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青岛沈从文故居 康有为在青岛的最后时光

    时间:2020-08-16 07:23: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红瓦绿树,蓝天碧海” ,这句介绍青岛风光的名言,广为流传,它出自康有为之口。康有为和青岛有缘。青岛是他的养老之地,也是他的埋骨之所。1927年3月31日,康有为离奇地在青岛去世。国学大师之死笼罩了一层谜团,史学界至今仍众说纷纭。
      我们不妨回望康有为在青岛生前死后的关键时刻,感受这位硕学大儒、一代宗师的真实风采,以此观照中国百年的历史风云,省察康有为的辉煌与落寞、激进与保守,梳理人与历史的命运是怎样书写的。
      
      康有为初次来青岛
      历史与人的冥冥相遇
      
      1917年,康有为第一次来到青岛。他积极参与了张勋发动的“丁巳复辟”,失败后不得已又一次出逃,逃到日本侵占下的青岛避难。此时的康有为,已经从戊戌变法的领军人物,蜕变为向后拉车、反对革命的保皇党。
      康有为在1917年拥护张勋复辟之举,遭到世人的声讨。章太炎此前著文《驳康有为论革命》,此次又大骂康有为:“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国学大师实在厉害,此联内嵌“有为”二字,寓意“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语出《礼记・中庸》),“老而不死是为贼”(出自《论语・宪问》)。熊希龄声讨张勋、康有为复辟逆举致各省电如下:
      康有为乃一诈骗流氓,前借保皇之名,讹骗华侨数十百万。戊戌之事,卤莽灭裂,致使前清德宗困陷瀛台。口谈礼教,而身在美洲,以妾为妻,竟在耶苏教堂行礼。貌称君宪,而于乙卯西南之役,自矜有功共和。其顽钝无耻,误人家国,清帝、张勋必皆为其所卖。比如此小人而谓能成大业,未敢信也。
      在青岛的康有为一定感慨系之,百感交集。原来一呼百应、万众瞩目的“康圣人”,此刻,沦为政治闹剧中的丑角,遭到讨伐。康有为一生辉煌的起点,和青岛这座只有短暂历史的城市有着如此紧密的关系,青岛在他的生命历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在历史中的坐标是由公车上书开始的,受到重用的契机则是德国军舰开进胶州湾。
      1895年,甲午战败,康有为联合十八省的在京举人,联名上书呈献给光绪帝。1897年11月,德国强行占领胶州湾,康有为深感“亡国无日”,他又给光绪帝上书。光绪不甘做亡国之君,决心维新变法。历史一环紧扣一环,像多米诺骨牌反应,戊戌变法因慈禧太后的干预而流产,康有为流亡海外。康有为曾请著名篆刻家吴昌硕刻过一枚朱文小字印章,别开生面地写道:“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
      海外历史学家唐德刚认为,如果康有为不是无视慈禧太后的存在并密谋要杀掉她,或许维新与变法能够采用温良的方式进行。如果德国没有占领青岛,如果康有为不采取激进的杀掉慈禧的措施,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出卖,历史会被改写。可是这样的假设是毫无意义的,不知逃亡到青岛的康有为面对山海美景会作如何感想,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位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现在有点狼狈。他的乐趣是寄情于山水之间,他在欧美各国游历多年,一直有一个梦想,想办一所大学,青岛的山海风光绝佳,成为他考察的理想地点。
      青岛是民国初肇之后前清遗老遗少的会聚之地,康有为来青岛,还有政治方面的考虑。他来青岛拜见自辛亥革命后即移居青岛的第三代恭亲王溥伟,“共商国是”。
      康有为面对青岛胜景,发出“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中国第一”的赞叹,赋诗道:“海上忽见神仙山,金碧观阑绚其间……楼阁倚山临海滨,碧波浩荡通天边。”康有为对青岛“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中国第一”的赞美,后来演变为“红瓦绿树,蓝天碧海”,成为介绍青岛的名片。
      
