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学者需要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之心

    时间:2021-06-07 00:00: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李雪岩、龙四古两位老师合著的学术新著《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的亮点之一是:揭示了学者的社会担当。学者的社会担当应从关怀弱势群体着手,需要具备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之心,需要正视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并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弱势群体发掘自身的发展优势及发展路径。学者要关怀弱势群体,需要尽可能地走进弱势群体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学者关怀;弱势群体;学者责任
      学者的社会担当从何处着手?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近日,笔者有幸拜读了李雪岩、龙四古两位老师合著的学术新著《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颇有收获,最大的收获是领悟了学者的社会担当该从何处着手的问题:学者的社会担当需要从关怀弱势群体着手,需要具备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之心,正视弱势群体的困境,帮助弱势群体发掘自身的优势,帮助弱势群体开创发展的道路。
      一、关怀社会的弱势群体
      任何社会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弱势群体,但这些弱势群体常常为人所忽略,只能默默潜藏在社会的某个角落。到底该由谁来首先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应该是学者。学者的社会担当应该从关注弱势群体着手。
      李雪岩、龙四古两位学者从关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一个弱势群体入手,完成了其新著《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
      从该新著中发现,在广西、云南等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除了居住有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人口,还居住着一个特殊群体:归侨,也叫“归难侨”,或叫“难民”。他们主要是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政治风波影响而被迫回到中国并被政府安置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
      1949年以后,东南亚国家先后发生了三次较大的“排华”浪潮,并相应导致了三次华侨归国高潮:第一次是1949—1954年间的“排华”,其中以马来西亚“排华”为主,共有约2万名华侨被驱逐出境。当时,回到中国的归侨大部分由中国政府本着“以分散安置为主,集中安置为辅”的方针安置到原籍(主要是农村);第二次是1960年前后,印度尼西亚发生“排华”事件,仅1960年就有约8万华侨被驱赶回到中国。当时,回到中国的归难侨大部分由中国政府本着“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方针安置在兴建的41个华侨农林场和3个华侨工厂;第三次是1978—1979年的越南“排华”事件,导致200多万华侨离开越南,其中有超过28万名归难侨回到中国。当时,回到中国的归难侨大部分由中国政府集中安置在广西、云南等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归侨安置场(另有一部分被集中安置在广东等其他省份)。
      当前,广西有归侨侨眷共约138万人,其中归侨约18万人。在18万归侨中,约有13万名集中居住在22个华侨系统的农林场、10个林业系统的林场和13个农垦系统的农林场,另外约5万名则分散居住在全区各地的农村原籍(包括比较集中的广西北海市侨港镇和防城港市企沙镇华侨渔村等)。云南省共有归侨侨眷50多万人,其中归侨约8万多人,主要集中居住在13个华侨农林场。
      如果没有对弱者的关怀之心,李雪岩、龙四古两位学者也就不会把目光投注到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弱势群体。
      二、正视弱势群体的困境
      关注弱势群体,首先是要正视弱势群体的困境,这是学者的使命。一个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一定是敢于正视困境,并在困境中寻找优势和契机。
      李雪岩、龙四古两位学者该新著指出,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近200万的归侨侨眷群体中,约有110万青年归侨侨眷,他们正处于接受教育、就业和创业的关键时期,这个群体的发展对他们自身非常重要,对当地的社会发展也很关键。
      为了帮助这个特殊的归侨侨眷群体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侨务政策,包括一些特殊的帮扶政策,华侨农林场的两次重大改革,并于1990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以上政策在一定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随着时势的变迁,中国的侨务政策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归侨侨眷的发展面临新的难题。与此同时,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归侨侨眷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时代优势。在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背景下,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具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的区位优势,还有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两廊一圈”与“一轴两翼”等区位优势,并有西部大开发等政策优势。
      当前,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一是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归侨安置场发展面临困难;二是华侨农林场体制改革进程相对落后;三是归侨安置场基础设施落后;四是归侨侨眷群体贫困问题较为严重;四是归侨安置场普遍处于“文化孤岛”;五是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非常有限。
      同时,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的发展也具备一定的优势:一是具有“跨文化”优势,二是具有语言优势,三是具有跨国亲缘优势。
      三、帮助弱势群体谋求发展路径
      一个有社会担当的学者,一定要想方设法为社会弱势群体寻找发展的道路,这也是社会之所以需要学者这个群体的价值之所在。
      李雪岩、龙四古在该新著提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要发展,需要紧密切合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区位、政策优势,发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群体自身的优势,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
      在教育方面,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面临一些问题:基础教育方面,主要是设施落后;职业教育方面,主要是家庭贫困,并缺乏针对性;高等教育方面,主要是由于找不到工作,“读书无用论”尤其严重;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文化低,甚至不认识中国汉字,难以承担家庭教育辅导的功能。要发展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的教育,需要保障归侨安置场子弟享受公平的基础教育,完善归侨子女的教育扶持体系。其次,宜探索设立面向归侨侨眷群体的出国留学资助项目,包括设立政府公派出国学外语基金,设立政府公派留学东南亚基金,深入推进跨国联合培养模式,简化出入境求学的程序。另外,宜探索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建立华侨大学。

    推荐访问:之心 弱势群体 关怀 学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