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阿凡达》导演卡梅隆:“我是世界之王”]阿凡达导演卡梅隆

    时间:2020-08-17 07:17: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010年9月下旬,执导有史以来最卖座的电影《阿凡达》的好莱坞知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迎来了人生当中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先是拔得“2010年度100位最具影响力电影人”头筹,接着被美国制片人工会(PGA)授予代表着最高荣誉与终身成就奖的“迈尔斯通特别贡献奖”。
      
      《阿凡达》,一个电影神话
      
      2009年12月18日,世界知名影业公司20世纪福克斯推出了一部片长一百六十二分钟的贺岁电影《阿凡达》,导演是有着终极娱乐大师之美誉的好莱坞知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2154年,人类为获取另一星球――潘多拉星球的一种特殊资源,启动了“阿凡达”计划,并以人类与潘多拉居民纳美人的DNA混血,培养出身高近三米的“阿凡达”,以方便在潘多拉星球生存及开采矿产。因伤退役的海军陆战队员杰克・萨利,同意接受实验并以他的阿凡达来到了天堂般的潘多拉星球,吃惊地看到在这个唯美幽境中地上爬的、天上飞的、土里钻的生物却只只巨大且致命。在与纳美人首次意外接触后,身负重任的杰克・萨利如愿地开启了沟通的可能性,却也很快面临一场意想不到的世纪冲突……
      在这部真人表演结合电脑动画的科幻大片中,卡梅隆大胆且超前地运用“同步镜头”技术,创造出了一个和情节自然地融为一体的令人目瞪口呆、热血沸腾的视觉效果。因此,该片一公映即红透全世界,人人争相观看,一票难求、门庭若市的宏大场面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影院门前火暴开演……
      最终,这部堪称3D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电影,名利双收。2010年3月7日,第八十二届奥斯卡奖颁奖,《阿凡达》一举囊括最有意义的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电影剪辑、最佳音效编辑、最佳混音、最佳原创音乐、最佳配乐、最佳音响效果九项技术大奖,成为有史以来获奖最多的电影。与此同时,一举刷新了此前由《泰坦尼克号》保持的长达十二年的票房记录,成为有史以来最为卖座的电影。
      用一百六十二分钟,在2009年底至2010年初恶劣天气与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极端环境中,《阿凡达》创造了一个电影神话。而这样的结局,完全在卡梅隆的意料之中。
      