      康有为青岛置办房产
      凶宅还是佳屋
      
      1922年,中国从日本的占领下收回青岛的主权。1923年6月,康有为和三子同钱、四子同凝、八女同环重游青岛。感觉像是“重入仙山画里来”,康有为很想在这人间仙境找一栖身之地。胶澳督办赵炳琦安排康有为住在福山路六号(今福山支路五号)。康有为认为“屋虽卑小,而园甚大,望海碧波,仅距百步”,而青岛“风景极佳,盛暑不热” 。康有为看好了这座别墅的位置,夏天可以从上海来此避暑,先租后买,这座别墅比邻小鱼山,可在海滨漫步,可以观海听潮。
      1924年,康有为花费一千银元买下了这栋三层的楼房。“园极大,价极少”,等于半买半送。在康有为的书信和诗歌中,都记录了这次买房的经过。“青岛此屋之佳,吾生所未有。假以有大学办,吾欲在青岛办之。”他写诗《得青岛德旧提督楼赋示曼宣婿及诸孙》,将此佳讯告诉女婿麦仲华及诸外孙。诗云:
      截海为塘山作堤,茂林峻岭树如荠。
      节楼旧日庄严地,今落吾家可隐栖。
      诗中的“节楼”即德占青岛初期之旧提督楼。事实上,康有为买下的这座别墅不是什么德国提督的旧居,而是德国总督副官的住所。康有为的买房契约现在青岛市档案馆可以查到,原房主人的名字叫弗莱海尔・利利恩可龙。
      康有为购得的这栋别墅有传奇色彩,传说以前有几位督军之类的人物住过此楼,多死于非命,被认定为凶宅。康有为擅长看风水宅相,经过一番察看,得出结论是宅地犯了“白虎衔尸”的格局,只要变化格局,重新修整,就能逢凶化吉。康有为自信能镇住凶宅,于是在院中加盖一座房舍,新植了不少花木。
      除了上海的游存庐和杭州的一天园,康有为又在青岛喜添新居,清朝废帝宣统为他题写了“天游堂”,他悬挂在堂中,并将宅邸称做天游园,自称天游化人(有时在其书法作品中落款“天游老人”),书斋题为“解愠轩”。室内许多名贵的雕花红木家具、汝瓷和文房四宝等,均为恭亲王溥伟所赠。看来,在青岛,康有为真想做个“天人”。他打算把上海的房子卖掉,迁到青岛来住,遂接子女康同环、康同玲等以及大女儿康同薇的儿女在青岛栖霞路上的一所英国学校读书,康有为觉得青岛的学费低。
      在青岛有此别墅,给人一种错觉,觉得康有为住在青岛的时间很长,其实,康有为在青岛的时间总共加起来,只有一个多月,这从康有为年谱中可以考证出来。
      康有为得此佳屋,心情舒畅,他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朝晖初上,林中爽气袭人,徘徊海水之场,巡行公园之路,波光云彩,花叶全香,万绿青英,沁人肺腑。恐昔日仙山楼阁亦比不及,诗人不足以形容之。”康有为所说的“海水之场”就是汇泉湾海水浴场,“公园”即中山公园,都是沿海幽静之所。即使今天,走在福山路上,也会感到康有为在信中描述到的美好与清新。康有为在青岛享有一生中难得的安宁和逍遥时光,可是,凶宅的传说像一个隐藏的幽灵,真相要等到三年之后才显示出来。
      康有为一直想在青岛办一所大学,他看好了俾斯麦兵营原址。这与胶澳督办高恩洪倡议创办私立青岛大学不谋而合。听到这一消息,康有为十分兴奋。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吾拟开一所大学于此,就近收到万年兵营为之,亦相距数百步耳。扶杖看云之余,与天下英才讲学……”他随即将自己多年收藏的文物捐献出来,与高恩洪等名人所藏文物一起展出拍卖,将拍卖款作为办校费用。只惜乎民生日艰,拍卖会没有成功,再加上北洋军队驻守在俾斯麦兵营,他无力使军队搬走,只好放弃了在青岛办学的念头。
      康有为在青岛时,时任胶澳商埠督办公署顾问和胶济铁路理事的陈干,其夫人杨紫霞在《我与康有为老师》文中记录有康有为的生活细节:“康老师一年四季洗冷水澡,我问他用凉水洗澡冷不冷?他回答说,这是自幼养成的习惯,不用冷水洗不舒服。康老师的身体很健康,他曾周游世界七十一国,见闻极广,每天给我们讲外国奇闻,我们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连饭都忘了吃。康老师是保皇派,对慈禧太后恨之入骨,每每讲她都说其是大独裁者。只知个人享乐,卖国求荣,争权夺势,独断专行,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陈干、杨紫霞夫妇知道康有为喜欢喝酒,爱吃糖醋鱼,他们以青岛特产加吉鱼招待康老师。鱼是刚从海里打来的,烹调后味道极其鲜美,康有为拍案叫绝,赞不绝口。“康老师住在我家期间,我们游览过青岛的风景名胜。如跑马场、五号炮台、前海栈桥、海水浴场、海滨公园等,康老师对青岛的天然风景之优美赞不绝口,认为此等胜景在国外也难得一见。”
      1924年,康有为做成了一件事,就是在崂山支脉枣儿山选定了墓地。枣儿山,又名象耳山,因为西边山峰从侧面看很像大象耳朵。于是他把这块墓地作为自己人生最后的归宿。此时的他,决意终老青岛。客居青岛的时光,他登崂山,步海湾,观天象,赏樱花,所到之处必留诗行。至今,崂山太清宫里还藏有一块镌有他的五言长诗的石碑。
      
