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瀛生――最穷的王爷府后人|高二穷种的后人

    时间:2020-08-17 07:17: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当瀛生拿到北京大学医学部990279号捐献遗体登记书、北京市【2000】京证内字第5918号公证书、北京市红十字会2000年11月17日发出的证书后,他才完完全全地放下心来。一次在北京文史馆馆员聚会时,瀛生与我握手言欢,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生前办成此事,为自己找到了最好的归宿,了了今生之愿。我没了这口气,还可以‘捐献遗体’,也是为生命科学做最后的奉献吧!”
      确确实实,瀛生老先生是这样的人,常有非常之举。他的传奇人生,其中可圈可点的段子还真不少。
      
      “穷顺王”的后人
      
      瀛生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三世裔孙,是清朝最后一代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文葵之胞弟。属“启”字辈,与启功、启骧均为同辈的族兄弟。他的全称是“爱新觉罗・瀛生”,名文蓬,字瀛生,笔名常瀛生、安吉。1922年12月25日生于日本横滨市。
      瀛生是清代铁帽子王顺承郡王的后人。顺承郡王府位于北京西城,现为全国政协机关所在地,其南面的政协礼堂是原来的王府花园。王府东侧门开在南沟沿,斜对今丰盛胡同,王府的西侧门开在锦什坊街。这是昔日王府的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可见其规模非常气派。
      为什么权倾朝野的王府、富甲一方的贵胄之家,却在雍正以后成了远近有名的“穷王府”呢?这传奇的故事,还得从雍正年间西北征战用兵的前因后果说起:瀛生家的先人在当时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雍正皇帝的重赏,并将其“郡王”升为“亲王”,还命他的先祖全权办理后勤事务。但由于后来一次征战中遇到前所未有的特大暴风雪的袭击,这意外的自然灾害,让成千上万用于运输的马匹、骆驼在严寒中冻死,因此运往前线的供给完全断绝,此次征战因而失败。雍正皇帝因打了败仗丢了面子,盛怒之下便拿王爷出气,不但将他削爵为民,而且责令其赔偿数目巨大的白银,并限期如数完成,不然满门抄斩。
      为免杀身之祸,王爷将家中卖个一空,最后连沈阳的房地产、本溪的封地都典卖了出去,就连北京周口店的故地也卖得只剩下一小块葬身的墓地了。即便这样,也只完成不到雍正责令赔偿数目的一半。此时,经众王公大臣求情,雍正才勉强罢休。昨日显赫的王爷府,从此赤贫如洗了。在老北京人的心目中,留下了“穷王爷、穷王府”的深深印象,连儿童歌谣中,都有嘲讽他的顺口溜:
      锦什坊街怎么那么长,里头住着穷顺王。
      王爷的衣库和合当,王爷的膳房富庆堂……
      童言无忌,这顺口溜讥讽地说出“一贫如洗”的王爷家,穷得常将衣服送到当铺去抵押换钱了,因此把“和合”当铺变为自家的“衣库”了;同时嘲笑这家穷王爷早已没有自家的“膳房”,偶尔想改善一下生活,只得去“富庆堂”饭庄买个菜“打牙祭”。如此这般光景,酷似《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贾府被抄家后的败落情景,瀛生就生在如此“王爷”家。
      
      传奇瀛生瀛洲出生
      
      爱新觉罗・瀛生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为何以“瀛生”取字名?
      顾名思义:瀛生乃出生在日本(瀛洲)之意,为纪念出生地,所以取字曰“瀛生”。瀛生的曾祖父做过领侍卫内大臣,热河督统。其祖父做过山海关都统。其父亲年轻时以贡生资格,留日学法律,后被清政府任命为实习领事、领事、总领事。1923年9月1日,关东发生强烈地震(日本称“关中大震灾”),他父亲在此次地震中遇难。瀛生幸免于难,被人救下,地震后流落在日本的亲戚家。小时候的事,瀛生已记不太清楚。大概脉络是当时生父死,生母受伤,他被人救下。
      瀛生的父亲虽是皇族宗室,平生却不接近宗室,并誓不与爱新觉罗后裔交往,认为他们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反而喜欢结交南方的汉人,这与光绪皇帝想法相同。由于他痛恨清廷的不振作,出国后又逢保皇党流亡日本,便以梁启超为友,与之交往甚密,后来认识到保皇党也无济于事,不能担当大任,他便与革命党人结交,与黄兴结拜为兄弟。
      瀛生生在日本关东,大地震后来到关西,就读于神户第一小学。1931年中日关系破裂后,他的生母与其养父商量,接受了日本养父母的意见:因为孩子们到十六岁就要接受成人教育,希望能将孩子领回。于是,在中国政府驻横滨领事馆的一位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他们乘船回国,由塘沽转到北京家中。当时瀛生家仍住在西城的顺承郡王府(即今全国政协礼堂所在地)。终于叶落归根,瀛生入宗祭祖,从此开始他传奇人生的新篇章。
      
