要你不违规,你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但只要你想出轨,你就得撞上隔离带,弄得车毁人亡。同样,作为营销总监也一样,需要为自己的下属——营销系统内工作的人员修一条高速公路,而不是给下属的工作设置障碍。即使障碍不是自己设的,而是公司的其他部门设的,作为营销总监也必须为下属扫清工作障碍,一方面能让下属开心地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所需。记住:在企业内部遭遇的挫折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打击远大于外部挫折带给员工的伤害。因此,营销总监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为下属的工作扫清障碍,支持下属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团队组建不是政治运动

    钱总因为在A公司良好的业绩被竞争对手B公司重金挖来任营销总监。上任伊始,钱总便不停地从原来所在的企业挖来老部下到新公司委以重任。钱总的理由是,如果在新公司与现有人员磨合,双方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来适应,这样短期内就很难见到效益,而如果不能迅速提高企业的业绩,那么本人就很难获得老板的认可,更加谈不上长线的运作,因此,不得不从原来的企业中将一些熟悉的人才挖来,这样才方便自己工作的开展。

    经过一年的时间,企业的大区经理、区域经理被钱总换了将近一半,然而业绩却没有很大的增长。最终,钱总在企业元老们的集体反对下黯然下课了。

    钱总的结局应该说是在情理之中的,他大肆换人的举动就决定了他在该企业的命运。如此大规模的更换人员,必然会引起以下结果:1.伤害了企业中既得利益群的利益,使企业元老们感觉到了危机,这势必促进他们结成更加紧密的利害关系群,共同反对钱总及其新政,并为其不断地制造障碍,结果使钱总步入了“换人→抵触→政令不通→换人”的恶性循环;
    2.企业老板看到钱总在不断地更换人员,难免会产生疑惑,他到底想干什么?想控制企业吗?猜忌就产生了,再加上元老们的挑唆,最终会演变成将帅不和,信任就会被摧毁;
    3.即使是同一个行业的直接竞争对手,由于两个企业的资源、能力、管理规范、企业文化本身存在差异,从另一个企业跳过来的人并不太可能立刻就为企业创造效益,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适应期的,因此,即使流动的人员能为企业带来一些新的视野,但这种收益很可能被激烈的观念、行为碰撞导致的混乱而抵消。

    本质上,这牵涉到公司政治的问题,只是作为营销总监本身就是公司政治中众多的博弈参与者中重要的一个,营销总监必须在不同的关系博弈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事实上,如果钱总采用这样的思路——根据企业的情况先设定一个考核标准,然后按标准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发现不胜任者后,对其进行辅导,辅导后还不能胜任者淘汰,这样就不会引起大面积的人际关系恶化。当然,有人会问,业绩压力那么大,这样慢吞吞的动作岂能跟上形势?其实,企业能够存在、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一定会有它的理由,大肆的破坏一定会引起组织生态的失衡,导致组织更加混乱而失控,通过这种逐步改良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推进体系的建设才是风险较小、成功希望较大的企业改革模式。任何时候,企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都是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事实上,不可能一次性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因此,企业的发展是遵循图2所示的循环,只要抓住不同时期的关键问题并解决,就可以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六、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做一名优秀的营销总监,必须做到:

    (一)具备统筹全局的眼光,要用总经理的视野看待企业的问题。因为:1.仅依靠营销部的单打独斗不可能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不可能使企业的业绩不断提升,高效的营销系统,背后一定有着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
    2.只有具备总经理的视野,才不会犯本位主义的错误,才能理解其他部门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协调与各个部门、各个系统的关系,从而实现有效整合公司资源、正确实施营销战略;
    3.具备了总经理的视野,就为营销总监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奠定基础。

    (二)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并引领战略的执行。毫无疑问,这是营销总监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在制定营销战略的时候,营销总监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呈现出的机会和内部的营销能力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进而选择合理的营销组合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更为关键的是,在营销战略确立以后,营销总监必须为战略的实施创造条件——必须在企业内部争取资源,取得其他部门对营销战略的认同,进而对战略的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这关系到营销战略是成为一纸空文还是真正能付诸行动。

    (三)组建合理的团队,培养团队成员。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作为营销总监,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为企业组建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在团队的建设上至少需要做以下工作:1.注意人员的合理搭配;
    2.培养下属以营销总监的视野看问题;
    3.设定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并与激励体系相结合。

    (4)建设营销系统。如果企业想要提升销售,或许更迫切需求的只是销售总监;
    如果企业着重在市场机会与市场策略方面做文章,或许更迫切需要的是市场总监。而真正的营销总监,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筹建和完善企业的营销系统的体系,让企业的各个部分更好地连接和高效地工作,最终真正达到部分到系统的整合。因此,营销总监必须疏导各个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程并将之规范化、制度化,在此基础上明确各个岗位在各个流程上的责任与权力,最终建成高绩效的营销团队。

    blog.sina.com.cn/kenny010 晋善京美

    第四篇: 共同富裕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1000字

    一、汪国真1:《生活》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
    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愿意让希望变成梦中的花朵。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甩掉世俗的羁绊,没谁愿意,让一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整理你的行装,不同的起点,可以达到同样辉煌的终点。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2、《我喜欢出发》:我喜欢出发,只为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清,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留恋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3、《嫁给幸福》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不停的流苏。美丽,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有谁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4、《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5、《剪不断的情愫》:原想这一次的远游,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
    就能剪断,丝丝缕缕的情愫;
    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
    谁曾想,到头来;
    山河依旧,爱也依旧;
    你的身影,刚在身后,又到前头。二、毕淑敏1、《提醒幸福》: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他出现的频率并不比我们想象的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驶过去很远时,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人们喜欢会为幸福的标本,却忽略了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些什么。世上有人预报台风,有人预报蝗虫,有人预报瘟疫,有人预报地震,却没有人预报幸福。2《造心》:心的边疆,可以造的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
    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覆盖心灵的宏伟建筑;
    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温泉;
    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心的规模,也可以缩的很小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家,一个人,一粒芝麻,一滴病毒。一丝雨,就把他淹没了;
    一缕风,就把它粉碎了;
    一句流言,就让它痛不欲生;
    一个阴谋,就置它万劫不复。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时狭路相逢。如果没有精心的特别设计,简陋的心,很容易横遭伤害,一蹶不振,也许从此破罐破摔再无生机。没有自我康复的本领,是不设防的大门。一汪小伤,便漏尽全身膏血,一星火药,烧毁延绵的城堡。3、《素面朝天》:是的,我并不美丽。但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看看我们周围。每一棵树,每一叶草,每一朵花,都不化妆,面对骄阳,面对风雪,它们都本色而自然。它们会衰老和凋零,但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种真实。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为何要把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我们都会衰老。我镇定的注视着我的年纪,犹如眺望远方一副渐渐逼近的白帆,为什么要掩饰这个现实呢?掩饰不单是徒劳,首先是一种软弱,自信并不与年龄成反比,就像自信并不与美丽成正比。勇气不是储存在脸庞里,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化妆品不过是一些高分子的化合