      一杯致命的橙汁
      食物中毒猝死青岛
      
      1927年,北伐军正浩浩荡荡进军上海。为躲避北伐军的锋芒,3月18日,康有为从上海搭船赴青岛。
      此十天前,正是康有为的七十大寿。寿筵当天,亲朋好友、门人弟子齐集上海“游存庐”为康有为祝寿。得意门生梁启超送来一副寿联:
      述先圣之玄意,整百家之不齐,入此岁来,年七十矣!
      奉觞豆于国叟,至欢忻于春酒,亲受业者,盖三千焉!
      将康有为比喻成“至圣先师”孔夫子,极得以“圣人”自居的康有为的喜好。
      康有为到青岛后,写信给夫人梁随觉,要求将吴昌硕、梁启超的寿联和陈三立、余肇康等人的贺诗以及屏匾送到青岛悬挂。这些礼物因邮路阻隔,收到太迟,未在天游堂挂出。
      在一片热闹与喜庆中,康有为却感受到生命气息中的不安,种种征兆表明不祥的音符在隐隐作响。
      据康有为女儿康同璧《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记载:康有为七十寿诞后,离开上海之前,曾亲自检点遗稿,并将礼服携带,临行前还巡视园中好几遍,说道:我与上海缘尽矣!然后把他的相片分赠给工友们,以作纪念,好像预知自己将永别一样。
      康有为到青岛之后,写赐寿谢恩折时,未写数行就开始痛哭,写完后告诉家人说:“吾事毕矣!吾事毕矣!汝等可珍重此稿。”
      3月29日,康有为来到青岛中山路上的粤菜馆英记酒楼,参加广东同乡宴。当他喝了一杯橙汁后,突然腹痛难忍,急忙回家。当夜呕吐不止,请了两位医生诊断,其中一位日本医生诊断为食物中毒。30日,呕吐了一夜的康有为感觉毒已清除,非常健谈,照例夜观天象。可是观看了没多会儿,突然独自大呼:“完了,完了!”之后,又说:“中国无我立足之地了,但我是不能死在外国的。”到31日凌晨5时许,康有为在门人李微尘的怀抱中,“七窍出血而死”,尸体不僵。
      仿佛能够预知大限,使得康有为之死非同寻常,充满了神秘意味。康有为因一杯致命的橙汁而猝死青岛,为他的非正常死亡笼罩了一层疑云。他终究没有镇住“白虎衔尸”的宅相,在刚刚过完七十大寿之后,在天游园里与世长辞。在青岛从事林务工作的李可良,是国民党在青岛秘密党部的执行委员,与康有为有交游,他认为“是国民革命军的胜利短促了他的寿命吧” !
      1927年康有为逝世前夕,正值北伐军进入江浙,张静江任浙江省省长,曾以康有为“保皇余孽,占据公产”为借口,封闭康有为在杭州西湖边的别墅――一天园,后虽托人说情,也未有结果。康有为深知自己与国民党人的种种过节,面对国民革命军的胜利,他心中惶恐不安。他的另一位得意门生刘海粟用言简意赅的一句话做了概括:“志不得酬,郁郁终于青岛。”
      人们对康有为的褒贬不一,从李可良对康有为的印象可见一斑:
      他名声这样大,岁数这样老,但仍然喜欢吹,譬如常说“小门生梁启超”,“墨西哥的某总统是我的至友”,“上海冒我名写字的人有四十个”和“我有世上无价的宝贝”之类。
      ……
      天才,大胆,野心大,敢说敢做,是他一生的长处。敢言人所不敢言,如著《新学伪经考》、《大同书》之类。敢做人所不敢做,如以一微臣末吏竟敢离间光绪母子,主持“戊戌变法”之类。
      粗心,大意,矜奇立异,自负太甚,是他一生失败的关键。
      贪财,好色,虚荣心至老不衰是他的短处。
      李可良是国民党人,对于一个政治已失意的老人,“鄙弃之念并不少减”,显然有其偏见,但也道出了康有为某些真实的侧面。
      八十年后,笔者参观康有为故居中康有为的卧室,看着他生前用过的器具,以及他游历欧美带回的摆件,想象当年哲人其萎、山颓木坏的那一刻,感到历史的诡异与人生的无常,耳边响起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对康有为的评价:“把进化和进步的思想、全世界都在风起云涌的思想,同中国的古典传统结合起来……领头打开了一个现代的突破口。”康有为尽管晚年倾向保守,但他有一代哲人之风范和气象,是那个时代的先知先觉者。
      
