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保罗・克鲁格曼:小布什最讨厌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2018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时间:2020-08-16 07:20: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008年10月13日,随着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正式揭榜,以“毒舌”、“黑嘴”等著称的美国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再一次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
      1996年,在《流行国际主义》一书中,他直接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即将爆发;1998年,大胆预测了金融史上另一件非常重要的金融风暴――俄罗斯金融危机;2000年,撰文指出,新一轮国际油价上涨周期已经到来;2007年,在《外交》双月刊中指出,类似于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萧条将再度来袭:2008年,指责布什政府救市措施不力,应该对有关金融机构例行国有化以维护市场信心……
      对于这位新经济学家,坊间对其可谓是“既恨且爱”――恨的是,频频在经济繁荣的时候泼出危机的冷水,让人扫兴;爱的是,对于经济危机的预言屡屡应验,让人佩服。
      先是一阵板砖,后是一片鲜花。每一次,保罗・克鲁格曼都是嘴角泛着微笑接迎过来,然后继续“不修边幅地留着浓密胡须。永远带着一副怀疑的目光”埋头从事自己的经济学研究……
      
      性格刚直:得罪了人丢掉了奖学金
      
      1953年2月28日。保罗・克鲁格曼出生于纽约长岛的一个犹太移民之家。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保罗・克鲁格曼的父亲是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理。一家人过得衣食无忧、生活安逸。
      在这个未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童年里,尚看不出一丁点儿日后在经济学界出人头地的迹象:如同许多喜欢玩耍的小孩儿一样,保罗・克鲁格曼也是整日里撒丫子到处乱窜;唯一与其他小孩儿不同的是,保罗・克鲁格曼特别喜爱看科幻小说。而且还梦想着长大之后成为一名心理学家或者是历史学家……
      转眼之间,保罗・克鲁格曼从约翰・F.肯尼迪高中毕业了。随后他来到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
      这个时候的保罗・克鲁格曼,在主修经济学专业的同时,更是对一直就向往着的历史学知识有着一份儿常人难以理解的痴迷和偏好。于是,在听完一些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后,保罗・克鲁格曼常常会夹着课本儿去听各种与历史和其他社会学科有关的课程,结果总会被别人当做是读历史学专业的学生。
      不过,即便是把大量的时间和心思都用在了历史学专业上,但还是丝毫不影响保罗・克鲁格曼在经济学专业上的出色表现:1973年的春天。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威廉・诺德豪斯举办了一个关于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讲座。正在读大学三年级的保罗・克鲁格曼听完之后。就围绕着这个话题撰写了一篇关于汽油价格和消费的学年论文,表明汽油的长期需求富有很大的价格弹性――虽然说。论文中提出来的观点与当时经济学界流行的观点截然相反,但保罗-克鲁格曼对经济问题的深刻理解却引起了威廉・诺德豪斯的极大关注。随即,威廉・诺德豪斯把保罗・克鲁格曼邀请过来做了自己的研究助理。
      1974年,保罗・克鲁格曼大学毕业了。在威廉・诺德豪斯的推荐之下,保罗・克鲁格曼顺理成章地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几年里,保罗・克鲁格曼深得主流经济学派掌门人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罗的言传身教,他在经济学专业中的表现愈发出色了。但与此同时,在刚直性格的作用之下,保罗・克鲁格曼渐渐地走上了一条“急先锋”的路子,动不动就毫不客气地向一些传统经济学理论开战……
      一而再,再而三。终于,保罗・克鲁格曼的咄咄逼人的气势引起了研究生学院相当一部分人的不满甚至是反感,这些人就联合起来一起反击他,甚至还把他眼看就要到手的研究生奖学金也给变着法子取消了。
      无可奈何之下,情绪低落的保罗・克鲁格曼只好草草地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然后卷起铺盖奔赴一直言不讳:――
      
