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文化资源和路径选择

    时间:2021-04-12 20:02: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民主是一套制度建构,也是一整套独特的政治信仰、态度和情感的体系,因此政治文化在民主过渡进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国的民主政治只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这不仅仅是出于民族自尊心所做出的执拗选择,而是客观的必然。文章就是从我国民主政治文化资源谈起,在中国民主政治文化资源的支撑下,综合考虑中国具体情况,提出适合中国建设民主政治的路径。
      【关键词】民主政治;政治文化;民主化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进行民主化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应有之意。因此,本文今天要探讨的是如何找准我国的民主的历史文化脉络,以及基于这种文化脉络来摸索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模式和路径。
      一、民主文化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一个健全的民主政体离不开民主的政治文化的发展,这种政治文化是与民主制度相符合的公民的政治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取向。在西方民主过渡理论中,有些学者将政治文化作为独立起作用的因素予以高度评价,甚至将其视为导致民主过渡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人类的各种政治文明当中,中国的文明及其历史发展是独一无二的,它不是模仿和移植其它文明,在其生成中,甚至也很少受其它文明的影响,它是中华民族的独创。中华文明是在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有过外来文化的影响,但外来影响不是隔断中国文明的发展道路,也没有使其改变方向,而是被其融合吸收,从而形成一个一以贯之的主流传统。因此,中国的政治文化的个性就是中华民族的固有性格。
      二、中国的民主政治文化
      (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意识
      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传统,使得我国缺乏建立民主政治所必须的社会心里机制。由于儒家思想的熏陶束缚,中国传统政治带有了浓重的道德泛化和道德至上的倾向。这种对政治以伦理学方式加以限制的做法不仅没能够限制集权以及腐败等问题,反而强化了中国传统政治的非科学、非民主性质。但是在中国古代许多专著中有闪耀着点点民主的星星之火,一些古代经典的文献《尚书》、《周易》、《论语》中也不乏具有强烈民主色彩的政治理论与教诲。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科学的评估传统的诸方面,并力图找出传统与民主的相容相生之处。
      (二)中国近代民主意识的引入
      西方民主宪政是基于其文化传统观念所自然而然萌生的现象,可以说那是社会自然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产物。但是中国对宪政问题的思考是被现实倒逼使然,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土壤比较贫瘠,可利用的宪政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近代中国民主宪政思想是资产阶级出于对国家生死存亡的焦虑和不安下,被迫引入“民主、自由、人权、法制”等西方国家宪政新思想。从“五四运动”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中国人对民主宪政思想引进、学习、深入。同时五四运动也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把科学和民主提升到从所未有的高度,为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到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建设
      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比如,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及时总结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整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看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极其重要的内容,进行了大量论述,在一些重要方面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他的民主思想,也成为我党制定新时期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三、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的路径选取
      (一)培育民主社会
      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根源于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壮大。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渐促成了强大的中产阶级和市民社会。市民社会自身又逐渐发展起一套民主治理模式。在民主的形成过程中,国家居于被动地位只是被动的接收民间民主制度的成果。而就我国而言,远未形成像西方那样发达的市民社会。数千年封建专制传统以及建国后数十年的政府办社会的历史积弊,使得我国的社会力量十分薄弱。无论从实力上还是从意识上都远未具备自发形成民主机制的条件。市民社会的培育和壮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在西方国家尚且经历了数百年时间,对于社会力量先天不足的我国来说,自然也急不得。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是一项迫切的政治诉求,因此我国的民主建设应依靠国家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促进民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再通过公民社会来巩固和加强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转变传统的“要我参与”变为一种“我要参与”,并且使公民社会中公民的民主技术和效能得到了增强,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意识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从而使民主的价值与原则在民主政治中越来越稳定。
      (二)法治维护民主
      法治重视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追求符合中华传统秩序的顺延和规范。虽然民主和法治是不同方向的概念,操作方式也有所不同,更无法使二者兼容,但是民主政治并不排斥法治,相反,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需要法律层面的肯定和巩固。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之所以成为一种迫切的制度要求,原因在我国公民民主意识没有内化为民主习惯,需要从制度、法制层面来推进政治民主化的效率。从人类几千年政治文明的选择中,我们发现民主体制是公平、公正且有效率的。而对于一国公民来说,所需的不仅仅是政治地位的提高,如政治上自由、民主、有选举权;民众的精神、物质发展成果的保护更是公民权利的体现,这也正是国家及政府加强合法性的重要渠道。
      (三)发展有差别民主
      中国是一个不均质的社会,不平衡性广泛的存在着。东部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城市地区从人民的文化水平到可利用的社会资源等方面都有着相当的优势。这就需要在建设民主政治体制中正视和充分考虑这种不平衡。不均质社会的现实就需要我们承认全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不可能是同步的,不同地区对于民主的要求是不同的,即使有相同的民主诉求,民主应用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地区自然会有适合优先发展的民主类型。世界各国的民主政治演变过程告诉我们,民主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为世界各国历史文化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政治目标不同,这就决定了民主政治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模式。人民政协有统一战线、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多种政治功能,是中国民主政治的一个特色。明显,协商民主是一种有限民主。参与协商的人要具备相当的知识以及闲暇。协商民主之所以值得提倡,是因为它适应了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现状。因此以协商民主作为培育民主文化的阵地,逐步将民主渗透到政治决策和全民选举,最终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民主政治。
      四、结语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要与一国的国情相适应。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人民不懈地追求进步的实践中。中国的民主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但只要扎根于我国自己的文化中吸取有益成分,就可以降低民主化过程中的内耗,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民主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陈家刚.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J].学习时报,2004(218).
      [2] 刘军宁.民主与民主化[M].商务印书馆,1999.
      [3] 沈宝祥.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出发推进民主政治建设[M].中国选举与治理,2012(06).
      [4] 徐克谦.论儒家基本原理与民主政治的兼容与接轨[J].孔子研究,2004(06).
      [5]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6]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J].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白皮书,2005(10).

    推荐访问:路径 我国 民主政治建设 选择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