      康有为之死谜团解析
      众说纷纭谜团笼罩
      
      康有为在青岛离奇死亡,史学界众说纷纭,至今仍是一谜。关于康有为之死,目前,有四种说法。
      一、国民党特务下毒。康同璧认为父亲是“被人在食物中投毒而导致死亡”。据康同璧的女儿罗仪凤的一份交代材料所记,康是被国民党特务下毒害死的,这种说法迄今未见任何其他史料记载,但因系康氏后人自述,有待史家考证。
      二、慈禧太后生前所遣杀手下的毒。据说,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曾派出四个刺客出京刺杀康有为。其中一人叫巫仿,慈禧曾赐给他白银十万两,命他秘密出京,刺杀康有为,杀康之后,另有赏赐和晋封。此后的二三十年间,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刺杀康有为,终于在青岛成功。1904年,慈禧七十大寿之时,下诏赦免了一大批戊戌获罪人员,但不包括康、梁,可见康有为一直未被慈禧所原谅。但此种说法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康有为晚年支持清室复辟,戊戌变法时的恩怨已发生变化。
      三、食品不洁引起的食物中毒。康有为的另一位女儿康同环对此两种说法都不赞同。她在《先父的墓碑》一文中这样写道:“康有为卒前挣扎痛苦,七窍都有血渍,当然是中毒的现象。不过所谓食物中毒,可能是英记酒楼的食品不洁所致,未必是因为政治斗争而牺牲的。”很多史家持这种观点。
      四、康有为是被日本人投毒害死。这个观点是康有为的弟子吕振文的后人提出的。当时英记酒楼的同乡宴请,吕振文也在座。康有为喝下橙汁后腹疼不已,还是吕振文用马车将他送回寓所。直到几十年后,吕振文才向儿子透露了实情:他是从日本天皇身边的人那里得到的确切消息,康有为是被日本人毒死的。因为康有为始终不同意溥仪跟着日本人走,还曾一度与溥仪一起和日本天皇对抗。为此,日本人一直怀恨在心,终于置之死地。具有嘲讽意味的是,吕振文于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变节当了汉奸,成为日占当局控制下的青岛治安维持会九名委员之一。
      康有为之死多数人认定与中毒有关。但是否有人故意下毒,出现了上述种种猜测。
      
      康有为生前自选墓地
      吕振文撰写碑文
      
      一次偶然的崂山之游,让康有为决定了自己的归宿。康有为在崂山太清宫听老道长讲起崂山的风水,说这崂山是“神窟仙宅”,当年唐玄宗曾派方士到崂山炼丹,并将崂山改名为“辅唐山”,还让方士为他在崂山寻找“风水宝地”;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晚年也曾来崂山游览,看上了太清宫东面的一块“天子宝地”,想死后葬在这里。只是她回京后,尚未及派人到崂山修建陵墓,便一病不起,未能如愿……老道长的话,坚定了康有为在崂山上寻找“风水宝地”的决心。
      1924年春天,康有为和他从南方请来的风水先生在河南村附近的枣儿山勘察,并选定了墓址。枣儿山,又名象耳山。康有为花了四十块大洋买下墓地,并在枣儿山“凤凰”头部“凤穴”的最佳位置堆了一堆石头以作标记。但是,由于当地村民经常上山搂草堆石,真假难辨,实际的墓地位置出现偏差,墓穴是用炸药炸出来的。后来,墓穴转移到有土的地方。
      康有为去世多年之后,他选墓地的经过在民间流传。有一位当地的长者告诉笔者:“康有为选的墓址,的确很神,他能掐会算,就他选的墓址是软土,周围都是石头。听老人说,他是带着南方的风水先生来考察的,风水先生拿着罗盘,定方位。那天下着雨,康有为坐在轿子上,被人抬着。”
      1927年康有为去世后,殡葬场面盛大,几匹马拉的车将棺材拉到山下。因为山势陡峭,只好用人力将棺材抬上去。出殡的马车前面有一种架子装饰的“罩”,前面扎一个大花头。当时康有为的子女身穿孝服,脚穿草鞋,为康有为送葬。安葬之后,康的子女就把草鞋扔掉,光脚走回家,以表孝意。次年清明节,康有为之子康同凝来青岛扫墓。康有为去世后三天,他十二岁的幼女康同令亦夭殇,于是,同葬于他生前择定的墓地。
      康有为去世两年后,吕振文立一碑,高六英尺,宽二英尺半,中书“南海康先生之墓”。碑文刻于碑阴,十四行,全文四百六十一字。碑文记录了康有为在青岛去世的情形。
      很多文史资料都提到,康有为埋在象耳山是“暂厝”,康氏后人想把墓迁走,后因抗日战争未果。1943年,万国道德会重修墓园,举行公葬典礼,这是在日伪时期,也是点缀太平。
      