      少年成名却得不到重用
      
      保罗・克鲁格曼在耶鲁大学的任教生活开始了。
      一边备课教学,一边进行经济研究,二十多岁的保罗・克鲁格曼很快就把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学院发生的那档子窝心事儿忘得一干二净。然而,还没过多久呢,处处谨慎细微的保罗・克鲁格曼就再次因为一些“把持不住”的言语和举动而得罪了人。
      深感不得志的保罗・克鲁格曼一下子沮丧到了极点。
      1978年年初的一个下雪天,郁郁寡欢的保罗・克鲁格曼去探访著名的经济学家鲁迪格・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的作者)。万万没有想到,一席谈话下来,年轻的保罗・克鲁格曼竟然找回了自信,而且还找到了打开自己成功之门的关键――后来,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保罗・克鲁格曼是这样对人说的:“在讲述了我自己的一些想法之后,教授激励我研究国际贸易,而且还告诉我:‘你必须把这些想法写出来’。”
      犹如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之中,保罗・克鲁格曼开始充满激情地研究当时国际经济学界贸易模式中的典型代表观点――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与其学生俄林提出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别出心裁地用十分简单的连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都能读懂的通俗语言撰写出了一篇新的关于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的论文――《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并大胆地把它提交给了国民经济研究局。
      7月,暑期。二十五岁的保罗・克鲁格曼作为耶鲁大学的助理教授应邀参加由国民经济研究局举办的学术研究会。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是一个由学术水准非常高的学院派经济学教授组成的松散学术组织,而且来参加这个会议的也都是当时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能在这个地方宣读自己的论文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不过,相对于台下的一伙正襟危坐的大腕来说,保罗・克鲁格曼到底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因此在登台发言的最初一段时间里谁也没有拿正眼去瞧他一下,而是只顾低声闲聊着自个儿的话题。但渐渐地,随着保罗・克鲁格曼一步一步地展开了自己的分析之后,整个会议大厅安静了下来:大伙儿纷纷停止了交谈,转而专心致志地倾听他的演讲了……
      就这样,保罗-克鲁格曼的大名一夜之间传遍了所有的州城!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保罗・克鲁格曼开始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发表演说、参加研讨会、会见各种各样的人。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荣誉和大把大把的金钱。不过,保罗・克鲁格曼并没有让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而是在紧张的忙碌之余继续潜心于学术研究。
      1982年8月,刚刚从瑞典一个国际会议回来的保罗・克鲁格曼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供应经济学派之父、里根总统的CEA主席马丁・费尔德斯坦打来的,邀请他去华盛顿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团国际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
      保罗・克鲁格曼欣然答应了。
      想想也是的,一旦做了总统经济顾问团的成员。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成为终身教授,每月拿着别人艳羡不已的丰厚薪酬,今天在这儿、明天去那儿地参加各种会议:如果心情好了随手写几篇论文就能获得一连串的赞赏……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保罗・克鲁格曼就发现自 个儿再也无法在华盛顿待下去了――在这个地方,好的分析者并不受重用,马屁精倒是如鱼得水。这对于一个不安于现状和不断向自己以及社会挑战的人来说,难免会生出郁闷来。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里倒是让保罗・克鲁格曼在无意之间又发现了自己的另外一项才能:“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讲述严肃的经济学问题。”这话一点儿也不假,1983年的总统经济报告就是由保罗-克鲁格曼主笔的。
      身心俱疲的保罗・克鲁格曼长吁短叹地回到了耶鲁大学继续做学者。
      1987年,费了好大一番工夫才再度找回了昔日的精神头儿的保罗・克鲁格曼先后写出了几篇高质量的经济学论文:《第三世界债务减免》、《欧洲货币体系的作用》、《贸易集团化》……这些文章获得的好评,打消了保罗・克鲁格曼对自己研究能力的怀疑,也由此开始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一新贸易理论。
      一朝成名天下知。看到保罗・克鲁格曼的书之后,许多大公司的总裁就纷纷找上了门来。请求他为自己的公司做商业咨询。对于这些来访者,保罗・克鲁格曼既不能一口拒绝也不能挨个儿都答应。只好花钱雇用了一名专业经纪人――不是为了拉更多的客户,而是为了适当地提高价格,以使他们识趣儿地望而却步。
      有趣的是,在撰写大部头的过程中,保罗・克鲁格曼竟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颇有意思的新颖研究课题・经济地理学,而且还雄心勃勃地想把这个课题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然后在这个领域上取得另外一番进展。
      自然而然地,保罗・克鲁格曼的卓越表现也再一次吸引了华盛顿政府四处寻求精英的眼球。
      1992年,在新一届总统大选即将拉开序幕的时候,保罗・克鲁格曼受邀再度出山担任克林顿的竞选顾问。
      在电视镜头中,保罗・克鲁格曼极富激情的经济演说不但给克林顿的竞选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而且也使自个儿在全国民众面前大出了一番风头。不过,在展示自个儿卓越的经济才华的同时。直言不讳的保罗・克鲁格曼也总会不由自主地一针见血却又不无尖酸地对时局进行一些评论,比如说不止一次地提到“这是一个狗吃狗的时代”、“美国人总认为,唯有不择手段打压对手才能获得工作和生存的机会”等;尤为让人接受不了的是,还总是以拆穿华盛顿一些“政治企业家”的把戏为乐,而且从不介意指名道姓……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成功赢得总统大选之后。克林顿没有投桃报李地起用保罗・克鲁格曼担任自己的首席经济学家,而是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伯克利大学的女经济学家泰森。
      就这样,对仕途踌躇满志的保罗・克鲁格曼又一次在华盛顿撞了南墙,真可谓是:揣着希望而来,带着失望而归。不过,保罗・克鲁格曼并没有为此感到难过,相反还自我打趣地说道:“从性格上来说。我不适合那种职位。你得会和人打交道,在人们说傻话时打哈哈。”
      
