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洛阳古都研究

    时间:2021-07-02 16:01: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洛阳古都研究在学界向来受到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洛阳古都研究成果丰富,精彩纷呈。从学术史角度比较全面地总结和评述这方面已有的学术成果,指出其不足,对洛阳古都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洛阳;古都;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7)04—0027—09
      
      洛阳古都研究在学界向来受到重视。自先秦时期就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及至现代,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更多,成果丰富。苏莘最早采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对洛阳古都做了开拓性的考察,李健人所著《洛阳古今谈》是民国时期第一部通史性的洛阳都城史研究著作。进入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学界对洛阳古都的研究逐渐步入高潮,成果较多。概括起来,这一时期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70年代,主要是结合考古发现,对一些洛阳古都城址性质和形制的研究。其中,阎文儒的《隋唐东都城的建筑及其形制》、宿白的《北魏洛阳城和北邙陵墓——鲜卑遗迹辑录之三》和《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做了许多开创性的探索,初步建构了北魏和隋唐洛阳城研究的学术体系,其学术原创性十分突出。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由于考古学者的不懈努力,大量相关的考古资料成为洛阳都城研究的重要基础,学界对洛阳古都研究的关注点逐渐增多。这一时期的研究特点,一是表现出对洛阳古都在中国古都发展史上地位的宏观把握;二是对都城形制和规划布局的分析,基础性的微观性复原研究以及古都政治、经济、里坊研究都取得进展;三是受国内文化史、环境史兴起的影响,洛阳古都文化和生态环境研究得到人们的重视,洛阳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也受到人们的注意。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洛阳古都研究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以往研究着力的都城形制和规划布局研究继续受到重视,并逐步深入;二是河洛文化概念的提出及其研究的进展,大大推动了洛阳古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当然,从时段上学界对洛阳古都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但每个阶段的研究重点中,又不乏其他研究内容的介入,因此,本文拟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洛阳古都研究成果的简要介绍,仍按内容分类概述。
      
      一、洛阳都城建都朝代研究
      
      对洛阳古都的研究,首先涉及对洛阳建都朝代的界定。据笔者所见,目前已形成了7种主要观点,并且在诸说中实际上还有多种见解。这7种观点是:(1)九朝说。陈桥驿认为,自东周以来,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后)以及五代的后梁、后唐等九个朝代在这里建都。(2)十朝说。史念海认为,在洛阳建都的朝代有10个: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3)十一朝说。有两种说法。李先登认为历史上有11个朝代在洛阳建都,但未指明具体朝代。韩忠厚则认为在洛阳建都的11个朝代是夏、商、周、汉、曹魏、晋、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4)十二朝说。赵芝荃认为,历史上有12个朝代在洛阳建都: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5)十三朝说。也有3种说法。苏健认为,历代王朝在洛阳建都的13个朝代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史为乐认为以洛阳为都城的朝代包括夏、商、周、汉、魏、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13朝。史念海认为,东周、河南王(秦末申阳)、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魏(李密)、郑(王世充)、唐、后梁、后唐、后晋等是在洛阳建都的13个朝代。(6)十五朝说。孟令俊认为,在洛阳建都的有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15朝代。(7)十八朝说。李振刚、郑贞富《洛阳通史》认为,从黄帝开始,帝喾、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郑、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18个朝代在此建都。由于这一问题主要涉及对古都概念的理解和对古都历史内涵的判断,争鸣还会继续下去。学术界认为在洛阳建都的不仅仅是九个朝代,比此数目要多得多。“九朝古都”中的“九”不是具体数字,而是言其多。
      
      二、洛阳都城规划与布局研究
      
      基本上是围绕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周都成周与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东都城等五大都城遗址展开的,由于开展比较早,成果也相对较多。
      二里头遗址。1959年徐旭生在偃师二里头村调查“夏墟”,发现了二里头遗址。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里头遗址的性质及其夏文化内涵方面,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掘、研究,二里头遗址为夏代都城遗址,已获得学术界的普遍认可。赵芝荃、陈旭、方新庆等进一步提出二里头遗址即为斟寻。随着二里头遗址性质的基本解决,20世纪末以来,其形制与布局研究,逐渐引起注意。杨鸿勋的《宫殿考古通论》第三章对二里头遗址第1、2号宫殿进行了详细的复原。张国硕的《夏商时代都城制度研究》是“迄今研究夏商时代都城制度最全面、最系统、最为深入的学术专著”,它用较大篇幅对二里头遗址进行了充分的论述,颇有新意。许宏等根据二里头遗址最近的考古发掘成果,对其聚落形态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由杜金鹏、许宏主编的《偃师二里头遗址研究》一书,收集了二里头遗址发现以来所有的调查与发掘简报简讯,并精选有关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的论文40余篇,集中体现了目前有关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研究的最高、最新水平。
      偃师商城。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受考古发掘的限制,对偃师商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年代、性质及其与郑州商城的关系诸问题上,对该商城的布局形制的研究较为薄弱。赵芝荃、徐殿魁的《河南偃师商城西亳说》,蔡运章、郭引强的《汤都西亳略论》,方酉生的《论偃师商城为汤都西亳》,安金槐、杨育彬的《偃师商城若干问题的再探讨》等,根据考古发掘的文化遗物、墓葬、地层关系,同时依据文献有关汤都西毫的记载,认为偃师商城的位置与西毫的地望相合,应为商汤所都的西亳城。上船,对此学术界在肯定偃师商城是早商都城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意见,如桐宫说、陪都说。许顺谌近年又提出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同为早商的两京。12列对偃师商城形制布局研究比较早的是贺业矩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他根据当时考古发掘材料和历史文献相结合,总结归纳了偃师商城规划布局的7个要点。王学荣根据新近考古发掘成果,对偃师商城的形制、规划布局、发展阶段及其影响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认为偃师商城布局建设的发展经历了建城阶段(小城阶段)、扩城阶段(繁盛阶段)及中兴时期三个大的阶段。其“择中立宫”即对称性布局的严格、规整程度,在商代前期还属特例。[踮’

    推荐访问:洛阳 古都 年代 世纪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