    物、一些水果的汁液和一些动物的油脂,它们同人类的自信与果敢是不相干的东西。犹如大厦需要钢筋铁骨来支撑,而决非几根华而不实的竹竿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假若不是为了工作,假若不是出于礼仪。我这一生,将永不化妆。三、余秋雨1、《关于友情》: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诗人周涛描写过一种平衡的深刻:“两棵在夏天喧哗着聊了很久的树,彼此看见对方的黄叶飘落于秋风,它们沉静了片刻,互相道别说,„明年夏天见‟”楚楚则写过一种不平衡的深刻:“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已极,在我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只为看你之后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都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2、《突围》卜算子苏东坡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住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哗,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寂寞,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是使他的艺术才能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成熟了----和古今往来往来许多大家一样,成书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重生,成熟与穷乡僻壤,成熟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四周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近,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四、散抄
    1、爱恨是玻璃板上的两滴水,有时混在一起,分不出彼此,有时经过时间的蒸发,全不见了。
    2、泪,是情人心中,诗人笔下多么缠绵的字眼,高兴时,悲伤时,气愤时,感激时,泪都会不由自主的流出。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泪便是情感的结晶。思念的人流泪,应该;
    不思念的人也流泪,就是玩弄感情,为的是体面,不哭不行。我们的泪要流,但是流真心的泪,善良的泪,不要假恶丑的泪。我们的泪流的要有价值,不要只是一种形式。3、我爱雨,爱着雨,爱听雨,爱想雨,也爱思雨。雨,像希望,像企盼,也像信念;雨,像誓言,像承诺,也像等待。等待再一次下雨,等待再一次失败,等待再一次重生,也等待再一次思雨。冷风拂起了颓废的柳枝,无力的在风雨中挣扎,像求生一样,它也在等待,等待新生,等待枯黄,等待生命的轮回。
    4、树正在长成新叶,好像某事呼之欲出,初绽的嫩芽悄然绽放,点点新绿恰似某种幽怨。是否它们再获新生,我们却颓然老去。不,它们也会死亡,它们簇然一新,年年如是的把戏,正被刻写在树的年轮上。永不静歇的树丛依然摇曳,在成熟稠密的年年五月,去年已死,它们似乎在诉说,开始重生,重生,重生。5、花是如此柔弱,再美再艳,依然经不起朝来寒雨晚来风,春红谢匆匆,只剩满怀愁情。花却又是美丽的战士,风雨中尽管渐渐绿肥红瘦,终究不肯低头。生命也是一样,像精致的玻璃酒杯,常常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撞击,粉碎成一地璀璨,每一片都是透明的心,生命又常常像昙花,用许多年的泪与汗,掺上心血浇灌,才会有笑看天下的一刻。
    6、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的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欲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
    心肠热,故悲慨万千,虽知无

    用而未能忘情,到底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冷眼看穿。
    7、有人说,生活如一杯白开水,放点盐它是咸的,加点糖它是甜的。生活的质量靠心情去调剂。每个人的心都是一颗水晶球,晶莹闪烁,忠于生命的人总是将五颜六色折射到自己生命的每个角落,让生活蓬勃生动,流光溢彩。快乐固然开怀,不快乐时也要开怀,经常生机勃勃,快乐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8时代在发展,如今,当我们不再从战火和铁血的角度看待紧张的时候,紧张便有了更多探讨的意义。短时间的紧张,很好。会使我们焕发出非凡的爆发力。不过,世界上的事情,一触而就的,肯定有,但终是有限。大量的成功孕育在日积月累的跋涉中。紧张是一百米短跑,成长则是马拉松比赛。长久的紧张如同长久的鞭策一样,是不能维持的,它会导致反应的迟钝,紧张可以应对一时,紧张却无法达至永恒。
    9、你的命运,一半在自己手中,另一半在上帝手中。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手中缩掌握的。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久越丰硕。在你彻底绝望时,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时,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你一生的努力就在于: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这就是命运的一生,这就是一生的命运。

    第五篇: 共同富裕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1000字

    .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和鞭策自己,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做坚定的爱国者。

    第一,知我中华,培育爱国情操。爱我中华,必先知我中华。爱国志士秋瑾说: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之心也。学习历史,知我中华,是升华爱国情感的基础。要学习中华民族建设祖国家园、创造灿烂文明的历史;
    学习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历史;
    学习中华民族反对民族分离、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
    更要学习和了解当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学习历史,就会为祖国的今天而骄傲,为祖国的明天而奋进。今天的中国已不是昨天的中国,明天的中国必将更加美好。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国力强盛。跨进2l世纪的中国正如醒狮雄起,巨龙腾飞,生机勃勃。只要我们同心同德、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必将在本世纪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知我中华,还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全面地、辩证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国情。既要从了解祖国的锦绣河山中激发热爱之情,也要从认识我国自然条件的一些不足之处增强忧患意识;
    既要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自豪,又要为中国近代以来的落伍而伤痛,从而转化为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动力。

    第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更是一种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当代青年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必须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行,刻苦学习,锤炼自己,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报国之行。成才是青年人的追求和渴望,也是祖国和时代的需要和呼唤,要科学地确立成才的目标和方向,做祖国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一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青年要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具体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同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遵纪守法,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
    二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励自己。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勤奋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要敢于向已有的科学成果挑战,敢于向未知的新领域进军,勇敢地去实践,去探讨。因为,当代青年是否具有强烈的开拓和创新能力关系到我国科学的兴衰。
    三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对待现实的态度,对国家、对人民有强烈的爱心;
    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
    对待人生,积极奋发,不消极颓废, 不得过且过;
    对学习,对工作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勤奋刻苦,有创新精神,有自信心;
    奋斗目标明确,意志坚定;
    对他人情操高洁,易于合作,有团队精神。
    四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健康的体魄是人才成功的关键。只有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才能从事紧张的、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才能攀登事业的高峰。健康的体魄在人才成长与成功的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每一个立志成才者,对这一因素决不可忽视。不仅要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还要积极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同学们,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树德学子一定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强爱国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
    .
    .

