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汉军对匈奴战略反击

    时间:2021-05-25 00:00: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决定命运的山脉
      阴山山脉横亘于内蒙古高原中部,这一庞大山系包括狼山、大青山、乌拉山及色尔腾山等山脉。亚洲内陆核心区域的蒙古高原一般地势有显著的特点,这使得阴山山脉南北坡的地形上有很大区别。平均海拔在400-2000米的阴山山脉南坡陡峭,而北坡却平缓,如此往北延伸到下一个高点,构成了一级级上行的台地。阴山山脉以南是狭长的河谷平原地带,农耕和畜牧产业均有发展,再往南则是黄河的弯曲顶部,过河就到了汉匈前期作战的主要战场,也是秦汉中原政权与草原外族政权攻防的焦点地区,河南地区。
      阴山山脉往北是草原的核心,再北越瀚海大漠则到了匈奴帝国的北部属区,那里的人民虽已臣服匈奴,如后来著名的高车人(即铁勒人、丁零人或敕勒人),但与匈奴人在种族上并不同源,只是半同化关系。阴山山脉往西与南北走向的贺兰山脉相接,形成开平方符号(及简写的汉字“厂”形),构成匈奴对中原的很大地缘战略优势,同时也是中原军队要对草原做战略打击必须克服的战略障碍,因此中原后人有“但使龙城飞将在”(指卫青)与“踏破贺兰山缺”(指岳飞)的志愿抒发。
      阴山山脉在秦汉时期植被繁茂,除了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其无数的大小山谷还是各种木材和金属矿产资源出产所在。因此,自先秦时期起,在这些大小山谷里,匈奴人的先祖和其他直接血缘关联或无关联的部落都在此地繁衍。待这些部落为匈奴所统一,征服东胡系的西辽河流域部族与河西走廊和西域,一个横跨中亚内陆东西数万里的草原帝国就被建构起来。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居于这一帝国的中部的阴山地区始终是匈奴的中央王廷所在。
      公元前127年的战役是中原军对草原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此战尚未根本上改变汉匈战略态势。匈奴人依旧以阴山山脉为中心试图夺回战略前进基地河南地,而匈奴北东西的三面布局,从战略上依然对中原构成“宝盖头”形的包围。
      匈奴反击的热情因其政权更迭而更加炽热起来,因为在匈奴国家制度下,掌军的王者如果缺乏军事进取心和战果,则其权力的基础是很难稳固的。在汉军方面来说,经过前一期作战,特别是在夺取河南地的战略前进基地后,极大地改善了己方的战略态势。沿大河两岸开始构筑的障塞防御系统提供了平时警备方面的方便,节省了宝贵的战略资源,同时使中原北部各郡国的国家战马饲养基地获得了安全,这为下一步战争提供了物质上的根本保障。最重要的是,卫青为主的新一代骑兵将领及其部队熟悉了大集团骑兵攻势作战的战法,并在国内精英阶层掀起了一股重武轻文和崇尚军功的风气。
      前期作战之结果,反而激发了汉匈双方更大的作战热情,并展开了各自的战略计划。
      新旧鲜明的战争指导
      公元前127年汉军大胜,同一年军臣单于去世,通过武力夺取单于大位的伊稚斜单于继位。第二年,在整顿兵马之后,新单于即发动了对中原的新一轮进攻。
      前126年,匈奴在夏季即派遣左翼部队数万骑攻略汉朝东北部的代郡(约当今北京西北,河北怀安、蔚县以西,山西阳高、浑源以东的洋河流域),斩杀总管军政的太守,掳掠民众千余人。到秋高马肥的传统征战季节,匈奴人又大举进攻雁门,杀掠上千人。再下一年,也就是元朔四年(前125年),匈奴在作战实力基本恢复后,遂倾国而来,派出九万骑兵,分每3万骑为一部,分别向汉朝北部边界地区的代郡、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及上郡(今陕西榆林)进攻。与此同时,匈奴右贤王统帅的右翼部队直接攻向河南地的核心朔方郡。
      匈奴人的进攻计划体现了全盘的战略考虑。三路进攻的部队意在以庞大声势吸引汉军主力,并通过会战削弱或摧毁汉军核心的骑兵集团。按过去的战例,面对匈奴这种对边境郡县的大规模进攻,汉军一般会调派中央军主力迎战。匈奴人计划以右贤王自阴山山脉地区直扑大河沿岸,从而夺回河南。匈奴军有统一作战指导,却缺少统一的战略与战役指挥,各方面部队在大的任务划分下各自为战。