      聪颖小子,怀揣电影梦
      
      卡梅隆1954年8月16日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卡普斯卡辛。可以说,他一来到人间,身上就遗传了文和理两个方面的优秀因子――他的父亲是一个电气工程师,母亲是一个艺术家,这使得卡梅隆从小就具有工程和艺术两个方面的超人才华:五岁时,带领着小伙伴们鼓捣出一个足以在地面上砸出深坑的抛石机;八岁时,用一个自制的“潜水艇”把一只老鼠送到了尼亚加拉河底;十岁时,用自己几年来的绘画作品举办了一场红火的画展;十二岁时,涂鸦出了好几万字的科幻小说……
      对于孩提时代的那些经历,卡梅隆每每说起都眉飞色舞:“……1968年,父母带着我举家移居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这里,我有幸看到了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拍摄的《2001:太空漫游》,立时惊呆并深深地上瘾了,前前后后连续看了十几遍……从那一刻起,我就萌发了制作电影的愿望。”的确,之后的卡梅隆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一天到晚抱着父亲的八毫米摄影机噼里啪啦地“拍摄”影片――都是生活中的点滴浪花,虽然简单,却有趣,常常如痴如醉。
      十七岁那年,卡梅隆高中毕业,来到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富勒顿学院物理系读书。但没过多久,他就对枯燥、古板的照本宣科感到失望了,于是跑出校园开始闯荡社会,干起了机械修理和给人开大卡车的活儿。“我成了一名蓝领工人。但在我心里,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艺术家,所以我从来没有停止过绘画、写作,而且还多次溜进大学的电影档案馆,自学特效制作。”1977年,乔治・卢卡斯导演的《星球大战》公映后,迅速掀起一片科幻狂潮,这使得卡梅隆立时来了精神:“哇,这才叫电影嘛!”他产生了自己拍摄科幻电影的想法。很快,卡梅隆竟然依葫芦画瓢地炮制出一部科幻片子来――《世代交替》,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足以引以为豪了――逢人他就热情地推介着:“瞧,这是我拍摄的电影,来看看吧!”
      在这种情况下,聪颖的卡梅隆被好莱坞制片人罗杰・卡曼吸收进卡曼工作室,为影片《星空大战》制作特技模型。
      事实证明,卡梅隆是不可多得的电影奇才,只要有一处小小的舞台,就没有什么能够埋没掉他的横溢才华。
      1981年,卡梅隆独立执导《食人鱼2:繁殖》,飞赴意大利组织拍摄。按常理说,刚出道的后生要多多尊重和服从长者的思想――哪怕是不合时宜的。但年轻气盛的卡梅隆却偏偏“初生牛犊不怕虎”,只要看到或者听到有不对的地方,逮着就是一顿狠批,因而很快就得罪了全剧组的人员。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拍摄结束,操着浓重意大利口音的制片方鼓动大伙儿一起挤对卡梅隆,不让他参与影片的最终剪辑。这就好比是被人一把抢走了自己百般宠爱的宝贝孩儿,卡梅隆只觉得浑身上下气血翻涌,立时晕倒在地。但即使这样,他还是不服软:“一群混账东西,就知道瞎胡折腾,照你们说的来做这部电影还赚个屁钱……”他挣扎着爬下床来,悄悄地摸到工作室,用一张银行卡撬开了门,一点一点地摸索着学习使用起意大利剪辑机。几个星期后,就在全剧组人员游玩够了吃喝美了来剪辑影片时,却见胡子拉碴、面黄肌瘦的卡梅隆推开门晃悠着走了出来,一边咳嗽一边说道:“不劳诸位大驾,我已经把影片剪辑好了……”见状,制片方气急败坏,但也无计可施。不久,《食人鱼2:繁殖》上映,短短数日即赚回了拍摄成本。
      说来甚是有意思:也就是在拖着病体剪辑《食人鱼2:繁殖》期间,有天晚上,又饿又困的卡梅隆蜷缩在墙角睡着了,做了一个非常清晰且奇怪的梦――被一个来自未来的机器杀手一路追杀……
      回到美国后,卡梅隆愈想愈兴奋,遂猫在家里把“梦”完整地写了出来,这便是后来被人誉为浸满其卓越才华的《终结者》。
      捧着剧本,卡梅隆四处寻找制片公司,不想均因“这是异想天开”而被人拒之门外。最后,几经波折,《终结者》摆在了刚刚成立不久的西太平洋制作公司女老板高尔・安妮・赫特的案头,总算遇上了“伯乐”:“好,我投资,你――詹姆斯・卡梅隆亲自执导……”听罢,卡梅隆欣喜若狂,同时颇具绅士风度地“回礼”道:“尊敬的高尔・安妮・赫特小姐,为了感谢您对我这个新手的赏识,我决定把这个剧本以一美元的价格卖给西太平洋制片公司!”
      1984年,卡梅隆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终结者》闪亮登场,获得了全球票房七千八百万美元的巨大成功,并赢得了影迷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噢,上帝,花六百五十万赚七千八百万,卡梅隆真是个鬼才!”数部大片,名震好莱坞
      电影《终结者》的成功,给卡梅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命运转机。他被嗅觉灵敏的制片人看中,他们一窝蜂似的找过来请他拍片。由是,1986年《异形2》、1989年《深渊》、1991年《终结者2》、1994年《真实的谎言》相继出炉,反响极大。
      《异形2》是好莱坞著名导演瑞德利・斯科特的科幻经典电影《异形》的重拍版。在影片中,卡梅隆避开原片的路子,一反常态地把人和异形的战场从单个的太空船搬到了一个巨大的太空基地,以一种动作片的风格重新演绎了发生在太空的恐怖故事。整部影片洋溢着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视觉效果更是堪称一流,特技制作达到了电脑生成影像参与电影制作之前的高峰,因而获得了七项奥斯卡奖提名。
      《深渊》讲述了一个关于夫妻感情的故事,是卡梅隆在十二岁时写的几万字的科幻小说的原型上糅合进后来和妻子的感情危机而改编的。他用一种比较缓慢的节奏,在穿插惊险的打斗和关于海底神秘生物的描述的基础上,演绎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对于这部影片,有人叫好,说感人至深,让人潸然泪下;但也有人不买账,说过于�唆,使人昏昏欲睡。不过,叫好也好,不买账也罢,说到底都是在观看了《深渊》之后才做出的点评,“起码已经保证了票房”。
      《终结者2》是《终结者》的续集。吸取《深渊》的“教训”,在制作的过程中,卡梅隆充分发挥自己的导演和剪辑才能,使影片在场面调度、蒙太奇的使用和时间的控制(太短不过瘾,太长又使人厌倦)等方面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该片公映后,立时震惊影坛,不但获得了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最佳化妆和最佳音效剪辑四项奥斯卡奖提名,而且赚得了两亿美元的票房。同时,还向人们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电影特技表现已经无所不能,唯一的制约只是你我的想象力。
      在《终结者2》之后,为了“不再给任何人卖命打短工”,卡梅隆创立了自己的特技制作公司――“数字领域”,扯起大旗,和早已享誉好莱坞多时的卢卡斯的“工业光魔”分庭抗礼。
      《真实的谎言》是卡梅隆在数字领域倾情打造的第一部影片,讲述一个政府特工的秘密。与以往把特工描绘成冷酷无情的杀人机器的影片相反,卡梅隆别出心裁地把间谍惊险片和喜剧情节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地发掘出主演――动作明星施瓦辛格的幽默潜力,把特工描绘成大大的“好人”。
      四部电影在美国和世界各地的热映,使得众多好莱坞的大腕导演、制片人和演员对这个有才华的导演的佩服达到了五体投地的地步。1995年,他们联名向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市长上书,请求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镶刻卡梅隆的姓名,理由是:几年来,有了卡梅隆的电影,使得更多的人知道了世界影视业的中心是好莱坞,这对提升和扩大好莱坞乃至洛杉矶市的影响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泰坦尼克号》:奠定王者地位
      