    第六篇: 共同富裕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1000字

    中国为何要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作者:朱继东时间:2012年6月04日09:141873次浏览2条评论47次顶
    【内容提要】从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创造性地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的“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秽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已成为时代最强音之一。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从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90年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共同富裕是党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等三个方面深入剖析,揭示了为何要坚定不移地高举共同富裕大旗。

    虽然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创造性地提出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但曾经有较长的一段时期,人们更多地是关注如何“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共同富裕被不少人淡忘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两极分化现象的强烈关注和担忧,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民有所呼,党有所应!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那么,共同富裕为何会成为时代最强音之一,我们为何要坚定不移地高举共同富裕大旗呢?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90年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
    自从家庭、私有制和商品交换产生后,人类社会便出现了贫富差别以及由此而来的剥削压迫现象,消除贫富差别、过共同富裕的“等贵贱,均贫富”生活,成为历代仁人志士和劳苦大众坚持不懈的朴素思想和追求目标。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开了中国历史上追求“均贫富”斗争的序幕,尤其是北宋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对贫苦农民所说的“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辈均之”更为后世所传颂,再到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制定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天朝田亩制度》描述了贫苦群众想象中的共同富裕社会,就连康有为的《大同书》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设计的也是一种共同富裕社会。而从1921年建党以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90年来就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而不懈奋斗,一直把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
    1.中国共产党创始者从建党之初就开始追求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创始者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追求建立没有剥削的共同富裕社会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李大钊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经济原则进行设想时指出,社会主义“不是使人尽富或皆贫,是使生产、消费、分配适合的发展,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给,得最大的幸福。”“社会主义是使生产品为有计划的增殖,为极公平的分配,要整理生产的方法。这样一来,能够使我们人人都能安逸享福,过那一种很好的精神和物质的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李大钊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
    从土地革命开始,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湖南炎陵县中村“插牌分田”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第一次土地改革,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的“打土豪,分田地”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施政方针中同样包涵共同富裕的思想,正如毛泽东所说:“全国人民都要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参与政治的权利和保护财产的权利,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直把建立“人人平等、大家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放在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毛泽东的直接主持、修改下,1953年12月16日,“共同富裕”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指出:“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以便逐步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1955年10月,毛泽东先是在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不久,他又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讲共同富裕。他说:“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也包括地主阶级。”受他的讲话鼓舞,11月22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全国工商联执委会会议告全国工商界书》中明确提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在不断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设计的到达共同富裕的路径基本形成,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闪光点之一。
    2.邓小平继承并把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提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继承并进一步创新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他不仅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的现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和政策。而且还多次公开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而且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巨大动力。只有坚持共同富裕,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人民更衷心地热爱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1986年3月,他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1986年6月,他又再次强调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他由此确定了以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为核心的崭新的社会主义观,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富的战略构想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重大政策。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的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致富的方向,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由此可以看出,强调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统一,毛泽东与邓小平的认识是一脉相承的,这是他们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基石。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创造性地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样就将共同富裕提升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3.江泽民继续坚持并强调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依然继续强调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就在1989年6月,他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实行了一项政策,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全国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1992年10月,他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又提出:“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不管公平与效率的表述如何变化,共同富裕始终是江泽民关注的核心问题。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应当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也应当实现资本主义难以达到的社会公正。从根本上说,高效率、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决定的。”他不仅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而且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4.胡锦涛坚定不移地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并继续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08年12月,他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2011年7月,胡锦涛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指出:“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这个庄严承诺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始终不渝地领导全国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理想的坚持。

    二、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创造性地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的光辉论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江泽民、胡锦涛等进一步坚持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
    1.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根本要求和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是邓小平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种思考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不断深入。邓小平在1985年3月就提出:“一个是公有制,一个是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985年9月,他再次强调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邓小平突破了过去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上的欠缺与不足,是他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彻底认识到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
    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言论和疑惑,邓小平进一步深化认识并最终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光辉论断。1990年12月,他在同江泽民等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

    东西。”他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更是以精练的语言创造性地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述,实质上由浅入深地包含了三个关联的层次,第一层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创造充裕的物质条件。离开了这一生产力基础,“共同富裕”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第二层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过程中所应坚持的宏观调控原则,也是基本途径,是通往社会主义性质“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偏离了这一途径,即使生产力上去了,最后归宿必定是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第三层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阶段的最高目标,也是上述两层次的最终归宿。这三个层次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统一体。在人们思想观念复杂多变的今天,这一光辉论断对于澄清错误认识、统一人们思想有着重大、深远的历史意义。
    2.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将共同富裕理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升华,并努力通过现实论证使其由空想走向科学,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马克思写道:在新的社会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恩格斯也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些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
    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的论断把社会主义从空想重新拉回到现实中来,从而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的理论误区和局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又为我们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南。这一本质规定,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回归,又是新发展。其主要新意有两点:一是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和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还要解放生产力。我们注意到,邓小平谈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是,他从来就是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共同富裕论就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核心,它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其他剥削阶级社会的目的根本区别开来。
    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社会利益最大化上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开阔的眼界和崇高的共产主义追求。江泽民也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要求以此指导行动。1995年9月,他指出:“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实现来统一全党的认识。实现共同富裕是社

    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1999年6月,他强调:“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关系我国跨世纪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这次讲话中,江泽民还批评了社会上一些人放弃共同富裕思想的错误,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继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准备阶段,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
    3.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的论断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理性思考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但这并不意味着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的论断在今天已经过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其在当今时代仍有着重要时代价值,并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这种时代价值会更显重要。
    共同富裕的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理想在现实制度中的体现和具体化,同时它本身又是社会主义存在的重要依据。邓小平要求我们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要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现在10多年过去了,问题还在发展,应引起重视。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社会利益最大化上的价值追求,“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展现了社会主义最高纲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之间的有机统一,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牢记的根本目标和历史重任。当前,我国正处于邓小平所设想的“突出地提出和解决两极分化问题”的阶段,发展到共同富裕由理想向现实转化的关键阶段。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的论断,将共同富裕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并揭示了实现这一目标发展的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而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

    三、共同富裕是党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贫富差距曾被《华尔街日报》称为世界上“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但中国也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扩大速度最快的国家和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也成为许多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等社会问题爆发的根源。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尽快地、很好地加以解决,将对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地位提出严峻挑战,而共同富裕则是一把解决好诸多社会问题的金钥匙,也是从源

