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解决记者专业素养的四大课题:核心素养课题

    时间:2020-08-06 07:50: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是从媒体的评价中得出的”,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大众传媒在现代奥运会中的地位。   近年来,持证上岗渐成行业风气。但与更多行业资质认证相比,奥运会采访证发放采取的是行政派发方式,基本上是以证(日常使用的记者证)换证(赛会采访证),缺失严格的专项考试环节。可以说,这种方式对记者职业素养提出了严峻考验。同时,记者素养决定着奥运会报道的高度,非常重要。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解决记者专业素养的多项课题。
      
      课题一:如何以内行避免 “外行”
      
      中国体育新闻记者的队伍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数量多精兵少、作品多精品少、名家多专家少。
      在我国1931种报纸中,除极少数行业报之外,绝大多数都设置了规模不一的体育版面。如果加上通讯社体育部门、专业体育报、专业体育期刊、专业电视体育频道、电视体育节目、电台体育节目和网络体育板块,中国体育记者的数量应当数以万计,有一个不完全统计,仅仅足球记者就有8000多人。总体上看,体育记者队伍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年龄越来越低,多数新闻单位招聘人才时,无外乎考察应聘者文字功底的深浅和对体育热情程度的高低,之后普遍缺乏必要的职业培训。很多报刊甚至电视台、电台的报道内容,被迫搀杂着从业者个人的好恶和其他私人化情绪。与庞大的队伍阵容极不相称的是有采访水平和写作水平的人数少得可怜,绝大多数人满足于一般性的消息报道。
      有关体育新闻的文字数量,堪与任何一个行业的报道比拼,但它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国家级新闻奖名单里很少见到体育记者们的作品。
      不可否认,由于体育自身所拥有的强大穿透力,尤其是足球、篮球等个别项目具备的聚焦能力,使少数体育记者成为社会名流,其名气甚至远远超过多数运动员。名气的背后也有专业知识作为背景,但更大的因素来自娱乐化的力量,一多半名气是被娱乐化的结果,“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被网络时代所吹捧或者被正面“恶搞”的结果。
      在更多体育项目上,很少有报道者成为项目的内行。比如很多报道跳水、体操等项目的记者,不能说出其中的技术要领或者技术术语。一些报刊的报道内容因此出现结构性失衡,热门项目一再得宠,冷门项目打入冷宫。更有甚者,有些记者缺乏对最基本常识的了解,笔者曾经看到一则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文稿中居然把国家体委前副主任张彩珍写成撑竿跳高名将孙彩云。
      缺少专家,这是体育记者队伍面临的最大挑战。
      面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我认为媒体一方面可以号召记者补充体育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像CCTV-5那样临时聘请一些体育圈内的专业人士担任顾问。
      
      课题二:如何以个性改变 “同质”
      
      媒体造就记者,记者的品格体现着媒体的品格。中国报刊严重的同质化倾向,也使体育记者的报道出现严重趋同性。
      很多都市报的体育新闻版面主要采用两种操作方式,一是通讯社(国内主要是新华社)通稿的本报化,即由本报记者改头换面把“新华社讯”改成“本报讯”,或者把一些网站的新鲜资讯“批发”成本报消息。如果想了解这一点,只要同时购买同一个城市的两份都市类报纸就会发现其中的秘密,在基本信息层面彼此常常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本报记者的专访,不过这些专访很难有独家性,深层次原因是体育界的有限开放―赛会或者赛事有统一的新闻发布会制度,日常训练则坚守了新闻采访向主管机关报批制度,运动队严密的训练计划无法承担过于密集的新闻采访,媒体尤其是报纸的独家采访机会实在寥寥无几。这里的表层原因是记者喜欢扎堆儿,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你帮我提供消息,我帮你搜集内幕,这几乎成了许多都市类报纸记者彼此的默契。
      实际上,几乎每个运动队都有一两个“知己”记者,这些记者除了具备手勤腿勤的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和理解运动队,报道层次当然高人一筹。比如,上海有位多年报道围棋的老记者,一直坚持优美的文学化报道风格,颇受中国围棋队敬重,国手们跟这样的记者谈话绝对放心,不会轻易拒绝他的采访,当然很容易获得独家新闻。
      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环境中,一个媒体或者一位记者做到篇篇新闻都有独家特色十分困难,一些报纸开始尝试新闻报道的杂志化,试图首先实现形式上的突破。但在家家都不乏策划高手的今天,仅仅依靠形式的新颖远远不够,报纸的新闻个性归根结底要看记者的内功,很多体育记者不是完全没有独家采访的机会,而是在独家面对采访对象时不会发问。有时候,少数国家级电视台记者也只会问人家“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试想,这种独家又有什么意义。
      未来的奥运会报道中,各家媒体各自会制定整套采访计划,这里不仅要比拼策划,更要比拼支撑采访计划执行环节的记者素质。很多读者可能记得辽宁举重名将才力病逝后,在众多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大潮中,《南方周末》以一篇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才力之死”独树一帜,相信该报记者不是唯一亲身登门采访才家的记者,但这篇文章的才情极富感染力,使它的内容充满独家味道。
      在北京奥运会报道大战中,有的媒体要以信息量取胜,有的则可以以文章精美取胜,不必人云亦云。对此,我的建议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媒体应该通过内部竞争把最优秀的记者派到前线,量自家体裁自家衣,不求最多但求最好。
      
