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喜获殊荣的拉美文学大师|喜获殊荣

    时间:2020-08-17 07:17: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时隔二十八年,文坛“万奖之王”再度花落南美      每年一进10月,诺贝尔奖的评奖结果就会成为吸引人们眼球的焦点新闻。而各奖项中最受瞩目、又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应该说是被视为世界文坛“万奖之王”的诺贝尔文学奖。本来,人们都知道瑞典文学院内掌握着此项大奖投票权的十八名院士,向以行事诡秘和决定惊人闻名,但在结论面世之前预测今年“花落谁家”又是许多媒体或研究机构乐此不疲的“猜谜游戏”。
      10月7日下午1点(北京时间晚7点)“谜底”在位于斯德哥尔摩老城的瑞典文学院会议厅揭晓。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格隆德先后用瑞典语、英语和西班牙语宣读了文学奖评委会的决定: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摘得桂冠,成为第一百零七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结果一经公布,惊呼与叫好之声并起。感到失落的照例是每年都热衷提前作出预报的众多玩家――略萨的名字在博彩公司的赔率排行榜上并不靠前,也不在欧美媒体揣测的热门名单之内。而多数持欢迎态度的人们则认为,在爆了多年冷门之后,这项世界级的文学大奖终于颁给了一位众望所归者。
      现年七十四岁的略萨出生在秘鲁,留学在欧洲,拥有秘鲁和西班牙双重国籍。身为作家及诗人的他曾大半生投身政治,进入文坛后则堪称全才――既创作小说、剧本、散文随笔,也导演舞台剧、电影,还主持过广播电视节目。他试图在创作中从各个角度立体地展示历史和现实,诡谲瑰奇的写作技法与丰富深刻的内容让他声名远播,被誉为西班牙语世界中最具威望的“结构现实主义大师”。略萨在拉美与《百年孤独》的作者、哥伦比亚作家、1982年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齐名。这是二十八年之后,诺贝尔文学奖再度花落南美。
      略萨在获奖之后非常高兴,激动之余他表示,被授予这项殊荣是诺贝尔文学奖“对拉美文学和西班牙语文学作品的承认”。
      
      影响力巨大的文学大师
      
      1936年3月28日,略萨出生于秘鲁南部阿雷基帕省省政府所在地阿雷基帕市。一岁多时,他跟随家人移居玻利维亚的科恰班巴,直到十岁那年才回到祖国。少年时代他在皮乌拉市和首都利马辗转求学,曾就读位于利马的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国立)。中学毕业后,他在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学习法律和文学,之后又相继在利马和西班牙的马德里学习法律和文学,曾先后获得圣马尔科斯大学语言学硕士学位和马德里大学文学哲学博士学位(这个学位是研究文学的哲学博士,不是荣誉头衔的文学博士,他另有英国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等多所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头衔)。青年时期,略萨曾在多家机构就职,做过银行职员、新闻记者等工作。
      早在学生时代,略萨就爱好写作,并显露出良好的文学天赋。十六岁那年,略萨上中学四年级时,写下了他的第一个舞台剧剧本《印加王的逃遁》。第二年,该剧在皮乌拉市当地剧院举行售票公演,演员全部是略萨所就读学校的学生,导演则由剧作者本人担任。这是略萨首度导演戏剧。同年,该剧剧本参加秘鲁教育部文艺创作奖评选并获奖。1957年,略萨以短篇小说《挑战》获法国的文学奖,所得奖赏是让他到从小就梦想的法国巴黎旅游十五天。两年后,略萨的六个短篇小说结集出版,书名为《首领们》,本书让他初次成名,成为1959年年度西班牙雷奥波多,阿拉斯文学奖得主。
      《首领们》的问世使时年二十三岁的略萨得以在秘鲁文坛崭露头角,而为他奠定卓著国际声誉的,则是他1962年创作并于次年出版的《城市与狗》一书。
      《城市与狗》是略萨根据自己少年时代在军校学习的亲身经历,用西班牙文写成的小说。“城市”指秘鲁社会,“狗”指军校学员。作品中用了大量篇幅描写打架斗殴、金钱交易、上课捣蛋等丑恶行为,揭示出底层人生存的艰难处境。书中塑造了一个中间人物,他名叫阿尔贝托,为人不卑不亢,不欺负弱小,也不容忍强者欺负。在捍卫尊严和个人合法权利方面。阿尔贝托绝对不放弃斗争,这个人物其实就是略萨的化身。在《城市与狗》中,阿尔贝托时而生活在社会上层,时而与来自社会底层的黑人、混血种族学员住在同一宿舍。他既看到了上层社会的伪善、欺诈和糜烂的生活,也了解了贫苦阶层的悲惨处境。这两个极端他都不能接受,因此宁肯躲进文学天地,逃避狗咬狗的生活。这样,阿尔贝托就逐渐培养了这样一种能力:建造文学的城池,去抵挡“城市”的喧嚣和“狗”们的狂吠。
      这是略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当时他年仅二十七岁,但就是这部处女作,一出版就轰动了西班牙文坛。不过,这部小说在秘鲁引发争议,也很快被秘鲁当局列为“禁书”,并将一千册书在书中故事的主要发生地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广场焚毁。但正如谚语所云“乌鸦的翅膀遮不住太阳的光芒”,秘鲁当局的查禁无法阻挡作品在世界各国的传播,更无法阻止略萨借此书跻身拉美顶尖作家的行列。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城市与狗》被翻译成二十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有评论认为《城市与狗》是标志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的里程碑小说之一。
      自1952年写下第一个剧本、1959年推出第一部作品集、二十七岁时一举成名至今,身为拉美著名小说家和散文家的略萨一直没有中断写作,创作了三十多部包括小说、话剧和散文在内的作品,其主要代表作有小说《城市与狗》、《绿房子》和《酒吧长谈》、《世界末日之战》、《谁是杀人犯》、《叙事人》、《谎言中的真实》、《天堂的另外那个街角》。2006年,已经七十岁高龄的略萨推出一部风格迥异的小说《坏女孩》,他的创作产量之高、周期之长,在拉美作家群中屈指可数。
      略萨的小说结构迷人,风格外露,叙述技巧精湛,技法有迹可循。他的作品从不缺乏深度,有着敏锐的政治态度,在思想上走得很深远,正如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决定中说,略萨的作品“对权力结构制图学般的细腻描述和他对个人的抵制、反抗和挫败形象的尖锐刻画”。可以说。略萨对于整个民族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也是他能够影响世界的重要原因。
      作为现实主义的扛鼎人物之一,早在二三十年前,略萨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诺贝尔文学奖大热门之一:之前的几届,他的名字亦常常被人提及。如今,桂冠终于“加冕”,对于略萨而言,是如愿获得了他应该获得的奖;对于诺贝尔奖来说,把奖颁给略萨,也是众望所归的选择。
      