    头上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治本之策。
    1.共同富裕是解决好两极分化等诸多社会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却在不断扩大并呈进一步扩大趋势,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日渐凸显,贫富两极分化近年来己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并由此引发其他诸多社会问题,甚至危及社会秩序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这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强烈关注和担忧。而在贫富两极分化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国并没有建立起“先富带动后富”的常效机制,甚至出现了“先富恃强凌弱”等现象。再加上部分富有者无所事事、骄奢淫逸且“为富不仁”甚至“为富不人”,这和一些困难群众生活艰难形成对比,使部分居民心理失衡。更令人担忧的是,贫富两极分化现象还引发报复社会的恶性案件连发、突发性事件多发、群体性事件不断等诸多社会问题,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拦路虎。
    虽然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走向共同富裕路径的设计上有区别,但他们都认为两极分化是共同富裕的对立面。邓小平早在1985年3月就提醒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江泽民也指出:“如果差距悬殊,而且任其扩大,就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要把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胡锦涛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两极分化是和社会主义的本质不相容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共同富裕与少数人富裕的区别,而共同富裕就是解决两极分化等诸多社会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共同富裕是在不断消除两极分化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最终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促使阶级差别消灭的过程,从而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社会条件。因此,要走好共同富裕道路就应该明确宣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已经完成任务,今后要把这一政策转变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完成“先富”向“后富”的过渡。
    2.共同富裕是巩固执政地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被国际社会认为已快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能不能有效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和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确保党和政权永不变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们都提倡第一次分配讲效率,第二次分配讲公平,似乎第一次分

    配可以不讲公平,第一次分配可以不讲效率。正是深刻认识到公平正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障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就告诉我们,效率源于公平,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没有公平就会导致经济和社会运行效率的下降,我们必须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从单纯的“效率导向”转向“公平导向”。公平不仅是起点的公平和机会的公平,而且包括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因此,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是贯穿经济发展过程的主线,是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最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调整收入的二次分配十分必要,但仅靠二次分配不可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还应特别注重调整初次分配,尽快做到在初次分配中就能实现公平,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如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民生为动力,显著缩小“三个差距”,这是对新时期经济发展动力理论和实践的新探索,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也从实践层面证明了共同富裕是巩固执政地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最根本区别。实现共同富裕,关键还在于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也是巩固执政地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没有公有制,就不能保障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这种领导权就失去了经济基础。„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的按劳分配,本身就是一种“公平分配”,尽管其在不同发展阶段比重大小有所不同、但始终具有公平最大化、剥削等不公平因素最小化的制度约束力,这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所在。所有制问题是涉及判断一个社会性质的标准问题,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如果公有制丧失了主体地位,就丧失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会偏离社会主义道路,也谈不E共同富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也是为了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共同富裕是提升执政能力、早日建成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如何处理好社会矛盾是对我们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我们必须把共同富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这是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第-旺,是从根本上提升执政能力、早日建成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社会的和谐有赖于社会结构的协调,社会结构的协调有赖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协调,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协调又有赖于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富裕。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

    同享有的和谐社会。一些地方已做出了很好的探索,“重庆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10年,重庆市财政用在民生方面的支出达887亿元,这已是连续4年将半数以上的财政用于民生。“五个重庆”、“民生十条”深受百姓拥护,从实践上证明了只有共同富裕才谈得上和谐,两极分化不可能实现和谐。共同富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没有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富裕,就没有和谐社会可言,不致力于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富裕,不致力于消除引发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社会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4.共同富裕是我国在本世纪上半叶实现两大任务的根本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党和国家今后几十年要为之努力奋斗的两大任务,也是我们今后为之奋斗的中心目标。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坚定不移地高举共同富裕大旗则是我国在本世纪上半叶实现两大任务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最根本、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共同富裕。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两极分化严重使社会边际消费倾向大幅度下降,导致中国消费占比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导致中国宏观经济内部不平衡,导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困难、产业升级难以实现,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与资源配置效率的获得。中国消费升级和消费加速很大程度决定于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而要从根本上调整好收入分配格局就必须尽‘陕坚定不移地高举共同富裕大旗,走好共同富裕道路。
    共同富裕已经成为今天中国的一个“中心课题”,普遍要求分享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求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绝大多数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价值取向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重庆能够率先在缩小“三个差距”的实践中做出成效,最重要的就是把社会主义的未来和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联系起来,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这也启示我们要辩证看待“做蛋糕”与“分蛋糕”的关系,弄明白分好“蛋糕”并不妨碍做大“蛋糕”。要看长远,算总账,现在就高举共同富裕大旗,边“做蛋糕”边“分蛋糕”,并且要分得公平,按中央要求“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更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世界的期待。
    坚决走共同富裕之路

    2013年02月05日13:26:47来源:红旗文稿
    0
    【字号:大中小】【打印】
    【纠错】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条件和要求。报告强调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必须牢牢地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如此强调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以往的中央文件中是很少见的。怎样认识和看待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
    在改革开放前“左”的形势下,是不讲也不能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的。那时宣传什么穷革命、富则修(修正主义),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把重视发展生产力诬为“唯生产力论”,把关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批为“经济主义”、“福利主义”。那时,讲社会主义,就是强调三条:公有制、按劳分配、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或计划经济)。于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是提高公有制水平,扩大公有制范围,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共有制度。讲按劳分配往往成为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而且,只能靠在公有制经济中做工、种田获得劳动收入。长途贩运是投机倒把,个体经济是资本主义,农民在庭院中种点玉米、南瓜,也被当作搞资本主义强迫砍掉。只能讲工人“为革命而做工”,农民“为革命而种田”,不能讲为发家致富而发展生产。把农民搞点土特产、发展点商品经济看作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进行堵截。所谓“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就是在堵塞发展商品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路。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农民也没有经营自主权。搞经济不重视经济效益,重视“算政治账”,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被模糊了。把某些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的经济行为作为资本主义道路批判,其结果是普遍贫穷的社会主义。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总结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一再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他一再强调社会主义

