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两岸学者“寻椽”清明文化】香港学者两岸

    时间:2020-08-15 07:22: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3月19日,由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与台湾中华两岸人民文经交流促进会联合举办、祥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在上海西郊宾馆举行。此次论坛的主旨是“弘扬清明文化优秀传统,促进两岸社会和谐共生”。来自两岸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清明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向论坛发来视频致辞。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向论坛发来贺信。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杨晓渡在会前会见了出席论坛的台湾嘉宾。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高小玫出席论坛。
      论坛上,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曾祥铎,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胡守钧,台湾中华两岸人民文经交流促进会会长汤绍成,江西师范大学博导郑晓江,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乔宽元,前台湾民意代表、台湾著名学者朱高正,中国民协节庆研究会主任李汉秋,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士良8位专家学者发表了专题演讲。
      来自两岸的著名专家学者吴欢、凌峰、骆玉明、傅应川、于茂生、丁仁方、潘顺玉、万伯翱等也在会上作了即兴发言。
      
      两岸高层肯定论坛意义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在发言中说,首届清明文化论坛的成功召开,为两岸又搭建了一座文化的桥梁,这是两岸学者的创举。两岸清明文化论坛的举办,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进一步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为发扬清明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思路。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以视频的方式祝贺论坛胜利召开,并阐发了清明文化的深刻内涵。吴伯雄在视频致辞中说,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中,最重要的是清明扫墓。在上海举办第一届两岸清明文化论坛,他虽然不能够在现场表示意见,但是他肯定这个论坛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他相信清明节的文化,可以让所有的人认同两岸的人民都是同文同种,都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都是炎黄子孙。这种认知对两岸的和平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深具博大精神的清明文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传颂最广的这首杜牧的名作,短短二十几个字,便把古代过清明节的景象,写得如此动人,让人从小到大都难以忘怀。
      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曾祥铎在《清明节的由来与意义》的演讲中说,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年到了清明,民间人士都隆重祭祖扫墓,南北各地,都遵守这一风俗习惯。一个节日能延续千年并受到人们的长期遵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所蕴含的意义,尤其重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中国文化体系中,中国人有极为尊敬祖先的传统。多少年来,所有中国人在清明祭祖的时候,一定会受到特别的鼓舞,会怀着更为虔诚的心情去祭祖,会使中华民族的内聚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使中国人有更大的力量去面对这个世界,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这不仅是中国人之福,同时也是全人类之福。
      复旦大学著名社会学教授胡守钧发表了《弘扬清明文化,促进和谐共生》的演讲。他认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必须弘扬清明文化优秀传统,促进社会和谐共生。他说,两千余年经久不衰的清明节汇集儒、道、墨、释诸家的一些思想精髓,储存祖祖辈辈的经验教训,化为民众的生存智慧。他还说,清明文化博大精深,能为人提供精神支持,具有潜移默化、规范行为的社会功能,是社会共生的重要的约束条件。当今在生活中,弘扬清明文化,可以有效优化约束条件,协调社会关系,疏导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清明文化可融合对中华文化认同
      
      蕴含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理念的清明节又将来临,两岸思想界、文化界共同呼吁两岸交流从“手系手”的经济合作逐步深入到“心连心”的文化交流,让传统文化瑰宝成为夯实两岸文化认同的基石。
      台湾中华两岸人民文经交流促进会会长汤绍成发表了《清明文化与两岸融合》的演讲。他认为,在众多与广泛的文化议题当中,清明文化自然也是一个极佳的课题,值得我们两岸人士相互切磋,进而成为双方交流的平台,以促进两岸的理解与融合。接着,他回顾国共两党共祭黄陵时说,国共两党第一次共祭黄陵,是在1937年4月5日清明节。当时国共在经历十年内战后,首次相聚一堂,以表达停止内战,团结一致的决心。时下,马英九在2009年清明节,亲率文武百官遥祭黄帝陵,意义更是重大,这不仅是60年来台湾最高领导人亲自主祭的首例,更为了两岸共同的文化传统给予加持,为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他深情地说,在两岸清明文化的发展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自2005年以来国共两党恢复共祭黄帝陵仪式,已为两岸的和解做好准备。清明文化确实可以强化两岸官方与人民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拉近双方的距离,展现两岸同文同种与同根同源的本质。
      江西师范大学博导郑晓江发表了《清明节与中华民族之生命精神》的演讲。他认为,清明节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生命精神集中体现的日子,因为它体现了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民族精神。清明节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意识到: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我们的血管里流着相同的血,中华民族每一个组成者的生命都是贯通而为一的。郑教授又指出,把清明节确定为公众节假日,其意义不仅仅是恢复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让芸芸百姓有时间去祭奠祖先人,更重要的是,应该借助于清明节一些祭祖仪式和活动的外壳来恢复中华民族祭祖精神的优秀内涵,传承优秀的生命品德。
      
      清明文化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乔宽元演讲的题目是《清明节的不朽灵魂》。他认为,为什么清明节能绵延几千年而不绝,历日旷久,充满顽强的生命力?辗转千年追其根源,清明节的不朽灵魂,就是“四句话,十六个字”:寻根追远、敬祖尽孝、和家平心、传承弘扬。这种精神促使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一代更比一代繁荣和昌盛。如今,两岸中华儿女更应携起手来,共同繁荣清明文化,浇灌这千年不谢之花,使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芬芳。
      台湾著名学者朱高正作了《清明文化的省思》的演讲,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情,就是从敬拜祖先牌位与清明扫墓开始的。时下,在两岸及香港,清明节是唯一根据二十四节气之一订立的节假日。2006年,清明节更被列入大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清明祭祖扫墓的风俗更加盛行。据有关方面预测,今年上海将有超过770万人次前往市郊及长三角地区扫墓,出行祭扫的车辆有望接近70万辆,无可置疑,清明节是两岸人民最熟悉,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如今,清明节终于不仅在台湾,也在大陆成为固定假日,这再一次证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岸的精神纽带。
      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士良演讲的题目是《清明节在我国特大城市中的演变及未来发展》。他认为,中华民族文化因其特有的生命力而绵延至今,可以从清明节在上海这座大城市中由衰转盛的演变中充分表现出来。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清明文化究竟如何传承?值得研讨。作为我国的特大城市上海,现在的福寿园、滨海古园等44家公墓,在如何过清明节中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且享有盛名。但民间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必须“官民结合,上下联动”,才有可能真正把综合性的清明文化复兴起来,尽快改变单一扫墓的状态。
      
      进一步发扬光大清明文化
      
      与会两岸学者一致认为,长久以来,两岸拥有共同的清明习俗。与清明紧密相关的、慎终追远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两岸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可以进一步发扬光大。
      纪实小说《回家》一书的原型、菏泽旅台同乡会会长、来自台湾老兵的特邀嘉宾高秉涵老先生作了《台湾老兵魂归故里》的演讲,其讲述的内容,令与会者十分感动。高秉涵回忆说,清明节所牵动的两岸共同记忆,还不止与祭祀黄帝有关。上世纪80年代,两岸恢复交流交往前夕,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民间呼声很高,这与台湾老兵对叶落归根、魂归故里的企盼有很大关联。他认为,两岸共同的清明文化,见证、推动了两岸民间交流。几年前曾经开通的两岸清明包机,也是顺应台胞的实际祭扫需要。
      国务院台办、上海市委统战部、上海市台办、上海市侨办、上海市精神文明办、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团市委,以及台湾方面的中华文化教育学会、中华战略学会、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中华孔子圣道会、台湾菏泽同乡会等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领导应邀出席了本次论坛。
      据悉,第二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将在台湾举行。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