      一朝成名天下知,但卡梅隆不是靠几部电影享用一生的人,他觉得“靠几部电影成名的时代已经过去”,因而继续埋头构思新的电影创意。
      很快,受早乔治・卢卡斯导演的《星球大战》的启发,卡梅隆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妨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星球大战》……于是,一番没日没夜的奋笔疾书之后,一部长达八十二页的《星球大战》剧本终于脱稿:一名受伤的军人,来到一个遥远的名叫“潘多拉”的星球上……
      接着,卡梅隆向制作团队成员陈述自己的科幻大片构想。不料,仅仅说了个开头,他就被大家“堵呛”了回来:“尊敬的科幻大家先生,我们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依照现在的技术,根本就不可能拍成你说的这部《星球大战》,你还是省省心吧!”
      这话犹如一盆寒冬腊月的凉水,把卡梅隆浇得浑身哆嗦,只得悻悻地咽回了后面的构想,转而极其不情愿地丢过来另外一个不痛不痒的题材:“得,那就拍《泰坦尼克号》吧。重温八十年前的感人一幕,也是蛮不错的!”
      说起来容易,但若想完整地展现“一场史诗般的‘船难’”却何其难!尤其,对于向来是不拍则罢一旦拍了就必须追求完美的卡梅隆来说,为了着力营造出泰坦尼克号游轮撞击冰山沉没的最佳视觉奇观,他几乎亲力亲为地操办了拍摄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情:夺过效果师的画笔,画出影片需要的全部素描;按一定比例制作立体模型建构,给演职人员画受力分析图,讲解游轮沉没的原理;先后十二次潜入大洋底部,捕捉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残存印迹;对着电脑,反复设计沉船过程中的每一个“动态画面”;为了确保逼真,亲自蹲守船头逼迫着演员在冰冷的海水中演练跳船、划桨、救人、游水……可想而知,卡梅隆专注并苛刻到极端的做法,自然很快招来了一片反对声――演职人员说“压力太大”,威胁着要罢工;投资方说“延误工期”,威胁着要断钱;妻子说他“不顾家庭”,威胁着要离婚――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崩溃的边缘,无奈之下只好孤独但倔犟地仰天喊出了近乎悲壮的豪言壮语:“‘泰坦尼克号’可沉,《泰坦尼克号》不可沉!”以此来激励自己继续走下去。
      磕磕绊绊中,《泰坦尼克号》总算拍摄完了。
      1997年,在纪念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川八十五周年的日子里,投资二点五亿美元、长达三个小时的超级巨制《泰坦尼克号》从银幕向观众驶来,载着卡梅隆一路冲上了事业的巅峰:上映第一周,票房两千八百万美元;上映第二周,票房迅速飙升了百分之二十三以上;上映三个月,全美票房收入高达四点七亿美元,并在此后数月内一直稳坐票房榜第一的位置。最终,《泰坦尼克号》创造了十八点四二亿美元的票房神话,成为有史以来最为卖座的影片。与此同时,《泰坦尼克号》更是获得了十四项奥斯卡奖的提名并获得了其中的十一项。
      1998年3月23日,第七十届奥斯卡奖颁奖。斩获最佳导演奖的卡梅隆领奖后,突然近乎疯狂地高高举起小金人,扯起嗓子喊出了《泰坦尼克号》中的一句非常著名的台词:“我是世界之王!”
      事实也证明,卡梅隆执导的《泰坦尼克号》的确是“世界之王”:在此后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泰坦尼克号》创造的票房神话,就好比是电影史上的珠峰一般,任凭包括《指环王3》、《加勒比海盗2》和《黑暗骑士》在内的众多实力明星影片咬紧牙关前来冲击,也多半在十亿美元出头的节点就止步不前了,始终无法超越。
      就这样,卡梅隆一片奠定了自己作为电影界王牌导演的坚实地位。
      