    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事实上是抓住了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两大环节: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实现共同富裕。至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的内涵是一致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条件。共同富裕就意味着剥削和两极分化的消灭。把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同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强调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史中是第一次。
    强调社会主义应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党的理论发展史上的首倡,但不能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首倡。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22页)列宁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6页)因此,我们党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指出这一点,是为了消除两种误解。其一是误解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为马克思主义只是革命斗争的理论,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已经过时。认为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不同于马、恩、列的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理论。其二是同样误解了马、恩、列的理论,或明或暗地质疑: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否改旗易帜?习近平同志在新近中委、候补中委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这就正本清源地讲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种源与流的关系。
    社会主义要实现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让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本质所在。原始社会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剥削与对立,平均分配,没有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但由于生产力极端落后,不可能有共同富裕和美好的生活。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都存在阶级剥削与对立,存在贫富两极分化,不可能共同富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快速发展生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全符合马、恩、列的理论指导。没有改马克思主义之旗,易科

    学社会主义之帜。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笔者认为,这个本质规定中最本质的,应是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服从于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的,为其提供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也只有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相联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才能融入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否则,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一切新社会制度都起的作用。《共产党宣言》中讲过,资产阶级统治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至于阶级剥削和两极分化,在原始社会中根本不存在。因此,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最本质规定,这是在本质前加一个“最”字的用意所在。二、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共同富裕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因为难以提出一个衡量共同富裕的绝对标准。需要分清把握共同富裕的几个不同层次。
    1.将走共同富裕道路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区别开来。当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在特殊条件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时,即使实行了公有制,共同富裕也只能是作为发展的目标去努力实现。如果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由原来的贫富两极分化转向共同富裕,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只不过转变过程可以缩短一些而已。就我国来说,目前讲共同富裕,主要是指走共同富裕道路,向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目标实现时间的长短,要看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财富增长的状况。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在把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重视分好蛋糕,将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生产决定分配与消费,先生产,后消费。因此应重在发展生产,做大蛋糕。另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特别在当前收入差别过大的发展趋势下,应重在公平分配,分好蛋糕。还有人认为,实行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分配收入,必然会产生收入差别扩大,这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另有人认为,一个国家在起飞过程中,根据倒U分配理论,先产生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发展到一定阶段,差距就会缩小。笔者认为,既要重视做大蛋糕,又要重视分好蛋糕,应把两者统一起来。从过程的顺序来说,只有先做好做大蛋糕,才谈得上分好分大蛋糕。但从两者的关系上来讲,应将做好做大的蛋糕,及时进行公平分配。公平分配蛋糕,有利调动劳动积极性,

    把蛋糕做得更大更好。蛋糕不光是大小问题,还有质量好坏问题。
    2.共同富裕不是均等富裕。即使消灭了剥削和贫富分化,都凭劳动和贡献获得收入,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财富的相应扩大,大家的收入都不断增加,逐渐走进富裕了,富裕的程度也是有差别的,住房的面积大小、级别的高低,会有区别;
    汽车的大小与质量不会划一;
    衣食的质量、品味也会不同;
    银行存款的多少也会有差异。能力大、才智高、贡献大的会更富裕一些,这是合理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按劳分配、按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分配,依然是社会主义的原则。
    3.怎样把握和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的重要意义和走向?十八大报告的这一规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就需要有一系列的战略和政策措施。概括起来,依然是狠抓建设社会主义的两大环节: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好又快地发展生产力,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二是巩固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搞活、搞好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夯实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十八大报告的总题目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其所阐述的有关经济社会建设的内容,都是以发展为手段、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报告的第一部分提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经济社会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困难: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论述的前一段是概述发展生产力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
    后一段是概述在保障和解决民生问题、走共同富裕道路中亟待解决的困难。
    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需有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物质保障就是快速发展生产力,实行科学发展,重质量,重效益;
    制度保障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十八大报告将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同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什么

    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宪法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列提出。后者的内容是:“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才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邓小平明确告诉我们:“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了两条,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9页)离开了公有制为基础或为主体,搞私有化,就必然是两极分化,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首先就是不走私有化的邪路。
    4.共同富裕作为一个相对概念,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由低到高不断推进的过程。从全社会人民之间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来看,即使达到了共同富裕的水平,富裕的层次也会有区别,而且,不同人们之间的富裕层次也不会固定不变,会有交叉和转化。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在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共同富裕的水平,依然是一个随着生产发展和财富增加不断提高的过程。可以初步判断,我国会经历一个由初级共同富裕到中级共同富裕再到高级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实现初级共同富裕,不需要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GDP5万美元以上,只要缓和乃至消除了两极分化,实现了分配公平,按照目前的购买力水平,人均收入达到1.5万美元左右,就可以进入初级共同富裕阶段。高级共同富裕阶段,应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事情。
    5.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是什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障碍和困难,需要不断克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不是摆着平坦大道可任你顺利前进的事情。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发展方面的难题外,更重要的是会碰到怎样坚持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制度性难题。当前,我国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已占国民经济的很大比重,城乡70%到80%的职工在非公经济中就业。私营外资企业是资本主义经济,资本利润和雇佣劳动力的收入是天然对立的。根据近几年的统计资料,部分私营外资企业工人的平均工资收入,只及国有企业职工收入的一半多,不少企业侵犯职

    工的正当权益。当然,多数私营企业依法经营,关心和维护职工权益,热心于公益和慈善事业,值得肯定和赞许。但一般说来,私有制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会产生贫富分化,难以实现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共同富裕。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放弃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根本原则的共同富裕。所以,在一定历史阶段,只能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从私营经济中产生的几十亿、几百亿的富豪,需要依法保护其财产,也不能限制富豪的人数增加和其财富的进一步扩大。只能从两方面致力于共同富裕:一方面重在保障和改善低收入劳动者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困难群体的民生问题,让广大劳动人民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条件获得保证,充分享受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
    另一方面,对富人阶层而言,应多交点税收,多行善举,多承担社会责任,多关心困难群体。特别是私营和外资企业,应多给职工提高工资和福利,保障职工权益。这样,初级层次的共同富裕也基本可以达到。
    重视和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本是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面对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趋势,强调和着力于共同富裕,更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在着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过上好生活”,描绘出未来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时,不要在宣传中形成一种激励广大群众不实际的片面期待与需求,忽视了另一重要方面,即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应为建设社会主义和美好家园,“各尽所能”,齐心奋斗,为社会多做贡献。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讲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劳动者应主要靠提高文化知识和科技水平,靠自己更多更好的劳动和才智贡献,获得更多的收入。在齐心协力做大蛋糕的同时,每人分得更大的一块。这也是社会主义应有之义。(卫兴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之路
    发表时间:2011-08-09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关闭]
    ——“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
    “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日前在重庆召开,数十位知名专