      曾热情从政,一度距总统宝座仅一步之遥
      
      略萨的传奇之处在于,除了在文学领域内的成就,他还曾热情地投入政治领域。和许多同时代的拉美作家一样,略萨曾经思想左倾,支持古巴革命,据说还加入过秘鲁共产党,但他在这一阶段并不像同行们那样,热衷于参加国内和洲内的抗争运动,而是舟车劳顿,在欧美各国巡回奔走,热衷于获取一个又一个名校的头衔,并在各种文化推介场合露面。
      1971年,古巴诗人赫伯托・帕迪拉的被捕,让略 萨认为拉美左翼思想幻灭,从此急遽转向,变为右翼知识分子。他宣称“反对极左,也反对极右”,组建了“图帕克・阿马鲁自由运动”。1987年,踌躇满志的略萨回到秘鲁,组建了一支新政党“民主阵线”,投入政治运动,并在1987年8月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党主席。此时的略萨立场已然右倾,反对时任总统阿兰・加西亚的银行国有化等政策,主张国营企业私有化(民营化)和全面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
      1989年,略萨率领其所在政党,汇合两个主流中右翼大党(出过一位前总统贝朗德,特里的人民行动党,和基层党员众多的克里斯蒂亚诺人民党)组成强大的竞选联盟“民主中心阵线”,登上政坛前台。当年6月4日,略萨在其出生地正式宣布进入总统选战,角逐秘鲁总统职位。
      在1990年的总统大选中,略萨一度是声望最高的候选人,而他的对手正是后来成为秘鲁独裁者并掌权十年的日本裔秘鲁人藤森。大选投票之初,一些人(包括略萨本人)幼稚地认为,略萨即将成为秘鲁第一位会写小说的总统,并将秘鲁打造成没有腐败没有独裁,有着自由空气的民主国家。显然,他们低估了政治对手的能量。
      1990年6月,老练政客藤森打败了小说家略萨,成为第一位日本裔的秘鲁总统。
      总统竞选失败后,略萨离开秘鲁到他长期侨居的欧洲休息。1993年,略萨取得西班牙护照,拥有了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同一年,略萨接受邀请,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并在那里完成了他在德国期间开始撰写的回忆录《水中鱼》。
      2003年,时任秘鲁总统的亚历杭德罗,托莱多一度想找略萨回国担任总理,遭到略萨婉拒。后来托莱多在略萨的建议下,任命略萨昔日的政党伙伴梅丽诺出任了秘鲁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理。
      