      公元前124年春,汉军展开新一轮攻势作战。与匈奴军的全面进击计划相反,中原军队已经在十余年的战争中发展出一套崭新的骑兵战争战略。汉军意识到大漠以南和阴山地区作战的根本战略意义与长期性,以及汲取上一期骑兵集团高机动作战的经验,在汉武帝的亲自参与下,汉军制定了发扬地理内线优势、主力与支援作战交互与重点打击右贤王军的战略,并利用已成熟的骑兵集团,坚决采用高机动突击的奇袭战法。
      汉军为此对军队实行了新的战略编组,将军队配置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各边地郡国的地方常备部队,各地方警备部队坚决抵抗匈奴三路大军攻击,消耗其力量;第二层次为将军李息与张次公(卫青河南战役的主要部属),其率一部攻击最东北部远端的匈奴左贤王,进行战略牵制;最后,是高度集中编组的主力骑兵,含卫青本部的3万骑,及将军苏建、李沮、公孙贺与李蔡所率的各分队骑兵。
      除各边地郡国警备部队,汉军总共投入此次战役的攻击部队有10万骑之多。汉军在此次战役实行了新的战役指挥体系,攻击部队的6将军虽分为两个作战方向,却都由车骑将军卫青节制指挥。各军主力集结地为朔方郡,这一区域居于匈奴各路大军进攻线的中心位置,构成了内线作战的态势。
      奇袭“袭击者”
      汉军攻击主力集团的内部编成和作战序列也体现出新的特点。李沮为强弩将军,可以推测汉军弓弩等射远兵器有集中的战术运用,公孙贺为轻骑将军则很明显是率领突击的轻骑兵部队,李蔡(李广堂弟)在此役军号为轻车将军,可见此时中原军队仍保留了相当数额的战车部队,苏建(苏武之父)为游击将军,按照秦汉兵书和军事史,游击之军一般都是统帅控制的战役预备和机动部队。这一新型作战序列可见汉军军事改革不是简单模仿草原军队的模式,而是吸取草原骑兵的优势,利用战车和射远打击兵器的火力集中编组形成以骑兵为核心的车骑合成化部队,其与战国时代和汉初的征兵制部队有很大差异,职业化色彩已经浓厚,内部有明确的战术分工。
      基于此前作战的切身经验,卫青发展出一套以奇袭为主的作战思想,超越了战国秦汉之际的会战模式。他率领的主攻集团自朔方郡偷渡黄河,以前127年作战攻破的高阙(阴山山脉西北山口)为攻击发起点。此时匈奴右贤王的主力部署于狼山以北地区,右贤王对汉军本次的战役计划毫无意识,对卫青集团的作战意图和能力毫无认识。他的部队以及随军的家属和牲畜在这一地区按兵不动,正在等单于三路主力大军的攻击得手,汉军主力被他们吸引走后,再发动对朔方郡的攻击。
      卫青派出的远程侦察兵对右贤王的情况掌握非常彻底,可见卫青已发展出一套类似现代参谋作业的战役情报搜集系统,并能根据情报作出适切的战役行动。右贤王在自以为有把握的等待中每日与部下开怀畅饮,他不相信数百里外的汉军会对他构成直接威胁。此时,卫青命令骑兵部队趁暗夜轻装出击。经过也许超过一昼夜的轻装疾进,在右贤王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卫青集团对右贤王的帐幕营地构成了包围。善于远程奔袭的大漠袭击者遭到了被袭击的命运。攻击发起时匈奴军完全没有准备。草原军队军民不分,家眷随军行动的特点又加剧了悲剧。一边倒的战斗很快结束,无备的匈奴军民在汉军如雨的箭雨下被射倒,继之,汉军旋风般突袭的骑兵更以锋利的马槊和环首铁刀攻击无组织的匈奴人。匈奴士兵顾不上妻子和老弱,只能各自零星杀出包围逃逸。宿醉方醒的右贤王本人则仅携带一名爱妾,收集数百名亲随,独自往大漠方向逃去。
      为扩大战果,卫青下令展开无情的追击。此时,天空降下了大雪,汉军在茫茫雪野中,驱动战马,追击到数百里之地。此战俘获了右贤王部数十名小王,俘获匈奴民众一万五千余人,右贤王部所有的牲畜几十万头,其实是其主要资产全被俘获,这极大地摧毁了草原帝国右翼的战争潜力。
      除了直接的战果之外,此战在战争史上尤有更大意义。新的作战编成方法为辉煌的作战经过所证明,卫青为总指挥的统一的北方战区体制被建立起来。战后,当卫青的胜利之师凯旋,大军刚到攻击出发点的高阙塞,皇帝派遣的劳军使者已代表朝廷在此迎接,使者带给卫青大将军,即中原国家最高军职的印绶,在军中当场拜卫青为汉大将军。宏大的战争史翻开了新的一章。

    推荐访问:汉军 匈奴 反击 战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