      口无遮拦:预言经济危机奠定大师地位
      
      在出任克林顿总统的首席经济学家受挫之后,保罗・克鲁格曼直言不讳的性格依旧没有丝毫的改变――无论是对民主党还是对共和党,只要是有一丁点儿看不顺眼的地方。总会照批不误……
      不过,比批判时局和撰写专栏更为上心的事儿是,保罗・克鲁格曼开始以自己精确的思维对经济的现状和迷思进行解析。
      1994年,在以亚洲四小龙为首的亚洲经济正在蓬勃发展的时候,保罗・克鲁格曼却不合时宜地在著名的《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亚洲奇迹的神话》的文章,针对世界银行给予亚洲经济增长以“东亚奇迹”的评价,激烈批评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高度依赖政府主导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资拉动,而不是由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获得的高速经济增长,因此不具备可持续性,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要幻灭”。
      也正应了“忠言逆耳”那句老话,保罗・克鲁格曼说得是“口干舌燥”,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他,相反,他还极大地激怒了李光耀、马哈蒂尔等领导“东亚奇迹”的领导人。见状,保罗・克鲁格曼只好“缄默不语”了。
      但两年后,也就是1996年,就在世人继续沉浸在全球经济繁荣发展的喜悦中的时候,保罗・克鲁格。曼再度做出了一个让大伙儿大吃一惊的举动:在自己出版的《流行国际主义》一书中,大胆地预言了1997年亚洲将要爆发一场金融危机。
      像上次一样,世人还是抿嘴一笑了之。不过,大伙儿嘴角的笑意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消逝呢,保罗,克鲁格曼的预言就在瞬间变成了现实。
      这下子,保罗・克鲁格曼开始为全球瞩目了,不但先前被他的预言激怒的人们紧紧地闭上了嘴巴,而且其撰写的《流行国际主义》一书也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连续印刷了八次、多达一百二十万册。
      如果说仅仅就一次“不幸言中”充其量不过是靠运气偶然碰上的话,那么紧随亚洲经济危机之后的两次预言,就实在不能不让人对保罗・克鲁格曼刮目相看了:1998年,在美国长期资产管理公司倒闭之前,保罗・克鲁格曼批评了该公司以固定汇率来计算的盈利模式,指出如果汇率发生了变化就有可能会亏损,而随之而来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则有力地证明了他的大胆预测。2000年,保罗・克鲁格曼直截了当地指出。新一轮国际油价上涨的周期已经到来,而2001年之后的国际油价急剧上涨乃更是以铁的事实印证了他曾经说过的话……
      如此反复再三,在因诸种危机的爆发而成为焦点中的焦点之后,保罗・克鲁格曼的见解开始成为世人认识时局的一把钥匙。而他本人也由此踏上了一条顶着耀眼的光环从事职业经济研究的大腕儿生涯,进而奠定了自己在经济学界的“新一代经济大师”的地位。
      随之而来的,是保罗・克鲁格曼对经济危机的嗅觉愈发地敏锐了。而他对政府的批评也无疑让布什总统头疼不已。
      2003年,保罗・克鲁格曼有力地抨击着布什政府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认为:从长期看,布什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发动伊拉克战争将使美国经济发展不可持续。最后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
      2006年,保罗・克鲁格曼呼吁关注美国房价潜在的暴涨暴跌风险。
      2008年,保罗・克鲁格曼指责布什政府救市措施不力,应该对有关金融机构例行国有化以维护市场信心……
      而且尤为有意思的是,就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前的2008年10月10日,保罗・克鲁格曼在接受电视采访的时候还在直言不讳地说着:“我们的金融系统处于失控的状态,人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购买国债和饮用水。”
      “因为口无遮拦,所以更显可爱。”即便是戳到了某些人的痛处或者是说出了一些惹人生厌的话来,但保罗・克鲁格曼还是不会就此而永远地闭上自己的嘴巴,原因只有一个:口无遮拦是保罗・克鲁格曼为人处世的唯一行为标杆!
      
      (责任编辑/金 翎)

    推荐访问:保罗 克鲁 得主 保罗・克鲁格曼:小布什最讨厌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支持克鲁格曼反驳小布什 2008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