      私生活充满故事性
      
      有人曾经感叹:做人难,做名人更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成名后一举一动常常受到“监督”,连个人隐私也可能被公之于众。诺贝尔奖新得主略萨亦未能逃脱这一“难关”,他刚被宣布获奖,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马上被媒体抖搂出来。
      婚姻和家庭在名人的个人生活领域里是最具“话题性”的,自然是各路记者争相报道的重头戏,略萨的婚姻如同其小说一样充满了故事性:1955年,年仅十九岁的略萨不顾家人反对,与年长自己十三岁的“姨妈”(舅舅的姨妹)胡莉娅,乌尔吉蒂,伊利亚内斯相恋结婚。胡莉娅也是个有才华的作家,陪伴略萨在马德里、巴黎求学,并在略萨奖学金中断的艰难日子里与他相濡以沫,堪称他的红颜知己和贤内助。但这段婚姻在维持了八年后宣告失败,两人于1963年离婚。1965年,一贯我行我素的略萨再次不顾家人反对,与未满二十岁的表妹帕特丽西娅・略萨,乌尔吉蒂再婚,两人育有两子一女。婚姻本应两情相悦,离婚结婚也是各人的选择,但略萨却将此事写进小说,并大加渲染。1977年,刚刚当选秘鲁文学院院士、志得意满的他写出了《胡莉娅姨妈和作家》一书,将前妻胡莉娅的许多隐私加以披露和调侃。该书面世后极为轰动和畅销,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风靡一时。胡莉娅看过这部电视剧后很生气,认为很多地方不符合事实。深感受辱和受伤的她随即用笔反击,写出了同样热销的《作家和胡莉娅姨妈》一书,声称要“写出略萨没说清楚的真实细节,把几乎流传整个美洲大陆的电视剧中庸俗化了的东西全部纠正过来”。这桩文字公案引发很大争议,许多同时代的拉美作家都认为,在这件事上,略萨有失厚道。
      略萨与大文豪、《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的恩怨也富有戏剧性。这二人都是当代拉美文坛的泰斗级人物,马尔克斯比略萨年长九岁且成名在先。略萨曾是马尔克斯的粉丝,1971年他的名气已与马尔克斯并列,但其博士论文仍以《加西亚,马尔克斯,弑神者的历史》为主题,一度传为佳话,然而仅仅五年后,他却在墨西哥帕拉西奥・德贝拉斯阿兹特克国家艺术馆对昔日的偶像施以老拳,打得马尔克斯眼眶青肿,鼻梁也破了道口子。两人的友谊就此破裂,此后三十余年不交一语。没有人确切知道三十多年前导致冲突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据说是与婚外恋有关),他俩对此都是讳莫如深。在两人闹翻之后,略萨便不允许那本赞美马尔克斯的专著再版。直到2007年3月,马尔克斯八十大寿、《百年孤独》四十周年特别版出版之际,略萨以发表向《百年孤独》致敬文章的委婉方式,向身患癌症、已挂笔一年的老友表达歉意,坚冰终于化解,两位大文豪又重归于好。此番略萨文坛折桂,马尔克斯特意在微博上留言祝贺:“如今我们都一样了。”
      
      早在三十年前,他已被中国人所熟知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说法,借用在现代作家身上也很贴切。比如,很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都是在获奖后才被中国人所知,但略萨却是例外――早在20世纪80年代,这位和马尔克斯齐名的秘鲁作家就已经被中国人所熟知。相比只有一部《百年孤独》流传的马尔克斯,新时代的中国作家,几乎都能说出几部略萨作品的名字。
      略萨为中国读者所认知,始于1979年12月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赵德明在《外国文艺》杂志上的首次撰文介绍。1980年,南京大学成立西班牙、葡萄牙及拉美文学研究会,略萨等“拉美文学爆炸”一代作家的作品、风格,在大学里以讲义、非出版印刷品的形式广泛流传。略萨第一部被译成中文的作品是其成名作《城市与狗》(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1。此后,略萨的许多作品相继被推介给中国读者。
      众多的中国文学界人士都对略萨此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持肯定态度,认为他在中国有着巨大影响力――不仅是读者广泛,而是他几乎直接影Ⅱ向了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产生和蜕变。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时期文学开始兴起之初,文学新人言必称拉美,开口马尔克斯闭口略萨,两位拉美文学大师精湛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与技巧,让曾长期处于封闭环境中的中国文坛人士大开眼界,此前中国几乎没人知道小说还能这样写。影响最大的,当然是马尔克斯,而仅次于他,甚至可能与他不相上下的,正是略萨。为数不少的中国当代一线作家都曾经受过略萨的影响:贾平凹、苏童、莫言、格非、余华……人们所熟知的这些名字背后,或多或少都能够找出一点儿略萨的影子。
      1994年7月6日,略萨曾偕家人来到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在北京期间,客人们参观了长城等名胜,略萨还在北京与中国西班牙语文学资深译者赵德明和尹承东会谈,并当场口述《致中国读者》一文。
      
      责任编辑:吕静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