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萧士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时间:2020-08-17 07:17: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忙完了手头的工作,清理案头时突见《萧士栋文集》上下卷和《捧着一颗心来――忆萧士栋先生》三本书。于是,将书抱至面前,漫不经心地翻着看。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了一口长气。发现书中文章,篇篇结构严谨,理念的新颖和知识的丰富让人惊奇。特别是“附录”中的《士栋足踪》、《病榻琐记》更加感人。我不仅阅读了文集中的大部分美文,而且研读了八十四篇回忆萧士栋先生的诗文,一个高大的、令人仰慕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矗立在我面前。
      
      一
      
      萧士栋1929年10月出生于河南项城。青年时代,他先后任教项城中学和淮阳师范,踔厉风发,激扬文字,被誉为“豫东才子”。1958年3月,年方二十九岁的萧士栋先生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公职,送淮阳农场劳改。那是他一生中最苦难的时期――政治上,被打入“黑五类”,天天夹着尾巴做人;生活上,每天五两粮,住猪圈,睡草庵。他被勒令和泥、烧砖,白天扫马厩,夜晚卸煤车。由于营养不良,他身体浮肿,三十多岁牙齿就开始脱落了。没有温饱,没有自由,没有尊严,身体和精神受到严重的摧残。这种炼狱般的日子,他整整熬了二十年,占去了他人生的三分之一。
      从1968年至1976年,萧士栋向组织递交了八十多封申诉信,屡屡要求平反,屡屡无果而终。1978年4月,随着国家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他终于被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他以德报怨,立志“读书、教书、写书;做人、育人、惠人”,抱定了“把错划右派耽误的二十年的时光补出来”的决心,白天上课,夜晚伏身于书桌的台灯下,一手夹着烟,一手写着稿。在全国各种报刊上,他先后发表教育论文三百余篇,出版专著五本,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九法”、“十能”的独特教学体系。
      1982年,萧士栋首倡“教学法下乡”,被1984年在昆明召开的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与会专家誉为“异军突起的教学法下乡派”,成为一位公认的优秀教师,一头新时期教育战线的“老黄牛”。
      从二十九岁至四十九岁,二十年的炼狱生活,使萧士栋患上了肝炎等多种疾病,元气大伤。平反昭雪后的十年间,他几乎天天熬夜,烟不离手;吃饭只求果腹,不讲营养。“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长期的身体透支,招致疾患的悄悄袭侵。1988年11月,他开始咳嗽,痰中带血。1989年元旦假日,他带病主持了由九位老师参加的《文体阅读法》一书的编写会议。1月7日,医院透视、拍片、活检后,认定萧士栋为肺癌。但是家人向他隐瞒了病情。1月8日,萧士栋坚持按先前的约定,顶风冒雪,前往西华县大王庄乡中小学教师班,上语文教改课。从9点讲到11点,三个小时中时有咳嗽、闷气、涌痰,但他始终忍着没有吐痰。从开始教书起,萧先生就给自己定下一条清规――“讲课时不许吐痰!”他一生都把课堂看做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杜绝一切不雅行为。
      
      二
      
      1989年1月10日,家人将萧士栋从周口地区医院转至河南省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做进一步治疗。眼看着病情一天天恶化,萧士栋痛苦地说:“书房不能进,讲台不能上,笔不能摸,书不能写,实乃人生悲事!”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忍着剧痛校对了一部二十万字的书稿。尽管他已经竭尽了全力,但仍然自我反省说:“以前身强力壮时浪费了光阴,该做的事没有做,能做得更好一些的工作,没有做得更好。”
      萧士栋的学生张春沛曾对人说:“萧老师内心痛苦,鲜为人知。”此话传到萧先生耳中,他说:“甚切!”萧士栋的内心,主要是为业界一些冷嘲热讽与无端指责而痛苦,但他从不向人解释,只是默默地忍受着。躺到病榻上,他才在给知心友人的一封封书信中吐露隐衷,道出苦情:“几十年来,风霜刀剑中接触了各色人物,其中有一些是真正的人,有少数是凤毛麟角者,但也接触过一些整人陷人的伪君子。闲论此事,未尝不叹息而泪涔也。”“面对鄙夷、轻蔑、指责、议论,我必须有主见,有自信心,有毅力,以至牺牲精神;我又必须自谦、虚心、木讷、冷静。但总免不了‘个性太强、主观主义、自高自大’的背后指责。” 这些内心的隐痛,长期以来折磨、煎熬着他。但他一如既往,更加坚定:“有人责我过去太谦让,太不会争。但我实在不愿、更不会把精力用在与人‘抗争’上,那样做太无聊了。”“为了推动众人的语文教改,我付出的心血是无法让人看见的。我搞教改不为个人名利,只希望全区语文教学有所进展,唯此而已。”“我愿为之倾尽毕生心血,死而后已,苍天可鉴。”
       1989年4月27日下午4时,士栋先生的老朋友曾祥芹先生赶到医院看他。士栋先生拉着祥芹先生的手,久久不肯放开,用嘶哑的声音,从下午4时艰难地说到6时,断断续续地嘱托着,并要祥芹先生一一记录下来。士栋先生嘱托的十四件事,件件都是教育上的公事和挚友的家事,竟没一件自家的私事。眼含热泪的祥芹先生双手紧紧握住士栋先生干枯的手发誓道:“士栋啊,您放心吧!您嘱托的十四件事,我保证不打折扣,不遗余力,全部做到!”两人依依惜别四个小时后,即1989年4月27日22时10分,萧士栋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五天后,河南省教委及周口地区八县一市五百余人冒雨为萧公送行。
      光阴荏苒。萧公一别已有二十余年。但重温他的著述和书信,一位质朴、忠厚的学者形象历历在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士栋先生的自勉,也是他高尚情操和纯洁心迹的写照。■
      (责任编辑/吕 静)

    推荐访问:一颗 不带 捧着 萧士栋:“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捧着一颗心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