      沉寂八年,只为圆“星球大战”梦
      
      辉煌过后,就在世人翘首期待卡梅隆创造新的视觉冲击波时,他却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而且整整八年没有一丁点的动静。
      卡梅隆到底在干什么呢?
      对此,各种猜测一直不断:“卡梅隆歇手了”,“卡梅隆归隐了”,“卡梅隆转行了”……其实都不是。在这些年中,卡梅隆一直在修订自己总也舍不得放下的《星球大战》计划。
      在实际摸索中,卡梅隆终于明白:要想让自己的《星球大战》达到期望中的“让观众观看时更舒服,更能融入画面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使用3D技术。说来,用3D技术拍电影并非新鲜事物,早已有人捷足先登了,但拍出的电影总会“每隔五分钟就强暴一次观众的眼球”。为了解决掉这个技术难关,他亲赴日本东京索尼高清摄像机研发部,历时三个月终于和工程师们开发出了一款名为“3D Fusion”的全新立体高清摄影机――这种机器拍出来的立体影像,要比以往的3D电影更清晰、更稳定,且不会出现鬼影以及模糊等问题。
      2005年春天,卡梅隆突然现身,公开宣布:“我将拍摄一部全新的科幻影片……”
      吊起观众的胃口之后,卡梅隆马不停蹄地忙乎开了:先是给影片起名――取印度教之“神”、梵文之“化身”、佛教之“三身”和天主教、基督教之“神灵”之精华,名曰“Avatar(阿凡达)”,以期不单将故事要点透露出来,同时也把主题进一步升华,达到在哲学、宗教以及现代科技三者语境中最自然的融合。其次是丰富和完善潘多拉星球的点滴细节――为了使影片里凭空想像出来的世界真实可信,他请专家编制一整套潘多拉星球的语言体系,为自己创造的潘多拉星球植物描绘“科学依据”,甚至设计潘多拉星球的大气密度和一种三声阶的异族音乐……
      就这样,历时四年,总共耗资三亿美元,卡梅隆执著努力十余年的科幻史诗《阿凡达》终于封镜。
      2009年6月,一段二十四分钟的《阿凡达》片花率先在苹果预告片网站试映,立时技惊四座,直使苹果预告片网站因为无法承受史无前例的四百万次浏览而死机,其工作人员更是兴奋地跳起来:“啊哈,我有幸先睹了一个超级绝妙的‘大片’。”
      2009年12月18日,经卡梅隆精心剪辑后,片长一百六十二分钟的《阿凡达》如约在院线与观众见面,旋即飓风一般刮过北美,掠向欧洲、亚洲,红透全世界,短短三十九天即以十八点五九亿美元的票房打破了《泰坦尼克号》保持了十二年的纪录,直至冲上二十七点七亿美元的新的票房巅峰,创造出又一个电影神话。
      卡梅隆再度当仁不让地成为“世界之王”。
      
      后《阿凡达》时代的伟大构想
      
      携《阿凡达》之威,卡梅隆乘胜出击。
      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卡梅隆“一不留神”就透露出了自己的新的伟大构想:“接下来,我会拍摄两部影片:一部是改编日本科幻漫画《铳梦》,一部是重拍3D版《泰坦尼克号》。”
      对《铳梦》的构思,几乎是和《阿凡达》同期产生的。起初,卡梅隆打算,一边拍摄《铳梦》,一边拍摄《阿凡达》,最后同时公映两部影片,但终因“星球大战”的吸引力与诱惑力太大,才不得不暂时放下《铳梦》转而全身心投入制作《阿凡达》。如今,《阿凡达》业已赚得盆满钵溢,俯身重拾《铳梦》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或许是为自己之前少则三四年多则十多年才推出影片从而“冷落”了拥趸表示歉意,此次卡梅隆早早地就公布了两部影片的大致上映时间:“对于《铳梦》,已经差不多了。我们有一本很好的剧本,做了很多制作设计,用去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片子的大致风格基本上已经确定了,也就是这两年的事。对于3D版《泰坦尼克号》,目前一段长约九十秒钟的测试片花已经完成,效果令人满意。确定将于2012年4月上映。因为这个日期有着特殊的意义,是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在北冰洋撞上冰川沉没一百周年的日子。”
      掐指算来,时间不算太长。就让我们耐心地等待卡梅隆烹制的两道饕餮大餐吧。■
      (责任编辑/金 翎)

    推荐访问:我是 之王 导演 《阿凡达》导演卡梅隆:“我是世界之王” 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电影合集 我是世界之王英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