    家围绕如何走共同富裕之路进行了深入研讨。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须引起高度重视
    专家们指出,贫富差距正呈扩大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说,现在贫富差距正在不断蔓延,要高度重视和研究。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刘国光认为,贫富差距扩大,中心问题是一部分人先富、暴富与大多数人不富或贫穷的矛盾。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崇富、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所所长李实指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0.4警戒线。纪宝成认为,分配不公问题开始从传统的收入分配不公领域向“存量不公”,即“财产不公”、“机会不公”、“能力不公”等领域扩散和传递,并同时出现“财富世袭”、“权力世袭”和“事业世袭”现象,社会阶层流动大幅下降。
    贫富差距拉大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专家们强调,贫富差距拉大将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万宝瑞认为,差距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社会安定团结的制约障碍。纪宝成特别强调,两极分化侵蚀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实现基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说,贫富差距拉大导致了“抱怨文化”的蔓延。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认为,中国能否走上共同富裕发展道路将决定中国未来社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说,必须正视两极分化的负面效应。
    我国出现贫富差距拉大的深层次原因
    专家们从所有制、思想基础、发展方式、分配不公和资本差别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刘国光说,财产占有上的差别,是收入差别拉大的重要因素。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认为,应从所有制和初次分配中动脑筋,这是关键的问题。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指出,在经济学中有三种形式的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不同的人对这三种资本的掌握和运用是不一样的,而且差别很大。物质资本,城市有,农村无;
    人力资本,城市高,农村低;
    社会资本,城市有,农村无。经济愈往前发展,城里人的三种资本越来越多,而农民的三种资本即使有所增加,城乡的差距、地区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这是当前城乡收入差距和差距继续扩大的重要原因。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对策与建议
    专家们强调,要按照渐进、有序的方式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并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是明确宣布开始“先富”向“共富”过渡。刘国光提出,要明确宣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已经完成任务,逐步转变为“实现共同富裕”政策,完成“先富”向“共富”的过渡。
    二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国防大学教育长夏兴有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说,只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才能在初次分配中实现公平,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刘国光指出,只要保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贫富差距就不会恶性发展到两极分化的程度,可以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以内,最终向共同富裕目标前进。
    三是优化三次分配格局。李慎明认为,初次分配的优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刘国光提出,减轻中低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增加民生方面的公共支出。厉以宁建议,调整地区之间的资源开采的收益比例,让西部得到更多利益。
    四是明确实现共同富裕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夏兴有认为,人民民主专政和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制度保障。李慎明指出,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党、在各级领导干部。
    五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程恩富说,实现共同富裕,要重视邓小平的“两次飞跃”理论,发展集体经济,搞集体化、集约化。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黄平认为,关键是发展好城镇和县域经济。
    六是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厉以宁说,农村必须进行产权界定,让农民有“三权三证”,即宅基地使用权证、承包地使用权证和房产权证。七是建立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与配套制度。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侯惠勤建议,通过对共同富裕的探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李崇富说,实现共同富裕要找准两个参照系,即社会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基本要求。纪宝成说,收入分配改革不仅要反对“效率至上主义”、“发展至上主义”,也要反对“公平至上主义”和“平均主义”。要从劳资和谐、利润共享、代际平衡、公共服务均等方面构建“先富带后富”的长效机制。(李瑞英)

    坚决走共同富裕之路
    2013-02-1108:59:06来源:《红旗文稿》查看评论进入光明网BBS手机看新闻有7人参与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卫兴华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条件和要求。报告强调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必须牢牢地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如此强调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以往的中央文件中是很少见的。怎样认识和看待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
    在改革开放前“左”的形势下,是不讲也不能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的。那时宣传什么穷革命、富则修(修正主义),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把重视发展生产力诬为“唯生产力论”,把关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批为“经济主义”、“福利主义”。那时,讲社会主义,就是强调三条:公有制、按劳分配、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或计划经济)。于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是提高公有制水平,扩大公有制范围,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共有制度。讲按劳分配往往成为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而且,只能靠在公有制经济中做工、种田获得劳动收入。长途贩运是投机倒把,个体经济是资本主义,农民在庭院中种点玉米、南瓜,也被当作搞资本主义强迫砍掉。只能讲工人“为革命而做工”,农民“为革命而种田”,不能讲为发家致富而发展生产。把农民搞点土特产、发展点商品经济看作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进行堵截。所谓“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就是在堵塞发展商品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路。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农民也没有

    经营自主权。搞经济不重视经济效益,重视“算政治账”,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被模糊了。把某些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的经济行为作为资本主义道路批判,其结果是普遍贫穷的社会主义。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总结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一再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他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事实上是抓住了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两大环节: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实现共同富裕。至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的内涵是一致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条件。共同富裕就意味着剥削和两极分化的消灭。把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同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强调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史中是第一次。
    强调社会主义应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党的理论发展史上的首倡,但不能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首倡。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22页)列宁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6页)因此,我们党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指出这一点,是为了消除两种误解。其一是

    误解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为马克思主义只是革命斗争的理论,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已经过时。认为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不同于马、恩、列的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理论。其二是同样误解了马、恩、列的理论,或明或暗地质疑: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否改旗易帜?习近平同志在新近中委、候补中委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这就正本清源地讲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种源与流的关系。
    社会主义要实现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让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本质所在。原始社会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剥削与对立,平均分配,没有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但由于生产力极端落后,不可能有共同富裕和美好的生活。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都存在阶级剥削与对立,存在贫富两极分化,不可能共同富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快速发展生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全符合马、恩、列的理论指导。没有改马克思主义之旗,易科学社会主义之帜。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笔者认为,这个本质规定中最本质的,应是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服从于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的,为其提供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也只有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相联系,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才能融入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否则,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一切新社会制度都起的作用。《共产党宣言》中讲过,资产阶级统治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至于阶级剥削和两极分化,在原始社会中根本不存在。因此,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最本质规定,这是在本质前加一个“最”字的用意所在。二、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共同富裕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因为难以提出一个衡量共同富裕的绝对标准。需要分清把握共同富裕的几个不同层次。
    1.将走共同富裕道路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区别开来。当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在特殊条件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时,即使实行了公有制,共同富裕也只能是作为发展的目标去努力实现。如果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由原来的贫富两极分化转向共同富裕,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只不过转变过程可以缩短一些而已。就我国来说,目前讲共同富裕,主要是指走共同富裕道路,向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目标实现时间的长短,要看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财富增长的状况。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在把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重视分好蛋糕,将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生产决定分配与消费,先生产,后消费。因此应重在发展生产,做大蛋糕。另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特别在当前收入差别过大的发展趋势下,应重在公平分配,分好蛋糕。还有人认为,实行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分配收入,必然会产生收入差别扩大,

