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论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开掘

    时间:2021-06-16 20:02: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那些封闭传统的观念与方法在如今已显得不合时宜。但是,传统家庭教育中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思想精髓,对当代家庭教育。尤其德育建设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吸收和发扬:。本文旨在阐述传统家庭教育的精神内涵和途径。并开掘其现实价值。
      关键词:传统家庭教育;途径;现实价值;开掘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08)04-0201-03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由婚姻产生的血缘关系而成的家庭为维系其正常生活,承担其社会职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产生了独特的、蔚为大观的传统家庭教育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传统家庭教育在培养适应自然经济的人才,塑造民族文化心理,传承优秀文化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积极的人生和社会价值。对推动我国当前家庭道德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都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一、传统家庭道德教育的内涵
      
      纵观传统家庭教育,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人无志,非人也”的立志教育
      立志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立身于世的精神支柱,没有志向,人就很难成才。传统家庭德育中把“立志”对青年人健康成长的作用强调得非常充分。首先,强调志向要远大。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告诫晚辈“夫志当存高远”。而要达到“高远”的志向,就必须追慕先贤,要学习先贤们的无所畏缩、豁达大度、不为眼前细碎得失所拘,努力向既定目标奋进,如果意志不坚定,将永远处于平庸的地位,无所作为。所以他强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同时,强调“志”对“行”的作用,位列“竹林七贤”的魏晋思想家嵇康在《家诫》中劝戒道:“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心济。”立志确定了目标,平时的言行就会为之努力,即使能力有限,也能有所成就。在传统家庭德育里,将“立志”列为人格修养的核心,所以嵇康大声呼吁“人无志,非人也”。
      2、“中和为贵、文明谦恭”的修养观
      乐群贵和、文明谦恭是中华民族处世哲学的基本内容,几乎所有的传统家训都一再叮嘱家人子弟要涵养品德,加强礼仪修养,宽厚待人,谦恭谨慎。要“遇事须平和处之”(蒋伊:《蒋氏家训》);对乡亲邻里,更要“宁我容人,毋使人容我”(郑文融等:《郑氏规范》);“处宗族、乡党、亲友,须言顺而气和。……宁人负我。无我负人”(庞尚鹏:《庞氏家训》)。康熙皇帝教训皇族的《家训格言》中甚至将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修养作为规范人行为的根本手段和社会运动的原初动力。他说:“礼之系于人也大矣!诚为范身之具,而兴行起化之原也。”曾国藩47岁时,以自己生平不注意礼仪而到处遇到麻烦的经历,告诉弟弟与人交往中礼仪的重要性,嘱其随时注意这方面的修养渗见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咸丰八年正月十四日《致沅弟》)。
      3、“勤则得多”的奋斗精神
      传统家庭德育中把“勤勉思想”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勤奋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人的优良品质。西汉大儒孔臧在《戒子书》中就告诫儿子“人之进退,唯问其志,取必以渐,勤则得多”,阐明“志”与“勤”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志”的高远与否是人进退的前提,但“勤”于行、持之以恒是条件。所以无论是皇族宰臣,还是文人士大夫都重视对晚辈“勤勉”品格的培养。汉高祖刘邦登上九五之尊高位后,反省自己的发迹史,专门下了一道“手敕”,告诫太子刘盈:“汝可勤学习。”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以苏秦刺股、文党投斧、孙康映雪、车胤聚萤虫光、儿宽带经书而锄等勤奋苦读的典故教育后辈。在强调勤勉的同时,着重强调勤奋学习在“人成大志”中的作用。唐代文豪韩愈在教子诗《符读书诚南》中指出“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他认为人出生时并没有贤愚之别,只是由于后天的学与不学才慢慢拉开差距。宋代大家欧阳修也在《诲学说》中指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可见,玉不琢仍为玉,本质不变;而人不学则退,难以保住天生的本性。
      4、“应世经务、奉公清廉”的务实思想。
      难能可贵的是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仍有许多传统家庭教育要求子弟耕读并重,学些技术、手艺,以自食其力、自立于世。陆游“时时语儿子,未用厌耕锄”(陆游:《剑南诗稿》)。霍韬《渭崖家训》中论述了子弟参加农耕的重要性,认为“幼事农业,则习恒敦实,不生邪心。”他还主张乡村学校的先生,应该考核学生从事农业生产的情况。凡耻于耕作者应予以休罚,如连犯三次。就开除他的“学籍”。纪晓岚甚至颠倒了自古以来“士农工商”的排列次序,向儿子灌输“农居四民之首,士为四民之末”(《纪晓岚家书》)的崭新观念。《庞氏家训》等家训著作中还写入了一些农副业生产的经验。
      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同时代、门第的家庭教育中都教诫家人清白做人,勿贪勿奢,注重节操名声,特别是一些官宦家庭在奉公清廉方面更为首倡。赵鼎的《家训笔录》认为“凡在士宦,以廉勤为本”。包拯对贪官嫉恶如仇。嘱告家人“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包拯集》卷十《补遗》)并命人刻在石上,以诏后代。
      5、“救难怜贫、体恤下人”的人道关怀。传统家庭教育都把尽自家财力、物力资助贫苦族党乡人,关心照顾鳏寡孤独视为处世做人的基本准则。认为“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高攀龙:《高子遗书·家训》)。许多家庭教育都积极倡导家人热心公益事业,大到造桥修路,小到免费供应茶水,几乎无不涉及。这种人道关怀还鲜明地体现在对待奴婢、佃户的问题上。不少官宦家庭在坚持封建尊卑原则的同时,要求家人善待家仆,关心他们的衣食冷暖,体恤他们的辛苦,在人格上平等地对待仆人及其子女,不可虐待奴婢,不能增加佃户田租。蒋伊的《蒋氏家训》规定:“不得逼迫穷困人债负及穷佃户租税。须宽容之,令其陆续完纳,终于贫不能还者,焚其券。”袁采的《袁氏世范》要求家人在婢女成年以后要还其父母,仆人年老无家可归者要养其老。
      
      二、传统家庭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是注重家风的陶冶。不少家族都十分注意纯朴、善良、正派的家风对子弟品德养成的重要影响。如唐代3700多人同居、19代共饮、被皇帝赐以“真良家”的江州陈氏家族。以及横跨宋元明三代,被元、明两代皇帝屡次旌表的浙江浦江郑氏家族,正是依赖家庭和睦、子弟孝顺、勤业守法、积善累德的良好家风的传承才自立于当时、传名于后世的。
      二是以身立范、立教,潜移默化地陶冶子弟的品德。不少家庭对于子弟既重言传,更重身教。例如明代袁参坡的夫人李氏,虽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却是一个人格高

    推荐访问:开掘 家庭教育 现实 传统 思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