      立德立言 抢救满语
      
      作为显赫王室之家,瀛生家学渊源得天独厚。他幼承家训学习满语,族伯爱新觉罗・朴厚是“同光清语六贤”之一的满语满学专家。在他的启蒙教授下,瀛生学习满语三年。后又拜入同为“六贤”的另一满语专家阿克敦布门下,连续学习十六年满语。20世纪40年代初,瀛生再拜满文翻译家克敬之为师,学习满、汉文的翻译。40年代中期,他最后拜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为师,悉心攻读古汉语音韵学和西方语音学。他的满语学习深入语音、口语、方言诸方面,因是清末满语著名专家执教,授课完全依照清代满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不仅进行书面语教学,而且非常重视口语。
      1941年瀛生考入北大兽医学系,194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进入燕京大学任农科助教。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国家出版总署编译局、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任编辑,后任北京农业大学讲师,高等教育出版社农学编辑室主任,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教授。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他被打成“反革命”,于1978年才平反。此后,瀛生在商务印书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任编辑,参与修订了郑易生编著的《英华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卷》,并参与编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自1951年至今,他撰写和翻译并已正式出版发行的图书已有三十六部之多。由于对百科全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他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和奖励。
      改革开放以来,满族文化事业迎来了振兴的春天,民族政策得到进一步的落实。1985年辽宁省成立了三个满族自治县,接着东北三省和河北省的满族自治县相继成立,并成立了满语研究所、满学研究所,人们学习满语的热情日益高涨。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如何发挥自己的专长,为自己的民族“立德立言”,竭尽全力地“抢救满语”,便是瀛生晚年生命的全部了。
      瀛生积极参与满族古籍整理及北京满族志的撰写工作。由于他多年来做了大量的民族工作,不辞辛劳、成绩昭著,1992年被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评为首都少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并授予荣誉奖状。
      瀛生老先生如今虽已年近九十高龄,但为抢救满语的拼搏精神依然不减。“立德立言立功为祖国、为人民、为那濒危的满语!这是我一生的夙愿,那是一日都不能懈怠的,总想在有生之年,多为社会做点什么。”这便是他的心声!
      
      布衣情怀
      
      瀛生老先生年事已高,他近年很少参加文史馆的活动,但每逢馆员聚会,大家都关心他的近况并致问候。我有缘曾多次开会与他同住一室,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很少出席会议安排的宴会,总是去厨房要点咸菜和窝头或馒头,独自在房里就着白开水吃。他既非素食者,也未因感冒不适,为何放弃那“山珍海味”的丰盛筵席?更为令人莫名的是:他夏天不开空调,也不用风扇,夜晚不看电视,更不串门聊天,而是晚饭后独自端坐于床,闭目养神,只有微弱的台灯灯光相伴,有时甚至不让开灯和开窗,他一直沉思默念地坐着。
      我第一次与他同室时,有感于他如此“特立独行”,心想这么“怪”的老爷子,比黑格尔论典型人物“这一个”更为典型的了。但每当我请教他有关“北京的小吃”、“胡同与四合院”,以及《红楼梦》中的满族习俗,他立马“精气神”起来,如数家珍般对我打开了“话匣子”,那娴熟于心的史料、典故,张口就来,他简直就是部“清史百科全书”的活字典呢!
      昔日的王府主人,今日 “蜗居”于那间不大的平房中,他说“室雅何须大”,室内除一书桌、书柜用于读书写作,一床一椅用于睡和坐,除此无它求。自从他夫人逝世后,可谓家徒四壁。至于那些“现代化”高科技的电脑、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之类一概全无。买了个手机,也只为外出接个电话,报声平安,其他功能,他都不需要,也不会使用。在旁人看来,这是何等“贫穷”的人生!对于瀛生老先生来说,生活中只要有“笔墨纸张、窝头开水”就足够了!常言道:“家有万贯,不如学问在胸。”
      他确确实实是精神生活上的亿万“富翁”!■
      (责任编辑/谭玉先)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