    这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另有人认为,一个国家在起飞过程中,根据倒U分配理论,先产生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发展到一定阶段,差距就会缩小。笔者认为,既要重视做大蛋糕,又要重视分好蛋糕,应把两者统一起来。从过程的顺序来说,只有先做好做大蛋糕,才谈得上分好分大蛋糕。但从两者的关系上来讲,应将做好做大的蛋糕,及时进行公平分配。公平分配蛋糕,有利调动劳动积极性,把蛋糕做得更大更好。蛋糕不光是大小问题,还有质量好坏问题。
    2.共同富裕不是均等富裕。即使消灭了剥削和贫富分化,都凭劳动和贡献获得收入,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财富的相应扩大,大家的收入都不断增加,逐渐走进富裕了,富裕的程度也是有差别的,住房的面积大小、级别的高低,会有区别;
    汽车的大小与质量不会划一;
    衣食的质量、品味也会不同;
    银行存款的多少也会有差异。能力大、才智高、贡献大的会更富裕一些,这是合理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按劳分配、按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分配,依然是社会主义的原则。
    3.怎样把握和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的重要意义和走向?十八大报告的这一规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就需要有一系列的战略和政策措施。概括起来,依然是狠抓建设社会主义的两大环节: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好又快地发展生产力,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二是巩固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搞活、搞好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夯实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十八大报告的总题目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其所阐述的有关经

    济社会建设的内容,都是以发展为手段、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报告的第一部分提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经济社会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困难: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论述的前一段是概述发展生产力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
    后一段是概述在保障和解决民生问题、走共同富裕道路中亟待解决的困难。
    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需有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物质保障就是快速发展生产力,实行科学发展,重质量,重效益;
    制度保障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十八大报告将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同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什么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宪法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列提出。后者的内容是:“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只有坚持社会主

    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才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邓小平明确告诉我们:“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了两条,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9页)离开了公有制为基础或为主体,搞私有化,就必然是两极分化,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首先就是不走私有化的邪路。
    坚决走共同富裕之路
    2013-02-1108:59:06来源:《红旗文稿》查看评论进入光明网BBS手机看新闻有7人参与
    4.共同富裕作为一个相对概念,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由低到高不断推进的过程。从全社会人民之间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来看,即使达到了共同富裕的水平,富裕的层次也会有区别,而且,不同人们之间的富裕层次也不会固定不变,会有交叉和转化。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在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共同富裕的水平,依然是一个随着生产发展和财富增加不断提高的过程。可以初步判断,我国会经历一个由初级共同富裕到中级共同富裕再到高级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实现初级共同富裕,不需要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GDP5万美元以上,只要缓和乃至消除了两极分化,实现了分配公平,按照目前的购买力水平,人均收入达到1.5万美元左右,就可以进入初级共同富裕阶段。高级共同富裕阶段,应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事情。
    5.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是什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

    学发展过程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障碍和困难,需要不断克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不是摆着平坦大道可任你顺利前进的事情。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发展方面的难题外,更重要的是会碰到怎样坚持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制度性难题。当前,我国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已占国民经济的很大比重,城乡70%到80%的职工在非公经济中就业。私营外资企业是资本主义经济,资本利润和雇佣劳动力的收入是天然对立的。根据近几年的统计资料,部分私营外资企业工人的平均工资收入,只及国有企业职工收入的一半多,不少企业侵犯职工的正当权益。当然,多数私营企业依法经营,关心和维护职工权益,热心于公益和慈善事业,值得肯定和赞许。但一般说来,私有制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会产生贫富分化,难以实现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共同富裕。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放弃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根本原则的共同富裕。所以,在一定历史阶段,只能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从私营经济中产生的几十亿、几百亿的富豪,需要依法保护其财产,也不能限制富豪的人数增加和其财富的进一步扩大。只能从两方面致力于共同富裕:一方面重在保障和改善低收入劳动者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困难群体的民生问题,让广大劳动人民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条件获得保证,充分享受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
    另一方面,对富人阶层而言,应多交点税收,多行善举,多承担社会责任,多关心困难群体。特别是私营和外资企业,应多给职工提高工资和福利,保障职工权益。这样,初级层次的共同富裕也基本可以达到。重视和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本是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应有之义。面对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趋势,强调和着力于共同富裕,更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在着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过上好生活”,描绘出未来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时,不要在宣传中形成一种激励广大群众不实际的片面期待与需求,忽视了另一重要方面,即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应为建设社会主义和美好家园,“各尽所能”,齐心奋斗,为社会多做贡献。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讲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劳动者应主要靠提高文化知识和科技水平,靠自己更多更好的劳动和才智贡献,获得更多的收入。在齐心协力做大蛋糕的同时,每人分得更大的一块。这也是社会主义应有之义。(卫兴华作者:中国人民大学

    坚决走共同富裕之路
    文章来源:红旗文稿[作者:卫兴华]发布时间:13-02-0917:12:301756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条件和要求。报告强调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必须牢牢地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如此强调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以往的中央文件中是很少见的。怎样认识和看待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