      康有为的身后事
      变革者的历史宿命
      
      死,对死者来说,是永远的终结。但对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来说,就未必是结束。或许,这是另一种开始。
      康有为懂堪舆之学,认为自己是一粒“糠”,他的墓穴必须躲进天下无敌的大象耳朵(象耳山)里才能获得安宁。其实,再伟大的历史人物也不过沧海一粟,康有为狂傲时为“康圣人”,谦卑时是一粒“糠”。可是,这一粒“糠”绝对没有料到死亡之后还会遭遇狂风暴雨,康有为的坟墓在“文革”中被掘,这一切是打着革命的名义进行的。
      1966年8月,青岛市第五中学红卫兵扛着红旗,路上喊着“破四旧立四新”等口号,到康的墓地掘坟开棺。据目击此过程的人事后回忆:在掘开后的墓里面,有一个照壁似的石头墙壁,高约一米五,上面有四块独立的石头,刻有“国学大师”四字,每个字上都涂了红漆。在石拱门上镶嵌着一块拱形石碑,高约八十厘米,厚约三十五厘米,黑色,学生将此碑左上角砸掉,钻入之后,整座墓穴才被打开。棺木为红松,约四厘米厚,带有搬动用的扶手,棺材被打碎,暴露出白骨。康有为夭折的十二岁幼女的尸骨未动,仍丢在墓穴内,学生从墓中拿出一串珠子,一把金锁,这把金锁是美国华侨送的,正面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背面则是“国学大师”,康有为左右手中均有一枚金币,一枚为日本金币,另一枚为印度金币,墓中还有一枚玉佩。学生将康的骨头扬了一地。当年康有为墓穴出土的随葬品,如今有一部分在康有为纪念馆展览,还有一部分在库房。
      待康有为的头骨被掏出来之后,红卫兵们把它绑在木棒上,游街示众,并高喊“打倒中国保皇派的祖师”。忙乱中还丢掉了下巴骨!当时的一位目击者在接受笔者的采访时说:“他们用铁锨把康有为的头盖骨装进了翻斗车,从南庄经河南、河北到李村,就游街去了。”多年之后,台湾省的学者李敖将这个细节写进了他的小说《北京法源寺》。
      历史之无情如是,“文革”中,红卫兵同样掘开明朝名相、实施变法的张居正的坟墓,其骨被焚。中国历史上主张变法的人物,其命也惨,其运也背,即使如张居正者,生前享尽荣华,死后惨遭清算,遭到历史最严酷的惩罚,令人不由不相信,中国历史上的变法者有一个无法打破的宿命。
      其时,正逢青岛博物馆与青岛市红卫兵总部联合举办“造反有理”展览会,负责人王集钦看到造反派如此对待康氏尸骨,便以摆展览为名要求红卫兵将头骨送到展览会,以便加以保护。开始,有人写了一个“保皇派康有为的狗头”的说明牌,在王的一再要求下才改为“保皇派康有为的头颅”字样。展览结束后,康的头颅被扔在了台阶上。王找了一个木箱,将头骨放进去,又钉上盖子,冒着随时可能被打成“保皇派孝子贤孙”的危险,把它藏在办公室里。
      1985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在大麦岛北面的浮山南麓(今青岛市委党校)重修康有为墓,并四处寻找康的头骨,王集钦这才将它献了上去。新墓碑上刻“康有为先生之墓”,是康有为的弟子刘海粟写的。墓前刻有刘海粟重新撰写的墓志铭:“公生南海,归之黄海,吾从公兮上海,吾铭公兮厉沧海,文章功业,彪炳千载。”对康有为的一生作了高度概括。康有为墓背山抱海,墓后植柏六株,以纪念为戊戌变法牺牲的六君子。这一次,康有为可以安眠了。■
      (责任编辑/陈 思)

    推荐访问:青岛 康有为 时光 康有为在青岛的最后时光 青岛康有为故居导游词 青岛康有为故居游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