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研究

    时间:2021-03-26 20:16: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我国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关系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存在观念落后、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及专业设置不合理、政府经费投入不足、企业忽视职业技能培训等问题。需要从转变观念、调整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及专业设置、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引导企业重视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寻求对策。
      关键词:劳动力有限供给;农民工;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陈美(1982-),女,汉族,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人力资源与就业。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4.3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4-86-02
      一、我国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就是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民工在就业前以及就业后所进行的有关非农产业的各类职业知识、技能教育的培训。
      (一)劳动力有限供给时代背景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一直处于无限供给状态,这为我国城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然而,到2003年末,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发生了“民工荒”,之后,这一现象不断发展,从沿海地区发展到内陆地区,从劳动力输入地区发展到劳动力输出地区。伴随着“民工荒”的发展,农民工的工资持续上升。这表明我国农村的劳动力已经不再是无限供给的。我国农村的劳动力已经由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供给。在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满足我国城镇经济的用工需求,如何使农民工更好地接受职业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需要
      尽管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长时间、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加之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88年以来逐年下降,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开始由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但目前我国农村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据《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除去已经转移的这些农民工之外,我国目前的农村劳动力的实际剩余要大于0.68-0.98亿这一区间。[1]农村存在如此多的剩余劳动力,既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也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农民工能否顺利就业并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接受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以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农民工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民经济对农民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只占3.4%,接受过中等技术教育的仅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2]这无法满足各行业对技术工人的用工需求,“技工荒”的出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职业教育观念落后、收入水平低,接受职业教育困难
      农民工是接受职业教育的主体,农民工能否顺利接受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因素。目前我国农民工自身在接受职业教育方面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农民工职业教育观念落后,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一直存在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以及重学历、轻技能的思想,导致人们对职业教育持轻视的态度。[3]这就致使我国绝大多农民工,即使是具有初、高中学历的农民工,没有选择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而是直接进城务工。二是,农民工收入水平较低,即使有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一般来说,也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接受职业教育困难重重。
      (二)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不合理,专业设置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职业学校作为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供给主体,其供给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校的教师队伍以及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由于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所以农村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较为薄弱。教师不仅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没有企业的实践经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组的调查,在回答“您在企业或单位从事过与现专业有关的工作多少年”时,有62.9%的教师回答“没有”,有19.3%的教师回答“5年以下”,只有17.8%的教师回答“5年以上”。[4]与此同时,学校内部的专业课老师相较于普通课老师的比例偏小,无法满足实训教学与指导工作。在专业设置方面,学校往往为了扩大招生,仅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无法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三)政府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职业教育发展
      农民工能否顺利接受职业教育,还取决于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而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充足的职业教育经费。研究表明,职业教育成本是同级普通教育的2.6倍,主要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技能训练。[5]由此可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而较高的学费又是农民工无力承担的,因此,职业教育经费应主要由政府来承担。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步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从2001-2008年,年均增长15.65%,但职业教育相对于其它教育经费的增长仍旧缓慢。[6]这就导致很多职业教育学校为了增加经费,只能通过开设所谓热门专业扩大招生,或者采取提高学费等方法来维持自身发展。从而导致农民工丧失更多的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最终也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企业忽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致使企业教育缺位
      企业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又一供给主体。农民工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以及自身的发展。目前我国各企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出现的“技工荒”充分证明了职业技能的重要性,但是受农民工流动性强特点的影响,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短期利润,缺乏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即使部分企业对农民工进行了培训,也往往是即时性、快餐性的,培训质量得不到任何保证。

    推荐访问:条件下 农民工 职业教育 劳动力 供给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