    在改革开放前“左”的形势下,是不讲也不能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的。那时宣传什么穷革命、富则修(修正主义),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把重视发展生产力诬为“唯生产力论”,把关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批为“经济主义”、“福利主义”。那时,讲社会主义,就是强调三条:公有制、按劳分配、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或计划经济)。于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是提高公有制水平,扩大公有制范围,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共有制度。讲按劳分配往往成为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而且,只能靠在公有制经济中做工、种田获得劳动收入。长途贩运是投机倒把,个体经济是资本主义,农民在庭院中种点玉米、南瓜,也被当作搞资本主义强迫砍掉。只能讲工人“为革命而做工”,农民“为革命而种田”,不能讲为发家致富而发展生产。把农民搞点土特产、发展点商品经济看作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进行堵截。所谓“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就是在堵塞发展商品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路。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农民也没有经营自主权。搞经济不重视经济效益,重视“算政治账”,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被模糊了。把某些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的经济行为作为资本主义道路批判,其结果是普遍贫穷的社会主义。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总结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一再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他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事实上是抓住了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两大环节: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实现共同富裕。至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的内涵是一致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条件。共同富裕就意味着剥削和两极分化的消灭。把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同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强调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史中是第一次。
    强调社会主义应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党的理论发展史上的首倡,但不能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首倡。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22页)列宁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6页)因此,我们党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指出这一点,是为了消除两种误解。其一是误解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为马克思主义只是革命斗争的理论,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已经过时。认为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不同于马、恩、列的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理论。其二是同样误解了马、恩、列的理论,或明或暗地质疑: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否改旗易帜?习近平同志在新近中委、候补中委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这就正本清源地讲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种源与流的关系。
    社会主义要实现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让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本质所在。原始社会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剥削与对立,平均分配,没有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但由于生产力极端落后,不可能有共同富裕和美好的生活。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都存在阶级剥削与对立,存在贫富两极分化,不可能共同富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快速发展生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全符合马、恩、列的理论指导。没有改马克思主义之旗,易科学社会主义之帜。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笔者认为,这个本质规定中最本质的,应是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服从于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的,为其提供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也只有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相联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才能融入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否则,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一切新社会制度都起的作用。《共产党宣言》中讲过,资产阶级统治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至于阶级剥削和两极分化,在原始社会中根本不存在。因此,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最本质规定,这是在本质前加一个“最”字的用意所在。二、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共同富裕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因为难以提出一个衡量共同富裕的绝对标准。需要分清把握共同富裕的几个不同层次。
    1.将走共同富裕道路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区别开来。当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在特殊条件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时,即使实行了公有制,共同富裕也只能是作为发展的目标去努力实现。如果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由原来的贫富两极分化转向共同富裕,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只不过转变过程可以缩短一些而已。就我国来说,目前讲共同富裕,主要是指走共同富裕道路,向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目标实现时间的长短,要看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财富增长的状况。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在把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重视分好蛋糕,将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生产决定分配与消费,先生产,后消费。因此应重在发展生产,做大蛋糕。另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特别在当前收入差别过大的发展趋势下,应重在公平分配,分好蛋糕。还有人认为,实行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分配收入,必然会产生收入差别扩大,这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另有人认为,一个国家在起飞过程中,根据倒U分配理论,先产生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发展到一定阶段,差距就会缩小。笔者认为,既要重视做大蛋糕,又要重视分好蛋糕,应把两者统一起来。从过程的顺序来说,只有先做好做大蛋糕,才谈得上分好分大蛋糕。但从两者的关系上来讲,

    应将做好做大的蛋糕,及时进行公平分配。公平分配蛋糕,有利调动劳动积极性,把蛋糕做得更大更好。蛋糕不光是大小问题,还有质量好坏问题。
    2.共同富裕不是均等富裕。即使消灭了剥削和贫富分化,都凭劳动和贡献获得收入,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财富的相应扩大,大家的收入都不断增加,逐渐走进富裕了,富裕的程度也是有差别的,住房的面积大小、级别的高低,会有区别;
    汽车的大小与质量不会划一;
    衣食的质量、品味也会不同;
    银行存款的多少也会有差异。能力大、才智高、贡献大的会更富裕一些,这是合理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按劳分配、按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分配,依然是社会主义的原则。
    3.怎样把握和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的重要意义和走向?十八大报告的这一规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就需要有一系列的战略和政策措施。概括起来,依然是狠抓建设社会主义的两大环节: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好又快地发展生产力,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二是巩固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搞活、搞好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夯实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十八大报告的总题目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其所阐述的有关经济社会建设的内容,都是以发展为手段、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报告的第一部分提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经济社会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困难: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论述的前一段是概述发展生产力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
    后一段是概述在保障和解决民生问题、走共同富裕道路中亟待解决的困难。
    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需有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物质保障就是快速发展生产力,实行科学发展,重质量,重效益;
    制度保障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十八大报告将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同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什么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宪法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列提出。后者的内容是:“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才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邓小平明确告诉我们:“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了两条,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9页)离开了公有制为基础或为主体,搞私有化,就必然是两极分化,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首先就是不走私有化的邪路。
    4.共同富裕作为一个相对概念,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由低到高不断推进的过程。从全社会人民之间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来看,即使达到了共同富裕的水平,富裕的层次也会有区别,而且,不同人们之间的富裕层次也不会固定不变,会有交叉和转化。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在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共同富裕的水平,依然是一个随着生产发展和财富增加不断提高的过程。可以初步判断,我国会经历一个由初级共同富裕到中级共同富裕再到高级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实现初级共同富裕,不需要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GDP5万美元以上,只要缓和乃至消除了两极分化,实现了分配公平,按照目前的购买力水平,人均收入达到1.5万美元左右,就可以进入初级共同富裕阶段。高级共同富裕阶段,应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事情。
    5.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是什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障碍和困难,需要不断克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不是摆着平坦大道可任你顺利前进的事情。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发展方面的难题外,更重要的是会碰到怎样坚持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制度性难题。当前,我国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已占国民经济的很大比重,城乡70%到80%的职工在非公经济中就业。私营外资企业是资本主义经济,资本利润和雇佣劳动力的收入是天然对立的。根据近几年的统计资料,部分私营外资企业工人的平均工资收入,只及国有企业职工收入的一半多,不少企业侵犯职工的正当权益。当然,多数私营企业依法经营,关心和维护职工权益,热心于公益和慈善事业,值得肯定和赞许。但一般说来,私有制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会产生贫富分化,难以实现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共同富裕。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放弃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根本原则的共同富裕。所以,在一定历史阶段,只能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从私营经济中产生的几十亿、几百亿的富豪,需要依法保护其财产,也不能限制富豪的人数增加和其财富的进一步扩大。只能从两方面致力于共同富裕:一方面重在保障和改善低收入劳动者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困难群体的民生问题,让广大劳动人民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条件获得保证,充分享受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
    另一方面,对富人阶层而言,应多交点税收,多行善举,多承担社会责任,多关心困难群体。特别是私营和外资企业,应多给职工提高工资和福利,保障职工权益。这样,初级层次的共同富裕也基本可以达到。重视和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本是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面对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趋势,强调和着力于共同富裕,更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在着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过上好生活”,描绘出未来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时,不要在宣传中形成一种激励广大群众不实

    际的片面期待与需求,忽视了另一重要方面,即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应为建设社会主义和美好家园,“各尽所能”,齐心奋斗,为社会多做贡献。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讲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劳动者应主要靠提高文化知识和科技水平,靠自己更多更好的劳动和才智贡献,获得更多的收入。在齐心协力做大蛋糕的同时,每人分得更大的一块。这也是社会主义应有之义。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推荐访问:做些什么 共同富裕 大学生 共同富裕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1000字 共同富裕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1000字 共同富裕大学生能做什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