      课题三:如何以真实消灭 “虚假”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每个新闻系大学生牢记在心的一句新闻准则。可惜,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体育新闻领域成了假新闻泛滥的重灾区。
      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数起颇具影响的假新闻,最早的假新闻以足球新闻为多,后来扩展到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最近的一条假新闻是关于台球名将丁俊晖的,四川某早报一位记者,居然拿出两年前该报发表过的一条旧闻,改头换面让它重见天日,被丁俊晖识破。
      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近年来当红的体育明星都遭遇过假新闻。假新闻侵蚀着中国体育记者这个群体的名誉,也使体育界对新闻界产生抵触情绪,而且越临近大赛体育界人士的神经就越敏感。
      假新闻产生的初始原因是记者的工作压力,报纸的版面等米下锅,前线记者抓不到“料”,情急无奈之下只好闭门造车,从无意到恶意,从消息到故事,造假的胆子一次比一次大。有一家极负盛名的专业体育报纸的记者,仅仅跟足球运动员菲戈合了一张影,居然发给报社一篇洋洋千字的所谓独家专访,一问一答,像模像样,不知情的读者读下来感觉天衣无缝。这家报社还算负责,内部处理了那位记者,有少数报纸的老总对假新闻睁只眼闭只眼,甚至默许以假新闻赚取读者眼球。有心的读者可以发现,有关体育的假新闻经常集中在某几个地区的某几家报纸。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在越来越透明的时代,造假的媒体和记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假新闻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北京奥运会是在家门口举办的赛事,假新闻比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被识破。
      对付假新闻,体育界尝试过使用“封杀”的办法,事实证明,这并非长久之计。由有关部门呼吁行业自律也不是根治的办法,毕竟道德要求不能替代法律处罚。
      我个人的建议是新闻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建立举报制度,对刊发虚假新闻的媒体负责人进行相应处罚,充分发挥媒体责任人的自我监督作用。
      
      课题四:如何以深刻替代 “肤浅”
      
      近几年,一些体育新闻的报道风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娱乐化倾向。某些媒体由以往的专注赛事内容以及球队的技战术,转向追逐球星的八卦新闻以及披露球队的种种矛盾。这些媒体对体育界缺乏文化关怀,相反,在他们的笔墨下体育成为可以操纵的玩偶。
      如前所述,个别本该保持中立姿态的新闻从业者,甚至也成为媒体和体育受众共同娱乐的对象。
      应该说,娱乐化的报道方式本身没错,它未必不是未来体育新闻的一个发展方向,或许,它已经成为当前体育新闻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目前许多所谓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要么充满了人为色彩,要么显得不伦不类,很多情况下其实是媒体在自娱自乐,本质上是把新闻报道肤浅化。
      体育新闻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不管成功还是失败,这个群体都以一种富有观赏价值的形式、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给其他行业的人们提供着人生经验,这是一笔挖掘不尽的社会财富。体育的受众是跨越各个年龄层的,有相当一部分体育爱好者对体育的阅读,是怀着求索人生积极意义的目的。在这一方面,某些媒体和体育记者其实对大众口味产生了误读,他们把自己的喜好当成了大众普遍认可的爱好,把新闻报道的一部分当成了新闻报道的全部。
      在今天的体育新闻中,很难读到《中国姑娘》(记述中国女排拼搏事迹的著作)那样的力作,很难品味到《扬眉剑出鞘》(歌颂击剑名将栾菊杰的美文)那样的旋律。很多人认为,如今的体育记者很难像前辈那样下苦功夫,当然也就写不出那样有分量的作品。如此看来,一些人的所谓娱乐化主张不是找到了一条可以摒弃传统观念的新闻传播方式,而是给自己的肤浅找了一个掩体和理由。
      在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启幕之前,体育记者们应该首先分清什么是轻松活泼的文风,什么是肤浅贫瘠的文字。即使非要借用娱乐的元素,那也应该是有趣的、高尚的和脱俗的。
      可以肯定一点,拥有北京奥运会采访权的中国记者,只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一小部分人群。他们的笔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全体新闻工作者,更属于广大民众。只要有勇气这样给自己定位,他们一定会在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中打个漂亮仗。(作者是《新体育》执行总编辑)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